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我省山楂栽培历史悠久,是全国主要产区之一,目前已有1000万株,其中结果树有250万株.1980年约产山楂2000万斤、价值达800万元.山楂系抗寒性强的树种,现已被列入我省中北部重点发展果树之一.但因1980~1981年冬春我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冻害也波及到山楂,为弄清这次山楂冻害的情况,1981年7月起,先后对我省山楂生产区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山楂是我国果树的重要树种, 20 世纪 70年代曾一度发展很快,截至1990年全国栽植面积达35万hm2,年产 45 万 t(吨),位居当年全国果树面积和产量第 4 位。随后,由于市场要求水果多样化,小水果类(桃、杏、草莓、荔枝等)和适应外销、加工的果类的快速增长,使山楂产量退居果类第 8 位。从生产上看,由于它多栽植在贫瘠的丘陵坡地,管理条件差,良种推广慢,目前尚未形成基地化和规范化栽培,产量和单产增长较慢,品质较差,效益较低。从全国调整果业结构上看,水源缺乏、较寒冷的山区,尤其是燕山北麓、辽宁中北部、吉林中南部、鲁中南、胶东、豫北、晋…  相似文献   

3.
0 引 言 果树产业作为世界农产品生产三大项之一[1] ,其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对乡村振兴的意义极为重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山楂栽培面积已达700万亩,约占我国果树总面积的10%,2020年产业规模在200亿元左右.山楂是一种药食同源植物,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及轻工业等领域.但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种质资源退化、群...  相似文献   

4.
果树生产周期长,栽植苗木的优劣,对果树的生长发育、果实品质、产量、植株寿命等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说,苗木好坏影响果树的终生。 近年来,我国果树发展速度是空前的。1993年,全国果树面积达665.2万hm~2(公顷),水果总产达3001.5万吨,分别比1992年增长14.3%和23.0%。其中苹果面积222.8万hm~2,产量901.2万吨;梨59.7万hm~2,产量320.7  相似文献   

5.
江西是水果生产大省,2002年果树面积33.5万公顷,其中投产面积20万公顷,产量达100万吨。柑桔和梨是江西省的大宗果树,柑桔面积20万公顷,产量40万吨。在柑桔类中,脐橙面积3.35万公顷,产量13万吨,南丰蜜桔面积1.73万公顷,产量10万吨以上。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果树生产的现状 1、面积和产量倍增。截至1988年底,全国果树面积为7599.1万亩,总产量为1666.1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3.1倍和2.5倍,10年的增长量超过了前30年增长的总和。在我国人口日益增长的情况下,人均占有水果量由1978年的6.8公斤上升到15公斤,提前实现“七五”发展规划。初步预计1989年果树面积达8500万亩,比1988年扩大12%。1989年总产量1837万  相似文献   

7.
果园低产是我国果树生产中存在的极为普遍而严重的问题,同时也是制约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两高一优”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虽然目前我国果树栽培面积位居世界之冠,年总产量达5000万吨。但果树单位面积产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加上果品质量不佳,直接制约着果树生  相似文献   

8.
绥中县地处渤海湾辽西走廊,是辽宁省重点果产区之一。秋白梨是当地特产,年产量4万吨以上。近年来苹果发展也很快,总产量在3.5万吨以上。现全县有22个乡有果树,计700多万株,年产水果10万余吨,人均水果收入达百余元,果树生产是绥中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来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我国果树业发展十分迅速,至1999年底,总面积已达866.7万公顷以上,总产达6237.6万吨.但由于栽培管理大多较为粗放,尤其是施肥不合理,偏施氮肥,少施或不施有机肥等原因,致使各种果树生长发育不良、各种缺素普遍发生,且单产低、质量差.  相似文献   

10.
我国1990年柑桔发展面积已逾1700万亩,产量达456.1万吨。随着2/3幼龄树的相继投产与当前轰轰烈烈发展果树业的再度掀起,到2000年我国发展面积肯定超过2000万亩,产量会突破1500万吨,栽培面积与柑桔总产可能均为世界之最。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柑桔品种结构不合理与果品质量与单产的不理想,早已引起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密切关注,目前已到付诸现实改变现状的关键时刻,机不可失。我们必须接受日本自1973年柑桔栽培面积17.3万公顷削减到目前7.9万  相似文献   

