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化感效应是影响乔灌草复合植被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采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的小叶杨(Populus simonii)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地及无林荒地(对照)腐殖质层土壤,在塑料大棚内进行完全相同条件下9种灌草植物的播种盆栽试验,测定灌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过程中的各项指标,研究森林腐殖质土壤对林下灌草植物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小叶杨和刺槐纯林腐殖质土壤均显著抑制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种子萌发,抑制紫花苜蓿、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小冠花(Coronilla varia)和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生物量生长,降低小冠花和紫穗槐幼苗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提高毛苕子(Vicia villosa)幼苗体内丙二醛(MDA)含量。此外,小叶杨林腐殖质土壤还抑制草木樨和沙打旺种子的萌发、毛苕子的生物量生长、草木樨和沙棘CAT的活性。刺槐林腐殖质土壤降低了紫穗槐发芽率,提高了草木樨和紫穗槐幼苗体内MDA含量。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化感效应综合分析表明,小叶杨林腐殖质土壤对紫花苜蓿、草木樨、小冠花和紫穗槐,以及刺槐林腐殖质土壤对草木樨、小冠花和紫穗槐生长整体上存在明显化感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气候温湿变化对枯落叶腐殖质化的影响,本研究采集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枯落叶,采用室内模拟分解试验研究不同湿度与温度条件下刺槐和油松枯落叶的腐殖化程度。结果表明:对于刺槐枯落叶,潮温条件下的腐殖质化程度比干冷条件下提高了5.54%,而湿热条件下的腐殖质化程度比潮温条件下降低了56.27%;对于油松枯落叶,潮温条件下的腐殖质化程度比干冷条件下提高了104.88%,而湿热条件下的腐殖质化程度比潮温条件下降低了2.22%。其中有利于提高刺槐腐殖化程度的土壤性质为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相对不利的土壤性质为光密度值和有效磷含量;相对有利于提高油松腐殖化程度的土壤性质是碱解氮含量,相对不利的土壤性质为速效钾含量和磷酸酶活性。刺槐和油松枯落叶腐殖质化对气候温湿变化响应明显,研究结果将为林地土壤肥力维持和植被管理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白三叶、苇状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3种北方常见草坪草为对象,通过室内砂培试验,研究了火炬树幼苗根、皮和叶的水浸提液在12.5、25.0和50.0 g·L-1浓度下对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并基于不同指标对应化感效应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取的综合主成分值(F)评价各处理对3种草坪草的综合抑制程度,以期明确火炬树幼苗的潜在化感效应及其作用规律。结果表明:火炬树幼苗对受体植物各类指标的化感效应普遍受到化感物质来源器官、浸提液浓度和受体植物种类,以及上述因素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5)。其中,火炬树所有器官的浸提液在各浓度下均使白三叶在苗期全部死亡。其根、皮和叶浸提液均显著抑制了苇状羊茅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但仅后两者的综合抑制程度随浸提液浓度增加持续增强(F值降低1.07~2.77);浓度一致时,火炬树对苇状羊茅的综合抑制程度均为叶和皮>根(F值较后者低0.98~3.23)。火炬树根和皮浸提液对多年生黑麦草的综合抑制程度随浓度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叶浸提液的抑制程度则随浓度增加呈持续增强趋势(F值降低1.11),且所有器官浸提液对多年生黑麦草的化感抑制普遍强...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林地土壤生物活性与肥力恢复过程,选择退耕种植柠条后恢复15 a、30 a、40 a的林地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坡耕地(CK)为对照,研究了柠条林地恢复过程中土壤4种酶活性变化特征及其与碳氮磷养分关系。结果表明:坡耕地种植柠条林后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增加,而随着柠条年限的增长,脲酶、蔗糖酶活性变化比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更敏感,均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对比耕地,在0~10 cm土层蔗糖酶增幅可达40%,84%,109%,而脲酶增幅可达5.32,6.11,8.58倍,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酶活性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速效磷,有机碳,全氮,全磷之间都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P<0.01),可以作为评价柠条林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将竹茹、黄芪、大黄、党参、白芍、甘草、野菊花、桑白皮、白薇、苍术、柴胡、合欢皮、板蓝根、金银花共14种中草药体外应用于肉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结果表明,桑白皮和柴胡能显著增强肉鸡淋巴细胞增殖功能(P<0.05),而大黄和金银花能显著抑制外周血单核细胞吞噬功能(P<0.05)。  相似文献   

6.
