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分析了中国河南省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宏观影响因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实证研究了河南省粮食产量与其8个影响因素的关联情况,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灰色关联理论和模型,对我国粮食生产系统进行灰色辨识与动态关联分析,为指导我国粮食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宏观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3.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吉林省粮食总产量的各因素进行动态灰色关联分析,并运用GM(1,1)模型在对其发展趋势预测的基础上进行趋势关联分析.研究结果动态地反映了吉林省粮食生产发展的趋势,为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广西粮食产量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广西粮食产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其结果为制定广西粮食发展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南宁市1996-2003年粮食生产变化情况的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南宁市粮食生产的诸因素进行关联动态分析,量化了粮食总产量与诸因子的关联程度,指出粮食单产、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是影响南宁市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6.
科学合理地利用农业各生产资源要素,是促进粮食增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选取全国第一夏粮大省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9年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了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并通过时间序列模型对未来一个时期内河南省粮食产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影响河南省粮食产量的各个因素中,化肥使用量作用最为明显,其次为农药使用量和播种面积,受灾面积的影响程度最低.在未来一个时期内,河南省粮食产量预计将以一定的速度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7.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加权函数法,对河南省18个市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对影响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诸因素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非农从业人员比重、农业产值和农用化肥施用量是影响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各指标灰色关联度的大小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了反映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对河南省18个市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排序,并分析了河南省各市农业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根据1991~2003年的粮食产量及相关因素的统计资料,分析了10多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变化趋势;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诸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粮食单产、有效灌溉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出了我国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9.
曹秀清  许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05-18706,18708
根据1998-2008年江淮丘陵区统计资料,对该区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影响该区粮食生产的诸多要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播面比、受灾、化肥施用量是影响该区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相对活跃因素。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河南省2005-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构成为研究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进行关联度计算和关联排序,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加河南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河南省粮食生产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贺振 《农业科学与技术》2009,10(3):123-126,147
1材料与方法1.1河南省粮食生产特征河南省1978-2006这29年粮食资料统计表明,其粮食产量变化、单位耕地粮食产量及人均粮食总体特征为波动中趋于上升(图见第124页Fig.1)。具体表现为:一是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和单产整体呈上升趋势;二是粮食产量波幅较大;三是粮食产量波动频率较高。这种频率过高、幅度较大的波动,极其严重地影响了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河南省粮食生产驱动力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enan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grain production base, whose stable production is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significantly. To summarize the primary factors of grain producing, we used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10 correlative factors such as grain yield, grain yield per unit area, effective irrigated area, rural employed persons, grain planting area, consump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in 25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order of synthetic degree of incidence: effective irrigated area>rural electricity consumption>consump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disaster crop area>grain yield per unit of area>total power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afflicted crop area>grain planting area>number of the rural employed persons. Finally, according to synthetic degree of incidence between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total grain output respectively, a series of measures and the suggestions was proposed for grain production in Henan Province, which will als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and help for the government correct decision-making.  相似文献   

13.
探索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波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优化粮食生产结构、提高粮食产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山东省为例,对2000-2012年粮食生产结构以及产量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影响粮食总产量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近十几年来山东省粮食总产量及单产小幅波动但基本呈稳定上升趋势,小麦和玉米占粮食生产结构比重不断增加;农业从业人口、作物单产和农业投入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针对农作物生产结构中粮经作物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等问题,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从省-地级市的尺度,根据2004—2012年的农作物产值与物耗费用等数据,利用洛伦兹曲线模型、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并结合投入产出系数,以经济效益为标准分析并评价了河南农作物生产结构的合理化程度。结果表明:2004—2012年河南省整体和各地级市的农作物生产结构合理化程度呈上升趋势;2005年之后河南省整体的经济作物的合理化程度高于粮食作物,而各地级市是在2008年之后经济作物合理化程度逐渐高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与河南整体农作物生产结构的合理性程度变化趋势相似;河南省合理化程度分布呈十字结构,合理化程度高的地级市分布在南北方,较低的地级市横穿东西向。对此,提出了推动河南农作物生产结构合理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小麦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8、2009年两年小麦品比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高的品种其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也相应较高,综合抗病性好的品种产量也较高;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扬花期>成熟期>赤霉病>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说明该地区与产量密切的主要农艺性状为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穗粒数。  相似文献   

16.
小麦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通径和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2008—2014年河南省生产上种植面积前15位的小麦品种和部分区域试验或生产示范表现较好的品系,分别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通径分析2种方法对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与产量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并比较了2种分析方法的差异,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分析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对产量三要素数据分别进行初值化、区间化、均值化处理后,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顺序各不相同,分别表现为千粒质量穗粒数穗数、穗粒数穗数千粒质量、穗粒数千粒质量穗数;而通径分析结果和前人的研究结果更加一致,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相关性表现为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综上,灰色关联度分析由于受数据转换方法的影响,试验结果波动较大,而通径分析所得结果更加稳定,因此,在进行试验因素相关程度分析时应优先选择通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小麦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8、2009年两年小麦品比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高的品种其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也相应较高,综合抗病性好的品种产量也较高;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扬花期>成熟期>赤霉病>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说明该地区与产量密切的主要农艺性状为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穗粒数。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时空回归模型的河南省粮食产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钦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631-17633
综合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法,把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建立河南全省及各地市粮食产量时空回归预测模型。首先用2000、2005年的河南省各地市的粮食产量建立回归方程,然后以某一年的粮食产量作为自变量,预测其后第5年的粮食产量,得到的因变量数值再作为自变量,预测相隔同样年份的粮食产量,以此往前逐年移动预测,一直预测到所需年份。研究表明,河南省2015、2020年的粮食产量分别是5984.96万、6792.93万t,与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有一定程度的吻合。  相似文献   

19.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河南省2004-2012年粮食产量与农业生产条件的8个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条件对河南省粮食产量影响关联序为:农药施用量、化肥施用量、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常用耕地面积、农村用电量、农林牧渔从业人数和农用机械总动力。在此基础上,依据关联度的分析,就提高河南粮食产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弱春性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三要素的关系,为今后弱春性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2012年河南省审定的32个弱春性小麦品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随着年份增加小麦平均产量呈递增趋势,而产量构成中仅仅千粒重呈上升趋势。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程度为:生育期(0.67362)〉穗数(0.43068)〉千粒重(0.20986)〉株高(-0.41054)〉穗粒数(-0.56406);3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穗数(1.2466)〉千粒重(1.1301)〉穗粒数(-0.0342)。[结论]根据分析结果和河南省目前生态条件及种植条件,弱春性小麦高产育种应注重中多穗型品种,兼顾穗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