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为探究基质对结缕草(Zoysia sinica)扦插成活率及构件形成的影响,在成熟紫色土、腐殖土、粗沙土、建渣土、石谷子土5种基质上,进行扦插繁殖,测定成活率、发芽指数、构件性状及生物量结构等参数。结果表明:1)基质对插穗成活率和发芽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扦插后第9天插穗发芽数差异最大,第30天芽长呈极显著差异(P0.01);2)基质对扦插苗根、茎性状有显著影响,对叶性状影响极小;3)基质对幼苗地下、地上生物量有显著影响,对根茎比和地下生物量比率有极显著影响;4)成熟紫色土利于幼苗分蘖形成,建渣土利于主茎生长和生物量向地上分配,石谷子土则利于生物量向地下分配。所以,草坪建植与养护时,要依据基质类型,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提高草坪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以雌雄异株攀援草本植物葎草(Humulus scandens)为材料,设置不同遮阴度(0、25%、50%、75%),测定雌、雄株的构件性状、水分分配、生物量结构及根冠比,分析遮阴对葎草结构形成和生长策略影响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遮阴对葎草叶性状的影响为叶宽叶长叶厚,对茎性状的影响为茎长茎径节间长,叶长、叶宽、茎长和节间长存在性别差异(P0.05);遮阴对单叶面积、总叶面积、叶面积比率、比叶面积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遮阴可增加雌株但显著减小雄株的总叶面积(P0.05);遮阴对单株生物量、茎叶水分含量和生物量分配及单株根冠比有显著影响(P0.05),虽雄株总生物量显著大于雌株,但雌株茎分配显著大于雄株,且叶、根分配无性别差异。雌、雄株采用改变构件性状和生物量结构,形成与性别分化匹配的对不同遮阴度的生长策略。  相似文献   

3.
为开发和利用野生乡土草坪草种质资源千根草(Euphorbia thymifolia),探究其耐阴性强弱与形成机理,通过设置0 (CK)、30%、50%、70%的4个遮阴度,经4个月夏季室外处理后,测定基株的构件性状、生物量结构、克隆效率指数及有性繁殖指数等参数,分析遮阴下千根草的生长和繁殖策略。结果表明,1)千根草通过降低叶片数、叶面积、匍匐茎长和分枝强度(P 0.05),形成适应遮阴度的构件数量和质量性状。2)叶性状对遮阴响应顺序为叶数总叶面积叶长单叶面积叶宽叶厚,茎性状对遮阴响应顺序为分枝强度株高匍匐茎长分枝密度一级分枝数,根性状对遮阴响应顺序为不定根数主根直径侧根数主根长。3)遮阴降低了基株生物量(P 0.05),千根草通过调整构件生物量分配比,形成适应遮阴生境的生长策略。4)千根草通过降低有性繁殖分配与繁殖指数应对 30%遮阴(P 0.05),通过降低克隆结构生物量和克隆效率指数适应遮阴生境(P 0.05)。综上,千根草为喜光植物,可通过调节构件性状与生物量结构,形成与遮阴度相匹配的克隆生长与有性繁殖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和利用野生乡土草坪草种质资源千根草(Euphorbia thymifolia),探究其耐阴性强弱与形成机理,通过设置0(CK)、30%、50%、70%的4个遮阴度,经4个月夏季室外处理后,测定基株的构件性状、生物量结构、克隆效率指数及有性繁殖指数等参数,分析遮阴下千根草的生长和繁殖策略.结果表明,1)千根草通过降低叶片数、叶面积、匍匐茎长和分枝强度(P<0.05),形成适应遮阴度的构件数量和质量性状.2)叶性状对遮阴响应顺序为叶数>总叶面积>叶长>单叶面积>叶宽>叶厚,茎性状对遮阴响应顺序为分枝强度>株高>匍匐茎长>分枝密度>一级分枝数,根性状对遮阴响应顺序为不定根数>主根直径>侧根数>主根长.3)遮阴降低了基株生物量(P<0.05),千根草通过调整构件生物量分配比,形成适应遮阴生境的生长策略.4)千根草通过降低有性繁殖分配与繁殖指数应对>30%遮阴(P<0.05),通过降低克隆结构生物量和克隆效率指数适应遮阴生境(P<0.05).综上,千根草为喜光植物,可通过调节构件性状与生物量结构,形成与遮阴度相匹配的克隆生长与有性繁殖策略.  相似文献   

5.
