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蘑菇在生长过程中常会因气候不适宜,管理不善而发生生理性病害。现将常见的几种生理性病害的成因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空根白心菇菇房喷水少、湿度小,覆土层含水不定,子实体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菌柄就会产生白色髓部、甚至空心。适时喷水,出菇期菇房保持在85%以上的相对湿度,可防止空根内心菇的发生。二、水锈斑菇每次喷水后,未及时打开窗户通风换气。菇房湿度过大,蘑菇表面出现小水滴,时间一长,就形成锈色斑点,因此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喷水后要开门窗通风30min。三、红根菇出菇前高湿阶段用水过多,覆土层含水量过大…  相似文献   

2.
蘑菇生理性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蘑菇在生长过程中除发生真菌、细菌和病毒性病害外,还常因气候不适和管理不善而发生生理性病害、现将常见的几种生理性病害的成因及其预防方法简介如下。 1.空根白心菇:菇房喷水少,湿度小,覆盖层含水不足,子实体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菌柄产生白色髓部,甚至空心。适时喷水,出菇期菇房保持在85%以上的湿度,可预防空根白心菇的产生。 2.水锈斑菇:每次喷水后,未及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菇房湿度过大,蘑菇表面出现小水滴,时间一长,就形成铁锈色的斑点。预防的措施主要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喷水后打开门窗0.5—1小时。 3.红根菇:出菇前高温阶段用水过多,覆土层含水量过大,或栽培培养料偏酸,或追施葡萄糖过  相似文献   

3.
巴氏蘑菇生理性病害没有病原物,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但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文章阐述巴氏蘑菇出菇期常见生理性病害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从播种到出菇是双孢蘑菇菌丝体生长发育阶段,该阶段若管理不到位,极易引发生理性病害。文章对双孢蘑菇菌丝体阶段生理性病害的病状、发生原因进行介绍,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1 地蕾菇 培养料进入菇房时湿度过大 ,覆盖细土过迟、温度较低 ,容易产生地蕾菇。这时要进行通风透气、喷水 ,使菌丝吊在粗土之上、细土之下 ,促使生长发育。2 开伞菇 昼夜温差达 10℃以上 ,遇到冷空气袭击 ,密度过大 ,温度偏高、湿度偏低 ,均会造成开伞菇。要注意温度骤变时 ,及时加盖草帘 ,保持菇房适宜温、湿度。3 空心菇 菇房喷水少 ,湿度小 ,覆盖土层含水量不足 ,子实体得不到充足的水分 ,菌柄就产生白色髓部 ,造成空根白心菇。要适时喷水 ,出菇期菇房保持相对湿度 85 %以上 ,能有效防止空根白心菇。4 锈斑菇 每次喷水后 ,没有…  相似文献   

6.
双孢蘑菇是我国食用菌主要出口产品,近几年在北方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在其生产过程中,病害是阻碍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各种真菌性、细菌性病害外,不少是因栽培管理不当所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方法如下。1菌丝生长阶段1.1菌丝徒长症状:播种后菌丝营养生长过旺,绒毛状菌丝生长致密,集结成团,严重时形成"菌被",不出菇、推迟出菇或形成气生菇。病因:常发生于蘑菇调水以后,或菇房温度  相似文献   

7.
介绍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的主要病害,包括竞争性病害:木霉、青霉、根霉、毛霉、链孢霉、细菌;病原性病害:细菌性斑点病、绵腐病、黑根病;生理性病害:针头菇、连体菇、疲软菇等的症状和特点,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简述培养期、出菇期及采收后3个时间段可应用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朱正威 《食用菌》2017,(4):54-55
<正>在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生理性病害严重影响双孢蘑菇的产量和品质,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双孢蘑菇主要生理性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1菌丝生长期常见生理病害1.1播种后菌种不萌发1.1.1原因播种时温度过高,连续2~3d高于32℃,使菌丝灼伤;播种后温度高于30℃,且菇房通风不良,菌种因闷热而不萌发;料内氨气过重,菌丝中毒;菌种老化等。1.1.2解决方法如果播种后遇高温天气,菇房要在  相似文献   

