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温胁迫下紫花苜蓿品种胞质蛋白质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高温胁迫对不同品种紫花苜蓿胞质蛋白质的影响,以35/30℃(白天/夜间)为高温,25/20℃(白天/夜间)为对照,以光化学效率为高温胁迫耐受力的指标,比较阿尔冈金(Algonguin)、赛迪10(Sardi 10)和德钦(Deqin)3个紫花苜蓿品种胞质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阿尔冈金的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最快,赛迪10下降最慢;阿尔冈金是热敏型,赛迪10是耐热型,德钦的耐热性中等.在胁迫第28d,赛迪10的胞质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而德钦和阿尔冈金的胞质蛋白质含量下降发生在胁迫第21d.3个品种的55kDa和32kDa胞质蛋白质在高温胁迫下均发生降解,阿尔冈金降解最为严重.3个品种在高温胁迫下表达25kDa、22kDa和18kDa胞质蛋白质的程度不同,其中25kDa和22kDa在赛迪10中表达量较其他两个品种大.此外,德钦紫花苜蓿在高温胁迫下具有特异的20kDa胞质蛋白质表达.  相似文献   

2.
邵辰光  王荟  毕玉芬 《草地学报》2015,23(6):1214-1219
我国缺乏适宜在南方高温地区生长的优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研究紫花苜蓿耐热性具有重要意义。多胺与植物逆境胁迫响应密切相关。本试验以高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赛迪10’、低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阿尔冈金’和适应云南干热河谷的‘德钦’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研究腐胺、亚精胺、精胺含量在胁迫温度35℃/30℃(白天/夜晚)条件下105天内的变化,分析多胺与紫花苜蓿耐热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腐胺和精胺含量在高温胁迫下先升后降,期间低秋眠级品种的腐胺和精胺含量较高,高秋眠级品种的精胺含量开始下降的时间比低秋眠级品种早大约21天;紫花苜蓿的亚精胺含量在高温胁迫下变化有所不同,高秋眠级品种的亚精胺含量会有所增加,而低秋眠级品种则显著下降,累计增长率分别为16.81%和-26.21%。‘德钦’紫花苜蓿与‘阿尔冈金’同为低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但在高温胁迫下其多胺含量的变化却与高秋眠级品种‘赛迪10’一致。高温胁迫下德钦紫花苜蓿的耐热性可能与较高的亚精胺含量和较低的腐胺和精胺含量有关,是其能在干热河谷生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以两个耐热性差异较大的多年生黑麦草品种首相(Premier,耐热性强)和顶峰(Pinnacle,耐热性弱)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人工模拟昼夜温度为适温(25 ℃/20 ℃)和高温(35 ℃/30 ℃)两种温度条件下,高温胁迫对黑麦草生长、叶片细胞膜稳定性、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内源激素(ABA、IAA,GA3和ZR)以及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淀粉、果聚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条件下黑麦草生长减缓,叶片电导率升高,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显著下降,内源激素脱落酸(ABA)含量升高,而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和细胞分裂素(ZR)含量均下降,但是在耐热性强的品种中的变化程度均小于耐热性弱的品种;高温胁迫下碳水化合物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随后下降的趋势,淀粉含量在两个品种中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果聚糖含量在耐热性强的品种中升高,在耐热性弱的品种中先升高随后下降。高温胁迫下黑麦草叶片中积累或维持较高的内源激素(ABA、GA3、IAA、ZR)和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和果聚糖)可能是耐热性较强的主要原因,这些内源激素或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或维持有助于黑麦草细胞内渗透平衡和细胞膜稳定性,保护光合器官免受损害以维持光合能力,延缓因高温和呼吸增强导致的叶片的枯黄衰老,从而提高了黑麦草的耐高温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白三叶品种‘Pixie’和‘MAG’为供试材料,用15%PEG(聚乙二醇-6000)模拟干旱胁迫,通过测定叶片外观表现、相对含水量(RWC)、电导率(EL)、丙二醛(MDA)、内源激素水平、相对生长速率(RGR)、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光合参数,探讨两品种白三叶的抗旱性差异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两品种植株叶片萎蔫程度逐步加重、RWC不断降低,而EL和MDA则持续升高,与‘MAG’相比,‘Pixie’的萎蔫程度较轻,RWC较高,EL和MAD较低。干旱胁迫使两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降低,而胞间CO_2浓度(Ci)逐渐升高,但‘Pixie’比‘MAG’维持了较高的叶绿素含量、Pn和WUE,以及较低的gs、Tr和Ci。与此同时,两品种叶片中ABA含量显著增加,IAA、GA以RGR则显著降低,而‘Pixie’维持了显著高的ABA和GA,以及显著低的IAA和RGR。