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运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对盐芥ABI1基因在干旱、ABA、冷和盐胁迫下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并对ABI1在耐盐植物中的抗逆能力进行了分析,为粮食作物的耐逆性改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野生大豆耐盐性材料初步筛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用1.5%,1.8%NaCl溶液对650份野生大豆进行发芽鉴定,筛选出在1.8%的NaCl溶液中发芽率达60%以上的材料46份;经盐碱地鉴定,这46份材料中,一级耐盐材料6份,二级耐盐材料11份,三级耐盐材料1份;最后对经盐碱地鉴定筛选出的一、二、三级耐盐材料进行温室不同盐浓度培养,最终初步筛选出3份耐盐材料。  相似文献   

3.
黄瓜种子萌芽期及嫁接砧木幼苗期耐盐力评价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目的】进行黄瓜不同基因型和嫁接砧木耐盐性的筛选。【方法】对20个黄瓜品种种子萌发期和22个嫁接砧木幼苗期的耐盐力进行鉴定,对黄瓜种子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等耐盐力指标和嫁接砧木的盐害指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0个黄瓜品种中,早多佳、华早2号、中农8号、津育1号、津优3号为耐盐力强的黄瓜品种,津冠1号、许优1号 、津春5号、津春4号、东方明珠、湘早3号、特早1号、津优1号为中等耐盐黄瓜品种,白皮黄瓜、宁丰8号、美农4号、津春3号、津杂4号、津杂2号、津春2号为耐盐力弱的黄瓜品种;22个嫁接砧木中,可分为二大类,其中,春白玉西葫芦、早青一代西葫芦、铁将军F1南瓜、极早秀玉西葫芦为耐盐力弱的品种,其它为耐盐力强的品种。耐盐力强的砧木品种可分为3个亚类,孝感瓠瓜、同心瓠瓜、汉龙碧玉瓠瓜、超丰8848瓠瓜耐盐力很强,黑籽南瓜耐盐力强,其它13个品种耐盐力较强。【结论】黄瓜不同基因型和嫁接砧木的耐盐性具有较大差异,在黄瓜种子萌发期和嫁接砧木苗期可对其耐盐性进行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4.
王玉珍  刘永信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543-9546
东营市有盐渍化土壤面积44.29万hm^2,盐生植物种类200多种。介绍了东营市的主要耐盐植物种类,有耐盐药用植物、耐盐蔬菜、耐盐绿化树木、耐盐工业用原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并且对耐盐植物的开发及利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苹果砧木耐盐变异体的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振侠  徐继忠  邵建柱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227-10228,10243
[目的]筛选苹果砧木耐盐变异体,并对其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用^60Co-y对苹果砧木78-48进行辐射处理,以处理明显的叶片为外植体诱导出再生植株,以1.0%和1.2%NaCl作为选择压,对再生植株进行多代交替盐筛选,直到筛选出耐1.2%NaCl的变异体L和K,以耐盐变异体也和K2为试材,对其进行耐盐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RAPD分析。[结果]变异体不仅在生理生化指标上有明显的差异,而且在DNA水平上发生了突变。[结论]变异体也和K2是78-48的耐盐新株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玉米耐盐自交系及单交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玉米骨干自交系黄早 4、齐 319和 8112的幼胚为外植体 ,用含有 10g/LNaCl的培养基筛选获取耐盐愈伤组织。耐盐愈伤组织分化出幼苗 ,自交结实。子一代通过水培进行耐盐性测定 ,选择耐盐植株 ,对其后代继续进行耐盐性鉴定、筛选 ,获得耐盐突变体。以农艺性状稳定和耐盐性稳定的自交系为材料 ,组配出耐盐杂交种N2 - 1×N1- 4A和 8112 - 1×N1- 6A等杂交组合。盐碱地试验表明 ,这些组合适合于在中度盐碱地种植 ,且在生长后期可以用 5 0 %海水灌溉  相似文献   

