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赤霉素及其功能类似物与赤霉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霉素是一类以贝壳杉烯为骨架的植物激素,现已鉴定出136种赤霉素结构,但仅有少部分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生理功能。近年来,赤霉素受体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是最近成功鉴定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GA3/GA4-GID1A-DELLA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这为基于受体蛋白结构进行新型赤霉素功能类似物的生物合理设计奠定了重要基础。主要针对赤霉素及其功能类似物的化学结构与合成、赤霉素受体蛋白的结构特征及其与赤霉素类化合物分子间的相互识别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能够为以生物靶标蛋白为导向,开发新型骨架的赤霉素功能类似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能够减轻或消除Mn2+对草甘膦拮抗效应的方法,以高羊茅为试材,将赤霉素(GA3)与草甘膦和硫酸锰(Mn2+质量分数为0.1%)混用,研究了赤霉素对Mn2+降低草甘膦药效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赤霉素+草甘膦+硫酸锰处理组高羊茅比同剂量草甘膦+硫酸锰处理组叶色更黄,萎蔫更严重,与同剂量草甘膦单剂处理组比较接近,其中加入50 mg/L赤霉素处理组缓解草甘膦拮抗效应的效果最好。赤霉素+草甘膦+硫酸锰处理组高羊茅的干、鲜重及叶绿素含量均低于草甘膦+硫酸锰处理组,而丙二醛和莽草酸含量均明显高于草甘膦+硫酸锰处理组。处理后第6天,赤霉素+草甘膦+硫酸锰组莽草酸含量分别比草甘膦+硫酸锰组增加了49.8%(加入50 mg/L赤霉素)和28.8%(加入30 mg/L赤霉素),差异显著;处理后第2天,赤霉素+草甘膦+硫酸锰组丙二醛含量分别比草甘膦+硫酸锰组增加了54.1%(加入50 mg/L赤霉素)和52.9%(加入30 mg/L赤霉素),差异显著。研究表明,将赤霉素与锰肥和草甘膦混合喷施,将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Mn2+对草甘膦的拮抗效应,保证草甘膦的除草效果。  相似文献   

3.
萤光假单胞杆菌和芽孢杆菌防治苹果叶果病害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萤光假单胞杆菌P420-4和芽孢杆菌B526-7及其混合剂在平板上,对苹果轮纹病菌,炭疽病菌和斑点落叶病菌都具一定拮抗作用。利福平标记发现,P420-4和B526-7在苹果叶果面具有定殖能力。在苹果生育前期,间隔15天,连续3次喷酒混合制剂,后期烂果率,病叶率分别下降70.20-77.27%和39.62-69.31%,百叶鲜重和百果鲜重分别增加29.90-44.83%和16.18-22.40%。离  相似文献   

4.
陈廷弟 《植物医生》2007,20(4):52-52
九二0又称赤霉素,是一种广谱性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有效促进植物细胞的生长、茎的伸长,增加植株高度,促进叶片扩大和果实生长,打破休眠,改变雌雄比率,减少花果脱落  相似文献   

5.
用Bhalme和Mooley提出的旱涝指数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作物生长季(3月-10月)杨陵近70年的旱涝指数。结果表明,作物生长季各月不同等级的干旱出现频率远大于涝等级的出现频率,其中重旱以4月-5月和9月-10月出现频率>5%,中旱以3月-4月,6月和8月出现频率>10%;1930s-1940s和1970s-1990s旱多于涝,中旱-重旱出现频率分别比中涝-重涝高9.9%-12.1%和11.2%-30.0%;1950s-1960s大旱大涝并存,涝略多于旱,中涝-重涝出现频率比中旱-重旱高3.8%-7.5%。旱涝指数在1952年和1976年出现气候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6.
利用棉花体内非致病镰刀菌防治棉花黄萎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棉花铃内部分离到两株镰刀菌VL-1和VL-2。平板对峙法表明,VL-1和VL-2生长速度快,通过空间竞争和营养有效地抑制黄萎病的生长;并且能够抑制棉花黄萎菌微菌核的产生。温室生测结果表明,VL-1和VL-2对棉花黄萎病的相对防效分别达到87.9%和66.4%。安全性测试证明,这两株镰刀菌在棉花整个生育过程中不造成棉花的伤害,是非致病性镰刀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在棉田第一次黄萎病高峰时,VL-1和VL-2对黄萎病的防效较理想,分别为51.5%和45.4%。  相似文献   

7.
槟榔是重要的药材和经济作物,我省近年来槟榔树落花落果较重,单产低、果质差。据调查其原因如下:一、田间管理粗放。由于槟榔树粗生,很多人忽视了除草、施肥等田间管理工作,致使植株生长不良,导致迟花、少花、少果、落果严重。二、开花期温度湿度不适宜。摈榔生长最适温度为24℃-28℃,适宜的空气湿度为ed%-80%,温度过高或过低,空气过于干燥都不利于结果和易落花落果。我省一般在3-4月结的果品质差易落果,5-6月开花结果有利、果品优。三、猪和牛等家畜践踏植株根部,导致生长细弱,也会导致落花落果。四、病虫害引起落花落果…  相似文献   

8.
甘肃胡杨林分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典型调查方法,经研究分析,揭示了甘肃河西走廊胡杨林分结构和胡杨生长进程规律。结果表明,胡杨生长成熟龄为:胸径25-30年,树高15-20年,材积45-50年。观察林分中,成熟林占82.83%,幼林仅为17.17%;林木以小径木占优,为80.2%;林分内天然更新不良。胡杨林呈现出衰退状态。  相似文献   