此外,‘Pixie’比‘MAG’有显著高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显著低的渗透势和水势。综上所述,‘Pixie’的抗旱性强于‘MAG’。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不同浓度外源脱落酸(ABA)对盐碱胁迫下苜蓿幼苗内源激素含量及激素比值的影响,试验以紫花苜蓿WL343HQ为试验材料,对150 mmol/L苏打盐碱胁迫下苜蓿幼苗喷施25,50,75,100μmol/L的ABA溶液,采用HPLC法对苜蓿幼苗的根和叶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_3)和AB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外源ABA浓度的升高,IAA和GA_3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ABA呈逐渐上升的趋势,IAA/ABA、GA_3/ABA比值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ABA处理显著影响了3种激素的含量和比值的变化,当ABA处理浓度超过50μmol/L时,叶中3种激素含量及比值均大于根。说明外源ABA对苏打盐碱胁迫下苜蓿幼苗根和叶中IAA、GA_3、ABA激素含量的变化对调控苜蓿抗盐碱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干旱胁迫对差巴嘎蒿苗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自然干旱环境条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差巴嘎蒿苗期的根系与叶片中内源激素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_3)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进行测定,探讨差巴嘎蒿苗期的抗旱性与内源激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基质含水量的减少,差巴嘎蒿苗期的叶片和根系中内源激素ABA和GA3呈增加趋势,IAA和ZR呈减少趋势;IAA/ABA和ZR/ABA的比值降低较为明显,但对GA3/ABA、GA3/IAA、ZR/GA3和ZR/IAA影响较小,表明差巴嘎蒿幼苗通过调节自身内源激素含量及比例来适应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高效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澳洲坚果早期生理落果期间正常果和脱落果果柄中赤霉素(GA3)、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油菜素内酯(BR)含量以及乙烯(ETH)释放量,并记录落果情况。结果表明,整个早期生理落果期间,澳洲坚果落果率为73.76%,落果率与正常果果柄中AB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IA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正常果果柄中赤GA3、IAA和BR平均含量整体高于脱落果,而CTK、ABA平均含量和ETH平均释放量整体低于脱落果;正常果果柄中促进生长型激素与抑制生长型激素含量比率[IAA/ABA、GA3/ABA、CTK/ABA、(IAA+GA3+CTK)/ABA]整体大于脱落果。由此推测澳洲坚果果柄中低浓度的IAA和高浓度的ABA是澳洲坚果早期生理落果的根本原因,促进生长型激素与抑制生长型激素含量比率对澳洲坚果早期生理落果有着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种子萌发期紫花苜蓿秋眠级与耐热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高温胁迫对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在25和35℃条件下,对14个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种子进行萌发试验,以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鲜重和发芽势为指标,结合协方差分析、模糊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统计方法,对各紫花苜蓿品种萌发期耐热性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对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的种子萌发有影响,高秋眠级品种赛迪10的耐热最强,其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鲜重、发芽势和发芽率在14个参试品种中最高,分别为67.78、66.70、0.98g、99.33%和92.89%;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14个品种萌发期耐热性可划分为3类,耐热性较强的品种为标秆、WL903、1075、三得利、赛迪10和赛阔,耐热性较弱的品种为Power、猎人河和阿尔冈金,其余品种耐热性一般;在种子萌发阶段,高秋眠级类型的紫花苜蓿品种表现较强的耐热性,低秋眠级类型的品种耐热性较弱。种子活力指数可作为评价紫花苜蓿萌发期耐热性强弱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对不同品种甜樱桃耐热性进行比较,以6个品种甜樱桃幼苗为试材,通过模拟高温,探究高温胁迫下其叶片生理、叶绿素荧光指标变化,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对其耐热性综合评价,并通过逐步回归模型的建立筛选出甜樱桃耐热生理评价指标。结果表明,6个品种甜樱桃幼苗在高温胁迫后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等生理指标变化有所不同,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 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3个参数值均显著下降,除4号甜樱桃品种NPQ值显著升高外,其余品种NPQ 值均呈下降趋势。