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委托,1992年8月3日,印度一批从事杂交水稻的专家,开始了为期二个半月的杂交水稻培训。8月5日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教授和省外办、省科委、省农业厅及省农科院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大会并致贺词,热烈欢迎印度学者的到来,并预祝培训班圆满成功。 印度是一个拥有6.8亿人口的农业大国,粮食的供需矛盾随着人口的剧增日趋严峻,为此印度政府拟定了一个庞大的杂交水稻发展规划,计划到本世纪末,杂交水稻面积将由目前的零星种植发展到1000万公顷。为此印度政府对这次培…  相似文献   

2.
罗闰良  魏科 《杂交水稻》2004,19(5):75-75
20 0 4年 9月 8日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彩旗飘飘 ,花团锦簇 ,来自国内外的 30 0多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和新闻界朋友在这里聚集 ,隆重庆祝中国杂交水稻研究 4 0周年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 2 0周年 ,并举行第 3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颁奖仪式。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 ,原农业部长何康 ,原科技部副部长韩德乾 ,联合国粮农组织水稻委员会干事NguuVanNguyen ,国际水稻研究所副所长WilliamPadolina ,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副部长BuiBaBong ,世界粮食奖获得者、印度马哈拉什特拉杂交水稻种子有限公司主席B .R .Barwale和湖南省…  相似文献   

3.
20 0 2年 5月 14日 ,第 4届国际杂交水稻学术研讨会在越南首都河内隆重开幕。会议由国际水稻研究所 (IRRI)、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和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来自 2 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 180余名代表。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任该会议国际组委会副主席 ,并全程参加了会议。目前 ,越南已成为除中国之外在生产上应用杂交水稻面积最大的国家。 2 0 0 1年 ,越南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已达 4 8万hm2 ,杂交水稻的产量比常规稻增产 2…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的国际开发将有新的机遇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主持召开的亚太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杂交种子生产、发展与保障专家咨询会议于1993年11月在泰国首都曼谷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地区总部举行。来自10多个国家和几个国际农业研究部门的官员参加了这次会议。从这次会议上了...  相似文献   

5.
从在三亚召开的“2004年全国杂交水稻新品种展示会”上获悉,仅2003年,杂交水稻在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菲律宾和越南等亚洲国家的种植面积就接近100万hm2。来自中国的杂交水稻目前已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1974年,中国科学家袁隆平选育出世界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杂交水稻的产量通常比改良的常规高产纯系品种高15%~20%。经过大规模的推广,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目前已经占我国水稻面积的一半,全国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从每公顷3.5t提高到6.2t。在过去的10多年中,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水稻研究所、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和亚洲开发银行…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2001,16(5)
20 0 1年 8月 15日~ 9月 14日 ,在湖南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举办了为期 1个月的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国际培训班。这是“中心”与国际水稻研究所 (IRRI)首次联合主办的国际培训班。近年来 ,在中国杂交水稻应用取得巨大成功的影响和带动下 ,许多亚洲国家正致力于发展杂交水稻 ,但因制种技术难度较大 ,产量低 ,平均仅 10 0 0kg hm2 左右 ,严重阻碍了杂交水稻的快速推广。针对这一技术难题 ,由IRRI组织来自印度、越南、孟加拉、缅甸、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伊朗、泰国、菲律宾和IRRI等 10个…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9月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中国农业部联合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FAO参考中心授牌仪式,正式认定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等5家单位为FAO研究培训参考中心。这是继FAO认定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为FAO动物流感参考中心之后,FAO在华认定的第1批农业研究培训参考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被认定为"FAO杂交水稻研究培训参考中心"。  相似文献   

8.
越南杂交水稻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介绍了越南杂交水稻的发展现状和成就,分析了在杂交水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障碍,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2008年9月12日上午,第5届国际杂交水稻学术研讨会在长沙隆重开幕.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于来山,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本届研讨会主席袁隆平,国际水稻研究所副所长多伯尔曼博士与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水稻研究所等国际机构和中国、印度、美国等20多个国家水稻领域的专家、学者、官员、企业界人士以及国内新闻界朋友等450多人,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中国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许多国家的杂交水稻育种工作取得了进展。有的国家正在或即将开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为了加快各国杂交水稻应用于生产的速度,根据中国农科院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双边协议, 1987年 9月l—22日,由国际水稻研究所和中国方而共同举办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培训班,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名学员参加培训。培训班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国际水稻研究所学习两周,我国将派专家前往讲课。第二阶段来中国进行实习和参观,将赴广东和湖南参观化杀杂交稻、三系杂交稻的繁殖制种和大面积生产。还要参观湖南杂交水稻研究…  相似文献   

