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蜂幼虫病发生的几率较高,而且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由于中蜂幼虫病的主要症状有一定的类同性,一般以幼虫糜烂为主要特征,多数没有气味,子脾呈“花子”现象,子脾上各日龄幼虫参差不齐,封盖巢房与不封盖巢房杂乱无章。封盖巢房有的塌陷,蜂群的群势减弱,直至全群消亡。巢房外有被工蜂清理出来的死亡幼虫,从症状上很难鉴别。  相似文献   

2.
中蜂囊状幼虫病,七三年在我省部分地区发生,七四年暴发流行,传染迅速,危害性大,严重影响养蜂生产。七四年冬由省、地、县主管部门及本院养蜂研究室组成防治小组,在南靖县南坑建立试验场,取得一定效果。几年来我院继续进行抗囊状幼虫病品系的选育及防治工作。现介绍实践的体会,供参考。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蜜蜂幼虫传染病。发病大多在6日龄幼虫、多数死于封盖前,有的死于封盖后。病虫尖头翘起,俗称“尖头病”。子脾初期呈现“花子”现象,后期大片幼虫死亡。严重的病  相似文献   

3.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传染性强,可造成大量蜜蜂幼虫死亡,导致蜂群断子、飞逃,严重时全场毁灭。中蜂囊状幼虫病主要感染2~3日龄小幼虫,典型症状是幼虫封盖后3~4天不能化蛹,封盖前被感染的幼虫失去光泽,贴于巢房下半部,无臭味。患病幼虫体表完整,表皮内充满乳状液体,用镊子将病虫夹起,虫体为一个充满液体的囊袋状。2008年抚顺市发生中蜂囊状  相似文献   

4.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病毒引起,传染力强,1只刚死亡的幼虫尸体内所含的病毒,可使3000只以上的健康幼虫致病。成年蜂也会被病毒感染,症状表现为不护脾,工蜂在脾面上成堆状;多数被感染的工蜂不采集花粉,甚至丧失采集能力,低温条件下比健康蜂群早结团。中蜂囊状幼虫病一般6日龄大幼虫死亡,30%死于封盖前,70%死于封盖后,发病初期出现“花子”,接着在脾面上出现“尖头”,挑出后可见不明显的囊状物。  相似文献   

5.
徐子成 《蜜蜂杂志》2012,32(9):28-28
中蜂脾蜡质脆,大多子、蜜同脾。取蜜时摇快了,脾面易断裂,并摇动了封盖蛹,扔出了幼虫;摇慢了又取不出蜜。用西蜂脾加在中蜂箱内储蜜,这种方法较好。  相似文献   

6.
一、中囊病中蜂对囊状幼虫病的抵抗力较弱,在饲养管理中,从预防为主。中蜂的主要病害是囊状幼虫病。中蜂囊状幼虫病(简称中囊病)在峰群繁殖期均有可能发生,尤以春秋季节发病严重。此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是严重危害中蜂的病毒性传染病。感染此病主要是1~2日龄幼虫,发病后5~6日龄(封盖前后)死亡。  相似文献   

7.
十四、中蜂主要病虫害的防治1.中蜂囊状幼虫病蜂群传染该病后,5~6日龄幼虫死亡,少部分死于封盖前,大部分死于封盖后。死亡幼虫无臭味,表体无光泽,夹出时略显囊状。发病原因与气温和幼虫期的营养有关,春季昼夜温差越大发病愈重,春季南方较北方发病早。防治方法:(1)早春开繁后适度给蜂群保温,蜂大于脾,工蜂密集,加强幼虫营养,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  相似文献   

8.
中蜂白头蛹解析及其对策咸宁市畜牧业局何传学在饲养中蜂的子脾里,常常出现单个及成片的大幼虫揭盖成船形尖头死虫,封盖子脾揭盖成白头蛹的现象,大批的子脾遭到破坏,见子不见蜂。导致蜂群群势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轻则蜂群衰弱,重则引起蜂群逃亡。中蜂出现白头蛹,对...  相似文献   

9.
<正>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蜂的主要敌害,它以蜡屑为食,并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钻孔吐丝,使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被蛀毁产生"白头蛹",常造成蜂群逃亡或大批封盖蛹的死亡。因此掌握防治巢虫技术,对中蜂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的中蜂饲养管理中,控制巢虫对中蜂群造成的危害,主要从糊牢蜂箱无缝隙、勤扫箱底无蜡屑、饲养强群无脾露3个方面着手。1糊牢蜂箱无缝隙巢虫一般在夏秋两季较多。蜡螟多在夜间从蜂  相似文献   

10.
龚薇  杨建存 《蜜蜂杂志》2000,(11):15-16
(接上期 )2症状诊断要点2.1美洲幼虫腐臭病(烂子病)病原为幼虫芽孢杆菌,其特点是幼虫在封盖期大量死亡。2.1.1此病多流行于夏秋季节。孵化后24h的幼虫最易感染,2日龄以上的幼虫及成蜂不易感染;西方蜜蜂易感染,中蜂有抵抗力,不易感染。2.1.2取封盖子1~2张,仔细观察。患病幼虫多在封盖后死亡,封盖子脾表面色泽变深,呈湿润油光和下陷,常被工蜂咬破,形成穿孔子脾。死亡幼虫初呈苍白色,失去正常光泽和饱满状态,后呈淡咖啡色至深褐色,虫尸腐烂有胶臭或鱼腥臭味,未干时呈胶状,用镊子挑起可拉成2~3cm长…  相似文献   