6个品种甜樱桃幼苗的耐热综合性排名为 ‘红蜜’>‘桑提娜’>‘早大果’>‘雷尼’>‘拉宾斯’>‘布鲁克斯’,基于多元回归模型建立筛选出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含量、Fv/Fo 4个指标可高效、准确地对甜樱桃耐热性进行评价。本研究为甜樱桃耐热性评价体系建立及耐热性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为今后南方地区甜樱桃耐高温品种(系)进一步育种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甘肃野生草地早熟禾无融合生殖率与内源激素之间的关系,以8个不同无融合生殖率的甘肃野生草地早熟禾种质为试验材料,采集不同发育时期的新鲜小穗样品,测定玉米素(ZT)、吲哚-3-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赤霉素(GA_3)和脱落酸(ABA)的含量,并分析了内源激素含量与无融合生殖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ZT和ZR在小穗发育初期呈现出下降趋势,在抽穗后2 d最低,之后ZT逐渐上升而ZR在开花期达到峰值后又开始下降,GA_3和IAA均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但GA_3在抽穗后2 d达到峰值,IAA则是在开花期含量最高;研究发现,在小穗发育初期,无融合生殖率较低的材料(甘南、清水、肃南和兰州)ABA激素水平无显著变化,相反无融合生殖率较高的材料(陇西、秦州、定西和陇南)的ABA含量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所有材料开花期至乳熟期均出现猛增,之后又急剧下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无融合生殖率与ZT、ZR、ABA、(ZT+ZR)/IAA和(ZT+ZR)/ABA呈显著正相关,与GA_3、IAA/ABA和GA_3/ABA呈显著负相关,与IAA无显著相关性。因此,高ZT、ZR和低ABA含量、高(ZT+ZR)/IAA和(ZT+ZR)/ABA比值更可能促进胚珠向无融合生殖途径发育,高GA_3含量可能促进胚珠向有性生殖途径发育。  相似文献   

11.
以热敏感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品种‘顶峰’(Pinnacle)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外源施用γ-氨基丁酸(GABA)对高温(35℃/30℃,昼/夜)胁迫下黑麦草生长、根系活力、电导率、叶绿素含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代谢、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内源激素脱落酸(abscisci acid, ABA)、吲哚乙酸(indole-3-actic acid,IAA)、赤霉素(gibbrellic acid, GA3)和玉米素核甘(zeatin riboside, ZR)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处理下多年生黑麦草生长减缓,电导率增加,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显著下降,ROS和抗氧化酶活性升高,抑制生长类激素ABA含量升高,而生长促进类激素IAA、GA3和ZR含量均下降;高温胁迫下外源施用GABA处理显著促进了植株生长,提高了草坪质量、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生长促进类激素IAA、GA3和ZR的含量以及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量与酶活性显著高于未施用GABA的处理。外源施用GABA能有效提高黑麦草的耐高温能力,这主要与GABA诱导增加了抗氧化防御和维持较高的促进生长类激素IAA、GA3和ZR有关,因此,外源施用GABA对冷季型草坪草的越夏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紫花苜蓿幼苗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为渗透调节物质模拟干旱胁迫,通过外源喷施NO释放剂硝普钠(SNP)和清除剂(cPTIO),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法分析研究PEG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叶片和根系中4种内源激素脱落酸(ABA)、生长素(IAA)、水杨酸(SA)和赤霉素(GA3)对NO的响应。结果表明:1)PEG胁迫下施加外源NO能促进紫花苜蓿叶片和根中NO含量的增加,其清除剂明显降低了紫花苜蓿叶片中NO含量;2)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片和根中的ABA和SA含量逐渐增加,而根系中ABA和SA含量的增加较叶片晚。在胁迫第8天,叶中外源NO处理的ABA含量比SA含量高6.68倍,而喷施NO清除剂的ABA含量比SA含量高77.22%,并且叶中外源NO处理的ABA含量明显高于根中;3)NO会在短期内诱导叶片和根系中IAA和GA3含量增加,在胁迫的第4天,叶片中外源NO处理的IAA含量高于其清除剂1.65倍,而根中喷施NO清除剂的IAA含量比NO处理高8.70%;叶片和根中NO处理的GA3含量在第2天达到最大值后降低,比喷施NO清除剂的GA3含量分别高54.49%和84.65%。综上所述,NO可通过诱导紫花苜蓿IAA、ABA、GA3和SA四种激素的代谢水平及根中的相互转化调控植物的生长与抗逆性,尤其是ABA和SA在紫花苜蓿中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德钦’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Deqin’,以下简称‘德钦’苜蓿)是一种优良的地方品种,具有特异耐旱性、耐热性和耐酸铝性。