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收集具有代表性的BT型粳稻不育系及恢复系各11个,共配制121个杂交粳稻组合,就三系亲本主要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杂交粳稻的多数性状是受亲本一般配合力(GCA)和组合特殊配合力(SCA)共同决定的。其中抽穗期、每穗总粒数受不育系GCA的作用较大,株高、千粒重受恢复系GCA的作用较大,单株穗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单株产量、单株颖花量、潜在库容受组合SCA的作用较大。就外观品质而言,GCA较SCA重要,且不育系GCA的作用相对较大;就蒸煮食用品质而言,主要由恢复系GCA和组合SCA决定。②不育系中,农垦57A、陵风A和六千辛A单株产量的GCA较好,圣稻301A、武运粳7号A、863 A和泗稻9618A外观品质的GCA较好,泗稻9618A、爱知香A和圣稻301A配制的组合具有早熟的特点。③恢复系中,CR134单株产量、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外观品质的GCA均好,且这些性状的SCA方差不显著,表明利用该恢复系较易选配出优质高产组合,具有较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北方杂交粳稻产量性状配合力及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粳型不育系和4个优良恢复系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置16个杂交组合,对其主要产量及其相关性状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实率、穴穗数、穗粒数、着粒密度、单株粒重、二次枝梗数等性状一般配合力(GCA)基因型方差不育系大于恢复系,表明杂种产量性状多数受母本的影响较大。结实率、穴穗数、穗粒数、着粒密度、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等性状主要受亲本一般配合力的影响,而千粒重、一次枝梗千粒重等性状受特殊配合力(SCA)影响较大。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是相互独立的。不育系60A、73A、105A,恢复系C198、C52综合性状较好,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粳稻三系亲本亲子间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粳稻三系亲本壹子间性状的相关性。[方法]以BT型粳稻不育系、保持系及恢复系各16个为供试材料,配制229个杂交粳稻组合,测定其农艺性枕、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杂种的多数性状由不育系和恢复系共同决定,杂种与中亲值的相关性最好,杂种与高亲值的相关性一般好于与低亲值的相关性。抽穗期、穗总粒数等性状与不育系关系较为密切,株高、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品质性状与恢复系关系较为密切。所有产量性状亲子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7。说明杂种的产量性状还与双亲的特殊配合力有密切的关系。[结论]该研究为杂交粳稻育种提供配合力好的亲本资源,并为生产应用提供优质高产的杂交粳稻组合。  相似文献   

4.
向日葵主要农艺与品质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6份不育系和6份恢复系材料为亲本,按照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36份向日葵杂交组合,对其组合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2个品质性状的亲本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6份杂交组合的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其中株高、茎粗、叶片数、盘径、百粒质量、粗蛋白各性状同时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作用,但基因非加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单盘实粒数、单株产量、粗脂肪等性状受基因加性效应主导;广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为:百粒质量单株产量单盘实粒数。亲本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与向日葵杂交组合竞争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强优势组合特点是双亲或亲本之一具有较高的GCA效应或SCA效应。12份亲本材料中,恢复系X3639R、318R、LD5009R在单株产量、农艺性状、单盘实粒数均表现为较大的正向GCA效应值;不育系S10-390-3A、S10-336-2A、S10-390-1A在百粒质量、单株产量、粗脂肪、粗蛋白方面均表现为较大的正向GCA效应值,故均为较好的亲本材料。此外,除茎粗外,恢复系的GCA效应对杂种优势的贡献明显高于不育系。向日葵杂交组合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存在广泛的杂种优势。叶片、单盘实粒数、单株产量平均超亲优势分别为66.13%、73.58%、61.17%。粗蛋白平均超亲优势值为68.96%,各性状正向超亲优势组合数超过83%。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杂交水稻常用的4个优质骨干不育系和5个骨干恢复系在农艺性状上的配合力和遗传力。【方法】选用生产上常用的骨干不育系、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对后代的产量性状和粒形性状进行统计并进行遗传力和配合力分析。【结果】杂交水稻产量的狭义遗传力小于50%且与广义遗传力的差值较大,受非加性效应影响较大,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穗着粒数和有效穗数对产量影响较大,如宜香1A产量GCA效应值为8.02、穗着粒数GCA效应值为1.47,西科恢4761产量GCA效应值为8.37、有效穗数GCA效应值为8.74;粒形受加性效应影响较大,且恢复系影响大于不育系,其中长宽比和粒长的恢复系亲本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9.68%、63.75%,不育系和恢复系亲本对粒宽的方差贡献率皆为40.68%,粒长和长宽比大的组合其粒形更长。【结论】配置长粒形的杂交组合可选择粒长和长宽比一般遗传力高的亲本尤其是恢复系,改善产量可选择在穗着粒数和有效穗数上一般遗传力高的亲本。研究获得了一个在水稻粒形上的Ⅰ类亲本雅恢2115,可用于配粒形大而饱满的组合;验证了一个粒形大而饱满的杂交组合宜香1A/雅恢2115,一个高产量的杂交组合宜香1A/蜀恢498。  相似文献   

6.
