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张旭龙  吴振振  马淼 《草地学报》2016,24(4):849-853
为探讨入侵植物角果毛茛(Ceratocephalus testiculatus)种子的萌发特性,以温度、赤霉素(GA3)、硝酸钾(KNO3)和浓硫酸腐蚀时间(SACT)等为参试因素的正交试验来研究其种子萌发响应特性。预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角果毛茛种子萌发耗时长,萌发率低,处理14 d后才开始有种子萌发,28 d后的最终萌发率仅为10%左右,存在种子休眠机制。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个参试因素均能极显著地促进该种子萌发(P<0.01),处理7 d后种子陆续萌发,萌发处理14 d时发芽势可达68.89%,萌发处理28 d时最高发芽率可达83.33%,成功解除了角果毛茛的种子休眠。各参试因素对角果毛茛种子萌发率和发芽势的影响顺序相同,均为温度 >SACT >KNO3 >GA3。最有利于种子萌发率的因素水平组合为A3B4D4E5,即萌发温度为10℃,赤霉素浓度为150 mg·L-1,硝酸钾浓度为1.50 g·L-1,浓硫酸腐蚀时间为10 min;发芽势的最优水平组合为A3B3D2E4,即萌发温度为10℃,赤霉素浓度为100 mg·L-1,硝酸钾浓度为0.50 g·L-1,浓硫酸腐蚀时间为8 min。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不同浓度的脱落酸(Abscisicacid,ABA)和赤霉素(Gibberellins,GA3)浸种,研究其对山韭(Allium senescens L.)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及促进萌发的生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0 mg·L-1 ABA和100 mg·L-1 GA3处理显著提高了山韭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长、胚根长和胚芽胚根的鲜重(P<0.05)。与施加蒸馏水处理相比,ABA和GA3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可溶性蛋白含量、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P<0.05);100 mg·L-1 GA3处理显著提高了山韭胚芽乙烯(Ethrel,ETH)含量和ABA含量(P<0.05),100 mg·L-1 ABA处理显著增加了山韭胚芽GA3的含量而显著降低了ABA含量(P<0.05)。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山韭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以及酶活性之间显著正相关。100 mg·L-1 ABA和100 mg·L-1 GA3对山韭种子的萌发及生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ABA处理通过提高山韭胚芽内源GA3含量促进种子萌发,GA3处理通过提高山韭胚芽内源ETH含量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3.
马文静  赵颖  魏小红  曹丽 《草地学报》2018,26(1):231-237
露蕊乌头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但自然条件下其种子的萌发率极低。本试验以露蕊乌头种子为材料,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溶液浸种,探讨GA3浸种对露蕊乌头种子破眠及萌发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GA3浸种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其中1 000 mg·L-1 GA3处理下种子的萌发率达到最大值,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分别为91.66%和95.67%。黑暗比光照条件下露蕊乌头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提高72.19%、26.58%、32.60%。与对照相比,1 000 mg·L-1 GA3浸种可提高α-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的活性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提高SOD、POD及CAT的活性,可见适宜浓度的GA3浸种可有效促进露蕊乌头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种子为试材,结合种子透水性及萌发抑制物的测定探究其休眠原因,并通过外源赤霉素(gibberellin,GA3)及温水浸种处理筛选其最佳破眠方法。结果表明:完整种子的吸水率明显高于去颖壳种子,且温水浸种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说明颖壳引起休眠的原因为机械阻碍,与其透水性无关;颖壳、种子的水及甲醇浸提液均在浓度为0.08 mg·L-1时,对小麦种子萌发及生长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说明颖壳中存在的水溶性及种子内溶于有机溶剂的萌发抑制物共同作用是节节麦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以500 mg·L-1 GA3浸种24 h(完整种子)、300 mg·L-1 GA3浸种48 h(去颖壳种子)及45℃温水浸种5 min(完整种子)的破眠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藏北嵩草(Kobresia littledalei C. B. Clarke)种子休眠与发芽的特性,采用浓度为20~40 g·L-1 NaOH处理1,2,3 h及不同浓度(0~400 μmol·L-1)的赤霉素(Gibberellin,GA3,GA4+7)、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氟啶酮(Fluridone,FL)和多效唑(Paclobutrazol,PA)等外源植物生长物质单独及两两混合后处理藏北嵩草种子。结果表明藏北嵩草种子不存在吸水障碍;20 g·L-1NaOH处理2 h,30 g·L-1,40 g·L-1 NaOH处理1 h均可显著提高发芽率(P<0.05);50 ~200 μmol·L-1 GA4+7,200 μmol·L-1 GA3,200~400 μmol·L-1FL单独作用时对发芽有促进作用,而任何浓度ABA和高浓度PA(≥200 μmol·L-1)则表现为抑制作用;除GA3+FL处理外,植物生长调节剂互作处理都未显著提升发芽率。藏北嵩草种子属于生理性休眠;40 g·L-1 NaOH浸种1 h可有效打破休眠,发芽率达98%;添加适宜浓度的GA3,GA4+7,ABA,FL,PA及GA3+ABA、ABA+FL等外源植物生长物质均有利于保持藏北嵩草种胚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徐小博  王英哲  闫冬  徐博 《草地学报》2019,27(3):775-778
