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高温和自然温度条件下榨菜瘤状茎的形成及其茎中相应的多胺、RNA及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25℃)明显不利于瘤状茎的形成,且后期植株茎趋向于抽苔;在自然温度条件下,植株瘤状茎可以形成。生长于高温条件下的植株茎在前朗积累较多的多胺;多胺中的精胺变化动态与瘤状茎的形成有同步性。瘤状茎形成过程中单位茎切片中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而RNA则早期上升、后期下降。不形成瘤状茎的榨菜茎中蛋白质和RNA含量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易空心的T84-66和不易空心的T84-61两个榨菜品种为材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从产量和瘤状茎品质方面看,4月3日至4月8日为适宜采收期;在瘤状茎开始膨大到充分膨大期间,叶片内N、P、K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且低于瘤状茎内的含量。N含量较高则瘤状茎的空心率较低,而P和K含量与瘤状茎空心率的关系不明显,瘤状茎空心发生后,IAA水平呈上升趋势,而ZT及ABA含量变化不大;IAA含量与空心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随着植株的抽薹,瘤状茎内的CA3含量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3.
采收期对榨菜空心率和氮磷钾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易空心的T84-66和不易空心的T84-61两个榨菜品种为材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从产量和瘤状茎品质方面看,4月3日至4月8日为适宜采收期;在瘤状茎开始膨大到充分膨大期间,叶片内N、P、K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且低于瘤状茎内的含量。N含量较高则瘤状茎的空心率较低,而P和K含量与瘤状茎空心率的关系不明显。瘤状茎空心发生后,IAA水平呈上升趋势,而ZT及ABA含量变化不大;IAA含量与空心率存在显著的  相似文献   

4.
榨菜瘤状茎形成及其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播种期试验与光照处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榨菜(BrassicajunceaCoss.var.tu-midaTsenetLee)瘤状茎的形成及其与花芽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瘤状茎形成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温度和光照。在杭州(北纬30°)地区,春季适合瘤状茎形成的5天平均温度为7.7—17.7℃,日照长度从11.O小时延长至12.7小时;秋季适合瘤状茎形成的5天平均温度为22.5—5.7℃,日照长度从12.7小时缩短至10.3小时。在适合榨菜瘤状茎形成的生长时期给予连续光照,则能抑制瘤状茎的形成,在杭州地区,无论是长日照或短日照,在旬平均5.4—26.3℃条件下,榨菜一年四季都会进行花芽分化。4月中、下旬播种的,从播种至花芽分化的时间最短,仅36—41天。花芽分化的旬平均温度为19.9℃,日照为13.7小时,长日照具有促进花芽分化的作用,10月上中旬为榨菜生产上的主要播种季节,花芽分化和瘤状茎形成均在翌春,榨菜瘤状茎充分膨大,三层瘤状物明显突起,花芽分化至始蕾期,标志瘤状茎成熟。榨菜的部分营养生长期与部分生殖生长期交错重叠。  相似文献   

5.
研究瘤状茎膨大中期叶面喷雾多效唑(PP333,氯丁唑)对冬榨菜植株生长和瘤状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75 mg·L^-1的浓度范围内,PP333对榨菜植株株高、最大叶片长和宽无明显的影响,但显著提高瘤状茎产量;PP333处理对叶片产量的提高不及瘤状茎产量,从而明显提高植株的茎叶比。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了湖北海棠成年实生树阶段转变过程中叶片内多胺,DNA和RNA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实生树从童区向成年区的转为,叶片内源多胺总量,腐胺,精胺和尸胺含量下降,至成年区除尸胺外,其余变化趋于平稳;叶片中DN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叶片着生位置的上升而增加,RNA含量和RNA/DNA值初始逐渐上升,至实生树2m高度位置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成年区叶片DNA含量和RNA含量均  相似文献   