植物化感作用影响因素的再认识   总被引:23,自引:13,他引:23  
黄高宝  柴强  黄鹏 《草业学报》2005,14(2):16-22
土壤养分、酶、微生物、本底特性,根茬还田、水分、植物根系、种植体系和种植模式与化感作用的互作关系,表明这些因子可通过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微生物种群结构、土壤酶活性和化感物质浓度的影响而对化感作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可为通过化感作用途径构建高效农田生态系统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刘晶  赵燕  张巧明  徐少君 《草地学报》2018,26(5):1097-1103
丛枝菌根多样性是土壤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分之一。本研究对豫西黄土丘陵区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苹果(Malus pumila Mill)园和撂荒地的地表植被、土壤养分及AM真菌多样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共鉴出AM真菌6属31种,球囊霉属(Glomus)为各样地的优势属,地球囊霉(G.geosporum)和摩西球囊霉(G.mosseae)为各样地的优势种。与苹果园地相比,柠条林地、刺槐林地和撂荒地土壤AM真菌的孢子密度分别提高49.49%,39.62%和91.42%(P<0.05);种丰度分别提高54.10%,68.85%和90.98%(P<0.05);多样性指数分别提高36.54%,30.77%和53.85%(P<0.05)。AM真菌物种多样性指数与pH和速效磷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与有机碳和速效氮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养分因子对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顺序为:速效磷 > pH > 速效氮 > 有机碳 > 全氮 > 全钾 > 全磷。土壤AM真菌多样性受宿主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因子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8.
早在公元前的希腊,人们就了解并记载植物对周围其他植物生长产生抑制作用的现象。1937年,首次将这个现象定义为化感作用。1992年,国家名词审定委员将其定名为化感作用,即植物之间(包括微生物)相互的化学关系对植物生长产生抑制或促进作用。后来有人把化感作用定义为1种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某些化学物质,在其周围形成1个微环境区域,从而抑制或促进该区域内其他植物(包括其自身)生长的现象。这个概念的出现表明人们已经认识到化感作用是整个生态系统化学关系网的组成部分,在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柴胡施用活性有机肥的效果。方法:选用活性有机肥,在统一的控制条件下设置5种不同施肥量处理进行田间栽培试验,通过观测柴胡地上部分、地下药用部位的生长量、药材产量等指标,优选出当地种植柴胡的活性有机肥最佳施肥量。结果:在半干旱地区,种植柴胡的活性有机肥施肥量为240 kg/666.7 m2,追肥最佳时期为柴胡抽薹期。结论:施用活性有机肥增产效果显著,为解决当地柴胡传统种植长期施用无机化肥带来的土壤板结及柴胡产量下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宁南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干层垂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子,本试验运用干层起始深度(Forming depth of desiccated soil layer,DSLFD)、干层厚度(Thicknesses of desiccated soil layer,DSLT)、干燥化指数(Soil desiccation index, SDI)及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Compared soil water deficit index,CSWDI)对0~600 cm土壤干层状况进行定量评价,同时采用典型相关性分析确定影响土壤干层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宁南山区林地、灌木地、草地、弃耕地和农地0~600 cm平均土壤水分(Soil moisture content, SMC)含量分别为11.46%,11.79%,14.97%,14.52%和14.66%。草地、弃耕地和农地未出现土壤干层,林地和灌木地分别呈现中等和轻度干燥化,DSLT均为440 cm,干层内土壤平均含水量(Desiccated soil layer-soil moisture content,DSL-SMC)分别为9.10%和9.93%,林地土壤强烈干燥层、严重干燥层、中等干燥层和轻度干燥层厚度分别为40,200,180和20 cm,灌木地土壤严重干燥层、中等干燥层和轻度干燥层厚度分别为80、240和120 cm。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60~600 cm土层CSWDI均值呈现出林地(0.58) > 灌木地(0.46) > 弃耕地(-0.03) > 草地(-0.08)。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分析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植被养分状况是影响土壤干燥化的主控因子。宁南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乔木和灌木存在土壤干层,应采取树体修剪、整地、控制种植密度等措施恢复土壤水分,以促进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林草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1.
