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番茄是北方地区春季日光温室内栽培的主要蔬菜之一。推广生产“无公害”番茄,使消费者很受欢迎。但因减少施用农药、化肥量造成病害严重、降低产量;或者投入成本高,产出效益低,使技术规范推广不下去。究其原因是没有因地制宜,结合温室特性进行科学的“无公害”生产番茄造成的。为此笔者等通过走访调查和生产试验,总结以下几项日光温室春番茄“无公害”栽培技术。1 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抗病、丰产的番茄品种是生产“无公害”番茄的基础。目前常用的抗病丰产的番茄品种有L402、中杂9号、佳粉15号、东农704等。2 培育壮苗育苗…  相似文献   

2.
从育苗、整地施肥、定植、植后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彰武地区番茄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番茄嫁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番茄栽培中,产量高低与品质优劣,除与品种、气候、土质、肥料有密切关系外,番茄青枯病等土传病害的防治也是非常关键的技术措施之一。资源县农业局从2002年开始在全县推广番茄嫁接育苗技术,2007年推广面积达1100hm^2,总产量达122991t,平均产量达111810kg/hm^2,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产品质量标准,效益十分明显。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番茄嫁接育苗技术推广应用,积累了一定的番茄嫁接育苗培育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棚秋延后番茄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棚秋延后番茄栽培,播种时间在6月中旬,幼苗生长正处在强光、高温、虫害盛发季节,用常规方法育苗和栽培管理,一般年份番茄感染病毒病的概率为70%~100%,严重制约着番茄的产量,造成绝收的例子也不属罕见,致使菜农不敢冒此风险.在河北省元氏县殷村经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出一套大棚秋延后番茄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平均667 m2(平方米)产量4 000 kg~5 000kg(公斤).果实上市时间在9月中旬~11月底,价格看好,若加上大棚春提早栽培作物的收入,其全年的经济效益可与日光温室相媲美.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早春大棚番茄“四改”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桂华 《蔬菜》2000,(10):28-28
番茄是我市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历年来,由于我市菜农一直延用老的种植方式,经济效益逐年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所于1996~1998年进行了番茄早春“四改”高产栽培模式试验,并获得成功。1999年这一模式得到了大面积推广。现将“四改”模式的主要方法介绍如下。一、改晚播为提早播种,培育壮苗多年来,我市菜农春播番茄一般于12月中旬育苗。此时外界气温低,对种子发芽不利,出苗不齐,加之12月份受雨雪的影响,培育壮苗相对困难。因此,我市种植的番茄5月中旬才可供应上市。为避开不利天气,使番茄提早上市,1996-1998年…  相似文献   

6.
《西南园艺》2004,32(4):32-32
“番茄超高产品种引选及关键技术开发”系由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主持的研究课题,其示范点———苍南县灵溪镇郭家车村吴金毕农户用普通竹架大棚种植的1467m2番茄新品种FA-516,创667m2产量14793千克,产值17160元的超高水平。课题组从以色列海泽拉公司引进筛选出适合浙江气候的189、516、144等品种,并研究制定了“六改一换头”的超高产“长季栽培”技术。“六改”即:一改有限生长型品种为无限生长型品种,二改短季栽培为长季栽培,三改直蔓上架为斜蔓上架,四改密植栽培为合理稀植栽培,五改短货架期品种为长货架期品种,六改6米宽大棚为8米…  相似文献   

7.
苏南地区早春番茄长季节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棚早春番茄栽培在苏南地区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为了缓解设施蔬菜栽培茬口倒换困难,减少育苗及定植工作量,提高效益,改善品质。近年来,在江苏省太仓市高效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上,进行了无公害长季节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探索,实现了高产高效优质的目标。现将早春番茄无公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尚衍强  朱汉余 《蔬菜》1994,(4):17-17
日光温室早春番茄高效栽培江苏省赣榆县蔬菜办公室尚衍强,朱汉余赣马镇大高村王继全利用半亩日光温室进行早春番茄栽培,到1993年4月底,实现产量2950公斤,产值6000元的好收成。现将他的主要栽培管理经验简要总结如下:-、育苗1.品种:选用耐低温、耐弱...  相似文献   

9.
广西融安县1992年开始引进益农101番茄进行规模栽培以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高峰时全县面积达600多hm2,现在每年种植面积仍保持在500hm2左右,是泗顶镇、桥板乡部分村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
贺春玲 《蔬菜》2014,(1):43-44
秦皇岛市越夏番茄生产面积达166.7 hm2,平均667 m2产量6 500 kg,产值在1万~1.2万元,已成为秦皇岛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品种选择、育苗方法、整地定植和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越夏番茄春夏栽培和夏秋栽培两个茬口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赣榆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属苏北沿海地区,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为主的高效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较快,主要生产优质番茄、辣椒等茄果类蔬菜,是全国无公害蔬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县。全县番茄栽培  相似文献   