段婧  刘金平 《草业科学》2013,30(3):418-422
通过测定15、20、25 ℃培养条件下,雌雄葎草(Humulus scandens)单株营养生长期持续时间,根、茎、叶等构件数量性状及鲜质量、干质量和生物量分配等指标,分析温度对营养生长期雌雄葎草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葎草营养生长持续期有极显著影响(P<0.01),雌株比雄株更易受影响;温度极显著影响根、茎、叶等构件数量性状及其鲜质量与干质量;温度极显著影响营养生长期雌、雄葎草单株的生物量总量及构成,雄株通过减少叶生物量、雌株通过增加根系生物量来为生殖生长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按生物构件的理论,分析了辽东半岛结缕草无性系种群叶片、叶鞘、分株、匍匐茎各构件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间的相关模型和构件生物量的分配、形成规律,探讨了其不同生物量基于种群大小(密度)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辽东半岛结缕草无性系种群的总生物量及各构件生物量均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而以线性函数增加,各构件生物量与总生物量以及各构件生物量间亦均以线性函数增加,生物量增加比率均表现为:分株>匍匐茎,叶鞘>叶片,总生物量增量的27.2%分配给叶片,29.2%分配给叶鞘,43.6%分配给匍匐茎,叶片,叶鞘和匍匐茎构件生物量的积累是按1∶1.1∶1.6比例形成。  相似文献   

7.
辽东半岛不同生境结缕草无性系种群构件生物量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生物构件理论,分析了4个不同生境中结缕草Zoysia japonica无性系种群叶片、叶鞘、分株、匍匐茎各构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特性和结构。结果表明,不同生境间结缕草无性系种群性状数量具有较大的生态可塑性,总生物量最大的为1 080.27 g/m2,最小的为225.35 g/m2,二者相差4.7倍。不同生境结缕草无性系种群构件生物量结构反应了不同生境种群不同的生物量分配策略,这是种群对其生境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干旱和遮阴对荩草构件形态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具边坡草坪开发潜力的野生荩草(Arthraxon hispidus)为材料,设干旱[饱和持水量的81.75%(水分充足,W_0)、65.18%(轻度干旱,W_1)、43.64%(中度干旱,W_2)和27.88%(重度干旱,W_3)]和遮阴(0,10%,30%,50%,70%)及交互组合分析干旱和遮阴对荩草构件形态、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遮阴、干旱和遮阴协同处理对荩草构件形态有显著影响(P0.05),干旱对根的影响大于茎叶,遮阴对茎和叶影响大于根,协同处理对叶影响大于根和茎;W_2或W_3处理下单株叶数、叶长、叶宽、节间长和分枝数显著降低(P0.05),根长显著增加而单株气生根数显著减少;≥10%遮阴降低单株叶数、单株总节数、根长和单株气生根数,但株高显著增加,W_1×70%遮阴交互处理时单株叶数下降了66.94%,株高和节间长增加了86.11%和46.17%,W_3×70%遮阴交互处理时单株总节数和一级分枝数下降了62.43%和76.47%,根数下降了54.55%,且无气生根。干旱、遮阴、干旱和遮阴互作对生物量积累和分配有显著影响(P0.05),W_2和W_3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单株和茎叶生物量及分配比,增加根生物量及根冠比应对中轻度干旱,W_3下单株及构件生物量下降约50%,而增加茎分配比以逃离重度干旱生境。