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安徽15站1961~2007年夏季月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类,得出6月份为5种雨型、7月份为7种雨型、8月份为8种雨型,并给出对应500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场。每月各雨型的月降水地理分布差异显著,对应的500hPa月平均高度场、距平场具有明显的特征和天气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1979—2011年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整理的地面月降水资料和日本气象厅(JMA)加工的全球高空等压面月平均气象场再分析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确定了川渝地区典型干旱年,讨论了川渝地区夏季典型干旱的气候特征及其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川渝地区夏季典型干旱年具有气温高、降水少的气候特征;东亚中纬度盛行纬向气流,西风锋区偏北,冷空气多偏北东移,川渝地区及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受大陆带状高压控制。500 hPa带状高压与100 hPa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基本一致,且500 hPa高压中心与温度场的暖中心相对应,是持续性川渝夏季干旱具有近似正压结构的典型环流特征;同时川渝地区夏季干旱年对流层低层从云贵高原到四川盆地的西南气流明显偏弱,风场距平合成表明,云贵高原到川渝地区为东北距平风,距平风场上华南地区为明显的气旋式环流;川渝地区夏季典型干旱年整层西南气流水汽输送与常年比较明显偏小。  相似文献   

3.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及葫芦岛地区4个气象站1981~2010年的夏季(6~8月)降水资料,研究了葫芦岛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联系。结果表明:近30年来,葫芦岛沿海地区的夏季降水呈线性下降趋势,变化趋势不显著,西部地区呈线性上升的趋势,且变化趋势显著;葫芦岛地区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为全区一致型。在葫芦岛地区偏涝年份的2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东北地区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偏强,西风风速偏大;在偏涝年份的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中高纬地区存在经向环流,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位置偏北;在偏涝年份的850 hPa风距平场上,中国东部存在偏南风异常偏强,带来较多的水汽。  相似文献   

4.
利用1979—2017年NOAA海温距平场数据、NCEP/DOE风场和大气可降水量场数据以及PREC/L降水数据对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西藏5月降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发生年,中南半岛700hPa出现反气旋环流差值,形成下沉气流,大气可降水量偏少,西藏降水偏少;拉尼娜发生年,中南半岛700 hPa出现气旋环流差值,形成上升气流,大气可降水量偏多,西藏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5.
张智  冯瑞萍  陈玉华  梁旭  孙银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52-8654,8725
[目的]研究宁夏中南部作物生长期可利用降水变化规律及其异常特征。[方法]利用1961~2010年宁夏中南部9个气象站3~9月逐月降水、气温和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高桥浩一郎蒸散经验公式、Mann-Kendall、Lepage法、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宁夏中南部作物生长期可利用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近50年宁夏中部干旱区与南部丘陵区作物生长期可利用降水量差异明显,呈南多北少特征,2个区域可利用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各年代的变化各不相同,中部干旱区70年代以后、南部丘陵区90年代以后可利用降水量持续偏少,且中部干旱区可利用降水量变率大;2个区域作物生长期可利用降水分布极不均匀,均主要出现在7、8、9月,占生长期总量的76%以上,而3、4、5月低于生长期总量的14%。中部干旱区和南部丘陵区均未出现突变现象;中部干旱区主要存在5~7年的周期,其次是2~3年的周期;南部丘陵区主要存在2~3年的周期,其次是10~12年的年代际周期。多雨年北半球欧亚500 hPa高度距平场中贝加尔湖、蒙古国和我国西北部地区为负距平区,少雨年则为正距平区。[结论]该研究为宁夏中南部空中可利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及葫芦岛地区4个气象站19812010年的夏季(62010年的夏季(68月)降水资料,研究了葫芦岛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联系。结果表明:近30年来,葫芦岛沿海地区的夏季降水呈线性下降趋势,变化趋势不显著,西部地区呈线性上升的趋势,且变化趋势显著;葫芦岛地区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为全区一致型。在葫芦岛地区偏涝年份的2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东北地区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偏强,西风风速偏大;在偏涝年份的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中高纬地区存在经向环流,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位置偏北;在偏涝年份的850 hPa风距平场上,中国东部存在偏南风异常偏强,带来较多的水汽。  相似文献   