9.
用两种方法合成了1-芳基-1,4-二氢-6-甲基-3-酰肼羰基-4-哒嗪酮(4)。选择了较好的一种方法合成了一系列的目标化合物以期找到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化合物。生测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对黄瓜子叶生根具有较高的促进生长作用,一些化合物对烟草花叶病毒(MTV)和水稻纹枯病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腐植酸天然植物生长素调节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腐植酸植物生长素可以由内源和外在二种形式存在。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内外研究者通过毛细管电泳、色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表征技术,证实了腐植酸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存在吲哚酸、赤霉素和萘乙酸、水杨酸等典型植物生长素;对促进环境友好的腐植酸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产业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华 《湖北植保》2010,(6):19-19
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多,性质复杂,按照其生理作用可分为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乙烯类以及生长延缓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棚室蔬菜栽培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9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赤霉素蒸馏水溶液及赤霉素磷酸钾缓冲液对萝卜子叶的增重作用。结果表明 :赤霉素蒸馏水溶液对萝卜子叶无增重作用 ,赤霉素磷酸钾缓冲液对萝卜子叶有明显的增重作用  相似文献   

13.
泡囊——丛枝菌根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泡囊--丛枝菌根(VA菌根)是广泛分布的一类内生菌根,能够促进寄主对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吸收,调节寄主体内的代谢活动,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有利于植物生长。综合有关研究资料,论述了近年来关于泡囊--丛枝菌根真菌的有效性,寄主特性及土壤环境条件等生态因子对泡囊--丛枝菌根效应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就,泡囊--丛枝菌根生态学研究的发展方向为自然及农业大生态和微环境生态。  相似文献   

14.
胺苯磺隆和灭草喹对水稻及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胺苯碘隆和灭草喹对水稻、玉米幼苗生长影响。结果表明,①胺苯磺隆抑制水稻幼苗生长的临界浓度为10^-2PPm,随着药剂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大。不同水稻品种对胺苯磺隆的敏感性不同。籼、糯、粳稻的EC50值分别为1.318、5.484和75.431ppm。②当胺苯磺隆的深度在10^-2ppm以下时,对幼苗的生长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链霉素对几种卵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用生长速率法测定,链霉素(Streptomycin)对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和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菌丝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药剂含量为200-600单位/ml的PDA培养基上接种7d后菌丝生长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87.5%-92.2%、78.2%-82.2%。用孢子萌发法测定,链霉素对荔枝霜疫霉菌和白菜霜霉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孢子囊有推迟萌发时间、降低萌发率的作用。200-600单位/ml链霉素液处理孢子囊24h萌发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48.6%-60.8%、5.3%-10.6%,芽管的长度随药液浓度增加而缩短。200-400单位/ml链霉素防治采后荔枝霜疫病、辣椒疫病,防治效果分别为95.8%-97.1%、89.6%-91.7%。200-400单位/ml链霉素防治盆栽辣椒疫病、小白菜霜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2.4%-87.7%、61.8%-68.1%。  相似文献   

16.
连续三年研究结果表明,旱梯田果园间作,在干旱时段降低土壤水分(8.3%-33.8%),湿润时段增加土壤水分(9.2%-40.8%),不同间作物种类增减程度有差异;使土壤生物活性增强,NO3-N含量降低,NH4-N仅洋芋处理增高显著;间作物根重与果树很重及地上部生长成反比;间作均影响果树生长,以牧草无芒雀,百脉根抑制最强大,大豆一花生-草水樨次之,洋芋-谷子-糜子影响最小,且经济效益好,可作为该地区同类果园间作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7.
多效唑是一种赤霉素生物合成阻滞剂,具有延缓植物生长,降低纵向伸长,缩短节间,促进分蘖,兼有杀菌作用和提高产量等效果。我县自1989年-1990年在南彩、北小营、城关等5个乡、镇的12块麦田进行了拌种、和春季叶面喷洒等方面的试验及应用技术的示范。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是由类产碱假单胞菌西瓜亚种〔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 subsp. citrulli (Schaad et al. 1978)〕所引起,1992年该病菌改名为燕麦食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 (Willems et al. 1992) 〕。革兰氏阴性菌,属rRNA组I。不产生荧光和其他色素,单根极生鞭毛,严格好氧。不产生精氨酸水解酶,能在41℃下生长,但不能在4℃生长,明胶液化力弱,氧化酶和2-酮葡糖酸试验阳性。利用葡萄糖和蔗糖作碳源结果不一致;但利用β-丙氨酸、柠檬酸盐、乙醇、乙醇胺、果糖、L-亮氨酸和D-丝氨酸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黑带食蚜蝇生物学特性及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定旭  田娟 《昆虫天敌》1996,18(1):26-28
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的方法,研究了黑带食蚜蝇Syrphus batteata的生物学特性和捕食作用。结果表明,该虫每年发生5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7-8月则以3代蛹越夏,各龄幼虫对蚜虫的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Ⅱ型,随着幼虫的生长,其捕食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高梁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高梁黑束病的研究结果,引起黑束病的病原菌是点枝顶孢霉菌(Acremonium strictum W.Gams);适宜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5-30℃,PH值范围为5-8;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3-28℃,适宜PH值范围为5-7;大多数糖类均作为该病菌的碳源营养,以果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甘露糖、麦芽糖、淀粉为佳,而山犁糖则不利于病菌生长。单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