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从国内外气体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和预防治理等方面对当前日益突出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各国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加以综合治理,气体污染物排放取得了显著的控制效果,呈明显下降趋势进行综述。同时,森林植被对气体污染物有一定吸收和净化作用,是防治空气污染一种有效补充工具,通过增加森林植被覆盖面积并合理配置绿植结构,可以从源头、过程及结果上起到对大气污染物的防治作用,从而达到净化大气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发展生态旅游,涉及到旅游资源特别是自然环境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问题。最近几年来,我国生态旅游形成热潮,反映了全社会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已深入人心。但也应该看到,在生态旅游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失误与偏差,存在着忽视、违反自然  相似文献   

3.
植物修复技术在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的吸收和代谢功能将环境介质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进行分解、富集和稳定的过程。介绍了水体污染治理中植物修复的类型和原理,有植物固定、植物降解、植物挥发、植物提取、根系过滤,综述了水体污染物中植物对氮磷、重金属和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清除以及植物修复对浮游植物的影响、改善公园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出植物修复受污染物浓度、无法修复憎水有机污染物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改进植物修复对环境的适应和防治二次污染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关于小城镇园林绿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来成 《防护林科技》1997,(1):46-46,52
园林绿化是一个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在当今世界十分关注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地位。园林植物可以净化空气,减轻污染和噪音,吸收粉尘和有害气体,调节和改善小气候,给城乡居民提供优雅、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急待改善和加强,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我们民族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农村现代化建设、治穷致富奔小康的需要。1县乡级小城镇园林绿化建设势在必行近年来,大中城市的绿化发展迅速,取得令人可喜的成绩。出现了不少“花园城市”、“绿化标兵城…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水合肼生产企业技改前后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数据及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收集整理,比较分析了技改前后有组织、无组织污染物排放变化及温室气体减排量。结果表明:技改后有组织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明显,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起到明显作用;无组织污染物排放物氨气、颗粒物、甲苯、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均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厂区浓度限值要求;单位产品CO2排放量明细下降。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西部地区造林绿化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自然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已严重威胁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到了非治不可的程度。所以中央将西部的大开发中生态环境治理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造林绿化又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关键。黄河中上游、长江上游造林绿化工程正在进行中。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中造林绿化必须要有符合实际的科学而得力的措施,才能发挥在西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是我在西部地区调研考察中对所看到想到的有关几个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其中也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以吉林省为例,分析了自然保护地中普遍存在边界不清、管理重叠、权责不明确以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冲突的问题。从吉林省不同地区生态环境状况、自然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监测、人类活动状况、生态环境监管、信息管理与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选取18个指标,科学构建了吉林省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评价体系,通过熵权法计算得到评价标准并进行了结果分析,以期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选取黑龙江省主要湿地作为研究对象,从湿地自然特征和人为干扰等方面选取指标,探讨构建黑龙江省湿地生态系统状况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为:黑龙江省湿地生态状况的空间格局表现出与自然条件分布的相似性,即自然条件决定了黑龙江省湿地生态环境分布的大体趋势,但人为干扰同样对湿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布格局。评价结果可以为湿地评价、保护和管理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生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植物在现代城市园林造景中是必不可少的材料。水生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吸收水中的污染物,对水体起净化作用,。是水体天然的净化器。在当前水资源不断减少,-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好水生植物,不仅能丰富园林景观,还能改善水体,消除污染,让人们真正享受到“碧波荡漾,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  相似文献   

