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两株球孢白僵菌对核桃举肢蛾幼虫的感染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西农业科学》2016,(5):662-665
核桃举肢蛾的发生影响着核桃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寻找新的生物防治途径,于2014年8月从山西盂县核桃产区收集受核桃举肢蛾钻蛀的虫果进行解剖观察,发现在核桃举肢蛾钻蛀的初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核桃果实受害症状呈现不同的特点,包括果皮黑斑、果实内幼虫蛀食果肉形成的坑道和蛀孔的大小、排泄的虫粪量、幼虫的体色和体长。在虫果内核桃举肢蛾的幼虫数量平均为6~7头,最多的可达13头。利用球孢白僵菌的2个菌株TST05和FDB01的孢子悬浮液(孢子浓度为1.0×108个/m L)对新脱果的核桃举肢蛾老熟幼虫进行了感染试验。结果显示,2菌株对该幼虫均具有很好的感染和致病效果,感染第2天就表现出染病症状,随后虫体表面出现菌丝,最后完全被菌丝覆盖;第8天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7.8%和84.4%;致死中时分别为4.743,4.934 d。  相似文献   

2.
核桃举肢蛾是核桃上的主要果实害虫。为了解核桃举肢蛾的特征特性、生活史、生活习性,开展了章丘区核桃举肢蛾的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济南市章丘地区核桃举肢蛾1年发生3代,每代发育历期40 d左右,以老熟幼虫在落果内、落果与土表层接触处、土缝中、土壤1~2 cm、枯枝落叶下等处结茧越冬,幼虫危害期在12 d左右。  相似文献   

3.
通过Witting反应合成四种核桃举肢蛾性诱剂。林间诱蛾试验表明:人工合成的四种性诱剂对核桃举肢蛾都有一定的诱蛾活性,不同组分按一定比例组合后诱蛾活性有所增强,特别是Z-8-13∶Ac和Z-9-16∶OH以2∶8的比例组合后诱蛾效果最高。为核桃举肢蛾虫情测报提供了一条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4.
在17~30℃内共设7个温度,测定了核桃举肢蛾越冬幼虫化蛹和羽化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4,10.4℃。发育积温分别为276.3和196.3日度,表明温度影响过冬幼虫化蛹和羽化发育速度。土壤含水量低,化蛹率和羽化率均低;在温度条件满足时,土壤含水量低,发育历期延长,存活率降低。此外还建立了8个回归方程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陕西商洛核桃产区核桃举肢蛾的危害特征、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方法,指出陕西商洛核桃举肢蛾1年发生1~2代,且以第一代危害为主。提出防治核桃举肢蛾以预防为主,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加强地面防治和树上防治,积极消灭越冬幼虫,适时开展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并根据核桃举肢蛾的生活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生物及化学药剂。  相似文献   

6.
林州市核桃举肢蛾种群动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核桃举肢蛾种群动态变化规律,于2005-2011年在林州市通过性诱剂诱集成虫对核桃举肢蛾种群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分析了气候条件及不同生境对该虫种群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举肢蛾成虫种群在林州1a有2次发生高峰,第1代成虫发生高峰在4月中下旬,第2代成虫发生高峰在6月中下旬。分析表明,冬季最低温度、4月中旬降雨量是影响核桃举肢蛾第1代成虫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子,6月中旬降雨量是第2代成虫数量变动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生境条件下核桃举肢蛾危害率不同,深山沟谷和阴坡地带发生最重,被认为是影响核桃举肢蛾种群数量变动的又一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核桃举肢蛾JAtrijuglans hetaohei Yang是找国北方核桃的主要害虫, 1985年丹凤县核桃举肢蛾大量发生,虫果率达59%,减产43%。我国自1953年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已发表论文川余篇,对该虫的生活史习性和树上化学防治研究较多,但对该虫的入土过冬规律,树盘地面防治没有系统研究。我们从川既年开始在丹凤核桃产区对举肢蛾幼虫脱果入土过冬规律和地面防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林州市核桃举肢蛾的发生规律与化学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明确核桃举肢蛾在林州市的发生规律,筛选防治核桃举肢蛾的最佳药物及浓度,进行了核桃举肢蛾生活史的系统观察及树冠喷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核桃举肢蛾在林州市1 a发生2代,第一代成虫发生高峰在4月中下旬,幼虫蛀果高峰为4月下旬,第二代成虫发生高峰在6月中下旬,幼虫蛀果高峰在7月上旬。采用毒死蜱1 000倍液、苦参碱500倍液和乙酰甲胺磷1 000倍液进行树冠喷雾,从核桃举肢蛾成虫发生高峰期开始,第一代成虫期喷1遍药,第二代成虫期喷2遍药,2遍间隔10 d,防治效果明显,防效在82.9%~89.0%,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核桃举肢蛾是核桃上的主要果实害虫,在济南市章丘地区1年发生3代,每代发育历期40天左右,以老熟幼虫在落果内、落果与土表层接触处、土缝中、土壤1~2 cm、枯枝落叶下等处结茧越冬,幼虫危害期在12天左右。2019年8月通过山东林学会评价。  相似文献   