本实验通过对千屈菜(Lythrum chiesas L.)种子进行冷层积处理、改变日光照时数以及使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溶液浸泡种子,通过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研究以上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层积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显著,在24 h光照时分别使用100 mg·L-1,200 mg·L-1,300 mg·L-1浓度的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溶液浸泡对种子的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以光照24 h、使用200 mg·L-1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为最佳处理方法。在16 h光照时,用100 mg·L-1,200 mg·L-1,300 mg·L-1浓度的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溶液浸泡均对种子萌发影响不显著。可得出千屈菜种子对激素刺激、光照刺激敏感,对冷层积刺激不敏感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促进盐碱胁迫下紫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外源物质及其处理浓度,本试验以紫苏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氯化钙(CaCl2)、褪黑素(Melatonin,MT)、赤霉素(Gibberellin,GA)浸种24 h对盐碱胁迫下紫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外源物质浸种处理均能够有效缓解紫苏受到的盐碱胁迫,促进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提高抗氧化酶活性。CaCl2,MT,GA缓解盐碱胁迫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0 mmol·L-1,100 μmol·L-1,50 mg·L-1,其中,50 mg·L-1GA对促进种子萌发效果最佳,100 μmol·L-1MT对促进幼苗胚根伸长和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升高效果最佳,而促进幼苗胚芽伸长和鲜重增加的最佳处理为300 mg·L-1GA。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得出,50 mg·L-1GA浸种24 h是盐碱胁迫下促进紫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蒺藜苜蓿种子休眠机制及其破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种子生活力、发芽率、吸水率及粗提物的生物活性;并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浸种后4℃低温层积或同浓度硝普钠(SNP)浸种,揭示蒺藜苜蓿种子休眠原因及破除方法.结果表明:蒺藜苜蓿种子具有生活力;30 d内裸粒种子发芽率为100%;破皮种子的吸水率显著高于完整种子;随着蒺藜苜蓿各部分粗提物浓度的升高,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显著降低;0.1~0.7 mmo·L-1的GA3浸种后低温层积或同浓度SNP浸种均可以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其中以0.1 mmol·L-1 GA3浸种后低温层积或同浓度的SNP处理效果最好.表明蒺藜苜蓿种子的休眠属于综合性休眠,可用GA3浸种后低温层积或SNP浸种来解除其休眠.  相似文献   

9.
节节麦入侵已严重威胁到我国小麦的生产。节节麦种子具有较强的休眠特性,探讨赤霉素(GA3)浸种对其破眠及发芽特性的影响,旨在为节节麦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分别利用0、100、200、300、400、500 mg·L-1的GA3对种子进行处理,首先进行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的测定,并检测了500 mg·L-1 GA3及蒸馏水处理节节麦种子发芽过程中保护酶活性、MDA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GA3浸种处理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其中以500 mg·L-1 GA3处理最为显著。此外,光照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均明显高于黑暗条件,表明节节麦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光照条件;2)与蒸馏水处理相比,500 mg·L-1的GA3处理提高了种子内SOD及POD活性,减轻了质膜氧化损伤程度,致使MDA含量持续下降,从而促使种子朝有利于发芽的方向发展。此外,500 mg·L-1GA3处理在提高种子内促进生长内源GA3、IAA及ZR含量的同时,并降低了抑制生长的内源ABA含量,致使GA3/ABA、IAA/ABA和ZR/ABA值均明显高于蒸馏水处理,最终促进了节节麦种子的发芽。  相似文献   

10.
