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按照我国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的细菌学指标,对采自陕西、河南、江西、广东及上海5省市的180份猪肉样品进行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以及沙门氏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结果按国家无公害食品标准进行判定.结果表明,所检测的猪肉样品均未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菌落总数均符合国家无公害猪肉标准的相关规定;大肠菌群阳性样品数为60,占样品总数的33.33%;沙门氏菌阳性样品数为28,占样品总数的15.56%.检测项目中检出1项不合格者即判为不合格样品,不合格样品数为73,样品总体不合格率为40.56%.说明我国当前市售猪肉产品的卫生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大肠菌群严重超标,沙门氏菌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卤禽制品有毒有害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汕头市卤禽制品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状况,于2007年5~9月对汕头市的盐焗鸡肉、卤鸭肉、卤鹅肉进行微生物、农残、兽残、重金属残留和食品添加剂的检测。结果表明,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总汞的超标率分别为50.8%、54.2%和20.6%,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15.2%。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超标率与其他地区监测的数据基本一致,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比其他地区偏高,首次在卤禽制品中检出总汞超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北疆地区是新疆肉牛养殖业的主产区,大多采用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的养殖模式.了解北疆地区肉牛养殖业饲料安全状况.[方法]选择新疆伊犁和塔城地区3个集约化程度较高的肉牛养殖场,采集101份饲料样品,对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和霉菌进行检测.按照GB/T18869-2002(饲料中大肠菌群的测定)、GB/T13091-2002(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GB/T13092-2006(饲料中霉菌总数的测定)所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在所检测的101份饲料样品中,66份显示为大肠菌群阳性,检出率为65.3;,其中,精饲料、打瓜藤中大肠菌群最高,达到2.4 × 105/100 g,麦草、草垛、秸秆中大肠菌群含量都较低,数量低于2.3×102/100g;在所有饲料样品中均未检出沙门氏菌;在所检测的101份饲料样品中100份出现霉菌阳性,检出率为99.01;,其中麦秆霉菌数量最高,达到8.9×104 cfu/mL.不同肉牛场、不同饲料和饲料原料大肠菌群和霉菌污染变化不同.[结论]所检测的101份饲料样品中均不同程度受到大肠菌群和霉菌的污染.为肉牛饲料微生物污染风险评估提供了基础数据,为肉牛饲料微生物污染限量标准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广西某规模化食蟹猴养殖场饮用水和青饲料卫生质量情况进行监测,对饮用水和青饲料进行连续抽样监测,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和《国家禁用和限用的农药名单》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显示:抽取6份饮用水样检测26项理化指标,有3份不合格,超标率达50.0%,超标指标有浑浊度、肉眼可见物;抽取147份饮用水检测微生物指标,有22份超标,超标率达15.0%,超标微生物指标为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抽取13个品种青饲料48份检测10种禁用农药残留情况,甲胺磷、敌敌畏、乐果、氧化乐果、氰戊菊脂、多菌灵、啶虫脒、吡虫啉、三唑磷、毒死蜱检出率分别为2.1%、0、0、0、0、12.5%、2.1%、12.5%、2.1%、2.1%。说明该规模化食蟹猴养殖场饮用水存在不合格情况,青饲料检出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60Co γ射线辐照对宠物食品鸡肉菌落总数、霉菌、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的杀灭效应(D10值)及其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60Co γ射线辐照后鸡肉中菌落总数、霉菌、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的D10值分别为1.341、1.534、0.804、0.717 kGy.8 kGy剂量辐照后的真空包装鸡肉室温贮藏180 d后菌落总数、霉菌、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分别为180 CFU/g、25 CFU/g、30 MPN/100g、0 CFU/25 g,符合禽肉制品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6.
病毒病是海南冬季蔬菜生产上的一类重要病害,发生为害日趋严重。通过对海南17个市县88个乡镇冬季蔬菜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同时采用ELISA或PCR方法对田间采集的1 385份样本进行病毒检测,结果表明:病毒病发生严重程度依次为黄瓜辣椒小白菜南瓜樱桃番茄菜豆豇豆。150份黄瓜样本中,CMV、CGMMV和TMV检出率分别为63.3%、22.67%和21.33%;180份南瓜样本中,CMV、TMV和CGMMV检出率分别为53.89%、5%和1.12%;220份辣椒样本中,CMV、TMV和TSWV检出率分别为49.1%、41.4%和1.53%;170份樱桃番茄样本中,TMV、CMV、BBWV和粉虱传双生病毒检出率分别为40%、34.7%、1.18%和3.53%;350份小白菜样本中,Tu MV和CMV检出率分别为49.1%和20.9%;130份菜豆样本中,CMV和BBWV检出率分别为30%和12.3%;195份豇豆样本中,CMV和BBWV检出率分别为9.2%和2.6%。CMV可以侵染已检测的4个科的所有蔬菜种类,检出率在9.23%~63.33%。已检测的所有蔬菜种类中,均存在2种或2种以上病毒的混合侵染,混合侵染率在0.56%~26.36%。  相似文献   