9.
提高蘑菇的产质量,对保证出口,增加菇农收入,十分重要。这里仅就几种生理病害引起的次菇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红根锈斑:发生于11月下旬出菇后期,这时气温低,蒸发少,菌丝活力差,吸水能力弱,出菇慢。喷水过多或气候突然变化,料内酸性重,都会发生此病。防治方法:根据蘑菇和菌丝长势及天气状况用水。料内酸度较高时,要及时用石灰水调整pH值。硬开伞:突然低温,或西北风较大,菇房空气过干,菌丝活力弱,生长慢,吸水能力差,出土  相似文献   

10.
双孢蘑菇播种后如果环境条件管理不当,很容易发生生理性病害,影响产量。通过实践,总结出甘肃省双孢蘑菇几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以及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984年10月中旬,在我所栽培的蘑菇多数菇盖上出现了色似铁锈的病斑。笔者曾多次采取多种措施防治而未能杜绝。1985年春菇采收期间,笔者用土霉素防治后效果相当理想。一、锈斑病的发生原因:蘑菇锈斑有水锈斑和细菌性锈斑两种。水锈斑多是由于喷水以后,菌盖表面水分没有得到充分吸收或蒸发,再加上通风不良,菇房相对湿度过高而引起的,细菌性锈斑则是由托兰斯假单孢杆菌引起的,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发生,但有时在通风良好,湿度不高的情况下发生。二、锈斑病的防治方法:菌床上喷施土霉素(含量25万单位/粒,剂量0.25克/粒),对防治水锈斑和细菌性锈斑有明显效果。另  相似文献   

12.
双孢蘑菇褐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贤  金卫群 《食用菌》2010,32(3):63-63,68
防治双孢蘑菇褐腐病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根据双孢蘑菇褐腐病菌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侵染双孢蘑菇的途径和病害发生规律,对菇房和床架采用敌敌畏和石灰进行菇房环境消毒及床架的杀菌处理;采用日光暴晒5h和38%甲醛熏蒸消毒覆土,能明显控制病害菇的发生。药物防治及综合措施防治试验以采用38%甲醛覆土消毒结合施保功化学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栽培食用菌时,长成的子实体有的畸形怪状,既影响产量,又降低商品价值。这种畸形菇,是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使菇生长发育受到阻碍而发生的一种生理性病害。畸形菇常见于平菇、香菇、蘑菇和猴头等,下边分别阐述: 一、平菇的畸形  相似文献   

14.
平菇生理性病害没有病原物,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但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总结了平菇出菇期常见的生理性病害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技术,就能有效地预防这类病害的发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介绍草菇栽培过程中子实体生长阶段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方法,包括菇蕾枯萎、死菇、群菇丛生、早开伞、子实体长白毛、脐状菇等生理性病害。  相似文献   

16.
李东  陆凤英 《西南园艺》2000,28(2):35-35
1 高温生理性病害 在食用菌家族中 ,平菇属于低温型菌类。当栽培环境出现 2 5℃以上高温时 ,会造成幼菇菌伞枯萎变黄直至死亡。因此 ,在平菇原基形成后 ,若环境温度超过此标准应采取降温措施 ,如喷水雾、通风、遮荫等。栽培平菇时 ,要尽量避开在高温季节出菇。同时选择耐高温平菇菌株系。2 高湿生理性病害 平菇出菇期要求栽培场所相对湿度在 85%左右。如盼菇心切 ,调水失控而重喷出菇水 ,会造成幼菇水肿变黄腐烂而死菇。正确的喷水保湿措施是少、细、勤 ,切忌直接向幼菇体喷水。3 异味生理性病害 在平菇出菇期出菇场所要严禁油漆、汽…  相似文献   

17.
竹荪生理性病害没有病原物,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但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文章总结竹荪出菇期常见生理性病害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技术,以期为竹荪栽培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总结鸡腿菇菌丝生长缓慢、不出菇、转茬困难、水菇、菇体黄化、鳞片菇、菌盖斑点病、早开伞、沉底菇等生理性病害的病状、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总结秀珍菇出菇期6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依据其症状分析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方法,对提前预防和安全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白灵菇生理性病害没有病原物,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但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文章总结出白灵菇出菇期常见的生理性病害的诊断方法及防治技术,以期为白灵菇栽培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