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综合护理加肌注维生素B1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69例宫颈癌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或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4).两组均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组在综合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B1,结果:观察组中自然排尿成功33例,残余尿量〈100mL32例;对照组中自然排尿成功23例,残余尿量〈100mL2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综合护理措施配合维生素B1对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对广泛性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广泛性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拔管前3天夹管训练膀胱反射性排尿功能。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拔管前3天夹管训练膀胱反射性排尿功能和手术后早期活动,比较两组术后膀胱残余尿量和留置导尿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100ml和留置导尿时间较对照组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活动可促进广泛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发生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宫颈癌IIa~Ⅱb期手术患者46例,在术前给予预防接种式心理护理干预.术后拔除尿管前行个体化排尿训练和预留膀胱冲洗液测残余尿。结果:46例患者术后未发生l例尿潴留。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和个体化排尿训练可有效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Kegel盆底肌训练对改善宫颈癌术后患者盆底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82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8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指导患者掌握Kegel盆底肌训练方法,并在术后延续性护理中跟踪指导。评估监测术后两组膀胱残余尿、膀胱颈移动度、盆底肌力及性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和膀胱颈移动度较对照组减少,性生活质量问卷分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底肌力正常率高于对照组,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结论 Kegel盆底肌训练有利于宫颈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恢复并改善术后盆底整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患者行子宫全切除术对性心理的影响及有关护理对策。方法:以35例子宫颈癌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为对象、采用入院时健康宣教或单独与患者及其丈夫交谈等形武,了解其对全子宫切除术与性心理的看法,并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对子宫切除术后性心理产生忧虑的有27例占77.2%,抑郁的有6例占17.1%,自卑的有2例占5.7%,丈夫认为会影响性生活有28例占80.0%。根据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在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反复细致健康指导和性知识教育,忧虑、抑郁、自卑的性心状态完全缓解25例占71.4%、基本缓解10例占28.6%,丈夫认为会影响性生活的想法均消除。结论:手术前、后通过多种形武实施心理干预能消除患者及其家属术后性心理障碍和纠正对全子宫切除的错误看法,利于患者性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筋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常规子宫切除术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筋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筋膜下全子宫切除术及常规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筋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全子宫切除术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前者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等优点。结论:筋膜下全子宫切除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并发症的发生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85例宫颈癌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5例中,52例发生手术并发症(28.11%),主要为尿潴留、腹部切口及泌尿系统感染、盆腔淋巴囊肿,泌尿系统损伤,肠梗阻。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注意解剖层次,操作仔细,术后加强护理,及早处理并发症诱因,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A组和 B组。其中 A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护理,B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 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 A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加速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效果及其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将100例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的发生情况、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拔除尿管时间及自主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4%vs 54%),观察组24 h内下床活动者、24 h内排气者及24 h内拔除尿管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例数分别为20 vs 7、23 vs 8、27 vs 17),尿潴留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4%vs 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高效等优点;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严谨的术中操作配合及术后悉心的护理均是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产后出血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产妇的护理过程。结果 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于因产后出血行子宫次全切除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是促进患者痊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因产科出血而行次全子宫切除的原因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0年在我院分娩的3326例孕产妇中因产科出血致子宫次全切除的12例患者的出血原因及子宫切除的并发症。结果:产科出血致子宫次全切除者占分娩人数的0.36%。其中产前出血3例,阴道分娩2例,剖宫产术中5例,剖宫产后晚期出血3例。出血原因为:胎盘粘连3例,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凝血功能降碍.子宫切口裂开各2例,宫缩乏力1例。次全子宫切除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当发生产科出血危及病人生命时,次全子宫切除是最快、最安全的抢救措施;同时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手术基本操作,减少剖宫产后子宫切口裂开以减少产科出血所致的次全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柱状APR手术的术后护理要点。方法:直肠癌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患者45例,给予相应的综合护理,并评估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出现肺部感染2例,肝功能损害1例,腹部伤口感染、脂肪液化3例,骶尾部伤口延迟愈合3例,顽固性尿潴留1例,未出现造口出血、坏死、回缩、狭窄、盆底腹膜疝,平均住院时间16.5d。结论:规范的术后护理能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位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在子宫峡部上方 1 cm处切除大部分宫体及其内膜 ,保留少部分宫体及内膜 ,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月经量及性生活质量。并与传统的次全子宫切除术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性生活质量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 ( P<0 .0 5 ) ,但两组手术的术后月经量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高位次全子宫切除术既保留了传统次全子宫切除术简单易行、创伤小、对性生活影响小的优点 ,又使患者在术后每月仍有少量月经 ,有助于维持子宫切除术后的女性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病变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TVH)和经腹部全子宫切除术(TAH)的优点及可行性。方法选取非脱垂子宫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TVH组与TAH组,TVH组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治疗,TAH组经腹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TVH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较TAH组短,且术后出血量亦显著低于TAH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VH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微创手术的优点,临床应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全肺切除术后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全肺切除术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介绍全肺切除的方法及手术的必要性、手术可能达到的疗效,以及手术方法。手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同时引导病人的后续治疗。结果:32例全肺切除术患者由于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结论: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尤其是术后护理对减少手术并发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非脱垂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的疼痛干预护理的效果.方法 60例行非脱垂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疼痛干预护理.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比对照组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0.352,P<0.01).结论 对非脱垂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给予疼痛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产科子宫切除术的手术原因及术式选择。方法:对产科子宫切除术7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产科子宫切除术首要原因为顽固的子宫出血,7例均行子宫次全切除术,6例治愈出院。结论:凡产科以常规方法不能控制出血、损伤等的危重病例,行子宫切除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一般可施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甲亢术后颈部异常肿胀致呼吸道梗阻的护理范雪香(海军四二二医院湛江524005)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有效措施,但术后并发症多且重,往往危及生命。我科自1984年11月至1989年1月共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05例,其中3例手术后发生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减轻年轻宫颈癌患者宫颈锥形切除术前焦虑的效果。方法对62例年轻宫颈癌患者自来院准备手术至手术时有专人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分别在来院时及手术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并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焦虑程度。结果经对年轻宫颈癌锥形切除术患者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前焦虑程度。结论针对性的干预护理能明显减轻年轻宫颈癌宫颈锥切术患者术前焦虑程度,可显著提高宫颈癌患者治疗的主动性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及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LAVH及30例TAH手术病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排气时间.结果 LAVH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TAH组[(80.4±30.9)mLvs(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