本研究利用Illumina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测序(NCBI登录号:MN218692),并对其结构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德钦’苜蓿叶绿体基因组含有一个反向重复区,属于IR缺失型;总长为125 470 bp,共有110个基因,其中蛋白质编码基因76个、tRNA 30个和rRNA 4个,缺失3个基因(rps16,rpl22infA),总GC含量为33.9%;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显示,‘德钦’苜蓿70.74%的密码子使用度>1,偏好以A和T结尾;共鉴定出115个SSRs位点,其中clpP基因鉴定出与紫花苜蓿不同SSRs位点;最大似然树结果显示‘德钦’苜蓿与紫花苜蓿聚在一起,支持率为75%。研究结果将对苜蓿属叶绿体基因组工程研究及‘德钦’苜蓿特异基因的进一步鉴定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帕特"("Putter")匍茎翦股颖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程度高温胁迫对匍茎翦股颖叶片枯黄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以探讨适宜浓度的外源脱落酸(ABA)与多效唑(PP333)提高其耐热性效应。结果显示,在高温胁迫下,匍茎翦股颖的枯黄率大幅上升,相对含水量迅速下降,尤以35℃为甚。外源ABA与PP333能明显减轻匍茎翦股颖的枯黄率并提高叶片相对含水量。30℃胁迫时,ABA预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PP333预处理和直接高温处理,而PP333预处理的脯氨酸含量高于直接高温和ABA处理;ABA处理材料的可溶性蛋白保持相对平稳,而PP333,整体而言,ABA对匍茎翦股颖耐热性的提高效应优于PP333;35℃时,在前12d经ABA预处理的材料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尔后,PP333预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ABA和直接高温处理,且经PP333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高于ABA与直接高温处理,此时,PP333对匍茎翦股颖耐热性的提高优于ABA。以上结果表明,两种生长调节剂在高温条件下能有效缓解匍茎翦股颖的胁迫伤害,可能与促进渗透调节物质积累,提高渗透调节能力,抑制蛋白降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纳罗克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 cv."Narok")为热带、亚热带优良禾草之一,但其种子的休眠程度高,发芽率低。以层积0d为对照,对1年龄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生产的种子进行0~120d的低温层积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发芽率表现出先快速增加然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层积30d发芽率达到最大值,为75%,是对照的2.08倍(P<0.01),休眠已解除;GA_3、IAA、ZR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ABA的含量则表现为先下降后回升又下降的趋势;GA_3/ABA的比例在层积0~15d快速升高,15~30d保持较高水平,30d后虽有起伏但有降低(P<0.05)。GA_3/ABA的比例0~15d快速升高,15d后逐渐下降。IAA/ABA、(GA_3+IAA)/ABA比例0~15d快速升高(P<0.05),15~60d下降,之后略有回升。ZR/ABA比例0~30d快速升高(P<0.05),30~60d下降,60d后又开始升高(P<0.05)。相对较高的GA_3/ABA、IAA/ABA、ZR/ABA、(GA_3+IAA)/ABA比例是种子休眠解除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本研究通过温室栽培试验探索了3个品种紫花苜蓿在不同生育期对干旱胁迫的形态和生理响应。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在不同生育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比较一致,但是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综合紫花苜蓿的3个生育期,‘敖汉’和‘中苜1号’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受干旱胁迫影响较大,对干旱胁迫响应迅速;‘三得利’的地上生物量对轻度干旱胁迫无明显响应,对中度或重度干旱有一定的响应。‘敖汉’和‘中苜1号’紫花苜蓿的根冠比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比‘三得利’要灵敏,‘敖汉’苜蓿根冠比增加最显著;花期3个品种紫花苜蓿的根冠比以及根冠比增加幅度均为3个生育期中最大。在3个生育期干旱胁迫下‘敖汉’和‘中苜1号’根系ABA含量均呈升高趋势;分枝期干旱胁迫下‘三得利’根系ABA含量也呈升高趋势,但在花期和结荚期其根系ABA含量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滞后。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草地早熟禾在干旱胁迫下的响应机制,以甘肃安定野生草地早熟禾和西和野生草地早熟禾为试验材料,采用HPLC法测定了干旱胁迫下草地早熟禾叶片中的ZT,ABA和IA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ZT含量下降,ABA含量和IAA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但与对照相比前者显著上升,后者显著下降,此外,ZT/ABA,ZT/IAA和(ZT+IAA)/ABA均下降。在2份种质材料中,安定野生草地早熟禾(ZT+IAA)/ABA下降幅度最大。激素水平上评价材料的抗旱性大小为安定野生草地早熟禾西和野生草地早熟禾。  相似文献   

18.