马雪瑶  隋晓青  李俊明  张博 《草地学报》2020,28(5):1294-1300
本试验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XinMu No.4’)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生育时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gibberellin,GA3),探讨紫花苜蓿花荚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及其对种子产量构成和结荚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现蕾期苜蓿叶面喷施100 mg·L-1 GA3后,可显著降低花荚内源激素GA3和玉米素核苷(zeatin riboside,ZR)含量(P<0.05),对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生长素(auxin,IAA)含量影响较小;初花期喷施可使花荚内源激素GA3和IAA含量显著增加(P<0.05),对ABA与ZR含量影响较小;盛花期喷施可导致花荚内源激素IAA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对GA3,ABA和ZR含量影响较小;结荚期喷施则引起花荚内源激素IAA和ZR含量显著性下降(P<0.05),而对GA3和ABA含量影响较小。产量构成因子与种子产量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表明,盛花期处理综合得分最高,种子千粒重和结荚率是影响苜蓿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喷施100 mg·L-1 GA3处理对紫花苜蓿产量构成因子影响不大,但现蕾期喷施对种子产量影响较大,较对照组降低48.24%。综上所述,喷施GA3的适宜时期为盛花期,在苜蓿制种生产中建议使用低浓度喷施。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方法处理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种子,测定沙生针茅种子发芽率和种子出苗率,以探明影响沙生针茅种子萌发和播种出苗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60℃蒸馏水浸泡种子24 h,种子吸水率、发芽率、发芽势分别为26.3%,38.0%和32.0%;-20℃、20℃低温变温处理96 h,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46%和48%;用80 mg/L GA_3水溶液浸泡种子24 h,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54%和48%;沙埋深度会影响沙生针茅种子发芽和出苗,沙埋0.5 cm沙生针茅的种子发芽率和幼苗出土率最高;埋深超过2cm的深度,发芽率和出苗率降低;埋深6~8 cm,随着沙埋深度增加,出苗率显著减少;当埋深8 cm的深度,沙生针茅出苗率为0。  相似文献   

12.
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是我国西部高寒草甸一种危害严重的毒害草,为明确黄花棘豆种子的萌发特征,本文主要探讨发芽前处理和温度对黄花棘豆种子发芽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黄花棘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最为显著:在10℃~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增大;并且,恒温条件下其发芽率均高于与之对应的变温条件。其中,25℃恒温条件下其发芽率最高为15.3%;10℃/5℃变温时最低,仅为1.3%。另外,随着温度的上升,种子发芽指数增大、发芽时间缩短、硬实率降低:10℃/5℃时其发芽指数最低仅为0.05,平均发芽开始时间长达22.3d,硬实率高达97.2%。再者,发芽前处理对于黄花棘豆发芽状况的效应亦受到温度条件的影响。温度为变温25℃/5℃时,冷水浸种可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指数,缩短种子萌发的开始时间;温度为恒温10℃时,冷水浸种可提高种子发芽率。然而,其他温度条件下其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开始时间及硬实率与对照均无明显差异。因此,对于高寒草甸年均温较低、昼夜温差大的情况,黄花棘豆依靠种子快速建立种群的机会较小。  相似文献   

13.
甘肃贝母种子吸水及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经后熟处理的甘肃贝母种子吸水规律进行测定,并设置不同温度(10,15,20,25,10/20℃变温)进行发芽试验,旨在为其人工驯化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甘肃贝母种子千粒重为0.72~0.82g。经20℃保湿储藏45d基本完成形态后熟,沙子与种子(4∶1)混合5~10℃层积150d基本完成生理后熟,种子吸水过程符合Logistic曲线,分急剧吸水期、稳定吸水期和饱和吸水期3个阶段。温度对经后熟处理的甘肃贝母种子发芽质量具有显著影响。黑暗下10~15℃内,随温度升高发芽质量显著改善,15℃发芽最佳,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90.67%和89.33%。当温度超过15℃,发芽质量又显著降低,高温还抑制芽的伸长。以上结果说明经后熟处理后,温度是决定甘肃贝母种子发芽质量的关键因素。建议生产中当土温达15℃是甘肃贝母种子最佳播期,育苗期应保湿遮阳。  相似文献   

14.
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矮生嵩草和线叶嵩草种子,测定其发芽率。结果表明,NaOH处理对矮生嵩草种子发芽率提高显著(P<0.05),4%NaOH浸泡3h后种子发芽率最高,为86.7%;线叶嵩草经NaOH处理后,4%NaOH浸泡3h、5%NaOH浸泡3、4h后,发芽率均显著提高(P<0.05),5%NaOH浸泡3h后发芽率最高,为18.0%。不同浓度赤霉素(GA)处理对矮生嵩草和线叶嵩草种子的发芽率促进不显著(P>0.05)。低温(4℃)层积30d显著促进矮生嵩草种子萌发(P<0.05),低温层积60d、20℃温水浸泡(10,15和30h)、磨破种皮对2种种子发芽率均无显著促进作用。4%和5%NaOH溶液处理3~5h、低温层积、磨破种皮均提高了矮生嵩草种子发芽指数;4%和5%NaOH溶液处理3~5h提高了线叶嵩草种子发芽指数。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海乳草种子为材料,通过设置有无光照(光照周期为12h,光照强度为7200lx,12h黑暗)7种恒温和3种变温(5℃、10℃、15℃、20℃、25℃、30℃、35℃;10~20℃、15~25℃、25~35℃)筛选海乳草种子适宜的萌发条件,在此条件上模拟干旱及设置不同盐碱梯度,通过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探讨不同盐碱和干旱胁迫对海乳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海乳草种子萌发属于光促型,在有光条件下,25℃或20~30℃萌发效果最好,并且变温有助于发芽;(2)海乳草种子的活力及生活力均随渗透势升高呈下降趋势,-0.735MPa渗透处理下,其种子几乎不发芽;(3)不同渗透势即不同盐碱浓度对海乳草种子萌发初期影响显著,随盐碱浓度升高,种子的发芽力及生活力均逐渐降低。低渗处理(-0.46Mpa)下,Na2CO3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NaCl,且随渗透势升高抑制效果加重。  相似文献   

16.
