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本试验发现两广二号原原种孵化率随入冷库前保护时间的延长有下降趋势,芙蓉、湘晖这两品种的孵化成绩均比较稳定,孵化率高,入库前保护60天、中库保护30天的孵化率都能达到95%以上。932、7532入库前保护时间达30天后,随保护时间的延长孵化率降低的趋势比较明显,932在入库前保护50天以后下降更为明显,说明932和7532这两个品种入库前保护时间不宜过长。  相似文献   

2.
桑蚕“两广二号”产卵率与产卵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目前在广西推广的桑蚕“两广二号”杂交种,其母蛾交配后,在室温25℃产卵与室温30℃产卵相比较,正交(932·芙蓉×7532·湘晖)在25℃条件下,产出卵率高3.88%,不良卵率降低1.18%,反交(7532·湘晖×932·芙蓉)产出卵率高4.76%,不良卵率降低1.87%。  相似文献   

3.
毛洪斌 《广西蚕业》1999,36(4):11-13
试验结果表明,杂交原种7·湘、9·芙产卵后分别保护48h,进库砖藏40天,孵化率最高;保护72h后,冷藏50天,孵化率最高;保护96h后,冷藏70天,孵化率最高;保护5天,冷藏90天,孵化率最高;保护6天,冷藏100天,孵化率最高;保护7天,冷藏120天,孵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冷浸种入库前的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浸酸后蚕种的孵化好坏。对于短期冷藏(35天以内)浸酸种入库前的处理人们更加重视,普遍认为入库胚子以偏嫩为好。据有关资料介绍,在77-78°F,干湿差3-4°F的条件下,盛产卵后经40-45小时,卵色淡赤豆色为入库适期。笔者通过1991、1992两年对短期冷藏(30天和35天)浸酸种入库时期的探讨认为,产卵后在77-78°F,干湿差3-4°F的环境中,经30~50小时入库的苏_3×秋_3、781、782×734三个原种各不同处理间的总孵化率、实用孵化率无显著差异,但7532原种两年的孵化成绩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蚕种不同的入库前保护时间、冷藏时间及出库后分浸酸与不浸酸等处理后,调查932、7532原原种不同处理的实用孵化率。结果:浸酸处理的蚕种库外保护时间在50天以内,冷藏时间在120—140天内孵化成绩比较好,冷藏时间超过140天以后,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孵化率下降;不浸酸处理就催青的蚕种冷藏120—130天的孵化率稍偏低,而冷藏时间140—160天的蚕种的实用孵化率高,孵化成绩稳定。结论:932、7532原原种的库外保护时间最好控制在40天以内,最长不超过50天。冷藏时间在140天以内的,应当进行浸酸处理。而冷藏时间在140天以上的,蚕种出库前经过适当的中库调整3天后再出库,不需要经过浸酸处理,蚕种孵化率就可以达到生产要求.达到推迟用种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调查两广二号4个亲本交配中、产卵中光线对产卵速率和产卵量的影响,发现不同品种交配中、产卵中对光线的敏感度不一样,对产卵率的影响程度:932×芙蓉芙蓉×932湘晖×7532=7532×湘晖,对产卵量的影响程度:932×芙蓉7532×湘晖芙蓉×932湘晖×7532。无论交配中光线明或暗,产卵中暗时芙蓉×932、932×芙蓉产卵速度就快,产卵中明时产卵速度就慢,对湘晖×7532、7532×湘晖的产卵速度影响不显著。交配中、产卵中光线明暗对有效产卵量的影响大过对2日产卵量的影响,因此在原种生产时要做到明交配暗产卵。  相似文献   

