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解黄淮麦区最新培育小麦新品种(系)HMW-GS组成及品质情况,用SDS-PAGE方法对2013年参加黄淮麦区南片冬、春小麦预备试验的143份小麦新品种(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Glu-1位点共出现10种等位基因变异和15种亚基组合,出现频率高的亚基为1(59.44%),Glu-B1和Glu-D1位点出现频率高的亚基分别为"7+9"和"2+12"。主要的亚基组合类型为"1,7+9,2+12"和"N,7+9,2+12"。其中优质亚基组合"1,7+8,5+10"(8.38%)和"1,14+15,5+10"(2.80%),品质得分为10分的材料有16份,平均分为7.32.。与之前研究结果对比,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系)HMW-GS品质得到提高,优质亚基"7+8"、"17+18"的比例有所提升,但在Glu-A1位点未检测到亚基2*。  相似文献   

2.
722份河南省小麦新品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新品系的品质状况,利用SDS-PAGE技术分析了722份小麦新品系HMW-GS的组成及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2种等位基因变异和20种亚基组合,其中GluA1位点、Glu-B1位点和Glu-D1位点的主要亚基分别为1(60.94%)、7+9(65.93%)和2+12(57.34%);主要的亚基组合为"1,7+9,2+12"(21.88%)和"Null,7+9,2+12"(20.22%)。河南省小麦新品系的HMW-GS等位基因变异和亚基组合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但是不同亚基的频率差异悬殊,在小麦品质育种中需要提高优质亚基组合及优质亚基7+8、14+15等的频率。  相似文献   

3.
仝胜利  董丽平  李淑梅 《湖北农业科学》2014,(15):3492-3494,3511
对豫南地区75个不同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及其与蛋白质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出现频率较高的亚基有1、7+8、7+9、2+12、5+10,亚基组合有1,7+9,2+12和1,7+8,2+12。Glu-1三位点控制的亚基等位变异与蛋白质关系密切,对蛋白质含量效应表现为GluB1>Glu-D1>Glu-A1。蛋白质平均含量较高的亚基有1、8、5+10以及亚基组合1,7+9,12;N,7+9,5+12;N,14+15,2+12;1,8,5+10等。亚基组合1,7+8,5+10;N,8,5+10;1,17+18,2+12与蛋白质含量具有显著相关。今后品质育种工作中可望着重考虑亚基1、8、7+8、5+10及其组合。  相似文献   

4.
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分析150份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并按照相关评分方法计算高分子量麦谷蛋白Glu-1位点的品质得分,结果表明:小麦种质资源的Glu-1位点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共检测到15种亚基和31种亚基组合类型,品质评分为4~10分,平均为6.83分。在Glu-A1位点具有3种亚基类型(Null、1、2*),其中,null亚基频率高达58.7%;Glu-B1位点具有7种亚基类(6+8、7+8、7+9、13+16、14+15、17+18、7),7+9亚基类型出现的频率最高,为40.66%,其次7+8亚基频率高达37.3%;在Glu-D1位点上,具有5种亚基类型(2+12、5+10、4+12、3+12、5+12),2+12亚基出现频率最高达65.3%,5+10亚基出现频率为30%。具有较高品质得分的亚基组合"1、7+8、5+10"的品种有10份,优异种质资源可供优质小麦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106份江苏淮北地区近年来所选育的小麦品种(系)进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中共出现了11种亚基和17种亚基组合类型。在Glu-A1位点,有2种亚基类型,以1亚基为主,为67%;Glu-B1位点有5种亚基类型,以7+8亚基为主,占47.2%;Glu-D1位点有5种亚基类型,以5+10亚基为主,为59.5%。最为常见的亚基组合类型为(1,7+8,5+10),其频率为29.2%。供试小麦材料的得分在4~10分之间,平均为8.04分。其中得10分的亚基组合类型有3种,为(1,7+8,5+10)、(1,14+15,5+10)和(1,17+18,5+10),占供试小麦材料的33.0%。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伊犁河谷小麦的品质状况,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伊犁河谷50多年来不同历史时期主要推广的小麦品种(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变异及出现频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些品种中Glu-A1、Glu-B1、Glu-D1位点上的等位变异分别为4、6、7种,各自位点的优势亚基分别是null、7+8、2+12,其频率分别是49.1%、43.9%、64.9%。在Glu-1位点共检测出28种亚基组合,其中组合(null,7+8,2+12)的频率最高,为19.2%,其次是组合(1,7+8,2+12)和(1,7+9,2+12),其频率分别为12.3%、10.5%,其他亚基组合的频率均低于10%。另外,在Glu-A1位点上还检测到了1个新的亚基1*,Glu-D1位点上检测到了单亚基5、12。从供试材料中筛选出在2个基因位点上有优质亚基的小麦品种15份,在3个基因位点上均有优质亚基的小麦品种7份,可供优质小麦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山西育成小麦品种的品质状况为山西小麦品质育种提供依据,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山西省87个小麦品种(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HMW-GS)进行了分析。结果共检测到Glu-A1位点编码的HMW-GS有3种类型,分别是Null、1和2*,其中Null出现频率较高(68.97%);Glu-B1位点编码的HMW-GS有7、7+8、7+9、6+8、14+15和17+18共6种类型,其中7+8出现的频率较高为44.83%;Glu-D1位点编码的HMW-GS有2+12、5+10、3+12、4+12、5+12和2+10共6种类型,其中2+12出现的频率最高(44.83%)。共检测到26种HMW-GS组合变异类型,其中Null,7+9,2+12出现频率较高(20.69%)。品质评分发现得分较高的有1,7+9,5+10等组合,它们出现的频率为3.45%。  相似文献   

8.