以9个杂交粳稻新恢复系和4个BT型粳稻不育系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制36个组合,对产量相关性状和外观品质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性状一定程度上均受基因加性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影响,多数性状父本的影响大于母本。申恢415、申恢26、申繁C8和申繁C7是较优的杂交粳稻新恢复系,由其作为父本较易配制出高产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申繁40的小区产量和外观品质特殊配合力方差较大,作为父本也有可能配制出高产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株高、播始历期、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穗数的广义遗传力较高;播始历期和千粒重的狭义遗传力也较高,加性遗传作用较大,而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单株穗数的非加性遗传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胡麻两系杂交亲本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胡麻两系杂种优势的亲本配合力遗传基础,为胡麻两系杂交种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7份温敏型雄性不育系和11份国内外主栽油用及纤用亚麻优良品种为亲本材料,按照遗传交配设计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置77(7×11)份杂交组合,利用DPS软件分析两系胡麻杂交亲本14个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亲本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及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胡麻两系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其主要表现为加性基因效应遗传的性状有:株高、工艺长度、分茎数、分枝数、每果粒数、千粒重和含油率、油酸、亚油酸、硬脂酸、棕榈酸;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共同影响的性状有:单株果数、单株产量和亚麻酸组分。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大小顺序分别为:工艺长度>千粒重>株高>每果粒数>分枝数>单株产量>分茎数>单株果数;含油率>亚麻酸>硬脂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亲本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在同一亲本(组合)的不同性状间和同一性状的不同亲本(组合)间存在较大差异,且亲本的GCA效应与SCA效应没有直接的关系。在供试的18份亲本材料中,不育系113S、16-1-1-2、24-1-1-1、T-11和1S,恢复系陇亚10号、天亚9号、轮选3号、Macbeth和AC Watson在某些农艺和品质性状上具有较突出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是较优的亲本材料。所组配的77份杂交组合14个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存在广泛的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优势大小因性状而异,其竞争优势与亲本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亲本GCA的相关性多高于SCA,与恢复系的GCA相关性多高于不育系,强优势组合的特点是双亲或亲本之一具有较高的GCA效应,或具有较高的SCA效应。此外,亲本GCA效应,特别是恢复系的GCA效应对杂种优势的贡献要明显高于不育系。【结论】胡麻两系杂种优势表现与亲本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紧密相关,其亲本一般配合力(GCA),特别是亲本一般配合力(GCA)高的恢复系的选配,是组配强优势胡麻两系杂交育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育 6 个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选用 6 个新育汕恢系列恢复系和 5 个三系不育系,按 6×5 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 30 个水稻杂交组合,分析 8 个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结果】单株产量、株高和有效穗数的恢复系 GCA 基因型方差贡献率大于不育系比值,水稻杂交组合单株产量、株高和有效穗数的表型主要取决于恢复系的遗传;生育期、结实率、穗长和单株产量的 GCA 基因型方差贡献率均小于 50% 且与广义遗传力差值较大,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较大,千粒重、株高、有效穗数和总粒数的 GCA 基因型方差贡献率均大于 55%,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其中千粒重与株高的狭义遗传力最大、分别为 80.99% 和 76.03%,在后代遗传的稳定性好,可在低世代进行选择;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特殊配合力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恢复系 SR02 与 SR04 表现优异,依据亲本利用价值分类方法,SR02 在单株产量上表现为Ⅰ类亲本,在结实率和千粒重上表现为Ⅱ类亲本,该恢复系在育种实践中易组配出大粒高产的杂交组合;SR04 在单株产量、有效穗数、总粒数以及结实率方面均表现为Ⅱ类亲本,表明其较易组配出多穗型高产杂交组合,且 SR04 在一般配合力分析中还表现出一定的抗倒潜力;杂交组合天丰 A×SR01、金恒A×SR06 和金恒 A×SR03 单株重 SCA 效应值最高,分别为 26.320、26.049 和 20.723,具有良好的利用价值。