11.
受联合国粮农组织(PAO)的派遣.哥伦比亚国家水稻种植者联合会的Dorance Munoz B.博士于1993年6月24~28日对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进行了参观访问.我中心组织有关专家与他座谈,由袁隆平研究员介绍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生产和发展的概况,杂交水稻在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及其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关专家又分别介绍了我国杂交水稻“三系”、“两系”和“一系”方面的研究现状.哥伦比亚专家听后,深受鼓舞,期望在他的国家也能早日将杂交水稻应用于生产.在此期间,还参观了我宁心的展览室、实验室、试验田,并去韶山看了大面积的杂交早…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栽培水稻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也是公认的拥有世界最先进水稻育种技术的国家。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杂交水稻技术的主要研发国和输出国,拥有一大批世界级的水稻育种专家。在过去的10年中,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水稻研究所、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和亚洲开发银行和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在世界各国和地区传播中国杂交稻技术,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在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菲律宾和越南等亚洲国家的种植面积已接近100万hm2,中国杂交稻良种在这些国家被称为神稻,广受欢迎。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持的超级稻育种项目,至…  相似文献   

13.
我国杂交水稻雄性不育性遗传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宏观上根据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对我国水稻雄性不育性遗传学的研究划分为3个时期,并对每个时期的研究背景,特点和主要成果进行了综合述评。针对目前三杂交水稻和两系杂交水稻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作为指导杂交水稻育种的理论科学及其研究方向,应以表型推论基因型为基础转变为以直接分析DNA序列变化为基础,即实现从孟德尔遗传学到基因组遗传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受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的委托,由北京、上海,江苏,浙江、辽宁等省(市)有关科研、推广部门及全国种子总站、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代表16人组成的考察组,于1991年9月6日至8日,对辽宁省发展杂交粳稻生产进行了为期8天的技术考察。考察期间,特邀沈阳农业大学杨守仁教授指导,先后考察了辽宁省农科院稻作所和沈阳农业大学稻作室的新组合试验田、沈阳市苏家屯区大淑乡、沙河多和海城市东四、两四两镇的杂交粳稻新组合高产示范田和繁殖、制种基地,听取了各级领导的介绍,并进行了座谈讨沦,认真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北方杂交粳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于 2 0世纪 70年代初在中国研究成功并于 1976年大面积应用于生产以来 ,2 5a的时间过去了。截止目前 ,全球已有 2 0多个国家开展了杂交水稻研究 ,有少数国家已将杂交水稻成功应用于商业化生产。目前 ,在越南、印度、菲律宾、孟加拉、缅甸和美国 ,共种植杂交水稻约 70万hm2 。为促进杂交水稻技术的全球性应用与发展 ,自 1986年首届国际杂交水稻学术研讨会在中国长沙成功举办以来 ,每隔约 5a时间 ,都要举办一届。第 2届于 1992年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召开 ,第 3届于 1996年在印度的海德拉巴举行 ,第 4届即本届国际研讨会原计划 …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2017,(6):64-74
简述了越南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种植区域分布,并以越南多年水稻生产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越南各区域水稻产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从越南水稻单产、总产、收获面积及种植品种的变化可以看出,越南自1986年实行政策改革以来,尤其是1992年越南成功引进种植中国杂交水稻以后,水稻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越南从一个缺粮国家转变成为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国。通过对中越水稻生产的互补性分析,以期为指导越南水稻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培矮64S系列组合制种高产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三系杂交水稻的制种 ,通过近 2 0年的研究与实践 ,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种高产技术体系 ,单位面积产量亦由“五五”期间的 4 5 0kg/hm2左右上升到 3.0t/hm2 左右 ,最高达到了 7.39t/hm2 。两系杂交水稻问世以来 ,其制种技术的研究 ,同两系杂交水稻的选育几乎是同步进行的。通过短短几年的研究 ,现已初步摸索出一套两系杂交稻制种夺高产的技术。1993年以来 ,我省重点围绕制种难度大的培矮64S系列组合进行了为期 3年的协作攻关 ,初步形成了一套两系制种技术新体系 ,使制种产量跨过了2 .2 5t/hm2 ,高产丘块达到了 4 .5…  相似文献   

18.
一、国外的情况 1986年10月6—10日在中国长沙召开了世界首届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五大洲、2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国际盛会。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国际水稻所理事会的成员等近百名国外来宾参加了会议。会上80多名中、外学者宣读了84篇论文和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大会组织参观了中国杂交水稻成就陈列展览、科研和生产现场。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高产施氮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素是水稻三大营养元素之一.推广杂交水稻和增施氮肥,被认为是近期水稻大幅度增产的两大主要因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我国1995~1997年水稻平均单产6.18t/hm2,氮素化肥施用量180kg/hm2.但是,一些地区存在施氮量偏多,引发环境污染的趋势.为了探索杂交水稻高产的施氮量,开展本试验.  相似文献   

20.
事物的发展无止境。杂交水稻经历了从第1代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三系法杂交水稻到第2代以光温敏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快速发展,目前正在研究攻关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第3代杂交水稻。同时,提出了杂交水稻发展的战略,将沿着第4代C_4型杂交水稻和以利用无融合生殖固定水稻杂种优势的第5代杂交水稻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