≥30%遮阴显著增加叶生物量及分配比而降低根生物量及分配比,50%遮阴时根分配比及根冠比降低了81.48%和86.79%。干旱和遮阴协同处理可抵消或延缓干旱或遮阴造成的生长失衡,W_2×50%遮阴下荩草的生物量累积和分配与W_0×0遮阴相近。荩草可通过改变构件数量和质量性状及生物量分配,调整生长策略以应对干旱和遮阴胁迫,干旱和遮阴的协同影响,提高了荩草的抗逆性和生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结缕草(Zoysia japonica)‘青岛’幼苗为材料,进行外施尿素及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研究各处理对其生长速度、比叶重、草坪质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旨在探讨加快结缕草幼苗生长速度和成坪时间的方法,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外施尿素、GA和BR对结缕草幼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最佳的处理浓度分别是尿素为6 g·m-2,GA为0.56 μM,BR为1.0 μM;0.56 μM GA显著提高结缕草幼苗的生长速度和草坪质量(P<0.05);外施6 g·m-2尿素和1.0 μM BR则显著增加结缕草幼苗草坪质量、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P<0.05);外施6 g·m-2尿素、0.56 μM GA和1.0 μM BR对结缕草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0.
在沈阳师范大学实验园内将结缕草Zoysia japonica茎段分别栽植在腐殖质(A1)、建筑残土(A2)、表土被移除土壤(A3)、沙(A4)4种土壤基质上,研究土壤基质对结缕草净光合速率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结缕草的净光合速率和大部分的生长指标均为A1A4A2A3。腐殖质基质有效促进了结缕草的生长,各生长指标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他3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缕草在基质A4上的生长指标优于基质A2和A3,说明结缕草耐贫瘠,而土壤结构的破坏不利于其生长。  相似文献   

11.
刈割高度对冬小麦再生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刈割留茬高度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光合产物累积及分配的影响,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对冬小麦陇育4号(LY)和运旱2号(YH)于分蘖期进行刈割处理,刈割留茬高度为6cm(R_6)和3cm(R_3),以不刈割为对照(CK)。结果表明,刈割留茬高度影响冬小麦株高增长,刈割后花期植株叶面积指数与CK无差异。在R_6和R_3处理下,LY的地上部生物量较CK分别下降了23%和3%,根生物量分别下降了12%和13%(P0.05),YH的地上部生物量分别降低了22%和15%(P0.05)、根系生物量分别下降了6%和0.1%(P0.05)。刈割干扰使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在全株中占比下降,茎干重在地上生物量占比下降,而叶干重占比上升。留茬6cm下,冬小麦花期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与对照无差异,而留茬3cm下光合产物向地上部转移比例增加,意味着适度干扰可通过源库协调,释放生长冗余,维护籽粒形成。  相似文献   

12.
