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阳春三月 ,气温回升很快 ,桑芽开始萌发 ,越冬害虫、虫卵也开始孵化活动。所以 ,春季桑园管理应做好桑园修枝、春耕、施肥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1桑园整修和施肥为确保春季产叶量 ,应根据土质肥沃状况 ,保留枝条0.8~1m左右。剪去桑树死拳、枯桩、虫蛀、病害、细小、下垂枝条。对生长较弱、病虫害严重的桑园进行春伐。剪下的枝条集中烧毁。发现芽枯病、桑拟干枯病(即不发芽或发芽后迅速萎凋枯死)的病枝全部剪除 ,轻则在最后一个病斑下7cm处剪下烧毁 ,集中处理。春耕在桑树未萌芽前进行 ,深度以不断根为原则 ,一般在10~13c…  相似文献   

2.
桑枝枯菌核病是近年来在江苏发现的一种新的桑树病害,该病主要危害春季一年生枝条上已萌发的桑芽及新梢,常造成桑芽枯萎和病芽上方的枝条干枯死亡。经鉴定,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真菌[Sclerotina sclerotiorum(Libert)de Bary]。病原菌在桑芽或新梢的寄生部位能形成黑色菌核。菌核随采叶、伐条等田间操作而掉入土中越冬越夏,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病害发生与桑树品种关系密切,育2号为易感病品种。桑园间作是造成病害交互感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马静 《广西植保》2001,14(3):16-16
20世纪 70年代在我国茶树上发现的茶叶新病害—茶芽枯病 ( Phyllosticta.sp) ,近年来因冬季气候变暖 ,在闽东乃至江南茶区早芽种的茶园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 ,严重地影响着春茶的产量与制茶质量 ,给茶叶生产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被病菌侵害的春茶芽叶叶梢生长受阻 ,叶片萎缩卷曲 ,直接降低了春茶产量与质量。1 发生为害情况  春茶芽枯病主要为害营养物质丰富的春茶幼叶和第 1至 3片嫩叶 ,先在叶尖或叶缘产生淡黄色或黄褐色小病斑 ,后扩展成不规则形状 ,病斑边缘明显或不明显。芽尖受害呈黑褐色枯焦状 ,萎缩不能伸展。病斑后期表面散生…  相似文献   

4.
芒果梢枯流胶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芒果梢枯流胶病及其防治龚标勋(海南省白沙县植保植检站572800)一、症状枝条感病初期,组织变色,皮层出现坏死溃疡病斑,并流出白色至褐色的树胶。感病部位以上的枝条枯萎,病部以下抽出的小枝梢叶片褐色变黄,最后整个枝条枯萎。花梗受害发生纵裂缝。幼果受害,...  相似文献   