7.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及工业原料作物,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等优良特性。了解甘薯在盐胁迫条件下的耐盐机制,筛选耐盐种质资源,培育耐盐品种,对提高盐碱地利用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从甘薯耐盐种质资源筛选与鉴定、耐盐性评价指标、耐盐性相关基因挖掘以及提高耐盐性的途径等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甘薯耐盐相关的研究进展。在甘薯耐盐种质资源筛选与鉴定方面,总结了目前已报道的强耐盐、中度耐盐、弱耐盐及盐敏感甘薯种质资源。在耐盐性评价上,将众多指标归结为形态学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两大类。在耐盐性相关基因挖掘上,总结了参与盐胁迫响应的基因,如C2结构域脱落酸相关基因IbCAR1、磷脂酰丝氨酸合成酶基因IbPSS1、蔗糖非发酵-1-相关蛋白激酶-1基因IbSnRK1、甘薯R2R3-MYB基因IbMYB308、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TPS)基因IbTPS等。在提高耐盐性的途径上,总结了现阶段常采用的2种方法,即施用外源物质及培育耐盐品种。目前甘薯的耐盐性在生理代谢、耐盐基因挖掘等研究中取得诸多成果,但在提高甘薯耐盐性途径上研究较少。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为今后开展甘薯耐盐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对黑龙江省耐盐植物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调查,共筛选出耐盐植物87种,隶属26科60属。并对筛选植物的耐盐能力进行了分析,对部分耐盐野生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绿化应用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今后黑龙江省盐碱地应用耐盐植物进行土壤改良、植被恢复与控制水土流失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油菜耐盐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其候选基因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甘蓝型油菜耐盐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寻找可能与油菜耐盐性相关的SNP位点,发掘与油菜耐盐性有关的候选基因。【方法】以1.2%NaCl溶液作为培养液,去离子水为对照,对307个不同品系的甘蓝型油菜进行发芽试验。播种后7 d测定幼苗根长、鲜重及发芽率,计算盐胁迫下各性状相对值,并作为评价耐盐的指标。结合油菜60K SNP芯片,利用SPAGeDi v1.4软件对该群体307份甘蓝型油菜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并计算亲缘关系值的矩阵。利用软件STRUCTURE v2.3.4对关联群体进行了群体结构分析。为有效排除假关联的影响,将群体结构和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考虑进关联分析中,同时进行了PCA+K模型、Q+K模型以及K模型3种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和比较,根据所有SNP的–lg(P)观察值和期望值,确定每个性状GWAS分析的最优模型。采用TASSEL 5.0软件,在最优模型下对307份材料耐盐各性状的相对值分别与SNP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利用油菜基因组数据库,在显著SNP位点侧翼序列200 kb范围内提取基因。根据拟南芥中已经明确功能的耐盐相关基因,筛选出目标基因组区段内与耐盐相关的油菜同源基因。【结果】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164个与根长显著关联的SNP位点,23个与鲜重显著关联的SNP位点,38个与发芽率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其中与根长、鲜重、发芽率最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分别位于染色体A08、A02和A06,贡献率分别为23.84%、18.59%和31.81%。在这些显著SNP位点侧翼序列200 kb范围内发掘出可能与油菜耐盐性有关的50个候选基因。这些候选基因主要包括转录因子MYB、WRKY、ABI1、b ZIP、ERF1、CZF1、XERICO等以及一些下游受转录因子调控的不同功能基因NHX1、PTR3、CAT1、HKT、CAX1、ACER、STH、STO等。在根长和发芽率2个不同耐盐性状的分析结果中均筛选出位于A03染色体上的耐盐基因BnaA03g14410D。另外,这些耐盐候选基因中包含两组串联重复基因,分别是位于A03染色体上的BnaA03g18900D和BnaA03g18910D,位于C09染色体上的BnaC09g19080D、BnaC09g19090D和BnaC09g19100D。除此之外,耐盐候选基因中还包含2个距离非常近(中间只间隔2个基因)的重复基因BnaC02g39600D和BnaC02g39630D。