10.
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是危害核桃果实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核桃的产量和商品价值。在最新的形态学分类上,核桃举肢蛾属于鳞翅目、麦蛾总科、黑展足蛾属。通过同源序列比对探讨利用DNA条形码技术(DNA barcoding)对核桃举肢蛾进行分类鉴定的准确性。运用2对通用引物分别扩增核桃举肢蛾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 I)基因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片段,并与鳞翅目麦蛾总科、巢蛾总科、凤蝶总科、螟蛾总科等昆虫的同源片段进行碱基组成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分析,扩增得到核桃举肢蛾CO I基因664 bp片段和Cytb基因479 bp片段。结果表明:核桃举肢蛾线粒体CO I基因片段中,A、T、G和C 4种核苷酸的含量分别为29.5%、39.4%、15.1%和16.1%,A+T的含量(68.9%)明显高于G+C含量(31.1%),存在显著的AT使用倾向性。在Cytb基因片段中, A、T、G和C 4种核苷酸的含量分别为33.4%、41.5%、10.2%和14.8%,A+T的含量为74.9%,也明显高于G+C含量(26%)。两段序列都以T-A间颠换和T-C间转换为主要替换方式,且密码子第2位点保守性最强,第3位点变异率最高。基于CO I和Cytb基因片段构建的NJ系统进化树均显示核桃举肢蛾与麦蛾总科昆虫处于同一个分支之下。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得到的核桃举肢蛾分子生物学分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核桃举肢蛾别名核桃黑、黑蛋,为鳞翅目举肢蛾科害虫,是蛀食核桃的主要害虫,防治不当时果实受害率达70%~80%,甚至高达95%以上,给核桃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2.
一、分布及为害 核桃举肢蛾属鳞翅目举肢蛾科,是吕梁市汾阳、孝义、临县、交城等几个核桃主产地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以幼虫钻入核桃青皮内蛀食,受害果逐渐变黑脱落(俗称黑蛋),是影响全市核桃产量、质量的主要害虫,全市每年产量损失达20%左右。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其发生数量与树下荒芜程度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一、核桃举肢蛾核桃举肢蛾又名核桃黑,主要危害果实。1.危害状。幼虫蛀食青皮,在青皮内蛀食多条隧道,并充满虫粪,引起总苞变黑腐烂,幼果脱落,核仁干缩。2.生活习性。核桃举肢蛾1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  相似文献   

14.
核桃举肢蛾,又名核桃黑,是核桃生产上最重要的果实害虫,幼虫主要为害核桃青果皮,幼虫蛀入核桃青果内纵横穿食,使果实变黑而大量脱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核桃举肢蛾的年消长动态及色彩趋性,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于2013~2014年通过调查方法研究了核桃举肢蛾的年消长动态及对不同色彩的趋性.[结果]核桃举肢蛾在山阳县元子街镇李家塬村1年发生2代,6月中旬至7月上旬、7月底至8月上旬为成虫盛发期;核桃举肢蛾成虫对黄色具有一定的弱趋性.[结论]试验结果为核桃举肢蛾的绿色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商洛核桃产区举肢蛾虫害调查与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肢蛾是为害核桃果实的主要害虫。调查结果表明,商洛核桃产区举肢蛾发生率平均为37.6%,为害程度与海拔、地理位置和立地条件等密切相关。表现为低海拔(800 m)地区重于高海拔(1 200 m)地区;阴坡重于阳坡;沟道重于平川;荒坡地重于耕地;阴湿多雨年份重于干旱年份。在防治时应遵循"加强预测预报、物理与化学防治相结合,长期、综合防治"的原则。化学防治从举肢蛾羽化率达到10%~15%(麦梢发黄即将收割时)开始采取措施,喷洒0.5%的二甲基二硫醚1 000倍液1 500 kg/hm2,连续喷3次,每次间隔10 d,可将虫害率控制在9.2%以下,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核桃举肢蛾属鳞翅目,又名"核桃黑"。该幼虫主要为害果实,造成核桃产量低、质量差。以幼虫蛀入幼果,使幼果皱缩,发黑,核桃仁发育不良,干缩。蛀蚀果柄,引起落果,造成核桃树产量大幅度下降,使果农经济效益大大受损。因此,对核桃举肢蛾必须及时有效的防治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8.
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uhei Yang)是取食核桃果实及种仁,对核桃的产量和品质危害严重的重要害虫,给核桃产区农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该文详细论述了核桃举肢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以及具体的防治技术,以期在生产实践中为有效控制核桃举肢蛾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孙益知 《农友》2002,(1):17-18
核桃举肢蛾以幼虫蛀食核桃果实,硬核期前蛀入危害,引起早期落果,是核桃生产中最重要的害虫。一般年份虫果率达10%~20%,雨水多的年份虫果率有时可达50%以上,损失严重。核桃栽植分散,树冠高大,产量较低,树上喷药难以推广,举肢蛾防治至今仍是生产上一个难题。近几年我们对举肢蛾的越冬规律和地面防治作了较深入的研究,试验出了简单易行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商洛地区核桃举肢蛾的生活史及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定点与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核桃举肢蛾在陕西商洛丹凤县的生活史。结果表明,核桃举肢蛾在丹凤县海拔1 000 m以上山区1年发生1代,在海拔600 m以下的川道地区1年发生1~2代,部分个体可发育至第3代成虫期。同时,利用该虫越冬幼虫分布在1~9 cm土层的特征,人工垦复翻深树盘10~12 cm,可使虫果率降至2.04%~8.40%;在该虫羽化、产卵、幼虫蛀果盛期应用32 000 IU.mg-1苏云金杆菌1 000倍液喷雾2次可使虫果率下降到10.31%,用500亿.g-1白僵菌原粉喷粉2次可使虫果率降至17.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