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省沿海赤潮生物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河北省沿海赤潮生物种类、有毒赤潮生物特征及其危害,以期能对河北省沿海赤潮生物研究和指导沿海渔业生产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2.
赤潮不仅恶化环境,危害海洋生物;而且也影响滨海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体健康。随着海洋污染的日趋严重,赤潮的发生频繁,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出现于沿海港湾,大洋也时有发生,危害程度越来越大。因此,赤潮已成为当前沿海国家亟待解决的大患。  相似文献   

3.
王诗成 《海洋渔业》1991,13(2):78-80,75
<正> 一、赤潮的发生及危害1989年,我国沿海从南到北都有赤潮出现,不仅范围广,而且危害严重。1989年8月至9月,河北省沿海7县市近海发生了大面积赤潮,10万亩虾池不同程度受灾,养殖对虾减产1万吨,造成经济损失达2亿元以上。天津市海域赤潮灾害经济损失达4360万元以上。这次赤潮灾害也波及到山东省渤海  相似文献   

4.
赤潮及其对渔业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绪兴 《水产科学》2006,25(1):45-47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问题,也是阻碍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海洋污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其中对渔业资源危害最大的就是赤潮,赤潮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海洋灾害。近20年来,赤潮的危害日益严重,已受到了许多沿海国家的关注。1赤潮及其成因1.1赤潮基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水产养殖废水的大量排放,我国沿海的赤潮时有发生,给渔业生产和人类生活造成巨大危害,本文简述了赤潮的定义、赤潮生物组成、赤潮和成因及其防治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可供基层环保和水产养殖工作者以及赤潮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骅沿海的赤潮发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阐述了1989年黄骅沿海赤潮生成的过程、造成的危害,并从生物、理化、地质、水文、气象等方面分析了赤潮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大鹏湾赤潮的发生及其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鹏湾沿岸一带常在早春及夏季发生赤潮,对沿海的渔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近几十年来,我国沿海赤潮灾害日益严重,严重危害着海洋渔业、近岸旅游业以及海洋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赤潮生物的防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对赤潮的危害及防治对策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海水养殖环境赤潮生物的发生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赤潮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危害也越来越大。我们在海洋调查的基础上发现我省沿海海域主要有17种造成赤潮的浮游生物,而在养殖池中发现的赤潮生物有23种。针对如潮发生的生物化学因子,我们试用天然沸石粉和化学药品相混合,制成混合药剂用来改善养殖池水环境,控制赤潮的发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有害有毒赤潮是伴随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日益扩大的一种海洋灾害.近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我国沿海富营养化日趋严重、环境恶化,有害赤潮发生的频率、规模、危害增加,对我国的海域生态环境、渔业生产带来严重的破坏,特别是有毒赤潮,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如何快速检测有害有毒赤潮,以便采取防御措施,减少损失和危害,是赤潮研究中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黄骅县今年8月初在歧口沿海发现赤潮。主潮带长为55公里、宽5公里、厚度在2—2.3米左右。赤潮亦称红潮,是由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所引起的海水变色的自然现象。赤潮能杀死贝类、虾类和鱼类,对海水养殖业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2.
视觉·赤潮     
《海洋与渔业》2012,(4):48-49
赤潮,又称有害藻华。是指海洋中某些浮游藻类或原生动物等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色变化或对其他海洋生物产生危害作用的一种异常自然现象。目前,世界上已鉴定的赤潮生物隶属于10个门类。其中浮游植物约330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沿海赤潮生物有140余种,其中30多种在我国海域形成过有害赤潮。赤潮对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3.
赤潮是海洋灾害之一。赤潮不仅破坏了海洋资源,恶化了海洋生态环境,而且还能间接引起食物中毒,危及人类健康。世界沿海国家几乎都发生过因食用被赤潮生物污染的海产品而中毒死亡的事件。 赤潮造成明显的海洋灾害是在20世纪以后,主要是由于沿海工业高速发展,大量污水排放入海引起的。在本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赤潮大多发生在工业发达国家的沿海水域,到70年代,在发展中国家沿海也出现赤潮,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以及非洲、南美洲沿岸都有赤潮发生,赤潮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海洋灾害。  相似文献   