5.
楼晓明  沈杰  楼兵干  李柱 《植物保护》2008,34(6):109-112
于2002-2005年连续3年观察了杭州龟甲冬青枝枯病的症状,该病害先在嫩枝枝条发病,病斑初为水渍状斑点,后扩大成暗褐色的不规则形病斑。从发病部位分离培养出病原菌,根据其分生孢子的形态、大小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的序列,鉴定为褐纹拟茎点霉[Phomopsis vexans (Sacc.et Syd.) Harter]。本文对该病害症状和病原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6.
芦笋茎枯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芦笋茎枯病是一种分布广、为害重的毁灭性病害。研究证实,临沂市芦笋茎枯病病原为Phoma asparagi Sacc.。该菌分生孢子发芽和菌丝生长适温为23—26℃,致死温度分别为50℃10分钟和60℃10分钟,发芽和生长最适pH为7。分生孢子生长在分生孢子器内,单个分生孢子常温下可活10天,菌块内可活25天,孢子器内则长达240天。分生孢子在蒸馏水中不发芽,加糖液发芽率略有提高,在文竹和芦笋茎煮液中发芽率最高;条件适宜时2小时产生芽突,5小时发芽率达98.21%。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苹果枝条内源激素动态特征与发芽成枝对不同刻芽处理的差异性反应,探明不同刻芽处理条件下苹果内源激素调控枝条芽眼萌发的机制,以3 a生‘中秋王’苹果的1 a生枝条为材料,设全刻芽(T1)、基部刻芽(T2)、中部刻芽(T3)、上部刻芽(T4)4个处理,以不做刻芽处理的枝条为对照(CK),研究其内源激素含量与枝条萌发成枝的关系。结果表明,刻芽处理可显著提高中秋王苹果枝条刻芽部位的萌芽率、成枝力(P0.05),萌芽率和成枝率整体分别较CK提高了9.3%和171.7%。枝条萌芽率与成枝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643,与长枝率、短枝率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594和-0.613。刻芽后,枝条被刻部分芽中IAA和GA_3含量最高,分别较CK提高26.5%和40.3%,而ABA含量较CK降低了66.1%。刻芽后7 d枝条芽中ZT/IAA比值和刻芽后14 d ZR/GA_3比值与萌芽率负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731和-0.719,说明这两个指标对枝条萌芽的调控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8.
七株植物内生放线菌对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通过分生孢子萌发试验、菌丝抑制试验、接种离体枝条试验及田间病斑涂抹药剂防治试验,研究了7株植物内生放线菌对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株植物内生放线菌无菌发酵滤液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倍稀释液对孢子萌发抑制率均达85%以上,20倍稀释液对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达80%以上。显微观察发现,Hhs.015 (BAR1-5)菌株无菌发酵滤液可导致病菌芽管、菌丝畸形。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无菌发酵滤液原液对离体枝条病斑扩展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AR1-14、Hhs.015 (BAR1-5)和TGYXCSA-7处理5天后防治效果分别达83.2%、69.7%和85.6%。田间刮除病斑后涂抹放线菌发酵原液也可明显抑制病斑复发,防效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9.
柿树炭疽病菌在越冬枝条上的菌态及数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柿树炭疽病是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侵染造成的,在全世界产柿国家均有发生。近几年该病在浙江淳安地区的无核柿Diospyros kaki上危害严重,病原菌侵染柿树新梢后,产生数个病斑,如果条件适合,病斑互相融合,环绕枝条一圈或连成一片,引起叶片脱落,枝条当年死亡;如果病斑较少,病斑随着木栓化的形成和气温升高  相似文献   

10.
韩世玉 《植物医生》1998,11(4):12-12
桑象虫又称桑姬象鼻虫。成虫体长4~5毫米,宽1.8~2毫米,黑色,稍有光泽,口器咀嚼式。此虫近两年已成为遵义市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桑象虫主要以成虫为害冬芽及萌发后的嫩芽,降低桑树的发芽率;夏伐后危害剪口以下的定芽和新梢。严重时可将整株桑芽吃光;成虫在...  相似文献   

11.
花生芽枯病     
张建成 《植物医生》1996,9(5):11-11
花生芽枯病张建成(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莱西266601)花生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花生病毒病是花生上的重要病害,而花生芽枯病是亚洲花生上最重要的病毒病害,每年都造成极大的产量损失。花生芽枯病于1949年在印度首次报道。近年来,印度及国际半干...  相似文献   

12.
番茄斑萎病毒(TSWV)广州分离物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4年南方花生病害调查,发现由番茄斑萎病毒(TSWV)引起的新病害。由于该病毒很不稳定,初步鉴定后即失活。TSWV引起花生芽枯病害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很普遍。1986年调查最高发病率20%。我们自广东农科院试验地花生芽枯病株获得TSWV广州分离物,经间接酶联免疫血清试验方法鉴定,与  相似文献   