以匍匐茎型克隆植物结缕草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不同土壤养分水平条件下,克隆分株生根比例变化对克隆生长的影响。实验设置高、低两种养分水平,以及0%,25%,50%,75%和100%五种克隆分株生根比例。结果表明:在不同养分水平条件下,结缕草分株生根比例变化对克隆植株整体生长影响程度不同。在养分水平较高时,分株生根比例变化对克隆植株总生物量影响显著,而在养分水平较低时,影响则不显著;无论在何种养分水平条件下,分株生根比例变化对克隆植株根生物量都有显著影响。克隆植株上75%分株生根时,具有最大的根生物量。分株生根比例变化影响了克隆植株的生长策略,并显著改变克隆植株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分株生根比例较低(0%和25%)的克隆植株根冠比较小,且匍匐茎生物量显著增加。整体来看,结缕草克隆植株的生长状况在高养分水平条件下明显好于在低养分水平条件下。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遮阴和干旱协同处理对荩草光合作用的影响,揭示荩草对遮阴和干旱胁迫的抗逆潜力和生态学特点。以具有边坡草坪开发价值的野生荩草为材料,设置5个遮阴梯度和4个干旱梯度交互形成的20个协同处理,对其进行叶生物量分配比、光合色素含量、光响应能力及光合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荩草叶面积、叶数、叶生物量和叶分配比均显著受遮阴、干旱、遮阴和干旱协同作用的影响(P<0.05),遮阴和干旱对叶面积、生物量和分配比有极显著协同作用(P<0.01),作用大小为分配比>叶数>叶面积>叶生物量;荩草的Chla、Chlb和Chla+b含量及Chla/b显著受遮阴、干旱、遮阴和干旱协同作用影响(P<0.05),Chlb比Chla易受生境影响,遮阴是影响叶绿素含量和比例的主要因子,干旱次之,遮阴和干旱对Chlb和Chla+b含量及Chla/b有显著协同作用(P<0.05);荩草光响应能力极显著的受遮阴、干旱、遮阴和干旱协同作用的影响(P<0.01),遮阴和干旱对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有显著的协同作用(P<0.05),作用大小为Pnmax>LSP>LCP;荩草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均显著受遮阴、干旱、遮阴和干旱协同作用影响(P<0.05),遮阴和干旱对光合参数有极显著协同作用(P<0.01),遮阴主要影响Pn,干旱主要影响Gs、Ci 和Tr,协同作用对Tr的影响最大,≤30%遮阴可缓解干旱引起的Pn、Tr、Ci、Gs下降程度,>30%遮阴则加重了下降趋势。遮阴和干旱协同作用比遮阴或干旱单一胁迫,提高了荩草光合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改变了光响应能力和光合参数,可提升荩草的抗逆潜力和生态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肥料对青梗花椰菜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微生物肥料不同施用方式[A(不施肥,CK);B(施微生物肥料);C(70%化肥+微生物肥料);D(100%化肥)]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其对青梗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生物指标和土壤微生物学指标的影响,为寻找合理的施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处理B、C、D可不同程度地提高青梗花椰菜株高、茎粗、叶片数等生物指标和土壤微生物学指标。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不同施肥处理下微生物数量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其中,处理C效果最佳,与处理D相比,青梗花椰菜株高、茎粗、叶片数、地上鲜重、地上干重、地下鲜重、地下干重、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微生物总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分别增加了6.82%、11.53%、11.76%、9.68%、33.33%、62.5%、33.33%、34.04%~37.61%、8.42%~15.87%、32.53%~33.86%、13.56%~18.6%、3.99%、12.81%~17.99%,真菌数量减少了26.23%~32.89%。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微生物数量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因此,70%化肥+微生物肥料对青梗花椰菜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区草本群落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植被组成的主体,而草本植物作为草地生态系统的优势群落,在黄土高原恢复植被和水土保持建设方面存在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本试验选取黄土丘陵区不同纬度下的草本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草本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并验证等速生长关系,以期为黄土丘陵区恢复植被、改善生态建设方面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1)在纬度梯度35.95°~38.36° N变化范围内,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带草本群落地上生物量变化范围为54.60~204.32 g·m-2,平均值156.968 g·m-2,变异系数为27.83%;地下生物量变化范围为78.88~829.64 g·m-2,平均值469.21 g·m-2,变异系数为48.87%;草本群落地下/地上生物量变化范围为 0.93~4.49,平均值2.89,变异系数为39.18%。草本群落生物量(地下、地上)大小顺序均为:森林-草原带>草原带>森林带>草原-荒漠带,且地上、地下生物量随纬度梯度变化规律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单峰型变化趋势。(2)草本群落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决定系数达到0.59,且符合等速生长关系。(3)草本群落地下生物量与年均降水、年均温、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之间均呈显著相关。气候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对地下生物量都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其影响机理还需进一步结合植物生物学和生理生态方面的综合研究才能做出准确结论。  相似文献   

16.