7.
了解居民家庭冰箱冷藏猪肉的微生物变化,为居民安全冷藏食品提供参考,以购自北京市海淀区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的50份鲜猪肉为样品,采用微生物测试片法检测家庭冰箱冷藏18~24h猪肉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氏菌变化。结果表明:猪肉经家庭冰箱冷藏后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量均增加。冷藏前和冷藏后的平均菌落总数分别为(19.95±4.08)10~3cfu/g和(68.57±14.23)10~3cfu/g,大肠菌群数量分别为(1.34±0.14)10~2cfu/g和(6.87±1.15)10~2cfu/g,冷藏前和冷藏后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量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猪肉在家庭冰箱冷藏前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样品数分别为2份和9份,单增李斯特氏菌阳性样品数分别为1份和3份,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沙门氏菌阳性样品数分别为0和1份。家庭冰箱冷藏猪肉存在微生物污染隐患。  相似文献   

8.
为调查浙江省杨梅微生物污染情况,在2016年5—6月对浙江杨梅主产区基地和市场样品进行随机抽样,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杨梅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等卫生指示微生物,以及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等食源性致病菌,并运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对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样品中未检出食源性致病菌,产品总体安全。样品菌落总数检出范围为30~4 536 000 g-1,霉菌总数检出范围为20~930 000 g-1,酵母总数检出范围为360~4 552 000 g-1,大肠菌群检出率为48.9%、检出范围为0~110 g-1,市场样品微生物检出值高于基地样品,并鉴定出大肠埃希菌等10株条件性致病菌。建议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即食果蔬微生物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水产品中大肠菌群超标现象较为常见,为了更好地控制水产品中微生物安全,对湛江部分水产品中的大肠菌群进行分离、鉴定和分类研究。2012 年11 月耀2013 年1 月,从湛江地区采集及获得的55 份大肠菌群阳性水产品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65 株菌,通过常规生化鉴定和VITEK2 系统鉴定,最终确定63 株分别属于8 种大肠菌群,其中弗氏柠檬酸杆菌24 株、大肠埃希氏菌14 株、阴沟肠杆菌13 株、肺炎克雷伯氏菌7 株、其他大肠菌类型5 株,分别占菌株鉴定总数的38.10%、22.22%、20.63%、11.11%、7.93%,另有2 株细菌未鉴定出所属大肠菌类型。不同种类水产品均检出弗氏柠檬酸杆菌;冻罗非鱼片大肠菌群主要为弗氏柠檬酸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占本样品检出菌株的77.27%;而鲜活对虾和贝类大肠菌群类型主要为弗氏柠檬酸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占本类样品检出菌株的65.79%;对于冷冻水产品,均未检出大肠埃希氏菌,未经加工的水产品较加工水产品大肠菌群种类多。  相似文献   

10.
为调查浙江省即食生鲜果蔬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在2018年6—10月随机抽取基地和市场环节的香瓜等10种即食果蔬品种共111个样品,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香瓜和萝卜中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4种致病菌污染情况,以及生菜、黄瓜等8种果蔬中大肠埃希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污染情况。结果显示,111份样品中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6份,检出率为14.4%,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9%,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为5.6%,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4.8%。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较高的样品多为超市、农贸市场环节样品,表明即食果蔬致病菌的污染易发生在采后环节。浙江省2018年即食生鲜果蔬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对消费者健康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需加强采后流通环节交叉污染防控,保障即食果蔬食品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  相似文献   

