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一、壮秧稀植节水高产栽培针对北京郊区水稻密随生产、水资源不足、产量低的主要矛盾,1988年北方农垦稻作技术协会帮助北京稻区引进了辽宁经验,具体由本协会搭桥,派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技术骨干到北京东北旺农场协作,试验示范了300亩水稻开闭式旱育秧,本田稀植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获得了成功。1989年进一步扩大示范面积,为发展首都郊区水稻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结合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的生产实践,提出了"四推、三早、两达标"的水稻高产栽培模式。通过推广水稻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推广人造草碳育苗营养土、推广秸秆还田和大小垅稀植栽培,做到适时早育苗、早插秧、早管理,实现稀播育壮秧、合理稀植、科学施肥、合理灌水、认真防病等农业技术要点的达标,使水稻的生育栽培指标和产量指标均达到既定要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劳模示范田栽培调查,分析了偏高秆、偏大穗粳爪交组合优8142的栽培特性,并总结以大垅双行稀植为中心的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4.
通过劳提示范田栽培调查,分析了偏高杆,偏大穗粳爪交组合屉优8142的栽培特性,并总结以大垅双行稀植为中心的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水稻稀植已成为一种高产栽培模式,有关稀植高产的论述颇多,如沈阳市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的探讨。但大多是从那种密度增产方面论述,关于稀植后栽培群体的光合结构谈及不多,本文就水稻稀植或超稀植后的光合结构的调节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ystem of RiceIntensification,简称SRI)是一种新的高产栽培方法。关键技术有:采用小苗、本田单本稀植,施有机肥,中耕除草,节水灌溉,间歇性地晒田、露田。寒地水稻单本植栽培法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主持的适合当地生产的研究课题,关键技术有:选用适宜品种,使用“最少基本苗”形成的水稻多蘖苗,本田单本稀植,肥水管理以促为主。通过对SRI及寒地水稻单本植栽培法的比较分析,探讨了水稻高产栽培的新途径,为进一步提高寒地水稻单位产量提供科学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7.
梨树农场现有水稻面积1.2万公顷,多属盐碱地。近年来,水稻公顷产量一直徘徊在8500─9000kg左右。自1994年以来,通过对比试验,总结出大小垅双行栽培技术是本场水稻增产的新途径。大垅行距50cm,小垅行距30cm,株距均为6─8穴/m,每穴3─5株基本苗。1大小垅双行栽培的优点1.1具有省工、省力、省钱的特点,由于单位面积插秧数减少,公顷保苗要比常规栽培减少10─20万株,因而提高了插秧工效,节省了开支。1.2由于省种省苗,秧本田比例由常规栽培的1:IOO增力D到1:120。1.3有利于发挥水稻边行优势,棵棵是地头,穴穴是边行,从而使…  相似文献   

8.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钵体育苗每孔播3粒时比6粒和9粒分别增产3.1%和10%;每穴插秧苗数2~4株时产量最高,比1株和5株高11.1%和9.7%;插秧密小于30 cm×20 cm或大于30 cm×26.7 cm时,减产幅度都显著。所以水稻开发多年的盐碱地水稻田应该改变密植、主穗增产的栽培方法,采取稀植、促进分蘖、大穗增产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 水稻旱育壮秧稀植栽培,能充分发挥水稻的分蘖成穗特性,促分蘖,攻大穗夺取高产。稀植高产的基础是培育叶蘖同伸壮秧,其关键是旱育。1989年以来,连续三年,就旱育壮秧的几项基本技术环节与秧苗壮度的关系、盐碱地旱育秧技术、壮秧指标等进行了研究,为形成具有河北省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三围立体栽培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兆麟 《中国稻米》2007,13(6):55-56
根据水稻分蘖规律,在田间采取大等边三角形加小等边三角形的栽培模式,可实现稀中有密,密中有稀,进而增强水稻田间通气性和透光性,提高水稻田间温度,使水稻健壮生长,从而促进水稻低节位分蘖(有效分蘖),增加光合面积,提高光合产物,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并协调个体与群体发展的库、流、源之间的矛盾,进而增加水稻有效穗和穗实粒数,最终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1.
历经5 a试验与生产示范,摸清了屉优8142 在沈阳地区的栽培特性。有效穗300 万~345 万穗/hm 2、单产9.75~11.25 t/hm 2 的配套技术为:钵盘培育壮秧,大垅双行稀植早插,减氮保磷增钾补锌,间歇湿润灌溉,适时晾晒和综合防治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水稻品种与稀植的关系研究,阐明寒地水稻稀植栽培应选用在当地熟期表现中早熟或中熟、分蘖力较强、穗子偏大、抗逆性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3.
简要回顾了水稻稀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从品种选择、秧苗培育、施肥方法等方面分析了稀植高产的原因。从实践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稀植的几种形式及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大豆大垅窄行密植栽培增产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成 《大豆科技》1999,(4):11-12
窄行密植栽培是美国RLcooper教授研究的一项大豆高产载培技术,比常规宽垅增产20%以上。合江所从1993年开始引进该项技术,经与我国传统的垅作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栽培方式“大豆大垅窄行密植栽培法”,即:采取130厘米大垅,垅上播6行,小行距16...  相似文献   

15.
简要回顾了水稻稀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从品种选择、秧苗培育、施肥方法等方面分析了稀植高产的原因。从实践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稀植的几种形式及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水稻品种与稀植的关系研究,阐明寒地水稻稀植栽培应选用在当地熟期表现中早熟或中熟、分蘖力较强、穗子偏大、抗逆性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的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的技术问题杨庆凯(国家大豆工程中心人才培训部、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提高大豆单产一直是大豆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水稻旱育稀植、玉米的覆膜栽培的成功,使水稻、玉米产量有了明显提高,人们就更加关注大豆继垅三栽培之后产量...  相似文献   

18.
浅谈大豆的三种高产栽培方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主要阐述了大豆三垅栽培法,30cm窄行平作密植栽培法、稀植高肥精管栽培法的优点、增产作用和技术关犍。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北方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发展,说明了超稀植栽培技术选择少蘖、大穗型品种的原因,从适宜栽培密度、生态特点等方面开展少蘖、大穗型品种稀植技术选择分析,对超稀植栽培中少插基本苗进行技术剖析,同时对超稀植栽培中减少分蘖肥、重施穗肥进行理论解析。  相似文献   

20.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党中央号召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这给我们农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为使红麻栽培适应机械化的要求,加速实现红麻农艺过程机械化,从1976年起,我们研究了大垅双行栽培方式,大垅行距为2.2尺,小行距6寸,此形式是在一般垅作基础上加宽播幅而发展的,便于机械化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