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大鲵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促进了我国大鲵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章主要综述了目前国内在大鲵天然饵料和食性、营养需求、配合饲料研究开发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并对大鲵饵料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六、大鲵的人工养殖 我国大鲵的人工繁殖,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1978~1980年已获得成功,这为大鲵的人工养殖苗种提供很好的基础。这几年来,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贵州、河南及陕西等地的大鲵产区先后建立了养殖场,并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可喜的是,大鲵非产区对大鲵的养殖与研究要比产区好。他们打破了大鲵只适应在溪流、清泉和石灰岩地质养殖的认识,如经济特区的珠海、厦门等地,为进一步开发、推广和利  相似文献   

3.
大鲵人工繁殖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其人工繁殖率低,其中,主要原因有:大鲵雌雄性腺发育不同步、性腺发育成熟率低、精子活力差以及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不高等。对大鲵人工繁殖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子进行分析,提出制约大鲵人工繁殖率的关键因素是水温、水流、光照和饵料,并结合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2002—2010年的大鲵人工繁殖实践提出了具体参数,以期为大鲵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鲵俗称“娃娃鱼”,其经济价值很高,是宴席上的名贵佳肴,在港澳和海外视为珍稀名贵补品,其药用价值更高。 大鲵不但有很高食用和药用价值,而且它对研究地质学、仿生学、动物学、古生物学和动物进化具有重要科研价值,被称为“活化石”。为此,我国将它列为第二类保护动物。 我国大鲵除新疆、西藏、内蒙、黑  相似文献   

5.
正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有尾两栖动物,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经济价值高,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近年来人工养殖大鲵中不断发生各种疾病,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012年3月,贵州省某大鲵养殖场发生了大鲵体表和四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大鲵自然生境特点和人工繁殖特征,结合环境温度和光照条件等非生物类环境因子对大鲵摄食、生长发育和繁殖行为的影响分析,为大鲵物种保护与人工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鲵是现存最大的两栖类动物之一,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湖南、贵州、四川、陕西等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随着人工养殖技术的不断完善,大鲵养殖得到迅猛发展,对带动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大鲵养殖的养殖池建设、人工繁育、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大鲵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珍贵两栖动物,我国主要分布在贵州、陕西、湖南等地。大鲵在野生环境下由于食物缺乏、冬眠等限制,生长十分缓慢,4~5年体重才达1 kg,但在人工控温环境下养殖,生长速度大大提高。大鲵的人工养殖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人养殖成功,近几年来在养殖和繁育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现将大鲵的实用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大鲵虹彩病毒(GSIV)MCP基因以及预测其B细胞表位,试验采用PCR方法扩增大鲵虹彩病毒MCP基因,采用生物学软件对大鲵虹彩病毒MCP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B细胞表位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扩增产物大小为1 392 bp,将该序列与Gen Bank中大鲵虹彩病毒MCP基因中的中国分离株核苷酸相似性为99.8%。MCP蛋白有多个抗原表位位点,抗原性指数较高,而这些区域可能是B细胞抗原表位区域。说明预测的结构、亲水性、柔性区域和抗原指数可用于大鲵虹彩病毒亚单位疫苗和分子诊断试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该试验旨在研究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皮肤水溶性蛋白成分及其活性,揭示大鲵皮肤黏液的蛋白组分,鉴定具有潜在功能活性的蛋白质。通过物理和化学刺激的方法收集大鲵皮肤黏液,制备大鲵皮肤黏液水溶性蛋白样品,并通过SDS-PAGE垂直电泳、细菌凝集试验、氧化物清除效率试验以及蛋白质谱Label-free分析大鲵皮肤黏液水溶性蛋白的成分以及活性。结果表明:大鲵皮肤黏液中含有多种水溶性蛋白,分子量介于10~300 kDa之间,其中50 kDa分子量以上蛋白条带较为丰富,在100 kDa分子量以上含有较多蛋白,14 kDa以下蛋白含量较少。大鲵皮肤黏液水溶性蛋白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ST)2种自由基具有清除能力,说明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大鲵皮肤黏液水溶性蛋白对大肠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2种细菌具有较强的凝集作用,暗示大鲵皮肤水溶性蛋白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蛋白质谱Label-free分析表明这些蛋白是由66种蛋白质组成;通过分子注释有20种蛋白与免疫抗病功能相关,2种蛋白与抗氧化活性相关。研究揭示大鲵皮肤黏液水溶性蛋白含有66种蛋白,分子量介于10~300 kDa,活性鉴定结果显示大鲵黏液水溶性蛋白具有抗氧化活性和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了不同饵料(冰鲜杂鱼、活鱼饵)对大鲵血清生化指标、免疫酶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冰鲜组大鲵血清甘油三脂(TG)和谷草转氨酶(ALT)均显著高于活鱼组(P0.05),血清总蛋白(TP)显著低于活鱼组;冰鲜组肝脏超氧化歧化酶(SOD)显著高于活鱼组(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低于活鱼组,血清酸性磷酸酶(ACP)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冰鲜组大鲵肠道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肠道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活鱼组(P0.05),两组大鲵肠道淀粉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冰鲜杂鱼会影响大鲵的肝脏代谢,从而间接影响大鲵的免疫力,但冰鲜杂鱼投喂大鲵消化酶活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大鲵脾脏结节的致病菌及其组织病理,筛选出相应的中药进行有效防治。于重庆开县某大鲵养殖场进行为期40 d的大鲵结节病的样品采集,共采集100余个样品,经过试验分析,分离了3株致病菌,分属于肠菌科和弧菌科;对80尾患病大鲵采取中西结合的防治措施,大鲵的体质有所增强,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治愈率达82. 8%。  相似文献   