12.
何晓萌 《蔬菜》2023,(9):66-69
摘要:为提高日光温室番茄生产效益,解决栽培生产过程中的土壤恶化、病虫害频发等诸多问题,以北京市大兴区农产品产销与蔬菜产业服务站基地日光温室番茄1年2茬生产实践为例,集成了番茄优新栽培技术,包括穴盘无土育苗、熊蜂授粉、应用番茄果柄防折夹、温室光电调控技术等,并介绍了番茄冬春茬、秋冬茬栽培管理要点,主要包括品种选择、育苗、定植及定植后管理等,提高了温室土地产出效益,增加了种植者的收入,2茬667 m2总收益达64 750.78元,实现了日光温室番茄1年2茬高效栽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设施番茄栽培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从农艺农机融合角度出发,在保证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亟需研究提出宜机械化操作的农艺标准.本试验以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以现有栽培密度和栽培畦规格为对照,通过春、秋两茬栽培试验,探究了设施番茄宜机化栽培的栽培畦参数及适宜密度.结果表明:在每667 m2栽培株数不变的条件下,改1.4...  相似文献   

14.
张连江 《蔬菜》1992,(4):16-17
西红柿秋延后栽培苗期过去一般采取露地直播或育苗、并采用一般化管理,所以常因高温多雨造成旱、涝、病虫害等灾害。达不到秋延后目的。通过试验后进行了改进、采取改露地直播或育苗为保护地(大、中棚、温室等保护地)直播或育苗、改一般化管理为加强管理。通过“两改”试验证明可降温,减弱光照,人为控制水量减少病虫害,使苗齐、全、壮,增加产量。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做法如下: 一、改露地直播或育苗为保护地直播或育苗注意选二年以上未重茬、病虫害不严重的保护地为好。因为秋延后西红柿,前期处于高温、高湿、强光曝晒下。根据唐山市24年气象资料8月上旬平均气温25.7℃,最高年份30.1℃,中午最高气温达36℃,土壤  相似文献   

15.
番茄栽培主要采用日光温室滴灌系统,通过控制番茄不同生育期水肥用量、温室内温湿度、病虫害,避免大水漫灌对水肥的浪费问题,达到精确灌溉施肥目的。主要介绍了温室冬春茬番茄精量水肥栽培技术,包括产地环境、整地、定植、温湿度管理、灌溉、施肥、植株整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利用该技术在保证番茄产量的基础上,可为石家庄市温室番茄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增加经济效益,以期实现番茄高产高效栽培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番茄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1983年至1987年对番茄品种、育苗技术、定植密度、施肥水平、整枝方法、激素应用以及病虫综合防治,进行了系列的田间小区重复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分析,制定本技术规范。经过两年大面积高产示范栽培验证,全面实施该技术规范,番茄亩产可达7000公斤以上。1、定植地选择和土壤改良定植地要选择排水良好的半年菜土和晚稻田,半年菜收获后立即挖土,  相似文献   

17.
<正>江苏省东台市位于黄海之滨,是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市),设施蔬菜瓜果栽培面积3.73万hm2。近年来东台市东台镇通过科技入户指导城郊菜农应用大棚番茄—芹菜、小白菜—莴笋套种技术,667 m2番茄产量在4 500~5 000 kg,芹菜3 000~3 500 kg,小白菜1 300~1 500 kg,莴笋4 000~4 500 kg,667 m2收入在2.6万元以上,经济效  相似文献   

18.
番茄-瓜类-大白菜周年高效无公害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瓜类-白菜间套作周年高产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是丹阳地区较为理想的蔬菜栽培模式之一,2004年经省项目验收专家组鉴定已达到江苏省省内先进水平,目前该栽培模式以丹阳市横塘镇天元为中心在一线示范区及周边地区辐射推广种植已达333.5hm2,产品基本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该模式有效改善了地区蔬菜种植科技含量低,蔬菜生产不能达到平衡供应,蔬菜中农药残留、硝酸盐、重金属严重超标,蔬菜种植效益逐年下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瓜菜》2016,(12):72-73
番茄在北京地区栽培历史悠久,栽培方式多样,栽培技术水平较高。近几年北京地区开始大力倡导有机食品的发展,在有机种植方面还缺少具体的栽培技术应用。经过1年的摸索栽培试验,总结出一套从品种选择、育苗、整地施肥、定植及定植后的田间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精品番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在塑料大棚番茄栽培中进行不同品种、不同密度、不同施尿素量对番茄产量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决定番茄产量大小的顺序为密度〉品种〉施尿素量,最优组合为密度52500株/hm2,品种中杂9号,施尿素600kg/hm2。因此.在庄浪县番茄塑料大棚丰产栽培的农艺措施为:每1hm2施农家肥120t,普钙1500kg,尿素600kg,密度52500株/hm2,品种中杂9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