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背景,针对传统"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资源缺乏、课程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探讨了"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的优化途径。一是优化综合实习教学内容,以实际案例为抓手,从课程教学准备阶段、实习案例认知阶段、实习成果展示阶段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二是优化综合实习的教学资源,增加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风景园林景观案例,建立虚拟园林工程实验室,改造计算机机房、模型室,为学生开展综合实习提供场地和设备。三是优化综合实习教学组织形式,通过组织开展对综合实习内容的预习教学、综合实习案例的认知教学及综合实习成果展示教学,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实践能力。四是优化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优化后的课程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在综合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课程预习报告》和《案例认知报告》以及实习案例的实物模型、动画演示等。课程考核评价的方式采取的是教师团队评分、学生实习小组互评和小组自我评分3种方式,优化后的课程评价方式既体现了对学生在实习过程的评价,又兼顾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教学优化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在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开设了"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课程,以生态学调查为主线,按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种类认知设计专题项目,着力培养学生探索环境与生物相互关系的能力。为了保证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要加强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基地的建设,以保证实习点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教学条件符合实习要求,以及为师生提供良好的食宿条件。其次,要做好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的筹备工作,包括前期的实地踏查、实习工具的准备、召开实习动员会、学生文献资料的准备、专业课教师的业务准备等。第三,要确定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烟台海滨实习部分的岩岸、泥岸和沙岸3种海岸环境的踏查和生物种类认知和小专题研究的开展,烟台昆嵛山山区实习部分的植被垂直和水平分布路线踏查、森林生态学调查和小专题研究的开展,以及数据处理及分析、生物认知笔试、实习总结汇报等。第四,制定一套能够客观、公平、准确考核学生实际水平的较为完整的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成绩评定办法。经过10年的实践和探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不仅编制了《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综合实习手册》,培养了学生的生态环保理念,并通过对外开放实习促进了交流和提升,而且学生也多次获奖,取得了丰硕的实习成果。  相似文献   

3.
"菌物学"课程野外实习是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植物保护、林学、园林等专业重要的课程组成部分。基于近2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菌物学"课程野外实习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如教学形式陈旧、实习课时较少、野外实习和室内实验内容相脱节、实习考核方式单一、教师梯队设置不合理等。针对这些问题,为了塑造理论与实践互融的野外实习生态体系,探索了"菌物学"课程野外实习的改革措施:一是要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实验研究工作,培养学生进行科研探索的能力;三是基于"互联网+"开展野外实习;四是将野外实习与室内实验有机结合;五是探索多元化的课程野外实习的考核方式;六是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课程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后,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实现了课程野外实习考核的科学化,提升了"菌物学"课程野外实习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综合实习的改革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该文在对北京林业大学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实习基地保障措施缺乏针对性、实习模式陈旧、教学大纲和与实习相关的资料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开展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技能为目标的专业综合实习改革与探索。基于在秦岭教学实习基地3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该文提出了集"认知—调查—分析—研究"为一体的专业教学实习模式,即把原来的森林有害生物控制实习与专业综合实习课程合并,然后按照公共实习、专题研究、专业与环境教育三大部分组织实习。通过公共实习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形式以及多重考核标准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设计实习专题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土壤认知实习"课程是北京林业大学林学专业"土壤学"的实践课程。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因为教学时数减少导致教学内容缩减、实习教材内容陈旧不适合现代教学的要求、实习课程考核形式单一造成学生教学参与度低、野外实习存在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学团队经过实地考察、认真研究和充分讨论,改进了"土壤认知实习"课程的教学环节,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根据教学要求,编制了适宜的实习指导书;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改革了课程考核方式;为了保障学生野外实习的安全,加强了对实习全过程的管理。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建立了一套科学而高效的教学体系,解决了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风景园林综合实习"是风景园林专业必修的专业实践课程。其课程教学目标一是要验证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二是让学生接受先进的园林设计理念并紧跟行业的发展,三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针对"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实习地点更新缓慢、教学方法单一、现场作业完成质量不高和实习时间长导致学生产生疲倦感等问题,探讨了"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首先,应适时更新实习地点。在传统实习的基础上,对实习地点进行适时调整,采取教师组织集中学习、学生自主参观学习和自主选择性参观学习3种实习方式。其次,布置实习前的预习作业。在综合实习开始前,教师根据实习地点的类型和学习目标,为学生布置不同形式的预习作业,这将有助于学生在实习前对实习地点、方式、目标和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可以提早进入实习状态。最后,科学设置实习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挖掘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改革后,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实习积极性和良好的实习纪律,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树木学"是林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目前,"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同步、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野外实习时间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首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实践教学,从网络教学、室内与室外联合教学、植物识别比赛3个方面丰富"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方法;其次,在强化植物分类学前沿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树木的认知能力;第三,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增加野外实习时间。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树木分类的实战技能得到提升,"树木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土壤学野外实习"是林业高校林学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针对传统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陈旧、实习课时不足、野外实习和室内实验不同步、缺少探索性实习、课程实习考核形式单一、师资配比不足等问题,探讨了"土壤学野外实习"课程改革的措施:首先在保留传统的基础性野外调查的前提下,增加了探索性实习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加强野外实习与室内实验的有机结合,将室内实验教学适当穿插在野外实习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野外实习效果,还可以弥补原有野外实习教学课时少的不足;第三,完善课程考核体系,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标准,使考核内容贯穿于野外实习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提高青年教师野外实习的教学水平,规范学生野外实习的管理。"土壤学野外实习"课程改革后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实现了课程考核的科学化,提升了"土壤学野外实习"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是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北京市精品课程。在分析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荒漠化防治工程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课程实习存在的问题,如:学生人数较多,影响实习效果;课程实习学时不足,且缺少适宜的实习地点;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制约实习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等。然后,针对梁希实验班教学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梁希实验班"荒漠化防治工程学"课程实习的改革措施:包括课程实习走进教学科研基地、课程实习内容与荒漠化防治实际问题相联系、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等。改革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实习的热情明显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课程实习效果得到学生和同行专家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0.