7.
新九×7532、9·芙×7·湘蚕种即时浸酸后置于有NaCl溶液的缸中保护,冷藏时间90天,实用孵化率保持在88%以上,冷藏至120天,其实用孵化率仍不低于85%。9·芙×7·湘蚕种即浸后冷藏至140天的养蚕结果,孵化率为80%左右,稚蚕发育不够齐一,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略低于正常冷藏的蚕种。对即浸冷藏期不同的蚕卵进行生化分析,粗脂肪、山梨醇和蛋白质含量均随着冷藏天数增加而下降,但降幅均低于常规冷藏的蚕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以广东现行推广的蚕品种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在广东的气候条件下,采取今春制明春用的处理方法是否可行。广东由于过去长期饲养多化性品种,甚少越年卵,所以对越年卵的冷藏方法研究也少,只是到了1984年以后,饲养二化性品种的比例增大,才逐步发展对越年蚕种冷藏方法的研究。但是,春制春用的保护及冷藏技术在广东仍然研究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春繁多余蚕种的改期使用。本试验表明,春制“新九”、“芙蓉”、“932”、“湘晖”、“7532”、以及“新九×7532”、“932ד7532”“芙蓉×湘晖”(含反交),产卵后的第二天至第五天用20℃~21℃保护,再用25℃~26℃保护10天,以后在24~25℃、相对湿度80~85%保种室保护至10月初,此后将室温逐步降至15℃,到11月中旬将蚕种放入3~4℃冷藏;冷藏90天后将蚕种中途感温,待胚胎达丙1多数、丙2少数时作第二次冷藏(30~50天)后出库供种。  相似文献   

9.
我所自育成和推广夏蚕品种“桂夏二号”(932×7532)十多年来,它一直是广西夏秋蚕当家品种.对提高我区夏秋高温季节的蚕茧产量和蚕丝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原种932和7532存在产卵量少、繁殖系数低的缺点.为保持其体质强健,茧丝质较好的优良特性,提高其原蚕的生命力和蚕种的繁殖系数,我所于1989年选择932、7532与芙蓉、湘晖两对体质较强、茧丝质优、配合力好的夏秋蚕品种配成932·芙蓉×7532·湘晖四元杂交种,简称9·芙×7·湘与广东省蚕研所协作进行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鉴定结果(见表1和表2).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广西家蚕现行品种两广二号杂交原种短期冷藏不同保护时间和浸酸时间与死卵的关系,探讨不同品种(系)在不同的处理组合中对盐酸的敏感性和浸酸的安全范围,对广西家蚕原种四个品种(芙蓉×932、932×芙蓉、湘晖×7532、7532×湘晖)在短期冷藏中不同卵龄和不同冷藏期限对浸酸的敏感性进行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短期冷藏浸酸品种在同样处理条件下浸酸后孵化率有明显的不同,表明不同品种(系)对盐酸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中系芙蓉×932比932×芙蓉的耐酸力大,浸酸安全范围广;日系湘晖×7532比7532×湘晖更耐酸,在20 d的冷藏期限中卵龄在48~64 h按正常的浸酸标准浸酸,死卵率都较低,浸酸安全范围广。932×芙蓉、7532×湘晖在20 d的冷藏期限中死卵多,对盐酸较敏感,短期冷藏中应选择浸酸安全范围广的品种,确保浸酸安全性。本试验中所有品种中卵龄40 h的不同处理中浸酸后死卵率都很高,其浸酸安全性差,建议在短期冷藏中避免蚕种过嫩入库。本试验中不同处理死卵率不同,表明产卵后保护时间、冷藏时间、浸酸时间,同时影响着冷藏浸酸种对浸酸的敏感性,在生产上蚕种提前出库浸酸,要实现浸酸的安全性及提高孵化率,需要综合选择耐酸品种及最佳的保护时间和浸酸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甲醛和盐酸在蚕种孵化中的应用,降低二者对人体和环境产生的危害,改进蚕种冷藏保护孵化办法,开展亚热带地区蚕种低温冷藏保护免浸酸技术的研究.通过对两广二号原种芙蓉×932、湘晖×7532低温冷藏保护免浸酸技术处理,调查实用孵化率和蚕卵胚子中感发育进度,找出不同库外保护时间、不同冷藏时间下蚕种实用孵化率达标、蚕种中间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短期冷藏浸酸种在冷藏中途改为黑种冷藏浸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产卵后在25C保护58小时入库分别冷藏8天、10天、15天,然后出库感温3天—13天,成为近固有色、黑种后再作近固有色、黑种冷藏浸酸处理,实用孵化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东_(43)”及“东_(43)×7532·湘晖”组合是广东省丝绸公司蚕种繁殖试验所选配出来的夏秋用新蚕品种。1988年到1991年,在翁源县由少到多、逐步扩大饲养。几年来,共饲养原种1871张,制得普通种95716张,大田饲养杂种91792张。无论是原种还是普通种都普遍受到欢迎。省蚕桑品种鉴定网点于1990年至1991年,以现行蚕品种“新九×7532”为对照,对“东_(43)×7532·湘晖”组合进行了两年实验室,一年农村的品比鉴定。1992年1月27日,省蚕桑品种审定委员会举行二届二次会议,按《广东省桑蚕品种审定条例(草案)》对两年来的饲养鉴定成绩与丝质鉴定  相似文献   