【结论】在杂交水稻育种实践中,选择亲本时除了注重选择高配合力亲本外,还需加强对组合特殊配合力的筛选,同时根据亲本遗传特性,遵循扬长避短、性状互补的原则设计杂交水稻的亲本搭配;杂交水稻在单株产量、株高和有效穗数上的遗传主要受恢复系影响,SR02 与 SR04 是较优异的恢复系亲本,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杂交组合天丰 A×SR01、金恒 A×SR06 和金恒 A×SR03 在的产量性状具有较好的特殊配合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滇型杂交稻产量及其产量结构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产量及其产量结构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株产量、穗总粒数、有效穗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实粒数、结实率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千粒重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穗总粒数、结实率受不育系影响较大,而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高配合力的亲本是选育强优势组合的重要基础,高产量的杂交组合的选育和不育系的选择至关重要。农艺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结实率、实粒数、千粒重、总粒数、有效穗、单株产量,变幅在51.34%~13.10%之间。不育系以滇粳优2号A、合系41A、滇粳优5-1A、大理香谷A较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恢复系以南34、香糯选、南29选和南34选较好。  相似文献   

10.
杂交中粳稻优势表现及亲本配合力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代表性不育系和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组合,测定F1株高,生育期,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粒重等9个性状的相对优势;估算参试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1)杂交中粳稻F1的优势普遍存在,单株粒重优质较强(2)多数性状的优势形成与其双亲平均值或个别亲本之一相关密切。(3)利用配合力相对效应选拔亲本和预测组合优劣,较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11.
为加快粳稻杂交育种的进程,为粳稻杂交育种提供强优势的亲本,对5个新粳型不育系和5个新粳型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万式配组F1对F1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配合力分析.结合表明:各亲本一般配合力因性状而异,不育系中以A5(BJ-5A)为最理想亲本,其一般配合力均为正效应,单株谷重与结实率两性状的一般配合务表现均优于其他4个不不育...  相似文献   

12.
两系杂交稻亲本籼粳程度与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了提高两系杂交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预见性,以籼粳程度不同的4个两用核不育系和11个优良父本品系为材料,研究和分析了亲本灿粳程度与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发现,亲本籼粳程度与杂种超亲优势和特殊配合力效应三者之间两两相关显著,而亲本籼粳程度、杂种超亲优势与双亲一般配合力总效应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明恢77是我国通过人工制恢育成的推广面积较大的早熟恢复系,改变了我国杂交水稻早熟恢复系较为单一的局面,在我国早熟恢复系应用历史上起着更新换代的作用,为发展我国早熟杂交水稻和粮食增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至2010年,全国以明恢77为父本配组育成了11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其中3个组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从1991~2010年,用明恢77配组的所有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744.67万hm2,累计增产粮食36.0亿kg。明恢77还是选育早熟恢复系的重要骨干亲本。至2011年,全国各育种单位以明恢77为亲本选育的新恢复系有24个,这些新恢复系配组了34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2005~2010年,这些恢复系配组的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50.4万hm2,累计增产粮食10 731.95万kg。最后,还讨论了明恢77在生产上能够大面积应用的原因。明恢77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配组的组合杂种优势强、产量高、适应性好,对稻瘟病抗性强,米质较优,这是明恢77能够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4.