【结论】共检测到225个与耐盐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位点,筛选出50个可能与油菜耐盐性有关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耐盐栽培大豆和盐敏感栽培大豆对盐胁迫的响应,特别是盐胁迫对大豆幼苗光合特性、离子含量及Na~+动态平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比较盐胁迫下不同大豆品种的响应差异,揭示不同基因型大豆耐盐机制,为大豆栽培管理、耐盐品种的选育及人工调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耐盐栽培大豆(Y8D6008、Y8D6013)和盐敏感栽培大豆(Y8D6132、Y8D6136)为材料,选取长势一致的大豆幼苗于1/2×Hoagland营养液中培养,待第一片复叶完全展开时,营养液中加入Na Cl,每天递增50 mmol·L~(-1)到达处理浓度150 mmol·L~(-1),处理持续7 d。以不加Na Cl的1/2×Hoagland营养液作为对照,研究盐胁迫下大豆幼苗的光合特性、离子含量及Na~+动态平衡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150 mmol·L~(-1) Na Cl不同程度地抑制了4种大豆幼苗生长,同时显著降低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但是Na Cl胁迫对盐敏感大豆影响程度显著高于耐盐品种;盐胁迫显著降低耐盐大豆的胞间CO2浓度,而盐敏感大豆与之相反,说明150 mmol·L~(-1) Na Cl处理下气孔限制是引起耐盐品种光合速率下降主要因素,而盐敏感品种光合速率下降主要因素是非气孔限制。对大豆植株的不同离子含量进行测定,发现盐胁迫下4种大豆叶片中Na~+积累均显著升高,盐敏感品种上升幅度显著高于耐盐品种,而K~+含量与Na~+含量的变化规律相反。盐敏感大豆叶片中磷含量(P)均受盐胁迫显著下降,而耐盐大豆叶片P在胁迫后略有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变化幅度与叶片中Na~+、K~+和P含量变化幅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对6个参与大豆植株体内Na~+动态平衡相关基因Gm SOS1、Gm Ncl1、Gm SALT3、Gm NHX1(离子通道基因)、Gm CIPK1(信号转导基因)和Gm AVP1(能量运输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发现盐胁迫后4种大豆的Gm Ncl1表达量均显著上调,盐敏感品种上调倍数高于耐盐大豆品种,这种表达变化与大豆的耐盐性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而其他5个基因表达量与大豆的耐盐性没有明显的关联性。【结论】与盐敏感大豆相比,耐盐大豆在盐胁迫环境条件下减少Na~+在叶片中的积累,保持相对较高的K~+和P含量,并维持相对较高的光合速率,这是耐盐大豆比盐敏感大豆具有较强耐盐特性的因素之一,另外Na~+动态平衡相关基因GmNcl1可能与大豆耐盐特性有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一种提高作物耐盐能力促生菌的筛选及其应用。通过对沿海滩涂盐碱地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耐盐和解盐试验对分离纯化出的根际微生物进行耐盐促生筛选,得到高耐盐活性促生菌B7。对B7的16S rDNA、生理生化性质及促生能力进行测定,最后采用培养皿法和盆栽法对B7提高黄瓜耐盐能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菌株耐盐度为6%,利用B7制备的微生物菌剂能在盐胁迫下显著提高黄瓜的耐盐能力,减缓盐害现象,增加生物量,达到促进黄瓜生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青睐耐盐突变体的耐盐生理机制,以青睐和青睐耐盐突变体为试验材料,采用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二阶导数图,对其盐胁迫条件下官能团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盐胁迫条件下,苜蓿比对照增加了1个吸收峰(1 862 cm~(-1)波数),为酸酐类C=O官能团;耐盐苜蓿突变体比对照增加了1个吸收峰(1 440 cm~(-1)波数),对应的官能团为C-H,为饱和烃类,包括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类等,减少了1个吸收峰(1 640 cm~(-1)波数),即萘环C=C官能团。在正常生长条件下,耐盐突变体比普通苜蓿多了2个吸收峰(1 589 cm~(-1)和1 640 cm~(-1)),对应的官能团是胺类、酰胺类N-H和脂肪酸类C=O;少了1个吸收峰(1 608 cm~(-1)),对应的官能团是芳烃类C=C。总之,分析显示盐胁迫变化的敏感特征峰普通苜蓿为1 862 cm~(-1),耐盐苜蓿突变体为1 440 cm~(-1),耐盐突变体的红外光谱检测发现了3个大的差异峰。所以,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突变体鉴定。  相似文献   

13.