13.
正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Caudata),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大鲵属[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a(Blanchard)],是我国特有的现存有尾目中个体最大的两栖动物之一,产于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大鲵最大体长可超过1 m,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是3.5亿年前与恐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从患病大鲵分离鉴定到的肺炎克雷伯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大鲵的致病性,本研究采用比色法和平板扩散法对肺炎克雷伯菌的生长条件及胞外产物进行研究,并对人工感染该菌的大鲵主要靶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菌最适宜在37℃、pH7.5和1.0%NaCl浓度的条件下生长;其胞外产物具有脂肪酶、蛋白酶、卵磷脂酶活性,无淀粉酶、明胶酶、脲酶及溶血活性;感染该菌后大鲵各器官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其中以肝炎和坏死性脾炎最为明显。本研究确定了肺炎克雷伯菌的最适生长条件,分析了其胞外产物主要成分,并对其感染大鲵后主要靶器官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探究,为该菌的有效防控与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选取20尾同一大鲵母本所产且孵出日龄相近的大鲵幼体,并同时刚进入开口阶段且处于混合营养期,利用人工饲料和天然饵料(红线虫)分组投喂,开展其分别摄食天然饵料与人工饲料的对比试验,研究不同饵料对幼体在饵料转化率、特定生长率和生长效率等指标上的差异。经过47 d的试验,综合饵料转化率与各项生长指标,摄食红线虫的大鲵幼体组生长发育明显好于摄食人工饲料组。试验表明大鲵幼体可摄食人工饲料,还需加强对幼体摄食机制、生长规律及饲料适口性等方面的研究来降低人工饲料的饵料转化率,提高摄食人工饲料的大鲵幼体的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和生长效率等参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凤县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和气候条件,积极发展大鲵养殖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大鲵已成为凤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特色养殖产业。笔者对全县大鲵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产业发展有利因素,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陈功建 《野生动物》2003,24(2):19-19
2002年12月18日,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里人声鼎沸,黄金游道金鞭溪旁,省、市领导、大鲵研究专家和渔政人员一道,将150尾人工繁殖并经过微芯片标记的大鲵轻轻放入金鞭溪。它们很快就随着欢快的溪水,回归到大自然中。  相似文献   

18.
<正>11月17日,桑植县畜牧局举办了以"抓好大鲵质量安全,防范质量安全事故"为主题的大鲵质量安全及养殖技术培训,县局主要负责人和注册驯养繁殖的大鲵养殖户参加培训。畜牧局专家从养殖档案的规范填写、饵料鱼采购注意的事项、大鲵及饵料鱼的检测程序、标准化健康示范养殖场创建标准、大鲵仿生态繁殖技术等方面做了详细解说。最后大鲵养殖户就一些疑难问题当场提问,渔政站工作人员现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名"娃娃鱼",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个体最大的两栖动物,也是我国珍稀名贵特产,已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I中[1]。自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环境人为破坏、过度捕捞等原因,大鲵栖息地范围严重缩小,自然资源数量急剧减少[2]。随着中国大鲵人2006  相似文献   

20.
为评估重庆地区分离的嗜气单胞菌WL3-X2分离株对大鲵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将嗜水气单胞菌WL3-X2分离株经福尔马林灭活,作为免疫原,通过腹腔注射途径间隔2周两次免疫健康大鲵,并检测其体内血清抗体、溶菌酶、补体C3及其免疫保护效应。结果显示,免疫嗜水气单胞菌灭活菌能够显著提高大鲵血清抗体滴度、溶菌酶活性和补体C3含量,首免35 d后这3项指标均达到峰值。此外,对初免4周后的大鲵经肌肉注射0.2 m L浓度为1.0×10~8 cfu/m L剂量的嗜水气单胞菌WL3-X2分离株,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免疫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为66.7%。本研究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地方分离株灭活菌对大鲵具有显著免疫保护效力,可以作为大鲵预防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