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振宇 《内陆水产》2009,(6):47-47,49
从乌鳢人工繁殖的经验看出乌鳢催产孵化较易,但鱼苗培育难、工作量大而细致,特别在仔鱼出膜4—5天,处于混合营养阶段的时候不解决好开口饵料则成活率低。轮虫、小型枝角类等浮游动物是乌鳢苗主要开口饵料,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有乌鳢苗生长发育所需的一切氨基酸、脂肪和钙质,其数量、质量能否保证供应,是提高乌鳢苗成活率的关键。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现将池塘培育乌鳢苗开口饵料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从乌鳢人工繁殖的经验看出乌鳢催产孵化较易,但鱼苗培育难、工作量大而细致,特别在仔鱼出膜4~5天、处于混合营养阶段的时候不解决好开口饵料则成活率低,稍有疏忽,则前功尽弃,轮虫、小型枝角类等浮游动物是乌鳢苗主要开口饵料,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有乌鳢苗生长发育所需的一切氨基酸、脂肪和钙质,其数量、质量能否保证供应,是提高乌鳢苗成活率的关键,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现将池塘培育乌鳢苗开口饵料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培养池应选建在靠近乌鳢育苗场,交通便利、水源方便、避风向阳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乌鳢苗种培育的关键与配合饲料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耀平  陈公立 《科学养鱼》2001,(10):45-45,47
乌鳢仔鱼刚从卵膜中出来时,个体发育还很不完全,非常娇嫩,管理难度大,具体表现在:①乌鳢苗很容易受波浪、水流等的影响而粘绢死苗;②晚间结群栖息容易造成缺氧死亡;③体表无鳞容易受伤感染水霉和遭原虫车轮虫、小瓜虫、斜管虫等的侵袭;④死卵、死苗腐败时释放出大量有害物质和油珠,污染水质环境等。因此,在网箱中或孵化器中繁育时,当鱼苗摄食活动正常以后,才可将鱼苗更换到大网箱或直接下池培育。一、乌鳢苗种培育的主要技术措施1.鱼苗的开口引食。乌鳢苗的开口饵料是小型浮游动物轮虫、小型水蚤等,个体大小控制在2…  相似文献   

4.
从1994年陆续引人几十尾乌鳢亲鱼后,乌鲁木齐市五一渔场一直用专池培育亲鱼,由于缺乏资金购买动物下脚料和小鱼喂养,只好把清塘后的野杂做乌鳢亲鱼饵料,不再投喂其他饵料。几年来乌鳢亲鱼长势极慢,性腺发育不良,无法进行人工繁殖,而且占用一口大池,造成水面严重浪费,影响企业收益,1997年我站接管所剩25条乌鳢亲鱼,经认真研究确定了用鲫鱼培育乌鳢亲鱼的方法并进行了试验,现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池塘条件,池塘为东西向长方形盐碱池,面积2.67亩,水深1.6米,水源为井水,池塘排水需用潜水泵抽排。2.亲鱼…  相似文献   

5.
乌鳢人工繁殖中关键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鳢雌、雄鱼性腺发育不完全同步,雄鱼迟于雌鱼;准确地鉴别雌鱼的性腺发育成熟程度的方法是用挖卵器挖卵检查;仔鱼成活率高低的关键是开口饵料供给是否及时和仔鱼能否获取足够的氧气。  相似文献   

6.
陈瑞明 《淡水渔业》1999,29(10):28-30
出膜3-7日龄的鳜鱼苗处于开口期,其能否顺利摄食第一口至关重要。在开口期培育中,饵料鱼苗的体高、游泳能力、体型与鳜鱼苗的口裂宽要相适应,以团头鲂或鳊鱼苗作为开口饵料鱼苗最好;同时探讨了开口期培育的培育方式与放养密度。  相似文献   

7.
鱼苗放养前轮虫的培育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虫是鱼苗的开口饵料。在池塘中直接增殖轮虫是解决鱼苗开口饵料,降低鱼苗成活率的关键。发塘池培育轮虫的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郭成顺 《水产养殖》2004,25(6):12-13
丹东地区淡水饵料鱼资源比较贫乏,而海水小型杂鱼资源比较丰富,多数水产冷冻加工厂均有加工和冷藏,可做为淡水肉食性鱼类的饵料鱼。2003年6月,丹东市宏远水产养殖公司在凤城市土门子水库采用三级网箱,以海水小杂鱼“沙里钻”为饵料鱼,进行网箱培育乌鳢鱼种技术研究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三种开口饵料试喂蓝星鱼和斑马鱼仔鱼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蓝星鱼 (Trichogastertrichopterous)和斑马鱼(Brachydoniorerio)是世界性淡水热带观赏鱼 ,其摄食都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尤其在内源性营养转化到外源性营养的过渡阶段 ,开口饵料是其生长 ,存活的重要条件。实际养殖中各种原因往往造成鱼苗大量死亡 ,因此 ,这一过渡阶段 ,被一些学者称为“敏感时期”。观赏渔业的迅速发展 ,对鱼苗需求量增大、质量要求更高 ,开口饵料更加引起广泛的关注。目前关于不同开口饵料试喂蓝星鱼和斑马鱼仔鱼效果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 ,笔者选用天然饵料、杨氏饵料和蛋黄…  相似文献   