14.
赤潮是局部海区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的异常增殖,使海水变色的一种生态现象。赤潮的发生使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给海洋渔业、沿海滩涂的海水养殖带来严重的损失。射阳县近两年来,虽然发生了三次较大水域范围的赤潮,但由于监测站的同志及时发现并跟踪其活动变化情况,采取了抢水、关闸、保证措施,使射阳县的万亩对虾没有受到赤潮的危害,连续两年获得丰收。今年可产对虾1400吨以上,实现单产,总产超历史。  相似文献   

15.
东海是我国赤潮的多发海区。近十余年来有关的海洋、水产研究单位先后开始了对东海的赤潮进行研究工作。初步研究表明,引起东海赤湖频度最高的生物为夜光藻和束毛藻,此外,也出现多种类的混合型赤潮.东海赤潮通常形成于营养物质丰富的河川径流影响明显的河口锋区(长江口和杭州湾)及上升流海区(浙江中部沿海)。在短期内(约一周)海水C迅速增温大于2℃者及连续天数较长的潮湿闷热天气持续一周以上者,均可视为赤潮暴发的预警性征兆。赤潮对渔业的危害表现为,破坏渔场饵料基础导致渔获量下降;影响贝藻类生长,导致贝藻死亡。  相似文献   

16.
赤潮又称红海潮,是海洋中某些浮游植物或原生动物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生态现象。赤潮的颜色是由形成赤潮的赤潮生物决定的,’赤潮发生时水色不一定是红色的,它是一种对海水养殖有着巨大危害的生态现象。本文主要介绍了赤潮的成因、赤潮对海水养殖的危害及赤潮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日前,温州市人民政府转发了由海洋与渔业部门编制的《温州市赤潮防灾减灾应急预案》,要求沿海各县级人民政府及市政有关职能部门在市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在赤潮灾害多发期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协同做好防灾减灾应急指挥工作。近年来,由于受瓯江、飞云江、鳌江等入海水流影响,温州市沿海赤潮频发,严重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发展。《温州市赤潮防灾减灾应急预案》的出台,标志着一个由温州市政府牵头、海洋与渔业、环保、海事、卫生防疫、财政、新闻等多个部门协作的赤潮防灾应急反应体系的建立。温州市建立赤潮防灾减灾联合应急行动机制@傅国君…  相似文献   

18.
《水产科学》2003,22(5)
20 0 3年 6月 2 6~ 2 7日 ,东港市海洋环境监测站和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大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实施赤潮监控区项目过程中 ,发现大洋河口海域各项监测指标变化异常 ,特别是浮游生物量剧增 ,有明显发生赤潮前兆。该市海洋与渔业局接到监测报告后 ,立即向沿海乡镇和赤潮预报志愿者发出预警 ,建议各港湾养殖单位和个人 ,在预警未解除之前 ,停止向养殖池进水。由于预报及时 ,措施得当 ,加上正置大潮期 ,海水流动性较强 ,使赤潮仅仅持续 2d ,未给生态环境及养殖生产造成破坏和损失。丹东市有效防止赤潮危害$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办公室…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福建沿海主要港湾和养殖区不断有赤潮发生。赤潮爆发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和海洋渔业资源,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还对人体健康和生命有严重危害。本文就1989年以来发生在福建沿岸的赤潮进行详细报道,同时提出了福建省赤潮发生的特点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赤潮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士虎  吴建新  李庭古  朱明  郑伟 《水利渔业》2003,23(6):38-39,54
赤潮危害性主要在于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并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海水养殖业的自身污染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针对赤潮的危害及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