7.
非洲紫罗兰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生化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鉴定了非洲紫罗兰叶片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发育进程,测定了各发育时期核酸、蛋白质和淀粉的含量.叶片接种后1~12d为脱分化期,13~16d为胚性愈伤组织形成期,17~31d为原胚形成期,32~48d为胚状体发育期.脱分化过程中的DNA,RNA和蛋白质含量低于再分化过程,淀粉含量高于再分化过程.胚性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RNA和酸溶性蛋白质含量上升,淀粉含量下降.原胚形成和胚状体发育过程中,DNA含量上升,淀粉含量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8.
茭白地上部氮磷钾及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秋茭为供试材料,研究其地上各部位氮、磷、钾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茭白植株地上各部位氮、磷、钾含量总体不断下降,肉质茎膨大时有一峰值。叶片氮、磷含量持续下降,钾含量前期下降,膨大前显著上升;短缩茎氮、磷、钾含量前期下降,膨大前迅速下降,膨大后转而上升;肉质茎氮、磷、钾及蛋白质含量膨大初期迅速上升,随即稳定并呈下降趋势;叶片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明显;短缩茎蛋白质含量在二次分莫期和膨大期前出现峰值,膨大后期也转而上升,为翌年的生长积累养分。品种间各养分变化规律相似,时间上的差异与品种物候期差异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品种茎用芥菜的瘤状茎在膨大过程中细胞壁成分的研究表明,瘤状茎在膨大过程中,细胞壁中果胶、半纤维素2、纤维素、醛酸和总糖含量逐渐下降,特别是膨大后期下降幅度较大.其中,果胶和总糖含量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纤维素的含量在膨大后期,不易空心品种T84-61高于易空心品种T84-66.β-1,3-葡聚糖含量在膨大后期不易空心品种T84-61高于易空心品种T84-66,这与膨大后期T84-61品种β-1,3-葡聚糖合成酶活性增加有关.瘤状茎中的Ca含量T84-61品种在膨大后期高于T84-66,而Mg含量品种间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细胞壁中果胶、总糖、Ca和β-1,3-葡聚糖含量的降低,可能与瘤状茎空心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对6个春榨菜品种植物学和瘤状茎的性状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甬榨2号植株生长势强,瘤状茎经济性状好,且适应能力较强,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桑冬芽休眠解除中蛋白质和核酸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生化分析法测定了桑冬芽休眠解除过程中DNA,RNA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桑休眠芽中DNA,RNA和蛋白质的含量最低。随着休眠的解除,其含量增加,RNA和蛋白质的含量增加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茎用芥菜瘤状茎膨大过程中细胞壁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品种茎用芥菜的瘤状茎在膨大过程中细胞壁成分的研究表明,瘤状茎在膨大过程中,细胞壁中果胶、半纤维素2、纤维素、醛酸和总糖含量逐渐下降,特别是膨大后期下降幅度较大。其中,果胶和总糖含量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纤维素的含量在膨大后期,不易空心品种T84-61高于易空心品种T84-66.β-1,3-葡聚糖含量在膨大后期不易空心品种T84-61高于易空心品种T84-66,这与膨大后期T84-61品种β-1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芥蓝幼苗叶片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中花芥蓝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温度处理研究了温度对芥蓝多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胺与芥蓝幼苗的生长发育有密切的关系,在温度处理过程中(0-12d),不同温度处理的幼苗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多胺(PAs)总量和精胺(Spm)、亚精胺(Spd)、腐胺(Put)含量都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变化,并都在温度处理的第9d达到峰值。温度明显地影响着芥蓝叶片多胺的合成。短期(0-6d)的温度处理,高温可促进叶片PAs、Put含量的增加;而随着温度处理时间的延长,适宜的温度有利于PAs、Put的合成,而过高温度则抑制其形成。在温度处理过程中,低温可促进Spm的合成,而高温则有利于Spd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适宜根际温度缓解生菜地上部高温伤害的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半耐守寒性生菜为试材,采用人工生态箱和田间实验相结合、形态指标与生理生化指标相结合地上部观察水培和基质培条件下不同根际温度缓解地上部高温伤害的效果,结果表明:适宜根际温度改善了根系生长环境,有效提高了地上部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赤霉素及内源多胺的含量,同时使GAs/ABA比值升高,叶绿体结构的完整性及膜的稳定性也均有提高;与高根际温度处理相比,植株生长状况得到改善,叶数增加,叶面积增大,根系增长,单  相似文献   