7.
利用白银市1957~2009年夏季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最大熵谱、小波分析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白银市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并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白银多、少雨年夏季大气环流的平均距平场特征。结果表明:白银市夏季降水量空间分布极为不均,降水量南多北少,中部降水变率高于南部和北部。近53年来,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近10年下降最为明显,降幅由北向南依次递增。降水变化存在3和8年左右的周期,且周期性不很稳定,目前无论在大、小尺度仍处在降水偏少的周期。白银市夏季多、少雨年,欧亚范围内200、500、700 hPa平均位势高度距平场存在明显的差异。多雨年在对流层高层辐散、中低层辐合加强;少雨年在对流层上层辐合增强,中下层辐散加强。在多雨年对流层中上层为强的上升运动,且对流层整层大气均为上升运动,有利于降水形成;而少雨年对流层上层上升运动偏弱,且在中层为下沉运动,不利于降水形成。  相似文献   

8.
采用铁岭地区4个国家气象站、区域自动站地面气温、降水资料以及500 hPa高度场资料,分析了铁岭市2021年夏季基本天气特征、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及灾情。结果表明:铁岭市2021年夏季平均气温23.0℃,比常年同期偏高0.4℃,盛夏(7—8月)气温显著偏高;夏季全市平均降水量为419.1 mm,接近常年同期(431.9 mm),降水以阶段性、局地性为主,时空分布不均,前期偏多,后期偏少,局地有暴雨、短时强降水出现;平均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偏少。500 hPa环流形势表明,前期中高纬度以经向环流为主,冷暖空气交换较强,为充沛降水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后期中高纬以较为平直的纬向环流为主,副热带高压偏北偏强,且盛夏期间副高盘踞在辽宁地区稳定少动,造成该区高温少雨,发生阶段性干旱。  相似文献   

9.
摘要 本文利用1961~2010年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章党观测站月平均气温数据及2018年7月28日至8月4日章党观测站气温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从大气环流等方面对抚顺地区夏季气温异常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 (1)抚顺地区夏季气温存在准9年的周期振荡特征,抚顺地区夏季气温偏暖(偏冷)年,抚顺地区500hPa高度场为正距平(负距平),200hPa高空为距平东北(距平西南)气流,850hPa处于距平西南(距平东北)气流控制之下,海平面气压为距平负(正)值,海平面气压较常年偏低(高),1000hPa比湿为距平正值(负值),比湿较常年大(小),500hPa涡度为负(正)值,涡度较常年小(大),200hPa散度为负(正)值,较常年小(大),925hPa散度为正(负)值,较常年大(小)。 (2)抚顺地区夏季气温正常年,抚顺地区夏季500hPa平均高度场值在572~576gpm之间,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值在1005~1007.5 hPa之间,200hPa平均风场为西风气流,风速较大,850hPa平均风场为西南风,风速在15~20m/s之间, 1000hPa平均比湿场值在14~15k/kg之间,500hPa平均涡度场值在4×10-5~6×10-5之间,200hPa平均散度场值在1×10-5~2×10-5之间,925hPa平均散度场值在-2×10-5~0之间。  相似文献   

10.
李姣  覃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524-3529
利用NCEP/NCAR 1959~2007年东亚月平均网格点再分析资料以及全国756个站点资料,分析了华北典型少雨年和典型多雨年对流层整层大气物理量场的变化特征,并着重对2008年末~2009年初的全国旱情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冬季少雨年的基本环流形势,500 hPa高度距平场110°E以东为负距平,以西为正距平,即"西正东负"的形势,温度和风场也均呈现相对应的分布形势;与此相对应,华北地区对流层整层盛行下沉气流;对流层中下层辐散、中上层辐合,华北地区为正涡度距平区,500 hPa水汽从北向南输送,水汽很少;多雨年的环流形势恰好相反。2008年10月~2009年2月华北地区干旱的原因为:中高纬度环流异常,乌拉尔山附近位势高度为正距平区,我国东北和东西伯利亚地区位势高度为负距平区,位势高度的差异反映的是气压的差异,两地产生很大的气压梯度,有强烈的西北风;而这强烈的西北风阻挡了来自渤海的湿润气流,使得气流不能进入我国内陆地区,而取道东北进入东北和西伯利亚,造成了华北地区的此次干旱。  相似文献   