11.
在饲养中蜂过程中,常有欧洲幼虫腐臭病发生,我地叫"烂子病",它属于细菌性传染病。症状是这样:幼虫在1~2日龄时被感染,在3~4日龄未封盖时死亡。患病幼虫蜷曲,有的紧缩在巢房底,有的虫体两端向着巢房口。病虫浮肿发黄,失去光泽,死亡  相似文献   

12.
小经验     
发展蜂群要做到无空脾无闲蜂中蜂在自然分蜂、人工分蜂、失王或新王换老王期间,都要无王产卵(包括新王未产卵)10天以上,有时长达一个月。这样一来,空脾增多,没有大小幼虫,抚育群处于空闲状态,蜂群容易飞逃,工蜂易代产卵,采集积极性下降,既浪费时间又影响蜂群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从有王群提取有大片幼虫、或者产满卵的子脾和无王产卵群的空脾对调。如果无王产卵群是强群,也可以把封盖子脾抽去补充弱群,再调进幼虫脾。弱群也不要等子脾上的新蜂全部出房才对调,只要大部分新蜂出房就可以调进幼虫脾,等这些脾全部封盖后再调进老熟子脾,  相似文献   

13.
问题征答     
在蜂群越冬、早春繁殖中往往会出现蜂少于脾的情况,造成对幼虫的哺育不良,对封盖子脾保温不好,成蜂羽化质量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试制了一种蜜蜂羽化器,将封盖子脾提出放入羽化器中单独羽化,这样就可保证巢箱中蜂多于脾,幼虫有足够的哺育蜂。现将其制作方法贡献给读者们。羽  相似文献   

14.
在蜂群越冬、早春繁殖中往往会出现蜂少于脾的情况,造成对幼虫的哺育不良,对封盖子脾保温不好,成蜂羽化质量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试制了一种蜜蜂羽化器,将封盖子脾提出放入羽化器中单独羽化,这样就可保证巢箱中蜂多于脾,幼虫有足够的哺育蜂.现将其制作方法贡献给读者们.  相似文献   

15.
袁春颖 《蜜蜂杂志》2007,27(5):30-31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蜂的主要敌害,它以蜡屑为食,并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钻孔吐丝,使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被蛀毁产生"白头蛹",常造成蜂群逃亡或大批封盖蛹的死亡.  相似文献   

16.
我们都知道,中蜂难养强群,不上继箱。中蜂是子房和蜜房同脾,取蜜时必须连同子脾整框提出,把附着的蜂抖下后再摇蜜。这样不仅在摇蜜时容易把部分幼虫和卵甩出,并且那些日龄老的封盖蛹脾新蜂不断出房,四散乱爬,掉入蜜中。有时子脾过重,蜜汁过稠,还会毁坏巢脾。此外,由于取蜜时大部分巢脾提出,影响巢内的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7.
答读者问     
问:我们饲养的中蜂,经常受到巢虫的危害,请介绍一下巢虫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四川省资中县吴世明) 答:巢虫是鳞翅目螟蛾科大、小蜡螟的幼虫(俗称巢虫),巢虫潜入蜜蜂封盖子脾的底  相似文献   

18.
<正>我养蜂多年,有做笔记的习惯,在温习笔记的过程中,十多次跨越八九年日记里,记录了中蜂过箱和猎捕野蜂以及中蜂工蜂产卵蜂群对巢脾幼虫有吞噬现象。从中找出了规律,对上述蜂群,只调入封盖子脾,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我觉得养蜂一线人员,对中蜂有规律性经验的提出,可以帮助更多人少走弯路,提高效益。活框中蜂之间互换子脾,可以得到正常的哺育,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为"中蜂代育性"。在养蜂生产中,抽强  相似文献   

19.
<正>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蜂的主要敌害,它以蜡屑为食,钻入巢房底部蛀食巢脾,逐步向房壁钻孔吐丝,使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被蛀毁产生"白头蛹",造成蜂群逃亡或大批封盖蛹的死亡。因此,掌握防治巢虫技术,对中蜂生产非常重要。在日常蜂群管理时,控制巢虫对中蜂群的危害,主要从糊牢蜂箱无缝  相似文献   

20.
问题征答     
宛希平 《蜜蜂杂志》2007,27(2):17-17
中蜂用GN式蜂箱饲养,利用隔王板达到分区管理,在外界有零星蜜粉源时,巢箱内封盖子脾的房盖个个突出而饱满,充分说明子脾发育良好而健康.如果按照龚凫羌老师的方法,巢箱只放2张脾的话,则可达到整框健康、优良的子,并且继箱还缓缓地有蜜增加.可每隔一星期提出1张封盖的蜜脾,再加1个巢框或1张空脾用来造脾或贮蜜.因为分区管理能使工蜂密集在巢箱,从而使幼虫得到充足的饲喂,提高了幼虫的体质,增强了抗病的应激能力.在2002年春季,我地用郎氏箱饲养的中蜂都遭到囊状幼虫病的侵袭.我用隔王板分区饲养,没有感染上这种可怕的幼虫病.虽然用了活框来饲养,如果不分区管理,则还是不能凸显出其优越性.对付"中囊病",我认为可用群势相当密集的分区饲养法,即使已经染上,用这个方法还能治好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