番茄耐盐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国内外番茄耐盐生理、与耐盐性相关的基因、耐盐突变体及其转基因耐盐番茄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王新宇  于涛 《现代农业科技》2012,(20):228-229,232
综述了盐生模式植物盐芥耐盐机制研究的组学研究进展,对盐芥耐盐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法将促进植物耐盐机制的深入认知。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盐胁迫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综述了离子渗透调节、离子区域化分布、分子机制和抗氧化系统调节等方面棉花的耐盐机理,总结了耐盐品种培育、种子处理和利用施肥提高棉花耐盐性等方面棉花盐害防御的有效途径。在棉花耐盐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创新、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棉花耐盐性、深入开展棉花耐盐机理研究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土壤盐渍化是制约作物生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高粱耐盐性强,进行高粱耐盐基因挖掘及分子机制研究是开发和利用盐渍土壤的有效途径,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与高粱耐盐相关的基因调控机制和代谢通路,挖掘高粱耐盐潜力。【方法】 通过以筛选出的极耐盐品种八叶齐和盐极敏感品种PL212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沙培,在播种后20 d(5叶期)采用180 mmol·L -1的 NaCl 溶液漫灌模拟盐逆境,盐胁迫48 h后取幼叶,并连同对照(未经过盐处理)的同期幼苗共4个样品提取RNA,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qRT-PCR方法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 【结果】 耐盐和盐敏感材料分别在盐渍和非盐渍处理下的4个样品间共检测到1 338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819个上调基因和519个下调基因。聚类分析发现在应答盐渍胁迫逆境时,5个依赖性氧合酶超家族蛋白、4个富含半胱氨酸的激酶、3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3个重金属运输/解毒超家族蛋白相关基因表现出明显的上调表达和下调表达,还发现1个K +转运蛋白基因在耐盐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GO分析发现在15 418个基因中获得4 528个有效GO注释条目,同时耐盐和盐敏感材料在遭受盐逆境时的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个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生物过程中代谢过程、细胞过程耐盐材料明显高于盐敏感材料,耐盐材料的生理过程中较盐敏感材料增加了多生物过程和定位这两个过程,很可能与耐盐材料盐抗性较强密切相关。差异基因KEGG分析结果显示耐盐和盐敏感材料在对照和盐渍胁迫条件下的苯丙烷类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3个途径中差异基因表达较多,可能是造成耐盐和盐敏感材料耐盐性差异较大的重要原因。 【结论】 高粱耐盐调控基因表达涉及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多个方面,生物过程和定位这两个过程是提高高粱耐盐性的关键;苯丙烷类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3个途径的基因表达很可能是造成盐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GsSNARE1,并分析其耐逆功能,为深入研究GsSNARE1功能及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耐盐野生大豆G50109为材料,利用酵母双杂交验证GsSNARE1与GsCBRLK的互作关系,通过real-time PCR分析干旱和盐处理后GsSNARE1的表达特性,对GsSNARE1进行原核表达,分析GsSNARE1抗盐旱功能。【结果】获得与GsCBRLK互作的GsSNARE1,同源克隆其全长CDS,并在酵母体内验证了二者的相互作用;Real-time PCR分析表明GsSNARE1受盐、干旱胁迫诱导,经PLACE分析,发现其启动子中含有多个逆境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GsSNARE1在植物不同组织中均表达;GsSNARE1的表达降低了重组菌对盐、干旱胁迫的耐性。【结论】验证了GsSNARE1与GsCBRLK的互作关系,GsSNARE1在不同组织中均表达,且受盐、干旱胁迫诱导,GsSNARE1的表达降低了重组菌耐盐、耐旱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盐胁迫条件下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响应,分析自交系和杂交种耐盐差异。在耐盐玉米新品种选育过程中,综合分析玉米自交系幼苗期对盐胁迫响应速度和植株体内Na+、K+离子含量,利用耐盐自交系为亲本,为筛选出耐盐的杂交组合。【方法】以玉米自交系B73、GEMS46以及B73×GEMS46 杂交种为材料,进行耐盐性鉴定,分析比较自交系和杂交种在耐盐条件下生理指标变化趋势和最终差异,研究自交系对盐胁迫下杂种优势的贡献。【结果】玉米幼苗在3叶1心时用150 mmol/L NaCl处理植株是一个比较合理浓度;利用盐胁迫后植株的鲜重和干重以及植株Na+、K+离子含量是衡量植株耐盐性的较好的指标。在盐处理后,耐盐自交系的相对电导率、H2O2含量与杂交种变化趋势相同,耐盐自交系和杂交种前期对盐胁迫的响应较快,后期生理指标变化平缓,植株体内积累Na+离子较小,表现为耐盐性。【结论】在耐盐玉米新品种选育过程中,综合分析玉米自交系幼苗期对盐胁迫响应速度和植株体内Na+、K+离子含量,利用耐盐自交系为亲本,可以较快地筛选出耐盐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9.
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番茄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NaCl对 5个番茄栽培品种种子发芽进行盐胁迫处理 ,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间发芽期的耐盐力存在明显差异 ;品种苏抗 7号和宝大 90 3号耐盐力最强 ,在 80mmol LNaCl胁迫下发芽率才明显降低 ;江蔬 1号耐盐力最弱 ,在 4 0mmol LNaCl胁迫下 ,发芽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土壤盐渍化是世界性的生态问题.种植耐盐植物是盐碱地利用和生物改良的重要途径.进行水生植物耐盐研究对盐碱湿地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水生植物耐盐评价方法、耐盐水生植物的筛选以及水生植物耐盐生理机制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