采集黄土高原丘陵区和残塬区典型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纯林和荒地腐殖层土壤对10种常见植物进行盆栽试验,跟踪测定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丘陵区油松纯林土壤显著抑制苜蓿(Medicago sativa)和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种子萌发,显著降低紫穗槐(Amorpha fraticosa)、苜蓿和毛苕子(Vicia villosa)的苗高、根长和生物量生长,以及紫穗槐和草木樨的叶片叶绿素含量、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且显著提高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胡枝子(Leapedeza bicolor)、毛苕子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残塬区油松纯林土壤显著抑制沙棘和苜蓿种子萌发,以及胡枝子、小冠花(Coronilla varia)和苜蓿的苗高和生物量生长,降低了草木樨、苜蓿的叶绿素含量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草木樨的CAT活性,显著提高柠条、紫穗槐、小冠花和毛苕子的MDA含量。表明黄土丘陵区油松纯林腐殖层土壤对紫穗槐、苜蓿、草木樨、毛苕子、刺槐和沙打旺以及黄土残塬区油松纯林腐殖层土壤对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苜蓿、和沙打旺综合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亚热带地区暖季型草坪夏季易受丝茅入侵影响的问题,通过设置4个修剪频次(0~3次·月-1),对取代试验设计形成的5个丝茅侵入量(10%、20%、30%、40%、50%)的细叶结缕草草坪,进行留茬高度7 cm,连续3个月修剪处理后,测定丝茅和结缕草地下和地上相对产量、相对产量和、攻击力、竞争平衡指数等竞争参数,分析丝茅和结缕草的株高、分蘖数、叶数、生物量和根茎比等生长参数,以密度、质地、叶色、均一性、草层高度和生物量等指标对草坪质量进行综合评定,研究修剪频次对不同丝茅侵入量下结缕草竞争力、单株生长及草坪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修剪频次对丝茅和结缕草的地上和地下竞争参数产生显著影响(P<0.05),修剪增加了两种植物地上部分的拮抗作用,2~3次·月-1修剪则降低了地下部分的拮抗作用。2)结缕草地上部分受修剪频次和丝茅比例的影响大于地下部分,1次·月-1修剪可提高结缕草地上竞争力,2次·月-1修剪可提高其地下竞争力,修剪频次和侵入量协同作用增加了丝茅对结缕草的根系攻击力。3)修剪频次和侵入量对丝茅和结缕草的后续生长产生显著影响(P<0.05),1~2次·月-1修剪增加了两种植物的分蘖数和叶片数,2次·月-1修剪下结缕草的分蘖数和叶片数增加约40%,丝茅比例≥10%下结缕草生物量降低,≥20%下结缕草分蘖减少,≥30%下结缕草株高增加而叶数减少,修剪频次是影响结缕草株高、分蘖数、叶片数和根茎比的主要因子,丝茅侵入量主要影响结缕草的单株生物量。4)修剪频次主要影响草坪的密度、高度和生物量,丝茅比例主要影响草坪的质地、叶色和均一性(P<0.05),≤10%丝茅比例和2次·月-1修剪下草坪综合质量高于其他处理,草坪质量主要受修剪频次影响,丝茅比例影响次之。5)1~2次·月-1修剪可显著提高受丝茅入侵的细叶结缕草的地上或地下竞争力,促进结缕草分蘖形成,降低草坪高度,提升草坪密度和质地,但修剪无法改变结缕草相对丝茅地上、地下竞争力弱的特点,故控制丝茅侵入量≤10%和2次·月-1修剪是夏季结缕草草坪养护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纯林对土壤养分的选择性利用和单一枯落物的特殊影响是导致人工林土壤极化的重要原因,利用牧草枯落物施肥或直接营造林草复合植被是防治和修复纯林土壤极化的最快捷且有效的措施。针对渭北残塬沟壑区的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纯林,在前期关于土壤极化的研究基础上,通过7种常见豆科牧草枯落物与林地腐殖质层土壤的混合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牧草枯落物对针叶纯林土壤极化的修复效应,以此作为选择适宜修复牧草种的依据。