低温胁迫对狗牙根激素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狗牙根品种天堂419,天堂328,老鹰草,运动百慕大和普通狗牙根品种保定狗牙根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人工模拟昼夜温度为适温(30℃/25℃)、亚适温(18℃/10℃)、冷害(8℃/4℃)和冻害(4℃/-4℃)等4种梯度降温冷驯化条件下,低温胁迫对狗牙根叶片细胞膜稳定性、叶绿素含量、内源激素(ABA、IAA,GA3和tZR)以及可溶性糖、淀粉、果聚糖、总非结构性糖等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狗牙根叶片的电导率显著升高,叶绿素含量下降,内源激素ABA含量升高,而IAA,GA3和tZR含量均下降;碳水化合物中可溶性糖、果糖和总非结构性糖含量在5个品种中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不同品种在冷驯化过程中不同温度处理下其变化差异较大,如天堂328、老鹰草和运动百慕大的淀粉含量下降;天堂419的淀粉含量变化不大,而保定狗牙根的淀粉含量则呈上升趋势。综合分析各生理指标的变化,5个狗牙根品种的抗寒能力强弱为:保定狗牙根最弱,而天堂419,老鹰草、天堂328和运动百慕大耐寒能力依次较强。低温胁迫下积累或维持较高的内源激素ABA、GA3、IAA、tZR和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和果聚糖可能是耐寒性较强的主要原因,这些代谢物的积累或维持有助于狗牙根细胞内渗透平衡和细胞膜稳定性的维持,延缓叶片的枯黄衰老和诱导抗性相关基因或蛋白的表达从而提高了狗牙根品种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梨种子对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鸭梨’和‘新高’果实发育期间果肉和种子中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种子中ABA和ZT含量变化基本相似,但新高ABA、ZT含量高于鸭梨,鸭梨IAA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处于下降趋势,而新高先升高后降低,鸭梨GA3含量随着果实发育先下降后上升,而新高出现两次高峰一次低谷且整体下降的趋势。两个品种果肉中IAA、GA3、ABA和ZT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似,新高IAA、ABA含量高于鸭梨,70天之前新高GA3含量高于鸭梨,然而随着果实发育,鸭梨GA3含量又高于新高,并且鸭梨出现两次高峰,果实发育到80天后,新高ZT含量高于鸭梨。  相似文献   

20.
脱落酸对3个野生草地早熟禾种质高温胁迫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甘肃境内采集的3个野生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为材料,研究了脱落酸(ABA)对高温胁迫下野生草地早熟禾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ABA提高草地早熟禾耐热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0 ~30 mg·L-1 浓度范围内,随ABA浓度的增大,3个材料叶片相对膜透性先降低后增大,可溶性糖(SS)含量、叶片含水量先增加后下降,游离脯氨酸(F-pro)含量逐渐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增强后减弱,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增强,丙二醛(MDA)含量逐渐降低.综合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ABA浓度20 mg·L-1野生草地早熟禾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积累最多,膜受到的伤害最小,保护酶系统活性最强, 对野生草地早熟禾高温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3个材料各生理指标最适浓度20mg·L-1处理与对照相比,耐热性强的材料草地早熟禾(清水)SS、 F-pro含量和CAT活性增幅最大,MDA含量降幅最大,抗高温伤害能力增效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