10.
公路两侧土壤-植物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影响,特别是对其两侧的土壤—植物的污染,污染物来源于公路施工、人类活动以及交通营运,主要是交通营运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以及重金属,它们对公路两侧的土壤—植物造成严重的污染,特别是重金属污染,可以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目前,针对公路两侧土壤—植物污染的现状,提出各种防治方法,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植物修复和公路绿化。由于重金属污染物移动性很小,不易随水淋滤、不被微生物降解,进入土壤的重金属绝大部分被土壤固定等自身的特点,使得植物修复效益低。绿化带是防治公路两侧土壤—植物污染的很好措施,但由于土地资源、经济水平、自然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制约而限制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绿化带建设的规模、模式、树种的选择以及多样化是公路绿化带规划和建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实例从加油站选址的合理性、环评所选用的标准、大气污染等方面阐述了加油站环评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并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及油气排放控制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新建加油站环评大气污染物控制措施,以期污染物达标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岷江上游地震灾后受损植被状况及其恢复重建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难之一,其对于自然生态系统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地震往往会导致生态系统发生退化,尤其脆弱的山地生态系统.本文分析了岷江上游生态环境现状与植被特征,阐明了汶川地震对岷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山地景观等方面的影响,针对汶川地震对岷江上游植被影响程度和类型,提出了不同的生态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人类在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创造出了高度的社会文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但也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生态园林的产生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随着生态园林的发展,植物景观的内涵不断扩展,城市园林也从传统的游憩、观赏功能转变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高层次阶段。  相似文献   

14.
张家口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气质量状况如何,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了更进一步探讨张家口市区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发展,从市环保局监测站了解到,张家口市区空气质量污染程度严重,主要污染物是降尘、总悬浮颗粒物及燃煤、化工企业及车辆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因此,要达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搞好城市绿化,从根本上改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中国绿化的新纪元及首都绿化的新高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即将过去的 20世纪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 20世纪中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都经历了巨大的、迅速的、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变化,其中全球生态环境的变化也是牵动全局、影响深远的变化之一。 20世纪全球生态环境的变化,从基本性质上来说是严重恶化,包含着许多层面,主要有全球气候变化(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多、增温效应明显、大气污染严重、臭氧层的破坏等),全球淡水资源紧缺及水污染严重,土壤侵蚀及土地荒漠化的规模扩大和程度加深,陆地植被的严重破坏(森林消失加快、湿地减少、草原退化)及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开发探讨了大气中有机污染物气-液采样技术,并以六种多环芳烃(6-PAHs)为有机污染物的代表物对该技术进行了可行性和模拟采样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采样技术以二氯甲烷为吸收溶剂,在常见的温度范围内,气体流速在2000~5000 mL/min内,对气态的6-PAHs(苊、芴、菲、芘、苯并(a)芘、苯并(ghj)苝)的回收率达90%±10%。该技术与传统的利用聚氨酯泡沫或XAD类树脂吸附有机污染物气体相比,具有装置结构简单,材料价格低廉,采集过程和样品的后处理步骤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北京城市鸟类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北京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地域在迅速扩大,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促进对环境治理的进程,特别是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整治河道,广种花草树木等措施,使城市的绿化美化工作有了快速的发展,初步有了天蓝、水清、环境美的良好开端。然而,鸟类保护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没有充分体现。一个城市只有高楼大厦、川流不息的汽车并不是现代化城市,它还应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而有蓝天、清水、绿树也不是完美的生态城市,树上无鸟鸣,水中无游禽,城市就缺乏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又把生态环境的建设作为根本和切入点 ,这充分说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一、建设生态环境 ,就是构筑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自然保护屏障和基本条件。生态环境的好坏决定着经济发展的程度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 ,如果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后 ,得不到治理和改善 ,必然导致生态失衡 ,气候失调 ,干旱、风沙、洪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大面积的农田草牧场和基础设施被破坏 ,经济发展就失去了依托 ,最终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乌兰察布盟(…  相似文献   

19.
李强  潘从忠 《绿色科技》2019,(9):194-195
指出了由于民勤县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随着化石能源的过度开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越来越大。低碳经济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对此,民勤县应该全面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林业低碳经济,尽最大程度做到节能减排,降低环境污染力度,在保证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发展经济。基于此,以民勤林业低碳经济发展为研究中心,对林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主要载体,是人口高度密集、人类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域,也是环境质量急剧下降、人与自然环境矛盾最为突出、生态失衡最为严重的地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地发展,满足人们向往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生态环境问题已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成为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态化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