结果表明:对油松纯林土壤,苜蓿(Medicago sativa)具有明显的综合修复效应,其次为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可作为与油松复合种植的优选牧草,而胡枝子(Leapedeza bicolor)、毛苕子(Vicia villosa)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造成土壤性质一定的衰退;对侧柏纯林土壤,红豆草具有明显的综合修复效应,其次为苜蓿和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可作为与侧柏复合种植的优选牧草,而毛苕子和小冠花则造成土壤性质一定的衰退。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亚热带地区伏旱频发条件下,丝茅入侵细叶结缕草草坪引起功能退化的问题,通过设置4个干旱梯度(水分充足、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采用取代试验设计了5个不同比例的丝茅入侵细叶结缕草草坪试验,进行60 d干旱处理后,测定丝茅和结缕草地下和地上相对产量、相对产量总和、攻击力、竞争平衡指数等竞争指标,分析两种植物的株高、分蘖数、叶片数、生物量和根冠比等生长指标,比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等生理指标,研究干旱对两种植物之间的竞争、生长及抗性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干旱程度和丝茅入侵比例对两种植物的地上和地下竞争指标产生显著影响(P<0.05),轻度干旱且丝茅入侵比例≤30%时,结缕草地下攻击力指数和地下竞争平衡指数为正值,中度和重度干旱使结缕草种间竞争力丧失,当丝茅入侵比例≥20%时,拮抗作用使结缕草易被排挤出群落。2)干旱主要影响结缕草地下竞争力,丝茅入侵主要影响结缕草地上竞争力,干旱和丝茅入侵协同作用对结缕草地下攻击力和地下平衡指数影响大于地上部分,随干旱程度和丝茅入侵比例增加结缕草地上和地下竞争力降为负值。3)轻度干旱利于两种植物生长,中度和重度干旱降低了结缕草的株高、分蘖数、叶片数和单株生物量,对丝茅影响较少;>10%丝茅入侵比例限制了结缕草分蘖数和叶片数,>20%则降低了结缕草单株生物量和根冠比,干旱和丝茅入侵协同作用抑制了结缕草生长与再生能力。4)结缕草SOD、POD和CAT含量随干旱程度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轻度干旱对丝茅SOD无影响而降低了CAT活性(P<0.05);>10%丝茅入侵比例增加了结缕草SOD活性,>20%增加了CAT活性,>30%增加了POD活性(P<0.05)。干旱对结缕草影响为CAT>SOD>POD,对丝茅为SOD>POD>CAT,丝茅入侵比例对两种植物影响均为SOD>CAT>POD,干旱对结缕草抗氧化酶系统影响大于丝茅入侵。5)轻度干旱增加了结缕草SS和SP的含量(P<0.05),增加了丝茅SP的含量,中、重度干旱使两种植物的SS、SP、Pro和MDA含量增加(P<0.05);>10%丝茅入侵比例增加了结缕草SS、SP和MDA的含量(P<0.05),>20%时增加了Pro的含量(P<0.05),干旱程度和丝茅入侵比例协同作用加剧了两种植物的受伤程度,对生境胁迫时结缕草反映为SS>Pro>SP>MDA,丝茅反映为MDA>Pro>SS>SP。故夏季避免重度干旱和控制丝茅侵入比例≤10%是维持结缕草草坪健康的基本养护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沈阳师范大学实验园内将结缕草Zoysia japonica茎段分别栽植在腐殖质(A1)、建筑残土(A2)、表土被移除土壤(A3)、沙(A4)4种土壤基质上,研究土壤基质对结缕草净光合速率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结缕草的净光合速率和大部分的生长指标均为A1A4A2A3。腐殖质基质有效促进了结缕草的生长,各生长指标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他3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缕草在基质A4上的生长指标优于基质A2和A3,说明结缕草耐贫瘠,而土壤结构的破坏不利于其生长。  相似文献   

16.