11.
一、果品产销形势 (一)生产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果业高速发展,据农业部统计,1999年全国果园面积已达866.73万hm~2,全国人均1分地的果园。全国水果总产量6237.6万吨,占世界水果总产量4.45亿吨的14%,居世界第一。其中苹果产晕2080.1万吨,占世界苹果总产量的34.5%,是美国的3.3倍,日本的20.6倍;大梨774.2万吨,占世界梨总产量的48.9%,是美国的8.0倍,日本的16.9倍;柑桔1079万吨,占世界柑桔总产量的10.9%;桃299.7万吨。苹果、梨、桃的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柑桔列世界第三。其他特产果树,如山楂、猕猴桃、枣和李子等也都名列前茅,成为名副其实的果品生产大国。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安丘市是果树生产大市,现有梨树2000公顷。年产梨7.5万吨,年总产值5亿元,山楂1000公顷,年产果实2.5万吨,年总产值3亿元。主要分布在辉渠镇、凌河镇和石堆镇。果树已成为当地果农的主要经济来源。但2008年春天突然在全市范围内所有的梨和山楂树普遍感染了锈病,自4月下旬开始至7月上旬,我们用对角线5点式调查发现,感病树达57%,感病树上病叶率在21%~53%。有些树一发芽就开始出现病状,甚至全树出现感染。  相似文献   

1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水果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水果业的发展现状及与发达国家的比较分析(一)水果业发展现状我国是世界果树大国,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水果和干果达50余种,是世界果树起源最早、种类最多的原产地和世界著名果树古国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水果业发展较快,尤其是80年代中后期以来,水果业进入了迅猛发展时期。据统计,1952年我国果树栽培面积为68.44万公顷,总产量244.3万吨;到1980年上述两项指标分别达到178.3万公顷和679.3万吨,是1952年的2.61倍和2.78倍。到1998年水果产量和种植面积已达到853.3万多公顷和5452.9万吨,分别是1980年的4.8倍和8倍。…  相似文献   

14.
发展行业协会 提高果品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现状:我国果品生产正居世界之首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发展,果树生产的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2001年我国果树种植面积已达8931.83万公顷,总产量达到6225.15万吨,均为世界之首.  相似文献   

15.
山楂也叫山里红、红果,是我国特有的果树。其果实营养丰富,酸甜可口,适于生食,也适于加工制作山楂糕、山楂片、蜜饯等。山楂也是重要的药材。近几年来,我省山楂有很大的发展,据初步统计现有山楂树1167万株,其中结果树343万株,年产量约600万斤左右,高的年份可达1000多万斤。目前山楂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是产量低,而且不稳。病害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摸清山  相似文献   

16.
四、中美两国在苹果生产上的差距近30年来,中美两国在苹果生产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由于我国过去果树生产落后,基数很低(解放初期苹果面积30万亩,产量徘徊在10万吨左右),苹果发展的相对速度大于美国。1978年统计我国苹果栽植面积已达1024万  相似文献   

17.
阜新市果树生产现状及发展战略霍庆贞(辽宁省阜新市果树技术指导站1.果树生产发展现状阜新果树栽培历史较久,资源丰富。主要树种有苹果、梨、山楂、葡萄。其次有枣、杏、桃、李等10余种。据1995年末统计,全市果树栽培面积已达39.59万亩,水果产量达500...  相似文献   

18.
果树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发展集体经济、增加积累、改善人民生活有着直接意义,对加速实现现代化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我国自建国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果树生产发展很快。以苹果为例,1977年栽培面积是1,020万亩,总产量达210万吨,比解放初期面积增长33倍,产量增长20倍。同时我国的果树科学技术发展也很快,  相似文献   

19.
果树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发展集体经济,增加积累,改善人民生活有着直接意义,对加速实现现代化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我国自建国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果树生产发展很快。以苹果为例,1977年栽培面积是1020万亩,总产量达210万吨,比解放初期面积增长33倍,产量增长20倍。同时,我国的果树科学技术发展的也很快,曾选出一批各种果树的新品种,提出一些果树高产、稳产、质优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苹果科研的进展与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西洋苹果栽培已有100多年历史,解放前,苹果生产发展缓慢,到1949年栽植面积仅2万公顷,总产10万吨。新中国成立后,苹果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据1986年统计,栽培面积已达117.4万公顷,占全国果树总面积的31 .9%,是1949年的58.7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