10.
乌鳢繁殖习性观察与受精卵的人工孵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池塘试验表明,乌鳢可以在四周有浅滩并生长有水草的池塘中发育成熟并产卵,在无浅滩和水草的池塘中则不能产卵。乌鳢受精卵漂浮于水面,能在静水中孵化出鱼苗。21~26℃时,从受精卵发育至开口摄食的鱼苗需4昼夜的时间,孵化率92.8%。刚孵出幼苗的开口饵料同样为轮虫和枝角类等,因此可以象“四大家鱼”一样进行池塘发花培育鱼苗。  相似文献   

11.
鳜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鳜鱼亲鱼的培育,重点是投喂适口、数足的饵料鱼;亲鱼的选择用外观法并结合挖卵观察,催产采用一次注射PG(或RES)+混合A型激素,用自然产卵受精的方法;提高鳜鱼苗成活率在于开口时能供给个体适宜的团头鲂及各期饵料鱼。  相似文献   

12.
杂交鳢和乌鳢池塘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杂交鳢和乌鳢进行池塘养殖对比试验.前者投喂人工饲料,后者投喂冰鲜鱼,结合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等技术,杂交鳢成活率80.9%,乌鳢53.9%;杂交鳢平均单产为5.2 kg/m~2,饵料系数1.367;乌鳢1.8 kg/m~2,饵料系数4.29.整个养殖过程杂交鳢塘换水2次,乌鳢塘换水6次.  相似文献   

13.
乌鳢池塘养殖生长快,养殖周期短,单产、效益都比较高。但是乌鳢池塘养殖放养密度大,中后期存塘鱼负荷重,其饵料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每日摄食量大,大量代泄物排入水体,对池塘水质影响很大,鱼病季节,乌鳢常会发生病害,从而影响养殖乌鳢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在鱼类工厂化育苗中,轮虫作为鱼苗的开口饵料,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鱼苗的成活率和质量。近几年来,北方地区都在冬季进行牙鲆鱼孵化生产,由于无法收集到天然的活轮虫,育苗单位都在工厂(大棚)进行轮虫培育,一些单位由于没能掌握好轮虫培育中的技术关键,常出现败池现象,导致鱼苗缺少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15.
青海湖裸鲤人工开口饵料配方的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开口饵料配方的筛选是裸鲤苗种人工培育和增殖放流的基础。王基琳 ( 1975 )报道青海湖裸鲤幼鱼是杂食性的为依据 ,裸鲤仔鱼的开口饵料配方的筛选试验我们在1996、 1997年以鱼粉、血粉、菜籽饼、豆饼和鸡蛋黄为主体原料 ,进行了试验 ,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表述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试验材料从布哈河运回亲鱼 ,在西宁进行人工繁殖 ,获得鱼苗。鱼苗出膜 10天后 ,卵黄囊全部吸收完 ,利用 2 0× 0 4× 0 3米的水槽9组 ,各槽放入 5 0 0尾鱼苗 ,分别使用人工配制的开口饵料饲喂。测量试验鱼的初始体长平均为 1 35cm ,初始体重 (干重 )平…  相似文献   

16.
史氏鲟鱼特种水产养殖的新品种,其国内外市场前景看好。史氏鲟仔、稚鱼的培育成活率很低,平均仅20%,是影响史氏鲟养殖发展的重要因素。没有合适的开口饵料和病害发生是造成仔、稚鱼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解决好开口饵料的问题,及时控制仔、稚鱼病害发生,可以提高其培育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轮虫(褶皱臂尾轮虫)作为一种小型浮游动物,具有广盐广温性、生长繁殖快、培育成本低、营养丰富等优点,是海水鱼、虾蟹育苗中最理想的开口饵料和早期生物饵料。宁波市鄞州区有虾蟹育苗基地2000多亩,以前普遍以蛋黄、豆浆作为开口饵料,这样的苗种质量得不到保证,成活率也较低。近两年来,进行了土池培育轮虫试验,作为虾蟹育苗的开口饵料,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轮虫土池高产培育技术及效益核算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乌鳢池塘养殖生长快,养殖周期短,单产,效益都比较高,但是乌鳢池塘养殖放养密度大,中后期存塘鱼负荷重,其饵料以动物饵料为主,每日摄食量大,大量排泄物排入水体,对池塘水质影响大,鱼病季节,乌鳢常会发生病害,从而影响养殖乌鳢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乌鳢俗称黑鱼,分布广、生长快、生命力强,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价值,适于集约化养殖,且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作为江苏省涟水县2016年度"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的主推品种,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因天然饵料不足,出塘的成鱼规格偏小,且饲料鱼来源不能正常供应,饵料已成为制约乌鳢养殖的瓶颈。因此,选择适口、优质的膨化颗粒饲料替代饵料鱼,对促进乌鳢养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微山湖水质优良,饵料生物资源丰富,湖内所产乌鳢为上品,销往全国各地,微山县成为全国最大的乌鳢产销中心,并形成了苗种培育、饲料供应、成鱼销售、技术信息服务等相互配套的产业化发展格局.2001年9月,微山县被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委员会命名为"中国乌鳢之乡","微山湖乌鳢"已成为山东省十大渔业品牌之一,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