籼粳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创新与品种培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针对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存在的生育期偏长、结实率偏低、制种产量较低等问题,开展籼粳亚种间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创新与实践。【方法】通过籼粳渐渗杂交,选育花时早、柱头外露高的粳型保持系,进一步转育高异交率粳型不育系。通过籼粳渐渗杂交、广亲和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籼粳成分定向选择等技术手段,选育穗型大、茎秆粗壮、广亲和性好、恢复谱广的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并比较与普通粳稻恢复系在主要农艺性状、程氏指数、广亲和特性、广亲和基因、恢复谱等方面的差异。采用“粳不籼恢”和“籼不粳恢”2种配组方式,比较两者的光温反应类型表现与异交结实率差异。利用粳型不育系春江16A、籼型不育系五丰A与CH58、C84、C927等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配组,选育“粳不籼恢”或“籼不粳恢”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结果】在高异交率粳型不育系创制方面,转育出早花时粳型不育系春江16A以及春江99A、春江23A等早花时、高柱头外露率粳型不育系,制种产量明显提高;在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创新方面,选育出CH58、C84、C927等穗型大、茎秆粗壮、广亲和性好、恢复谱广的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晚粳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杂种一代表现为较强的感光特性,中粳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杂种一代表现为感温特性,早籼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杂种一代光温反应类型则表现不一。无论是“粳不籼恢”还是“籼不粳恢”配组,父母本的花时差小、不育系柱头外露率高,则有利于提高制种的异交结实率。采用“粳不籼恢”和“籼不粳恢”的配组方式,利用粳型不育系春江16A、籼型不育系五丰A与C84等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配组,选育出春优84、五优84等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并通过品种审定,表现出穗型大、杂种优势强、增产潜力大、抗倒性强、结实率高、后期耐寒性好等优点。【结论】通过籼粳渐渗杂交,成功转育出花时早、柱头外露率高的高异交率粳型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携带有S5-n,恢复谱广,明显不同于普通粳稻恢复系。中粳不育系/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的杂种一代表现为感温特性,有利于缩短全生育期。不育系柱头外露率高、父母本的花时差小,有利于提高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制种的异交结实率;选育出春优84等籼粳超级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15.
选用6个籼型光温敏不育系作母本,6个恢复系作父本,配制两系杂交水稻组合36个,进行两系杂交水稻整精米率性状配合力遗传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系杂交水稻杂种F1谷粒整精米率与父本(恢复系)和母本(不育系)的谷粒整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33 2和0.264 1。6×6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两系杂交水稻F1谷粒组合间整精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作用大于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作用,一般配合力方差占总基因型方差的65%,特殊配合力方差占35%,一般配合力作用中,父本的作用(基因型方差为63.70)大于母本的作用(基因型方差为55.34)。  相似文献   

16.