11.
胡顺起  韩永清  朱义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76-10980,11047
[目的]研究夏初850 hPa西太平洋副高的异常对江淮流域降水的影响。[方法]利用NCEP/NCAR 2.5°×2.5°的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位势高度场、纬向风场、降水率、垂直速度场等与副高指数相关联的环流和降水异常进行了分析,探讨夏初850 hPa西太平洋副高的异常对江淮流域降水的影响。[结果]夏初西太平洋850 hPa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对江淮流域降水有重要影响。夏初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偏小、脊点偏东、偏北时,500 hPa高度场上鄂霍次克海地区无阻塞型控制,高纬冷空气路径偏北,梅雨锋区低压扰动减弱,东亚夏季风环流加强,江淮流域冷空气偏弱,使得江淮流域降水偏少;夏初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偏大、脊点偏西、偏南时,500 hPa高度场上鄂霍次克海地区为阻塞高压控制,梅雨锋区低压扰动加强,东亚夏季风环流减弱,江淮流域冷空气偏强,使得江淮流域降水偏多。[结论]该研究为江淮流域的降水异常提供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夏季风强度的年代际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海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577-3580,3619
利用1961-2004年的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及全国降水实况资料,客观定义了东北地区夏季风强度指数。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分别进行海平面气压(SLP)、850 hPa流场、500 hPa位势高度、海表温度、北极海冰以及各种振荡指数与东北地区夏季风强度指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前冬季和夏季海平面气压、500 hPa位势高度与东北地区夏季风强度指数的正负相关大值区的分布基本一致,但夏季相关性更明显;海表温度与东北地区夏季风强度指数的相关不明显;北极海冰密集度与东北地区夏季风强度指数的相关性较好,前冬季以负相关为主,夏季以正相关为主;各振荡指数中只有NPO指数与东北地区夏季风强度指数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张海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973-10976
利用1961~2004年的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全国的降水实况资料,计算了东北地区夏季风强度指数,详细分析了东北地区夏季风强度指数与海平面气压场(SLP)、850hPa环流场、500hPa位势高度场、海表温度以及NIN03、AO、NPI和NPO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中纬度中、西太平洋海平面气压(SLP)升高时,500hPa位势高度升高,副热带高压加强并偏北,850hPa环流场反气旋环流加强,华北、东北地区的南风分量加强,东北地区夏季风强;反之,东北地区夏季风弱。海表温度与东jb地区夏季风强度指数的相关,在1976/1977年以前在前冬季表现的更明显,在1976/1977年以后则是在夏季表现更明显。东北地区夏季风强度指数与NIN03、AO、NPI、NPO指数的相关性在20世纪70年代均产生了转折性的变化;海平面气压的南北向的跷跷板式的变化对东北地区夏季风强度的影响更明显,而单一的阿留申低压的强弱变化对东北地区夏李风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胡姗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651-4653
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格点资料,包括OLR资料、500hPa位势高度场等资料,借助相关分析、合成分析,研究了夏季热带对流的强弱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强度变化以及江淮流域降水的影响。夏季从菲律宾周围经南海到中印半岛上空的对流活动增强或减弱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或偏南,且向北进时,在6月末和7月初存在明显或不明显突跳,从而影响东亚季风雨带在长江、淮河流域的停滞时间,造成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降水偏少或偏多。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动气象站站点实况和ECMWF ERA5的逐时再分析资料,通过环流分析和物理量诊断方法,对比2017年6月4日和2019年8月2日宁夏区域性暴雨强降水区域、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因子的共性和不同.结果表明:后者累积降水量和最大小时雨强均比前者大;2017年6月4日,宁夏处于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中,强降水出现在低空急流的左前方,低空切变线的右前方,即宁夏中北部,稳定维持的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触发了局地强降水;2019年8月2日暴雨过程出现在宁夏南北两头,是两槽一脊环流背景下,由500hPa冷涡、冷槽和700hPa低槽、切变、低空急流共同造成的,是一次典型的强对流单体导致的暴雨过程.2019年8月2日短时强降水过程比湿、CAPE、ZH零度高度、-20度层高度数值较大;两次短时强降水过程沙氏指数为正;2017年6月4日LI为正值,2019年8月2日LI为负值;2017年6月4日850-500假相当位温差为负值,2019年8月2日为正值;二者200hpa 、700hPa为辐散,850hPa为辐合,后者200hPa辐散中心强度大于前者,而700hPa辐散中心强度和850hPa辐合中心强度反之。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给出各项西太平洋副高指数、我国东部地区108个测站逐月降水量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高度场网格资料,分析了500 hPa西太平洋副高的年际变化特征,并通过SVD方法分析500 hPa西太平洋副高年际变化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500 hPa西太平洋副高的面积指数和强度指数均具有准2年的周期。副高的年际变化对我国东部降水分布空间型有显著影响,第1对空间分布型的方差贡献达56%,可知副高北抬是导致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基于SVM分类的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959--2009年逐月74项大气环流特征量序列、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和月平均海温场,计算与预报对象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量相关系数,选取预测因子;用主分量分析方法组合预测因子。用支持向量分类机方法分别建立山东淮河流域、河南淮河流域、江苏淮河流域、安徽淮河流域共4个区域夏季降水短期气候预测模型。对2007--2009年夏季降水量SVM分类预测,4个区域的训练集回预测正确率为85%~99%,平均训练集回预测正确率91%;预测结果误差最大不超过1级,绝对值平均为0.4级。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和推广前景,可在气候预测业务中使用。  相似文献   