14.
以广西两广二号四个亲本为材料,通过试验,探讨一次交配与二次交配对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交配比一次交配的雌蛾产卵量都减少,不受精卵率增加。其中湘晖·7532的产卵量降低最少;芙蓉·932的产卵量明显降低;湘晖·7532和932·芙蓉的不受精卵率增加最多,7532·湘晖次之,芙蓉·932的不受精卵增加最少但良卵率最低;932·芙蓉的死卵率最低但空圈数最多。本文通过试验,探讨蚕种生产过程中,为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成本,提高蚕种质量以及尽可能避免原原种制种中出现二次交配情况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繁育桑蚕“两广二号”原种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蚕新品种“两广二号”(932·芙蓉×7532·湘晖),自1992年春通过广西桑蚕品种审定小组审定以来,在我区推广很快。仅1992年和1993年两年饲养蚕种量达99.3万张,占全区全年蚕饲养置70%和80%。该品种不仅具有好养、茧质优、产量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关于早秋蚕种孵化不齐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早秋蚕种孵化不齐,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1993年我县农村饲养早秋蚕种64432.1张,据农村大面积调查,除芙蓉、湘晖品种一天孵化率90%,二天基本收足,孵化较齐外;其他品种如芳山×星、明、丰_1×54A一天孵化率仅60%,二天孵化率也只有80%,孵化不齐,一天孵化率低.造成孵化不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原种制种生产大忙期间,往往出现雌蛾过多、雄蛾不足或劳动力不足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对两广二号4个亲本采用雄蛾二交与冷藏雌蛾制种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调查各品种的良卵率及折净率,评价产卵效果。结果显示,在使用雄蛾二交试验中,各品种的良卵率指数和折净率指数显示:932×芙蓉为95.97%和95.51%,比湘晖×7532高0.47%、0.06%,比芙蓉×932高9.07%、22.80%,比7532×湘晖高12.54%、25.95%,证明932×芙蓉和湘晖×7532经过雄蛾二交后仍保持很好的产卵效果;在冷藏雌蛾试验中,各品种的的良卵率指数和折净率指数分别为:芙蓉×932为100.09%和99.31%,比7532×湘晖高5.25%、4.19%,比湘晖×7532高17.26%、7.53%,比932×芙蓉高20.22%、21.90%,证明芙蓉×932和7532×湘晖经过雌蛾冷藏后仍保持很好的产卵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 我们为合理确定发种时间,准确掌握发种时的苗蚁状况,以及预测发种后的孵化率,我们就点青时间与二日实用孵化率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一、调查品种和时间75新×7532于1991年一秋蚕和1992年夏蚕调查;苏5×苏6于1991年二秋蚕和1992年春蚕调查。二、调查方法1、在蚕种见点阶段,取不同批次的蚕卵各100粒,分别用纸包好,作为调查卵,正常保护。2、每隔3小时,调查1次,并将已点青蚕卵挑出,用纸包好,注明批次、时间,放回催青室正常保护。3、将点青蚕卵于早晨6时感光,调查二日实用孵化率。三、结果与讨论点青时间和二日实用孵化率关系见表1。  相似文献   

19.
<正> 1997年秋季对我省现行推广使用的夏秋用品种:7532×781、苏4.苏12×苏3.苏4、湘晖.7532×锦5.6、夏芳×秋白、黄鹤×朝霞以及从湖南引进的洞庭×碧波、限1×限2共7对品种安排在全省四个室内鉴定点,其中三台、泸县两个点饲养以华系为母  相似文献   

20.
对广西的两广二号原种932×芙蓉和7532×湘晖低温冷藏保护免浸酸处理的蚕种与冷藏浸酸处理的蚕种进行强健性对比,调查24 h疏毛率、72 h蚁蚕生命力以及4龄虫蛹统一生命率等指标,不同处理方式与对照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两个品种均表现为:不同库外保护时间的免浸酸处理低温冷藏保护蚕种第二次冷藏时间在4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