【目的】准确鉴定水稻材料的籼粳属性及利用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为开展水稻超高产育种和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基础。【方法】利用19对籼粳稻特异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引物,对12个浙优系列杂交稻及其双亲的籼粳属性进行了InDel分子标记鉴定,根据被检测水稻样品在多个InDel 位点上的籼型或粳型基因频率,参考卢宝荣的方法,将供试样品分别判定为“籼稻”、“偏籼”、“中间偏籼”、“中间偏粳”、“偏粳”和“粳稻”。采用Nei的方法求算13个亲本间(1个不育系和12个恢复系)的InDel遗传距离,用UPGMA法进行遗传相似性聚类,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InDel条带赋值进行主成分分析, 依据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的特征向量的平均分量值作平面散点图。统计杂种F1稻谷产量、每穗总粒数、每穴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及单穗重各产量性状的对照优势,以此分析InDel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1)参试材料籼粳属性的判别:不育系浙04A被鉴定为“粳稻”,8个恢复系被判定为“籼稻”或“偏籼”,由其所配组的8个杂交组合被判定在“中间偏籼”到“偏粳”之间,证实了这8个组合为典型的籼粳交组合;另外4份恢复系被判定为“偏粳”,所配组的4个杂交组合被判定为“粳稻”。(2)参试材料的聚类分析:当GS 为0.350时,35份试验材料被分为“粳稻”和“籼稻”2个主群,GS为0.638时,粳稻主群又被划分为“粳稻/偏粳”和“中间偏粳”2个亚群。其中,粳稻/偏粳亚群包括不育系浙04A、4个粳粳交恢复系及粳粳交杂种F1、3个粳稻对照种和粳稻秀水09;中间偏粳亚群包括8个籼粳交杂种F1。籼稻主群则包括8个籼粳交组合的恢复系、3个籼稻对照种和籼杂组合汕优63。(3)InDel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在以粳粳交、籼粳交组合整体作为分析对象时,InDel遗传距离与稻谷产量、每穗总粒数、单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仅以籼粳交组合为研究对象时,InDel遗传距离仅与单穗重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供试的12个浙优系列中的8个组合被证实为典型的粳不/籼恢型籼粳交组合,这些组合的双亲间具有较远的遗传距离;InDel遗传距离在不同类型品种间具有较好的杂种优势预测能力,可用于单穗重的优势预测,即随着InDel遗传距离的扩大,杂种优势主要体现在单穗重的增加上。  相似文献   

17.
两系杂交粳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4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8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测定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所测性状主要受亲本一般配合力的制约,每穗实粒数和单株粒重受组合特殊配合力的影响相对较大;父本一般配合力的作用明显大于母本一般配合力的作用,不育系“S23”和恢复系“选二”、“C418”等亲本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方差较高。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水稻抗纹枯病性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2个雄性不育系和5个转几丁质酶基因抗病品系按NCTI设计配制10个杂交组合,研究了转基因杂交水稻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各抗性指标的一般配合力达极显著水平,但一般配合力的高低与其抗病性的强弱并不完全相关,而与其组合抗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转基因杂交稻抗纹枯病性的超亲优势强度小,但组合间抗性差异极显著,病级和病情指数的特殊配合力也达极显著水平;转基因杂交稻抗纹枯病性遗传力高,受加性和非加性遗传共同控制,以加性遗传较为重要,源于转基因父本的加性效应明显高于不育系母本的加性效应。转基因水稻E14-1和Pin4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在抗病育种中有较大的利用价值;杂交组合Hai 3S/Pin 4和GD1/E14-1特殊配合力效应突出,是初步筛选出的优良抗性组合。  相似文献   

19.
重穗型恢复系明恢86是以[(IR54/明恢63)∥(IR60/圭630)]∥/明恢75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明恢86生育特性稳定、形态性状配置优良,恢复力强、恢复谱广,一般配合力特性好,制种产量高.用明恢86配制的汕优明86、福优明86、Ⅱ优明86、特优明86、冈优明86、花优明86等系列组合,具有抗稻瘟病、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大穗粒多、结实率高、米质好、再生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水稻一种新雄性不育细胞质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粳籼杂交的后代出现的不育株细胞质供体,先后育成了三个籼型不育系. 育成的K青A配合力优于汕A,K19A中抗稻瘟病,K17A抗病性及繁殖制种产量优 于汕A.这一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交早稻产量性状的变劣效应比目前生产 上应用的其它雄性不育细胞质的变劣效应小.育成的杂交稻具有高产、抗病、 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已有两个组合通过省级审定,两个组合通过省级区试, 五个组合正在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讨论了这种新型极性不育细胞质杂交 稻育成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