使用SDS-PAGE方法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59个有代表性的河南省小麦主栽品种(系)及部分稳定遗传的诱变后代材料的HMW-GS组成及其等位变异。参试材料中共有12种HMW-GS亚基类型,Glu-A1位点上有3种,其中1亚基为主要类型(占57.63%);Glu-B1位点上共有4种类型,以7+9为主要亚基类型(占67.80%);Glu-D1位点上有5种亚基组合,其中2+12为主要类型(占52.54%)。59份小麦材料的亚基组合类型共有19种,其中组合为Null、2+12、7+9的样品11份(占18.64%),比例最高;在参试材料中,仅有4个材料检测出优质亚基组合类型(1,7+8,5+10);此外,从SDS-PAGE电泳图谱上发现有16个材料含有与1Dx5非常近似的亚基(以1Dx5*表示),使用引物Dx*对上述材料进行扩增,均可获得约476 bp的电泳条带,其序列信息与HMW-Dtx2基因、HMWDtx5基因相同,与1Dx5'基因编码区相同,与1Dx5基因99%相似。  相似文献   

9.
利用SDS-PAGE和荧光标记检测技术同时对91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的高分子质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分析,以期为黄淮麦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在Glu-1位点共出现14种亚基类型和28种亚基组合。Glu-A1位点有3种亚基类型,分别是1 (59.34%)、Null (37.36%)、2~*(3.30%);Glu-B1位点有5种亚基类型,分别是7+8(52.75%)、7+9(25.27%)、7(12.09%)、13+16(7.69%)、14+15(2.20%); Glu-D1位点有6种亚基类型,2+12(46.15%)、3+12(13.19%)、4+12(8.79%)、5+10(29.67%)、10(1.10%)和12(1.10%)。主要亚基组合类型为1/7+8/5+10(14.29%)、1/7+8/2+12(12.09%)、Null/7+8/2+12(12.09%)。荧光标记检测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含有Ax2~*、Dx2、Dx5、Dy10、Dy12的材料分别为3、42、27、28、63份,与SDS-PAGE检测结果相吻合。供试材料品质评分介于5.5~11.0分,平均评分为7.78分,亚基组合Null/13+16/5+10和1/13+16/2+12评分较高,均在10.0分及以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可分为4类,其中第Ⅲ类集中了大部分强筋小麦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小麦品质遗传改良中亲本的选配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36个小麦品种(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HMW-GS)进行了分析。结果共检测到Glu-A1位点编码的HMW-GS有3种类型,分别是Null、1和2*,其中Null出现频率较高(72.22%);Glu-B1位点编码的HMW-GS有7+8、7+9、6+8、13+19、7、13+16、17+18和20共8种类型,其中7+9出现的频率较高为41.67%;Glu-D1位点编码的HMW-GS有2+12、5+10、3+12、4+12、5+12和2+10共6种类型,其中2+12出现的频率最高(38.89%)。共检测到21种HMW-GS组合变异类型,其中Null,7+9,2+12出现频率较高(19.44%)。品质评分发现得分较高的有1、7+8、5+10、1、7+9、5+10、2*、13+19、3+12、2*、20、3+12、1、7+8、4+12和Null、13+16、4+12共6种组合,它们出现的频率为22.22%。  相似文献   

11.
