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牟县种植西瓜历史悠久,未曾发生过蔓割病,但近几年在我县主要西瓜产区的温室育苗期和大棚、小拱棚内种植的西瓜,一般发病率达10%~25%,高的可达60%左右.成株期发病率为80%左右,结瓜小、产量低.这一新的病害是西瓜生产上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2.
<正> 西瓜枯萎病也叫蔓割病、萎蔫病等。属世界性病害,我国各西瓜产区都有发生。其发病率一般都在5%左右,多者发病30%以上,甚至绝产。特别是近几年来,西瓜种植已成为我国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开封市是我国著名的西瓜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3.3万-4.0万hm^2。一般于3月上旬大棚育苗,4月上旬移栽,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7月上中旬上市。近几年西瓜病毒病发生严重,在坐果节位雌花开放前后暴发,损失惨重。据调查,2007年开封瓜区病毒病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55%,发病盛期病株率平均可达21.3%,重发病地块病株率在85%左右。由于瓜农对病毒病传毒媒介、发生规律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能及时准确地防治蚜虫、蓟马等传毒媒介,往往错过了防治适期,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引起山东西瓜病毒病的毒原主要有西瓜花叶病毒2号、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等。西瓜品种、播期、栽培管理方式及田间有翅蚜量可影响病毒病的发生。试验中未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品种相同而播期不同,发病率也不一样。适期早播则西瓜发病较轻,晚播则发病较重。与感病的其它葫芦科作物邻作,管理不良,植株矮小,田间杂草丛生,则病毒病发生重。前期加强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则病毒病发生轻。西瓜病毒病的发生与蚜虫发生关系密切。在日平均气温19~27℃时,发病高峰出现在有翅蚜虫迁飞高峰后15天左右。通过种植屏障作物,结合治好防病,可有效控制病毒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西宁地区农业设施的提高和改进,过去只能在内地种植的西瓜已在西宁试种成功,给瓜农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西瓜枯萎病是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一般株发病率为10%~30%,严重高达80%,减产3~7成.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了西瓜的产量和质量,同时挫伤了瓜农种植的积极性,成为困扰西宁市西瓜生产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6.
西瓜栽培中最重要病害之一是枯萎病,从幼苗期至结果期均可发生,尤以重茬地发病率更为重要,一般减产20%.50%。重者绝收。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大面积推广了西瓜嫁接栽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生产中仍有部分嫁接后的西瓜植株发生枯萎病害,发病率达10%以上。通过调查得知,有些生产者缺乏对枯萎病传播途径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东台市常年种植西瓜1.4万hm^2,年产优质西瓜90万t,主要销往上海和苏南等市场,大棚西瓜已成为东台市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西瓜定植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死苗现象,严重影响春提早大棚西瓜的高产优质生产。2008年春季少数大棚甚至出现死苗超过50%而毁棚重栽的现象。为提高西瓜定植期瓜苗的成活率,近两年,笔者对春提早大棚西瓜定植期死苗进行了大量跟踪调查,分析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以确保早栽西瓜早上市,提高瓜农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8.
地膜覆盖+ 小拱棚西瓜套种鲜食甜玉米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膜覆盖、沙压小拱棚技术,春季提前种植西瓜,提早成熟,再通过选择适合的鲜食甜玉米品种和播期,在西瓜中套种鲜食甜玉米,实现一年两收。  相似文献   

9.
张子鹏 《蔬菜》2008,(3):20-21
西瓜肉质恶变一般称倒瓤瓜、水脱瓜,夏季又称高温发酵瓜。近年来,大棚栽培西瓜发生肉质恶变的现象越来越多,有时甚至成为主要病害。大棚西瓜肉质恶变在夏秋茬种植发生较为普遍,在春茬结果期遇上台风或连续降雨、水浸等也较易发生。发病率一般在5%~20%,严重的达到80%~100%,这大大影响了西瓜的正常生长,给瓜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经过多年大棚西瓜栽培管理,现将大棚西瓜肉质恶变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西瓜嫁接栽培是一项防病增产、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进行嫁接栽培,利用砧木的抗病性和强大的根系,可使连作地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控制在10%以内。西瓜嫁接有插接、靠接、劈接、贴接等多种方法,其中插接法因操作简便,成活率较高而被广泛应用。但是采用葫芦做砧木插接,以前大都在砧木2子叶1心时嫁接,这时葫芦多为空心,插接后西瓜易在葫芦茎内扎根或造成葫芦茎裂开。成活率只有90%左右。近几年,我们通过葫芦砧不同苗龄嫁接试验,总结出“大芽大砧顶插接”新方法。该方法延长了砧木苗龄,使嫁接适期拉长,采用西瓜小苗(大芽)插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传统西瓜实生苗种植新垦地减少,西瓜枯萎病严重,利用熟地进行西瓜嫁接苗种植的面积迅速增加。桂林市西瓜嫁接苗种植主要集中在春季,由于桂林地区春季气温偏低、寒潮频繁、阴雨大雾天气多,按常规方法培育出来的西瓜嫁接苗接穗,出苗率低、发病率高、苗弱,严重影响了春季西瓜的嫁接,如何培育出发芽率高、出苗整齐、粗壮优良的西瓜嫁接苗接穗,是提高春季西瓜嫁接苗成活率、降低西瓜嫁接成本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于德科 《长江蔬菜》2011,(19):37-38
砀山县具有多年的瓜棉套种经验,2010年全县西瓜种植面积在1.3万hm^2,分别以大棚、中棚和小拱棚方式种植。其中瓜棉套种面积在0.7万hm^2左右。由于西瓜、棉花市场行情较好。大棚套种瓜棉的田块667m^2的收入都在10000元左右。小拱棚种植田块的收益也在5000元左右。2010年全县瓜棉套种667m^2的平均效益在7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3.
<正> 西瓜枯萎病,是西瓜的主要病害之一,连茬种植西瓜后,一般发病率在20~30%,严重地块可达70~80%,甚至绝产,致使西瓜老栽培区无法种植。严重威胁着西瓜商品生产基地的建立。因而如何防治枯萎病,确保西瓜稳产高产是当前西瓜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报道,我们于1987年开展了西瓜嫁接栽培技术试验。三年来的试验,证实了西瓜嫁接栽培防病增  相似文献   