15.
毛萼田菁茎瘤的形成和固氮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萼田菁(S.rostrata)喜高温、高湿生态环境,在温度20℃以上、相对湿度70—80%的条件下生长迅速,植株可达3.5米以上。 毛萼田菁的茎瘤形成于茎上蛰伏的不定根发生点。当合适的根瘤菌从不定根发生点裂口入侵后,刺激不定根原基周围的皮层细胞分裂形成含菌组织而发育成茎瘤。茎瘤的固氮活性随茎瘤和其中类菌体的发育和衰败而升降。植株的共生固氮周期呈抛物线。茎瘤的固氮活性为根瘤的2.3倍,单株茎瘤的固氮量为根瘤的46倍。植物的光合作用对茎瘤的形成和固氮强度有决定性影响。在正常光照下发育的茎瘤的固氮活性约为包扎遮光下发育的茎瘤固氮活性的1.5倍。  相似文献   

16.
针对重庆榨菜产区土壤酸化、肥力下降,榨菜产量降低、品质变差、种植效益减少的问题,开展了生物炭有机肥对榨菜主要性状、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榨菜优良地方品种"永安小叶"在增施生物炭有机肥的情况下,其株高、开展度显著增加,单株叶重和瘤茎重明显增加,瘤茎皮筋减少,空心率略有增大,干物率增加,粗蛋白含量增加,叶片产量增加显著,瘤茎产量提高,收益增加,榨菜种植效益/成本均大于未施生物炭有机肥的常规处理,在常规施肥条件下,增施生物炭有机肥1050 kg/hm2时,瘤茎产量达46904.25 kg/hm2,净收益8507.55元/hm2,效益/成本达1.43,榨菜提质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甘薯萌芽过程中薯块各物质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萌芽性不同的两个甘薯品种(济薯21和济紫薯1号)为材料,在不同温度(高温:31~33℃;中温:23~25℃;低温:17~19℃)下进行萌芽试验,研究该条件下萌芽过程中薯块的萌芽性、干物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等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甘薯的萌芽期、萌芽数量和薯苗质量均有不同,高温条件下甘薯的萌芽数量大,而低中温条件下薯苗质量较好。萌芽过程中薯块的干率、淀粉含量逐渐下降;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在低温条件下逐渐上升,在中高温条件下先升高再降低;蛋白质含量低中温条件下总体逐渐升高,高温条件下萌芽后期下降,之前一直升高。薯块萌芽过程中还原糖含量与甘薯萌芽性的相关性比淀粉含量更大。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2015,(6)
<正>在榨菜采收期,经常可以发现其瘤状茎大小差别很大。有时同一田块中瘤状茎大的有400克以上,小的不到50克,而且这种偏大或偏小的瘤状茎比例还较高。瘤状茎大小差异不仅影响单位面积产量,而且直接影响产品销售。1.发生原因发生瘤状茎大小不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一个原因,也可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因。(1)秧苗大小或秧苗生长速度不一由于榨菜苗龄较长(一般在35天左右),在秧苗生长过  相似文献   

19.
以济南17和潍麦8号两个不同筋型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花后温度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植株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高温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两个筋型品种表现出相同的趋势;提高了小麦叶片和茎鞘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向籽粒中运输的氨基酸的量也增加,有利于籽粒蛋白质的合成。对黄淮海等北方强筋小麦而言,后期高温对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是有利的,但降低了弱筋小麦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金华火腿传统加工过程中游离氨基酸(FAA)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研究确定FAA的形成变化与温度条件、NaCl含量及其传统特色风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加工过程中FAA与温度变化呈正相关(R^2=0.91),高温成熟期温度升高使各种FAA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显著增加;成熟后期和后熟过程中,NaCl含量大幅度提高使蛋白质水解酶活性降低,其与FAA提高呈负相关(R^2=0.98);特定比例的各种FAA产生金华火腿滋味和风味特性;来自于Maillard反应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与温度提高和FAA的显著增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