18.
选取江苏省近49年(1960—2008年)来64个台站暴雨资料,结合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选取111个典型暴雨天气过程,通过对500 hPa高度距平场进行EOF分型。结果表明近49年有影响的江苏省暴雨过程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两脊一槽型、纬向型和双阻型。并进一步分析各类型暴雨过程出现前一日和当日的500 hPa和700 hPa高度场、850 hPa风场和海平面气压场。分析结果表明:(1)两脊一槽型暴雨。500 hPa高度场是深厚的贝加尔湖大槽,700 hPa高度场两脊一槽的形势明显且有阶梯槽存在,高度场上等高线密集,850 hPa高度场水汽充沛,地面图上四川有低压且有东移发展成倒槽之势。此类型暴雨持续时间以一天居多。(2)纬向型暴雨。500 hPa高度场上环流较平直,多小槽活动,西南气流强盛,等高线稀疏。850 hPa高度场在苏北有风速和风向辐合区,此类型暴雨天气形势易产生持续性大范围暴雨。(3)双阻型暴雨。500 hPa高度场上中高纬度存在2个阻塞高压,贝加尔湖低槽深厚,且槽线分成南北二段,700 hPa高度场上中纬度多小槽活动,850 hPa高度场水汽输送通畅,此类型暴雨天气形势易出现持续性暴雨。  相似文献   

19.
蒋丽娟  吴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905-1907,2167
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分析了500hPa高度场在广西春季和夏季旱涝年的气候差异,找出了前期500hPa高度场与春夏季旱涝关系密切的关键区。分析结果表明,前一年9月大西洋副高活动区域和波弗特海地区是次年广西春季旱涝的关键区,前一年9月大西洋副高偏强,则次年广西春季偏旱,反之则偏涝;波弗特海地区位势高度大,则次年春季桂北偏涝桂南偏旱,反之则桂北偏旱桂南偏涝;前一年10月东西伯利亚海和大西洋低纬地区是次年广西夏季旱涝的关键区,这两个地区位势高度小,则来年夏季广西少雨,容易造成干旱,反之多雨,易造成洪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