14.
据上海农林部门传出的信息,今年沪郊西甜瓜种植面积超过2万公顷,比历史最高年份的去年增加20%。其中西瓜在1万公顷左右,比往年略有增加,甜瓜约在1万公顷左右,与去年基本持平。 今年沪郊西甜瓜生产的特点是新品种多,尤以西瓜为最。全市先后从日本、韩国等地引进了近50个优新品种,其中以只型小,适宜于三口之家消费的“早春玉”、“特小凤”、“黑美人”、“万福来”等品种占到八成以上。 为了让市民能不断地吃到地产优质西甜瓜.沪郊各地均采用了设施栽培与露地栽种植相结合的办法,实行早、中、晚季入市瓜源的衔接,有的地方还栽…  相似文献   

15.
金州区西瓜种植面积近年都在1667hm^2左右.年产量10万t.年产值7000万元.是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但在西瓜生产中存在的三大难题影响了全区西瓜发展:一是茬口倒不开.枯萎病严重.若重茬种植,导致绝产绝收:二是西瓜单膜覆盖,上市晚,价格低:三是大连地区水资源贫乏.西瓜生产水不足问题十分突出。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经过3年试验研究、典型示范,组成西瓜双膜覆盖、嫁接、覆草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增产增效显著.平均增产率56%.最高达72%。  相似文献   

16.
1品种及其特点花仙子系泰国正大集团选育的杂交一代,属小果型精品西瓜,耐热,中熟。晚春、夏秋栽培全生育期85天,开花至成熟28~30天。在高温条件下坐果性佳。单瓜重2kg左右,果实椭圆形,青皮有墨绿色细条纹,色光亮丽;皮薄,瓤色鲜红,少籽;中心折光糖含量高者达12%~13%,中边梯度小,口感爽脆,品质优。耐裂果,耐贮运,抗病力强。在浙江嘉善、平湖、杭州种植面积较大。2栽培季节和茬口一般适宜的栽培季节5~8月均可,西瓜膨大期正遇高温,常伴有暴雨,有利于发挥该品种的耐高温特性,果实品质更佳。茬口可选大棚…  相似文献   

17.
拿比特小西瓜是杭州三雄种苗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的优良小西瓜品种,具有早熟、果形美观、糖度高、口感风味好等特点。余姚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00~2001年进行小西瓜品比试验,拿比特连续2次在参试的6个小西瓜品种中获综合性状第1名。从糖度看,其折光糖中心含量最高达14%,比其他品种高1%~1.5%;从瓜重看,一般2kg左右。每667m2产量,爬地栽培2500kg,立架栽培3500kg。现将拿比特小西瓜的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栽培季节的选择拿比特西瓜进行早春特早熟或早熟栽培,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以江南地区…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由于各地普遍种植的进口宝类、冠龙类西瓜品种严重退化,瓜个小、甜度低,使很多原来的优质西瓜变为劣质瓜。加之种植面积急剧增加,导致瓜贱伤农,部分瓜农亏了本。与此相反的是:在各地西瓜市场上,荆杂512奶味西瓜不但价格高,而且供不应求。乾安县称字科技示范园种植,经有关领导和全县各乡镇参观者品尝,甜度和品质都优于无籽西瓜,明年将大面积试种。1 特征特性 荆杂512是我国著名西瓜专家郑祖兴生生,应用特殊的生物遗传转基因工程育成的高糖奶味西瓜新品种。开花后32天采收,全生育期100天左右,瓜椭圆形,瓜…  相似文献   

19.
由于种植时间短、见效快、效益高,西瓜一直是湖南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其在全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全省西瓜种植面积稳定在10.5万hm2左右,其中90%左右为露地西瓜.随着全省西瓜产业优势区域逐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由此带来了高密度种植、轮作困难等问题,加之西瓜生长前期经常遭遇连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极不利于西瓜的生长发育,对露地西瓜影响更加明显,从而导致全省露地西瓜种植区病虫害种类多、为害严重,瓜农对病害不能准确识别,不能及时、对症用药,综合防治措施不力,造成化学农药施用过量.  相似文献   

20.
赵振海  陈桂环 《蔬菜》2002,(1):25-25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我地区地膜西瓜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一般年份667m2效益在2000元左右。但近年来6、7月份天气常持续高温于旱,西瓜病毒病的发生及危害程度越来越重,给西瓜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据资料报道,1999年华北地区仅病毒病造成西瓜减产达20%以上,据 2000年、200年对我地区的调查,西瓜田间病毒病的病株率达7.5%~25%,减产8%~20%。 一、症状 西瓜病毒病症状主要以花叶为主,病株呈系统花叶状,顶部叶片表现浓淡相间的花叶,病叶窄小或皱缩畸形,新生茎蔓纤细扭曲。早期发病的难于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