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杂合型不育株204A与恢复系83248为材料,通过杂交、自交、兄妹交和测交等育种方法,成功地转育成双低纯合两型系48AB。然后在显性核不育三系技术基础上,用纯合两型系48AB与临保系C1按核不育二系法生产全不育系(48A×C1)CA,再用该系与恢复系RH-5杂交选育成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杂交品种核杂3号。该杂交品种不仅产量优势显著,而且双低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材料Shaan-GMS纯合两型系803AB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材料Shaan-GMS(Msmsii)与其恢复系96-803(msms II)进行杂交,F1自交,从育性分离的F2家系中选可育株自交得F3,从育性分离的F3家系中选不育株同临保系84004(msmsii)进行测交,根据测交结果,在不育株测交F1为全不育的F3家系中,进行兄妹交,育成了纯合不育系803AB。  相似文献   

3.
利用显性核不育材料(杂合型6CA,纯合型6AB)进行广泛的测交试验,从中筛选出临保系和恢复系,以现有的双低品种为回交父本,将双高核不育材料转育成双低核不育系,并已配制出了双低杂交种,以两型系6AB中可育株为父本经过连续回交,已将核不育基因导入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中,创建了细胞核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4.
经6a的冬小麦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转育研究,转育出遗传稳定,背景各异且有利价值的显性核不育冬小麦材料20个,选育出具有小偃麦特征的显性核不育株系4个,获得5个高度不育或完全不育的蓝粒标记核不育株系,转育出具有显性矮秆基因标记显性核不育冬小麦材料8个,这些材料的转育成功,为冬小麦轮回选择育种利用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MICMS胞质双低不育系宁A6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MICMS不育系宁A3为基础不育胞质转育材料,用它的保持系宁B3与具可育胞质的双低品种杂交。按照先低芥酸,后低硫甙的选育程序,应用半粒法技术先从F1种子中筛选低芥酸单粒,再从其后代群体中筛选低硫甙单株,获得双低单株。然后用这些双低单株与宁A3测交,鉴定它们对不育胞的恢,保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关中油菜自交系S-18为母本,加拿大白菜型春性油菜品种Tobin为父本进行杂交、回交和自交,在自交2代中发现不育材料37AB。经成对保持,双隐性测交育成双显性核不育系896AB及相应的双隐性保系125ab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显性核不育两用系与波里马三系的基因型,明确Gd1AB和D3AB显性核不育的遗传模式,并构建显性细胞核+细胞质不育系统。【方法】通过显性核三系与波里马三系相互杂交验证其基因型,分析Mf和Rfc基因的等位性,采用临保系与显性纯合两用系×显性核不育恢复系F2代核不育株测交的方法,推论显性纯合两用系Gd1AB和D3AB的遗传控制模式。C3B为轮回父本与不育胞质的显性核不育株定向回交,以创建显性核不育+细胞质不育。【结果】鉴别了Gd1AB和D3AB的遗传控制模式,确定甘蓝型油菜显性纯合两用系Gd1AB由一对复等位遗传模式控制,而显性纯合两用系D3AB由两对基因互作控制。初步构建出双低显性杂合核不育+细胞质不育系统DGCMS-3A,并证实了选育显性纯合核不育+细胞质不育系的可行性。【结论】显性抑制基因Mf与波里马恢复基因Rfc不等位,Gd1AB的基因型为N(MsMsrfcrfc)×N(MsMfrfcrfc)),D3AB的基因型为N(MsMsmfmfrfcrfc)×N(MsMsMfmfrfcrfc)。显性核不育+细胞质不育可细分为四种遗传模式:双位点互作显性杂合核不育+细胞质不育[S(Msmsmfmfrfcrfc)+S(msmsmfmfrfcrfc)]、单位点复等位显性杂合核不育+细胞质不育[S(Msmfrfcrfc)+S(mfmfrfcrfc)]、双位点互作显性纯合核不育+细胞质不育[S(MsMsmfmfrfcrfc)+S(MsMsMfmfrfcrfc)]、单位点复等位显性纯合核不育+细胞质不育[S(MsMsrfcrfc)+S(MsMfrfcrfc)]。  相似文献   

8.
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1601AB的发现及初步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双低隐性核不育系1757A为母本与常规双低品系601杂交,经威宁夏繁加代,于F3代自交株行中发现6株不充,3株可育,3株半不育的株行,经4年8代选育,育成了不育株率达75%左右的株行材料,并保持原隐性核不育系不育性稳定彻底,恢复源广等特点,该材料中的不育株能使其它育性分离为1:1的隐性核不育株达到并保持75%左右不育株率的育性分离,同时它具有低芥酸,低硫甙的品质性状,为优质杂交油菜育种提供了一个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的创建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和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有着完全不同的恢保关系;分别以纯合型显性核不育系和显性核不育系杂种为显性核不育基因的供体,采用有性杂交方法将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导入到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LtfA中;用测交和连续回交方法,选育出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GCMS-Yi-3A和DGCMS-153A及其保持系Yi-3B和153B;并从波里马的恢复系中筛选出2个显性细胞核+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92-5916和92-5942。  相似文献   