微孔草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建华  王钦 《草地学报》1998,6(1):26-32
本文探讨温度、预冷处理以及逆境条件对微孔草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草种子具有12个月左右的后熟期,自然贮藏后再经预冷处理方能完成后熟破除休眠。在相同温度(20℃)下,贮藏12个月后的种子(1996年收)发芽率比收获当时高41%,在15/25℃条件下预冷处理后发芽率可达72%。其萌发最适温度及预处理在预冷(5℃,5天)和20℃恒温或15/25℃变温条件下,1994、1995年种子的平均发芽势分别为61%和71%、发芽率分别为72%和79%、苗长(4.6mm和4.6mm)及活力指数(169.0和175.6)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1)。发芽试验初次和本次计数时间分别以第4天和第8天为宜。微孔草种子较耐高温,不耐盐碱。与1994年的种子相比,1995年的种子抗逆性较强,各项指标下降幅度小,且在老化试验中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在人工栽培条件下1995和1996年收获种子的千粒重极显著高于野生(1994年采集)种子,平均千粒重为1.515g。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去除果荚浸种、不去除果荚浸种荚和焖种荚等方法对红芪种子预处理12 h后再行发芽试验,以不去果荚不浸种干种荚为对照,旨在探寻改善红芪种子发芽特性的种子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春播季节20℃/18℃自然光照条件下,各处理红芪种子发芽率随发芽天数的动态变化均呈“S型”变化趋势,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红芪种荚从置发芽床后第2~6天开始,种子先后启动发芽,第14~19天发芽陆续结束。整个发芽过程中,种子各发芽指标均表现出预处理间的显著差异性,预处理使红芪种子发芽提早1~4 d,发芽高峰持续期延长2 d。去果荚浸种12 h显著加快了种子发芽进程,焖种荚处理有效延长了发芽持续期。各处理发芽指标从高到低依次为去果荚浸种12 h(发芽率80.7%,发芽势54.0%,发芽指数7.083)>不去果荚焖种荚12 h(发芽率64.0%,发芽势13.3%,发芽指数3.462)>不去果荚水浸种荚12 h(发芽率48.0%,发芽势22.0%,发芽指数3.007)>对照干种荚(发芽率34.7%,发芽势4.0%,发芽指数1.865)。以上说明种荚果皮造成的吸水障碍是限制红芪种子发芽的主要因素,播种前将红芪种荚浸种12 h或焖种12 h再行播种均可显著改善红芪种子发芽特性,去除果荚后再浸种效果更佳,发芽率可达80.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低温对羊草和牧冰草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5℃、5℃、4℃和18℃温度条件下,对根茎禾草羊草和牧冰草种子分别处理一周和两周,并置于玻璃培养皿和土壤盘中进行发芽检测,结果表明:3种低温处理的种子萌发率均有显著提高;羊草种子在处理温度为5℃、4℃和18℃时, 萌发率基本一致,显著高于25℃处理;牧冰草种子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萌发率显著提高,以18℃处理效果最好;7d的低温处理效果显著高于14d;在室温、16h光照和8h黑暗条件下,土培的种子萌发率极显著高于置于玻璃培养皿的种子萌发率。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破除赖草(Leymus secalinus)种子休眠的方法,采用浓度为0.01~0.17 mmol·L-1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200~600 μL·L-1乙烯利(Ethephon,ETH)、20~60 mg·L-1吲哚乙酸(Indoleacetic acid,IAA)分别对赖草种子浸种处理12 h,24 h,36 h,通过测定分析4个种子发芽指标,探究这3种物质对破除赖草种子休眠的影响,为赖草种子的人工繁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SA,ETH和IAA浸种处理均能有效打破赖草种子休眠,用0.05 mmol·L-1 SA浸种12 h后种子发芽率最高为64%,是对照的2倍;用20 mg·L-1 IAA浸种24 h时,种子发芽势达到最大为33%,高于SA,ETH处理;其次用50 mg·L-1 IAA浸种36 h和200 μL·L-1 ETH浸种12 h时,种子发芽率分别为51%和48%,均显著高于对照。然而与IAA处理不同,高浓度的SA,ETH会抑制种子发芽。因此,浓度为0.05 mmol·L-1 SA浸种处理12 h破除赖草种子休眠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