汪智宇  李莹  刘金平  伍德  苟蓉 《草业学报》2019,28(8):106-118
针对亚热带地区丝茅入侵造成暖季型草坪退化的问题,模拟了40、42、44℃夏季高温条件,对取代试验设计形成的5个丝茅入侵的细叶结缕草草坪进行连续30d(2h·d^-1)的高温冲击处理,测定丝茅和结缕草的地下和地上相对产量、相对产量总和、攻击力、竞争平衡指数等现实竞争参数,通过株高、分蘖数、叶面积、叶绿素和生理活性物质含量等指标,分析丝茅和结缕草的光合同化、再生能力和抗性生理等后续生长物质基础,研究高温冲击对不同入侵比例的丝茅和结缕草的现实和潜在竞争力影响。结果表明:1)高温冲击引起结缕草地上与地下相对产量的平衡性下降,丝茅表现为地上与地下均衡性降低,高温冲击增加了两种植物地上部分的拮抗作用,丝茅侵入量比高温冲击对结缕草相对产量的影响更大,≥30%侵入量与高温协同作用使结缕草地上与地下相对产量急剧下降。2)42℃时结缕草地上和地下攻击力指数及地上和地下竞争平衡指数最大,>42℃时结缕草攻击力和竞争平衡指数降低(P<0.05),但丝茅的攻击力和竞争平衡指数则增加。仅40和42℃条件下,当侵入量≤20%时,结缕草地上竞争力占优势,其他温度和侵入量条件下,丝茅地上和地下攻击力大于结缕草,从而有利于丝茅入侵和拓展。3)高温冲击增加了丝茅的株高和分蘖数,>42℃高温限制了结缕草的分蘖数,≥30%丝茅侵入量抑制结缕草分蘖而促进株高(P<0.05);高温冲击降低了结缕草叶片数和叶面积,增加了丝茅叶片数和叶面积,≥10%丝茅侵入量降低了结缕草叶面积,≥30%侵入量降低了结缕草叶片厚度和叶片数。4)高温冲击和丝茅入侵对结缕草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存在显著影响,结缕草生理反应比丝茅更易受到高温冲击的影响。5)高温冲击对结缕草形态、生理、相对产量及攻击力的影响大于丝茅,丝茅入侵对结缕草造成显著危害,高温和丝茅侵入量的协同作用,降低了结缕草的攻击力和竞争平衡指数等现实竞争力,限制了结缕草分蘖、光合及抗性物质等潜在竞争力。因此,控制丝茅侵入量≤20%是夏季结缕草草坪养护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围封对固沙樟子松林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章古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半围封5年(E5)和全围封10年(E10)固沙林地,以对应未围封5年(CK1)和未围封10年(CK2)固沙林为对照,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围封对樟子松林下植被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垂直分布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5和CK1的土壤种子库分别包括20种和15种植物,分属9科18属和7科13属;E10和CK2的土壤种子库则分别包括17种和15种植物,分属6科15属和6科13属。在围封林地中,一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与灌木半灌木分别占47.83%、39.13%和13.04%,在对照林地中则分别占50%、38.89%和11.11%。E5、CK1、E10和CK24个林地的土壤种子库密度分别为8529.7、6741.5、7836.9和11559.7粒·m–2;各林地的土壤种子库密度均在0–2 cm土层最大,表现为表层聚集性,其垂直分布规律在围封下与未围封具有一致性。围封林地的丰富度指数要高于对照林地,E5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低于CK1,E10的则均高于CK2。围封与对照林地林下植被土壤种子库种类组成上的相似性指数为0.88,豆科植物在围封与对照林地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因此,围封能够增加科尔沁沙地固沙樟子松林下植被土壤种子库物种数,提高多年生植物和灌木半灌木的比例,适度围封可增加其密度,提高群落发展潜力并增强其生态系统稳定性,进而保障固沙樟子松林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凋落物在调节植物-土壤间养分循环和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为阐明青海省不同林型(针叶林、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养分含量以及影响凋落物养分变化的环境因子,本研究以青海21个地区的针叶林、阔叶林地表