11.
番茄酱中几种微生物指标检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照现有国标及相关资料提供的方法对新疆番茄酱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产气英膜梭菌、平酸菌、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进行了检测,结果均未捡出。当在样品中加入阳性菌株,采用同样检测方法,可得到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大豆膳食纤维的高黏度样品细菌总数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基于大豆膳食纤维的高黏度样品的细菌总数检测方法。[方法]对大豆膳食纤维样品的前处理过程和培养基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在大豆膳食纤维样品的前处理过程中,与普通方法相比,采用称重法和RAININ Pos-D外置活塞式微量移液器量取稀释液所测得的细菌总数较高。3种计数培养基中,采用3M PetriflimTM菌落总数测试片的菌落总数测定结果最好,其次是采用平板计数琼脂,最差是采用TTC营养琼脂;3M测试片和TTC营养琼脂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较好、人员计数偏差较小,而平板计数琼脂相对较差。[结论]为检测具有颗粒、高吸水性及高黏度等性质的样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贮存温度对玻璃瓶装巴氏杀菌乳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氏杀菌乳受冷链的影响,一般货架期较短.通过对玻璃瓶装巴氏杀菌乳在不同贮存温度8、10和12℃下的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质进行评估,探讨不同温度下影响巴氏杀菌乳货架期品质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在1-5 d时间内,不同贮存温度下,样品的蛋白质、脂肪、乳糖和非脂乳固体几乎不变;酸度在8和10℃下几乎不变,而12℃时有所增加;样品在8和10℃的感官品质不变,而12℃的样品在第4d感官品质开始下降;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在5d保质期内,样品菌落总数在8和10℃贮存均符合国家标准,而12℃贮存第5d其结果超过国家标准;样品大肠菌群,在5d保质期内,8℃贮存时未检出,10℃贮存第5d超出国家标准;12℃贮存第2d开始检出大肠菌群,第3d超出国家标准.说明贮存温度的控制对样品品质的影响非常重大,低的贮存温度及相对短的贮存时间有利于巴氏杀菌乳优良品质的保持.结果同时表明大肠菌群数量是影响玻璃瓶巴氏杀菌乳货架期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朱彬 《现代农业科技》2009,(13):347-347,351
于2007~2009年对泰州兴化地区脱水裙带菜加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食品卫生细菌学检测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泰州兴化地区脱水裙带菜超标指标为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致病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检出,但各超标指标和病原菌检出率每年都呈递减趋势,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各生产企业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保障脱水裙带菜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5.
出口辣椒调味品检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3~2004年140份出口辣椒调味品进行感官、理化、微生物等项目检验,不合格17份,不合格率12.2%。糟辣椒、泡椒未见不合格项目,油辣椒、辣椒酱、风味油辣椒不合格率分别为8.1%、9.1%、26.5%。不合格项目是黄曲霉毒素B1和菌落总数,其中黄曲霉毒素B1是油辣椒、辣椒酱、风味油辣椒共同不合格检验项目,菌落总数是风味油辣椒另一不合格项目。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面筋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污染途径和微生物群落,从生产线、大型超市和零售小卖部多地取样,用平板计数法检测菌落总数、霉菌酵母数、耐热菌和大肠菌群数,用划线法和点接法将优势菌分离,通过形态观察和理化试验,结合16S rDNA序列和18S rDNA的ITS区域序列进行优势菌鉴定。结果显示:小卖部样品的细菌总数达8×10~4 CFU/g,酵母霉菌数达1.20×10~3 CFU/g,都大大超过地方标准上限的数倍,其他样品的微生物数量均在地方标准之内,说明挤压熟化工艺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后期生产销售是造成污染的主要途径;分离优势菌得2类细菌12株,3类霉菌8株;2类细菌的代表菌为粪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faecalis)、黄褐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ulva),3类霉菌的代表菌为溜曲霉(Asperqillus tamarii)、灰黄青霉(penicilium griseofulvum)和黑曲霉(Asperqillus niger)。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kikuchii Matsumura)2龄幼虫肠道好氧细菌并测定其毒力。[方法]将思茅松毛虫2龄幼虫中肠样品倍比稀释后涂布平板分离菌株,共分离得到5株好氧细菌。以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27f和1492r)对模板扩增,并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Hae Ⅲ和Hind Ⅲ、HinfⅠ和TaqⅠ对PCR扩增产物进行ARDRA多态性分析。[结果]聚类图谱分析发现,5株好氧细菌在95%的相似水平上聚成2个不同分类操作单元(OTU),表明思茅松毛虫2龄幼虫肠道内好氧细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偏低。室内毒力试验表明,肠道细菌杀虫死亡高峰期在4~10d,菌株4杀虫效果最佳,12d时校正死亡率达到53.57%。[结论]为防治思茅松毛虫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集了2个种植区的8个品种健康芝麻苗作为样品,利用涂布平板法从芝麻样品根部共分离到421株内生细菌;平板对峙法测定了内生细菌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ium)拮抗性,结果显示:拮抗性菌株共180株;不同品种芝麻样品拮抗性菌株的比例有显著性差异,菌株拮抗比例最高和最低分别为68%和16%;通过对内生细菌生理生化特征的检测,实验表明:不同品种芝麻样品根部拮抗性菌株类型呈多样性,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和土壤杆菌的比例较高;拮抗性菌株中具有蛋白酶活性的菌株比例为68%。  相似文献   

19.
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西省杨凌区某奶牛场经体细胞计数(SCC)法确定为隐性乳房炎的20份乳样中的主要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耐药性测定。共分离到24株分离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占41.6%;沙门氏菌6株,占25.0%;表皮葡萄球菌5株,占20.8%;大肠埃希菌2株,占8.4%;其他细菌1株,占4.2%。耐药性试验显示,主要分离菌均对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敏感,而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有较强的耐药性,链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对分离菌的生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建议在临床治疗中联合用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刘玉敏  王静  李兆杰  鞠玲燕  张媛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82-14383,14386
[目的]探讨微波炉解冻方法对冷冻食品菌落总数的影响。[方法]采用700 W功率微波炉30%的火力,分别对3种不同重量的3类冷冻食品进行不同解冻时间的微波解冻处理,比较解冻前后样品的菌落总数。[结果]对于100、250和500 g的冷冻鱼类和贝类样品进行解冻,解冻时间应分别控制在20、30和60 s,解冻后样品适合剪切且不影响菌落总数的检测结果;对于100、250和500 g的冷冻肉类样品,其解冻时间应分别控制在30、45和90 s,解冻后对样品菌落总数的检测无影响。[结论]微波解冻可用于微生物学检验中冷冻食品的快速解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