小麦远缘杂交后代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变异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通小麦川农19(N,7+8,2+12)和1BL/1RS易位系小麦川农18(1,7+9,2+12)F1为试材,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ph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法鉴定分析了杂交后代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发现其中1粒产生了2个亲本中都没有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其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为(1,x+7+8+9,2+12)。变异的亚基在SDS-PAGE电泳图谱上位于1 Dx5和1 Bx7亚基之间,迁移率与1 Bx6相似。统计变异株F2代HMW-GS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Glu-A1位点上的亚基分离正常;而Glu-B1位点上亚基的分离以及Glu-A1与Glu-B1位点之间的组合都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变异亚基与1 By8亚基呈现共显性。最后对变异产生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山东省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育成推广的 6 0个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 ,并分析了亚基和面粉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所研究的小麦品种中 ,Glu -1位点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类型 ,共有 1 3种亚基类型和 2 2种亚基组成模式。各亚基出现频率不尽相同 ,A1位点上的 1亚基出现频率为 5 0 0 % ,B1位点上 7+ 8亚基出现频率为 4 8 3% ,D1位点上 2 + 1 2亚基出现频率为 6 5 0 %。亚基 1 ,2+ 1 2 ,7+ 8模式出现频率最高 ,同时出现了含有 2 + 1 0亚基的新的亚基组成模式。优质亚基 5 + 1 0仅在 80年代以后选育推广的小麦品种中存在 ,且 5 + 1 0亚基出现频率和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品质评分均呈现上升趋势。亚基 7+ 9、1 3+ 1 6、5 + 1 0均对沉降值和谷蛋白大聚体 (GMP)含量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疆小麦品种(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更好的了解和有效利用新疆选育的小麦种质材料.[方法]采用SDS-PAGE技术对88份小麦育成品种与自育品系的高分子量麦谷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参试材料中共有15种HMW-GS类型,Glu-A1位点上有、1和2~*,以亚基为主要类型(占57.96; );Giu-B1位点上有7+9、7+8、6+8、14+15、17+18、7、8和20八种类型,以7+9和7+8为主要亚基类型(分别占45.46;和39.77;);Glu-D1位点上有5+10、2+12、3+12和2+11四种类型,其中2+12亚基的频率高达59.09;;88份小麦品种(系)的亚基组合类型共有25种,其中主要亚基组合为”,7+8,2+12",占17.05; .通过对比新疆育成小麦品种和自育品系的优质亚基出现频率发现,品系中优质亚基1、14+15和5+10出现频率较育成品种有所增长,2~*、7+8、17+18优质亚基的出现频率下降.在参试材料中,32个含有5+10优质亚基,有21个含有1亚基,6个含2~*亚基,1个含14+15亚基,1个含17+18亚基,并有两个材料检测出优质亚基组合类型(”2~*、17+18、5+10",”1、7+8、5+10").[结论]这些优异种质资源可供优质小麦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4.
黄淮麦区部分小麦新品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情况及优质亚基分布特点,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39份2005-2006年度参加黄淮麦区区域试验小麦新品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的亚基组成、亚基出现频率和品质得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加试验的39份小麦新品系中出现了11种亚基和16种亚基组合类型,其中优质亚基2*、14 15和5 10出现频率分别为2.6%、7.7%和17.9%,亚基组合"1,7 8,2 12"和"N,7 8,2 12"为常见类型,其频率分别为20.5%和15.4%。参试的39份小麦品系的G lu-1品质得分在5~10分之间,平均品质得分为7.5,品质水平有所提高;具有较高品质得分亚基组合类型"1/2*,14 15,5 10"以及"1/2*,13 16,5 10"的品系没有出现,但出现了几种新的亚基组合类型,如"1,13 16,3 12"等。说明这些材料亚基组合类型存在一定的变异。在小麦品质育种上,应当注重优质亚基聚合,这对小麦品质改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麦谷蛋白Glu-2位点等位变异对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单向一步SDS-PAGE技术,对我国推广的54份优质品种D型低分子量亚基(GIu-2)位点变异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对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同为1,14+15,2+12的部分优质和非优质品种(系)GIu-2位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质小麦品种在Giu-2位点的等位变异较大,在HWM-GS组成为1,7+8,5+10的品种中,发现5种Glu-2位点等位变异组合;HMW-GS组成为1,7+8,2+12的品种中,发现3种Glu-2位点等位变异组合;而在HMW-GS组成为1,14+15,2+12的小偃6号类型(陕优225,小偃54,PH822等)品种中,Glu-2位点无变异。