曹丽丽  刘颖  王宸  张巨明 《草地学报》2014,22(3):638-644
坪床结构对草坪草根系和草坪使用质量的影响很大。为探讨5种坪床基质对兰引Ⅲ号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LanyinNo. III’)根系生长的影响,试验设计5种坪床基质:100% 纯砂(A),砂:泥炭(85%:15%)(B),砂:土(85%:15%)(C),砂:土:泥炭(85%:7.5%:7.5%)(D),100% 纯土(E)。结果表明: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随坪床深度的加深而减小,纯土坪床的上述根系指标显著小于砂基坪床;一级根在0~5 cm的根层中分布最多l而二级根在5~10 cm根层分布最多;3种砂质混合基质中,砂+泥炭混合基质好于砂+土和砂+土+泥炭2种混合基质。在土壤各层深度中,砂基坪床的根平均直径显著大于纯土坪床。纯砂坪床的地下生物量最大,而纯土坪床0~5 cm根层内根系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综合分析认为,砂基坪床适合做运动场草坪,其中以砂与泥炭混合基质最好,纯土坪床则排水不良,不适宜做运动场草坪。  相似文献   

17.
选用4种促释材料(W、Y、QW、FS)对磷矿粉、轻烧氧化镁混合物进行活化处理,配制促释材料含量分别为3%、5%的Ⅰ、Ⅱ型促释磷镁草花基质,通过淋溶试验、盆栽试验研究水溶性磷、镁素释放特性以及对夏堇(Torenia fournieri)、本地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生长及开花的影响。结果显示,促释材料W、Y、QW、FS对磷矿粉均表现出良好的促释效果,磷镁促释基质水溶性磷淋溶总量较不添加促释磷镁显著增加了15.42%~27.10%(P0.05);添加4种促释材料对水溶性镁总量释放效果均不显著(P0.05)。促释磷镁W-Ⅰ不仅增加了夏堇开花数量,同时对本地长春花的冠幅增长、分枝以及地上部生物量积累有促进作用;FS-Ⅱ则有利于夏堇地上部生物量的积累;Y-Ⅰ则对夏堇、本地长春花生长无促进作用。综合考虑,草花基质添加促释磷镁W-Ⅰ、FS-Ⅱ应用效果最好,其最适添加比例分别为3.09、3.16 kg·m-3。  相似文献   

18.
以雌雄异株攀援草本植物葎草为材料,依据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地域的平均温度,设置3个温度为变量,通过测定营养生长期和生长积温、叶数量与性状、光合色素含量及生物量分配的变化,分析温度对葎草光合物质基础、光合速率和光合效益的影响,研究雌雄株的营养生长持续期、叶性状、光合参数及生物量分配对温度响应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温度与性别对营养生长持续期和生长积温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3个温度下雄株花芽分化均显著早于雌株(P<0.05);花芽分化主要受温度影响,生长积温主要受性别影响,20 ℃利于花芽分化,营养生长期长短与积温大小无关;温度对叶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受影响顺序为叶片数/株>单叶面积>叶宽>叶长,25 ℃时叶片数/株和单叶面积最大;光合色素含量无性别差异(P>0.05),温度显著影响除叶绿素b外的其他色素含量(P<0.05),顺序为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b>叶绿素a/b>叶绿素a>叶绿素b,20 ℃时光合色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温度。性别对Pn、Gs和Tr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对光合参数有显著影响(P<0.05),影响顺序为Pn>Ci>Tr>Gs,Pn、Ci和Tr主要受温度影响,Gs主要受性别影响;雌株生物量及根分配显著大于雄株(P<0.05),温度对生物量累积及分配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温度下降单株生物量显著下降(P<0.05),温度对生物量分配影响顺序为根>叶>茎,25 ℃时优先向根和茎分配,20 ℃时显著降低了茎分配,15 ℃时显著优先向叶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