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GIS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综合运用数据库管理和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研究建立了基于C/S和B/S环境下的省、市、县3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用户管理、数据管理、信息更新、查询浏览、统计分析、成果输出和信息发布等功能。三级系统独成体系、相互兼容、数据共享,实现了森林资源的逐级管理,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提供了技术平台,为社会大众提供了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及B/S、C/S相结合的体系结构,针对当前贵阳市森林资源数据容量大、类别多的现状,设计开发了用于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的入库、管理和应用的地理信息系统,提高了森林资源数据管理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有利于促进贵阳市森林资源数据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文中介绍了系统的技术架构及空间数据之间的关系,阐述系统功能框架、空间数据管理与应用以及系统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在简要介绍组件式GIS和WebGIS的基础上,采用组件式GIS技术,从系统的总体结构、系统功能、数据库建立、系统集成方式方面来完成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了森林资源管理中数据的输入、统计,专题地图输出,对外信息发布,完成了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组件式GIS技术应用于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可以方便林业部门对森林数据的管理,为实现数字化林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珠海市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林业生产和管理效率,是林业建设迈入新时期,实现数字林业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以珠海市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为例,介绍采用GIS技术、遥感技术和数据库构建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技术和特点,分析了系统在森林资源信息档案管理、专题分析、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管理和动态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此系统的应用使珠海市的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监测成为可能,将珠海市林业管理水平提高到动态跟踪管理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福建林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林业管理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和工具,而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是林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综述了福建省计算机软件应用情况和集成林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结构,分析系统组成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林业生产管理领域的意义,它不仅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节省经费,而且,还能使林业经营管理更加科学化,实现森林资源数据更新和图件制作的计算机一体化、网络化,为全区林业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制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上的运用,为林业工作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飞跃。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森林资源属性数据库和空间信息数据库,将森林资源图形数据和小班调查卡片数据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可视化、动态化管理,为林业生态工程提供快捷、明确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连清)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方法。包括:全国连清数据、TM数据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方法及数据库的建立;以数据库、GIS、RS和Web技术为基础,设计开发了C/S和B/S两种结构的系统功能。该系统的建立满足了连清数据管理和信息查询两类用户的需求,为建立国家林业数据服务平台在技术和方法上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一直是辽宁省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三维浏览查询系统作为辽宁省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子系统之一,因其直观性强、可视性佳,一直作为数据浏览查询的展示性窗口。现行森林资源三维系统采用B/S模式,使用PostGIS、MySQL、ArcGIS作为空间数据库管理软件,实现了数据浏览定位、专题查询、飞行浏览查询、场景管理、拔高设置、辅助分析等森林资源数据查询分析功能。本文说明了系统构建的思路与方法,并对现行系统的优点及不足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完善全省林业信息化网络。全面启动"数字林业"工程建设。总目标是:以全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全省森林资源连清数据、全省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为主体,建立森林资源主题数据库和资源动态数据库;逐步扩展,整合各类林业信息资源,建立各专题数据库。实现数字林业系统中涵盖129个  相似文献   

11.
在综合分析现有森林防火指挥系统和应急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以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ArcG IS,结合现代GPS技术、GPRS无线通讯技术,建立了森林防火应急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了应急资源的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以O rac le作为数据库管理工具,实现了对复杂空间数据的管理.具体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思想、数据库的设计、系统的结构及软件功能.  相似文献   

12.
以海量林业资源数据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基于福建省林业政务信息网络环境的全省林业资源数据GIS组织的技术方法和实现过程。通过分析海量林业资源数据的特点,探讨了GIS系统组织结构、空间数据预处理及加载、数据无缝与多尺度管理、ArcSDE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设计与配置、数据交换等关键技术。应用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据仓库在网络上能够方便、快速地被客户端所调用,满足了全省林业资源数据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森林资源信息调查方法因存在许多局限性而难以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RS、GIS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方面可以弥补传统调查方法的不足;另一方面作为一项新技术手段,在森林资源监测、野生动物调查、植被调查、病虫害预报、林火信息管理、林业专题图编制和森林经营管理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森林资源信息的提取和制图依赖于大量空间数据的有效处理,本文探讨了ARC/INFO7.0.1和ARCVIEW3.0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信息提取、分析及制图等方面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汾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解译与调查项目中的关帝山林地调查数据为数据源,根据森林资源多而复杂的特点,采用SQL sever2000结合ArcSDE技术建立森林资源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利用Visual Basic6.0基于Arc-GIS Engine组件技术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森林资源查询分析、统计分析、专题制图、空间分析等功能,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建立乡级林业地理信息系统(GIS)过程中,最主要的工作是设计并建立森林资源数据库。使用通用GIS软件(PCARC/INFO)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LOTUs1-2-3)设计森林资源数据库主要包括5个步骤:(1)将用户的观点模型化;(2)定义实体及其关系;(3)实体表示;(4)匹配成ARC/INFO的数据模型;(5)组织成地理数据集.  相似文献   

16.
随着林业统计数据的广泛应用及日趋复杂,传统数据显示平台已无法满足日益庞大的林业统计数据的管理、展示及可视化分析的需求。为解决林业宏观统计数据可视化展示和分析程度较低以及大批数据资源浪费等问题,文中基于ASP.NET MVC开发模式,以TypeScript作为编程语言,并结合Bootstrap和Echarts等构建了林业统计数据可视化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应用展示、实现效果,并展望了将来的研究方向。该系统具有数据实时更新及统一管理、专题信息空间分布地图展示、属性信息快速查询、数据可视化分析等功能,以丰富的可视化形式全面直观地展现和挖掘了林业统计数据潜在的属性、空间、时间特性。该系统可实现我国林业宏观统计数据的实时更新、统一管理、可视化展示及分析等目的,可以满足林业不同领域的个性化数据可视化需求,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依据山东省森林资源清查的基础信息和资源核算的相关模型,以WEBGIS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以ASP.NET和MapGIS7-IMS技术为手段,以SQL Server为后台数据库,构建一个基于MIS与GIS的无缝集成系统,将遥感分类结果和GIS进行叠加,实现森林资源资产核算、森林资源生产核算、森林资源核算汇总及报表生成、森林资源空间分布动态查询与输出功能,从而为管理者进行资源评估和制定森林政策和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RS、GIS的森林资源年度监测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年度小班数据和现势的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从年度监测角度出发,综合运用RS、GIS技术、数据库技术、专家知识库、林分生长模型等技术,充分对各种时空信息进行数据挖掘,通过深入分析和二次开发,设计并开发了广东省森林资源年度监测信息系统。该系统除了具有基本的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功能之外,最大的优点是实现了空间数据自动更新、部分属性数据的智能监测,为林业管理部门进行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提供了高效的操作平台,促进了森林资源年度监测的智能化、自动化。该系统对提高我国基层林业部门的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森林资源变化叠置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ARC/INFO和ARCVIEW为软件平台,以VF为数据库管理平台,以VF和AVNUE为编程语言,根据黑龙江省帽儿山实验林场11年来的资源与环境ARCGIS空间数据,成功地研究出一套森林GIS空间数据的标准化核心技术和方法,用以建立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森林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