进一步对HMW-GS组成为1,14+15,2+12的优质品种和非优质品种(系)进行比较发现,中筋和弱筋品种(系)的Glu-2位点表现为非小偃6号类型时,且变异较大。分析认为,小偃6号类型品种的优良品质可能是由Gtu-2位点亚基与1,14+15,2+12高分子量亚基组成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具有多个优异性状的种质资源,为广泛有效地利用这些新种质提供有用信息。【方法】以通过农艺性状综合评价筛选来的403份来自近期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获得的优良种质为材料,采用SDS-PAGE方法分析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结果】供试材料在编码HMW-GS位点上具有较大的变异,共检测到了30个等位变异,形成64种HMW-GS组合形式。同时,在供试材料中不仅出现了“7*+9”、“2+12.2*”和“1.5*+10”等在现代小麦育种材料中的稀有亚基,而且出现了“1+2*”、“7+8+9”、“6+7+8+9”和“2+5+12”等特殊的亚基组合形式。其中有24.32%(98份)材料在Glu-1的位点具有2个优质亚基,有9.93%(40份)材料在Glu-A1、Glu-B1和Glu-D1 3个位点均携带有小麦加工品质所需优质亚基。【结论】403份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小麦种质资源在编码HMW-GS的3个基因位点上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共有30种HMW-GS等位变异,64种亚基组合形式;其中40份材料在Glu-1的3个位点均携带小麦加工品质所需优质亚基,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山西小麦品质现状并且为今后山西小麦育种提供材料和依据,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方法分析123份山西小麦品种资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s,HMW-GS)的组成。结果表明:在123份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18种HMW-GS,其中Glu-A1位点上有1、2*和Null共3种,Glu-B1位点上有7+8、7+9、7、6+8、17+18、14+15、20、13+16和13+19共9种,Glu-D1位点上有2+12、5+10、5+12、2+10、3+12和4+12共6种;亚基Null、7+8和2+12在各自位点上出现频率最高,分别为78.05%、60.16%和65.85%。亚基组合类型共34种,主要是Null/7+8/2+12,占45.53%,其次是Null/7+9/2+12,占12.20%,优良亚基组合类型1/7+8/5+10与1/17+18/5+10相当缺乏。育成品种与地方品种比较分析发现,在Glu-A1位点上优良亚基1提高14.16%;Glu-B1位点上7+8下降9.05%;Glu-D1位点上5+10在地方品种中没有出现,但在育成品种中达14.89%。同时筛选出10份得9和10分的优质品种资源,还有12份含稀有亚基的品种资源,可作为山西今后小麦品质育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京411为背景的含有不同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小麦近等基因系为材料,通过1年3点试验,研究了HMW-GS与小麦SDS-沉降值、揉混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Glu-D1,Glu-B1,Glu-A1位点对沉降值和揉混特性的影响顺序为Glu-D1> Glu-B1> Glu-A1.2)各个位点对沉降值的贡献表现为,在Glu-A1上,N=1;在Glu-B1上7+8-17+18;在Glu-D1上,5+10>2+12.3)各个位点对揉混特性的影响表现为,在Glu-A1位点上,N>1;当Glu-B1位点为17+18亚基,Glu-D1位点为2+12亚基时,但N亚基与1亚基的揉混特性没显著性差异,但是当Glu-B1位点为7+8亚基,Glu-D1位点为2+12亚基时,N亚基的揉混特性明显优于1亚基;当Glu-A1亚基都为1,Glu-D1亚基都为2+12时,Glu-B1位点上7+8亚基与17+18的揉混特性无显著差异,但当Glu-A1亚基都为N,Glu-D1亚基都为2+12时,Glu-B1位点上7+8亚基的揉混特性优于17+18亚基;在Glu-D1上,5+10>2+12.4)组合为N,7+8,5+10的小麦无论是在耐柔性上还是在面筋强度上都是最好的.研究还发现,Glu-D1位点对谷蛋白含量及揉混仪参数的加性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9.
新疆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对其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贮藏蛋白对小麦的加工品质起重要作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是研究的重点,明确新疆小麦谷蛋白亚基对加工品质的影响.[方法]以79份新疆小麦作为实验材料,进行SDS-PAGE和部分加工品质性状检测,分析了HMW-GS对小麦加工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和硬度的影响.[结果]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位点不同,对同一品质性状的效应不同,同一位点对不同的品质性状效应也不同,且同一位点的不同亚基间对品质性状的效应也存在差异.对于沉淀值,Glu-1的三个位点对其效应大小顺序为 Glu-D1> Glu-A1 >Glu-B1,而对于蛋白质含量,顺序则为Glu-B1> Glu-D1 >Glu-A1.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对加工品质的影响情况更为复杂,对于沉淀值, 2+11>5+10>5+12>3+12>2+12>4+12>2+10, 亚基2+12和2+11、5+10差异显著;对于蛋白质含量,2+10>5+12>4+12>2+12>5+10>2+11>3+12,亚基2+10和5+10、2+11、3+12差异显著.[结论]提高优质亚基1,5+10的频率,保持7+8亚基的频率,是新疆小麦育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