实践教学是把"森林生态学"理论教学成果转化为大学生实践技能的一种有效途径。以北京林业大学林学专业的综合实习为例,从增加实习指导书的时效性、提升实习基地的仪器设备保障、增强不同学科间实习内容的关联性、突出实习内容的科学问题、综合考核学生的实践学习成绩等几个方面,对"森林生态学"课程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了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开展实践学习的热情,强化了学生对"森林生态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了林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北京林业大学"园艺综合实习"课程已开设13年,它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近年来,随着园艺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园艺综合实习"课程急需在课程定位及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优化。鉴于此,根据3年的教学实践,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植物识别种类缺乏多样性、植物应用调查缺少综合性、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学实习缺少合理的后勤保障等问题,对课程进行了优化探索:增加植物识别的种类、拓宽实习的园林应用类型、合理规划参观企业的行程。优化后的"园艺综合实习"课程增加了植物识别的种类,加强了学生对植物景观构成的认知,企业参观达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学生专业素养的训练是培养具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从更新"森林昆虫学"课程实习指导书、规范实习内容、完善实习考核模式和实习评价体系入手,实施了"森林昆虫学"课程教学实习的改革,并对学生的专业素养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训练。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实习的热情,提升了学生专业素养,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其实习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乎到学生运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强弱。目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课程存在教学内容陈旧、各实习课程间重叠度高、实习形式匹配性不强、实习总结形式单一、实习效果不佳等问题。通过统筹调整实习内容,建立综合系统性的实习内容、丰富多样化的实习形式和现场汇报的实习考核制定等,构建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课程教学新模式。新模式下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的整体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明显增强,相应的考核成绩也有了较大提升,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户外游憩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的特色选修课,其课程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设计理论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华中农业大学"户外游憩设计"课程教学为例,提出了"游憩场景认知—游憩理论引入—游憩主题辩思—游憩设计拓展"教学框架,探讨了运用体验式和情景式教学进行游憩场景认知、运用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进行游憩理论学习、运用研究式和讨论式教学开展游憩主题辩思以及运用任务式和自主式教学开展游憩设计拓展等多元教学方法。最后,从理论学习、课程实践效果、课程论文质量及课后学生反馈等方面阐明了课程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5.
加强"林木育种学"课程实践教学是促进我国林木种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由于缺乏适宜的教学实习基地,北京林业大学"林木育种学"实践教学一直以来都在校园内模拟进行,且实习内容设计较为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加强"林木育种学"的实践教学,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笔者以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七沟林场国家油松良种基地为依托,开展了"林木育种学"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设计了有针对性的实习内容,制作了较为完备的实习指导手册,确立了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从改革效果看,实践教学加强了学生对我国林木良种生产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对林木育种专业的兴趣,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意识,同时提升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该文采用问卷方式,对林学专业2届学生在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实习的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并从实习环境、实习内容、实习过程3个方面对5个类型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实习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实习内容丰富,学生实习兴趣浓厚、实习印象深刻,师生交流广泛,实习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实现了产学研相结合;但是,存在基地分散、个别基地实习内容单调、实习资金短缺等问题。因此,该文提出建设符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校外综合教学实习基地群、充分调动学校和校外单位建设教学实习基地的积极性、利用校外教学实习充分调动学生科技创新的热情、妥善解决实习与学生考研和求职在时间上的矛盾等措施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土壤学"实习教学作为"土壤学"教学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对学生能力培养以及科研思维和团队精神的形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在对"土壤学"实习教学情况不断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壤学"实习教学体系,即采用调整实习组织形式、强化野外教学和室内教学的结合、合理利用教师资源以及改变考核方式等手段,解决了传统实习模式的弊端,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环境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走上专业技术工作岗位打下基础的重要教学环节。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生产实习要紧密结合行业特色、做好生产实习的准备工作、加强生产实习过程中的阶段性总结和加强对生产实习的成绩考核工作等措施,从而提升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提升相关专业课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环境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在这个核心目标的指导下,对"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植物学"课程实验教学中穿插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环节,实习教学中开展了科研小课题与科技论文撰写的训练,并对实验和实习成绩评定进行了考核指标与分值比例的改进。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动手以及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针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可能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后续进一步完善"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如何提高“动物学”课程野外实习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动物学"课程野外实习课时少、经费有限的现状,对整个野外实习过程进行了改革与创新,通过建立合适的实习基地、编写符合实习地地理生态情况与物候条件的实习指导书、细化实习步骤、查找不足等途径,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养,为基础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