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型和海拔上凋落物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分区上,针叶林凋落物碳(C)、氮(N)含量、C∶P、N∶P高于阔叶林,而磷(P)含量低于阔叶林;2)针叶林凋落物N、P含量、C∶N、C∶P、N∶P均与海拔呈线性关系(P<0.001),即N含量、C∶P、N∶P随海拔升高递增,P含量、C∶N随海拔升高递减;3)两种林型(针叶林、阔叶林)凋落物现存量、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经纬度、坡度、郁闭度、群落高度、样地投影面积均存在显著相关性(除阔叶林P和C∶P外);4)两种林型(针叶林、阔叶林)凋落物C、N、P含量较低;针叶林、阔叶林普遍受到N限制(N∶P<14),其中针叶林在高海拔地区又受到P限制(14相似文献   

19.
紫花苜蓿在酸性土壤中的生长表现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以酸性紫色土(pH值5.45),粘黄壤(pH值4.99)和砂岩黄壤(pH值4.30)为供试土壤,利用盆栽试验比较分析了6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酸性粘黄壤和砂岩黄壤显著抑制紫花苜蓿生长与结瘤,而在酸性紫色土中,紫花苜蓿生长相对良好,且能正常结瘤;3种土壤不同的pH值水平是引起紫花苜蓿生长差异的主要原因,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对酸性土壤的耐受性也不同,使紫花苜蓿品种间存在较大的生长差异。酸性粘黄壤和砂岩黄壤施用一定量的石灰,可提高紫花苜蓿生长高度,增加生物量的积累,且粘黄壤中根瘤数极显著增加;酸性紫色土经石灰改良后,部分品种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降低,所有品种的根瘤重显著下降;相比之下,酸性粘黄壤和砂岩黄壤不经改良没有种植紫花苜蓿的可能,酸性紫色土较适宜种植紫花苜蓿。  相似文献   

20.
黄土丘陵区植被演替中不同草本植物间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植被演替过程中不同植物间的化感作用,选取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撂荒演替中不同阶段的优势物种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和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分析它们对其他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部位水浸提液由于其化感物质及其释放方式的不同,化感作用存在明显差异。演替前期物种茵陈蒿水浸提液对铁杆蒿和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种子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和白羊草幼苗的生长总体表现为促进作用;茵陈蒿根际土和根系水浸提液促进铁杆蒿、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根的生长,而地上部水浸提液可促进白羊草和胡枝子根的生长。演替后期物种铁杆蒿对茵陈蒿和白羊草种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根际土和根系水浸提液可促进茵陈蒿、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幼苗的生长;地上部水浸提液抑制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幼苗的生长。茵陈蒿和铁杆蒿对于自身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自毒作用,表现为茵陈蒿根系和地上部水浸提液强烈抑制自身种子萌发;高浓度的铁杆蒿根系和地上部水浸提液对自身的种子萌发以及根、芽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综上所述,茵陈蒿和铁杆蒿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4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根和芽的生长呈现出由"高抑低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