10.
用雄性不育系陕2A与春性双低品种040杂交,连续回交5代,获得了不育性状稳定的不育系040A及保持系040B。用垦C1与双低品系S83-1603杂交,连续自交5代,并与不育系测交筛选出低芥酸恢复系NK3。不育系040与恢复系NK3配制的强优组合NKU-4具有丰产稳产、耐菌核病、低芥酸等特性,1991 ̄1995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其平均产量2571kg/hm^2,平均比对照品种增产31.3%。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稳性胞核雄性不育材料的黄籽双低转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低芥酸油菜隐性胞核雄性不育材料117A和双低不育材料388A与黄籽双低品系杂交,F1去雄正反回交,以BC1后代B2代中的A株与原父本回交,再与B3中的A株测交转育,经7代即可有效地育成黄籽频率在80%以上、硫苷含量30μmol/g介酸含量<1%、且植株性状整齐而稳定的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  相似文献   

12.
完成单位: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要完成人:方智远、孙培田、刘玉梅、杨丽梅、王晓武、庄木、侯安福、卞春松专利情况:2001年10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为:ZL96120785.X。甘蓝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选育及其制种方法,属于甘蓝杂种优势利用领域。该发明利用发明人在国内外首次发现的甘蓝显性核型雄性不育基因CDMs399—3,通过回交、自交、测交等方法选育出不育基因纯合的纯合显性不育系,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保存并繁殖纯合显性不育系,通过连续自交和测交筛选出优良的保持系,利用保持系与纯合显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13.
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合型恢复株作母本,纯合型显性不育监保系作父本去雄杂交,经过自交和测交筛选。转育了一份对细胞质不育和显性核不育为恢复的广恢品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育性分离世代中,利用不育细胞质和显性核不育性对恢复基因传递的鉴别作用,可以显著提高目标基因型的选择机率,是转育广恢品系快速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油菜“白花+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512AB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甘蓝型油菜自交系材料8307C的白花基因和不育株101-007AB的隐性核不育基因分别导入自交系自2512C,采用杂交、自交、连续回交、自交育性分离、株系内兄妹交转育成新的高含油量、高蛋白、高配合力的双低油菜"白花+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512AB。"白花+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512AB具有高含油量(44.81%)、高蛋白(28.20%)、高配合力(一般配合力)、低芥酸(0.02%)、低硫苷(19.72μmol/g)等优良性状,恢复源广,较易配制出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甘蓝型双低常规油菜品种'沪油15'和'川油17'为亲本,通过回交、自交和测交,育成显性核不育恢复系HF08、临保系LB4155和纯合型两型系4166AB,并建立了无性系4166A;用无性系4166A与临保系LB4155按核不育油菜二系制种法生产全不育系4166CA,并与恢复系HF08配制杂交组合,育成显性核不育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核杂17号'。采用不同地域来源的亲本通过杂交和回交,分别转育成不育系和恢复系,有利于获得优势明显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16.
黔油4AB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低芥酸不育系S45A与油研2号测交,再经回交和连续兄妹交保持,进行定向培育而成的黔油4AB,属双低高蛋白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系。其育性分明、不育性稳定而彻底;不育性靠兄妹交保持,不育株保持后代不育株率为50%左右;不育性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该不育系具有恢复源广,植株综合性状优良;芥酸含量(0.43%)和硫甙含量(29.2μmol/g)较低,蛋白质合量(26.29%)和含油量(39.00%)较高等优点。是开展油菜杂优育种的优良不育系。利用该不育系已育成三高(高产、高蛋白、高油)两低(低芥酸、低硫式)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创制永久温敏核不育系,为解决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存在的安全问题提供支持。【方法】在采用轮回亲本聚合温敏和反温敏核 不育基因创制永久温敏核不育系天丰 M 的基础上,研究天丰 M 不育的遗传特性。【结果】聚合了温敏和反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天丰 M 在高、低温下均表现不育,其不育性受 2 对基因控制,1 对是温敏核不育等位基因,另 1 对是受温度调节的调控基因,即分别来自温敏和反温敏核不育系复等位的,随温度变化切换显隐性关系。在高温下,来自温敏的为显性,调控不育基因表现为不育;在低温下,来自反温敏的切换为显性,同样调控不育基因表达为不育。从不同温敏和反温敏核不育姊妹系测交类型 4 的群体分离表现得到证实,C31(Z1×F7)组合在低温下表现不育、可育和正常可育,不育株割茬再生发生不育与可育分离,实际表现为永久不育 5 株、低温不育高温可育 6 株、低温可育 4 株、正常可育 7 株,符合 2 对杂合基因 1∶1∶1∶1分离比。这种受双基因控制的永久温敏核不育性可遗传、可恢复,且当温敏核不育基因为显性时,永久不育性可恢复。【结论】天丰 M 不育系可从根本上解决两系杂交水稻的制种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述了雄性核不育性及其特点。什么是雄性核不育,作者认为,把符合孟德尔遗传且正反交组合后代的遗传差别很小的(或无差别)雄性不育性,也就是说把受细胞核不育基因控制并对细胞质基因性不敏感的不育性,称为雄性核不育性。就如太谷核不育小麦、萍乡的显性核不育水稻,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本文还论述了雄性核不育性的特点有4个,即:雄性核不育主要发生于天然突变或人工诱变;发生频率高;隐性核不育性的恢复源广阔;  相似文献   

19.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与质核互作不育系的遗传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果表明:萍乡显性不育水稻带有质核互作不育系的恢复基因,不同遗传背景的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对质核互作不育系具有不同的恢保关系;萍乡显性核不育基因与质核互作不育基因是独立发生的。当质核互作不育系中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隐性不育基因一起作用时,能够掩盖萍乡显性核不育基因的育性表达。  相似文献   

20.
显性核不育亚麻的发现填补了我国亚麻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丰富了我国显性核不育种质资源。本文对显性核不育亚麻的雄性小育机制从生理生化和遗传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其应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显性核不育亚麻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