13.
西瓜蔓枯病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硕 《植物医生》1996,9(3):9-9
西瓜蔓枯病及防治丰硕(湖北省洪湖市沙口农技站,433205)西瓜蔓枯病又叫黑腐病、斑点病、朽根病,危害叶片、茎蔓、果实等,以叶片受害最重。发病症状:片感病最初出现黑褐色小斑点,后逐渐变为直径为1~2厘米的病斑,病斑后期散生小黑点,病叶干枯时呈星状破裂...  相似文献   

14.
鄢铮 《植物医生》1997,(3):11-12
李树常见病害及其防治鄢铮(福建省福州市农科所350014)一、李流胶病发病症状在当年生枝条表面出现,初期为红褐色斑点,逐渐扩大为椭圆形病斑。病斑破裂后流出透明、柔软的树胶,树胶逐渐变成淡褐色的硬质胶块。病斑在皮孔部位出现隆起,并产生黑色小点。当病斑环...  相似文献   

15.
香蕉苗纹枯病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蕉苗纹枯病是香蕉试管苗在薄膜大棚内培育中的一种新病害。病害初期叶片或叶柄上出现一至多个水渍状退绿病斑,后扩大呈云纹状大斑,病斑中部灰白色,边缘浅褐色;随病斑扩大,叶片、叶柄、假茎枯烂,植株死亡。病部可见许多白色菌丝,菌核呈黑褐色,经分离鉴定,该病由立枯丝核菌引起。在PDA上生长很快,菌落初期无色,后变浅褐色,质地疏松,菌丝有隔,呈锐角分枝,分枝处明显缢缩。  相似文献   

16.
商鸿生 《植物检疫》1996,10(5):294-296
大麦网斑病斑枯型的诊断和检疫重要性商鸿生(西北农业大学陕西杨陵712100)大麦网斑病(netblotchofbarley)以病叶片上产生纵横交错的网状病痕而得名,该病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为大麦重点防治对象。60年代以来,一类引起斑枯型症状,而不形成...  相似文献   

17.
日本静冈县沼津市西浦地区,猕猴桃的主干和枝条上出现了胴枯病现象,果农们喷药进行防治。胴枯病的发生原因,在于寒害和座果过多、排水不良等等。树势衰弱的猕猴桃园中,更容易染病,以致于主干或枝条枯萎,不能座果。 1982年,胴枯病在沼津市和滨松市内的猴猕桃园中大量发生。据静冈县东部的农业改良普及所所作的调查,胴枯病为害的猕猴桃园占约三成:在五个猕猴桃品种中,尤其7—8年生布鲁诺品种发病较多。  相似文献   

18.
梨大食心虫Nephopteryx pirivorella Matsumura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梨云翅斑螟,梨斑螟。以幼虫为害果实及芽,被害芽常较瘦小,有虫孔,孔口处堆有细小虫粪,在芽萌动时,被害芽外鳞片因被幼虫吐丝缠缀而不脱落,幼虫蛀入芽心食害生长点,可造成芽枯死,若幼虫不深入芽心为害,芽仍能抽发。发芽开花后,幼虫即可在花丛基部蛀食,被害花丛基部鳞片因被虫丝缠绕,仍不脱落,花丛被害严重时,常全部凋萎。  相似文献   

19.
正大棚种植草莓效益好,面积也有逐年增大之势。大棚室内湿度大易诱发芽枯病的发生与危害,该病可危害草莓的各个部位,但以花蕾、幼芽和幼叶受害为主,一般大棚草莓均有发生。除危害草莓外,芽枯病还可危害多种蔬菜及大豆等作物。防治芽枯病应以防为主,针对发生危害特点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一般均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尽量避免在已发生过芽枯病的地方露地或棚室栽培草莓,长期实行连作的地方,一定要抓住夏季高温时段,利用太阳进行棚室土壤的消毒  相似文献   

20.
大蒜锈病对大蒜品质和产量均有较大的影响。要有效地控制该病,必须正确掌握识别与防治方法。大蒜锈病由葱柄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侵染所致。除侵染大蒜外,还侵染洋葱、韭菜等。病菌主要侵染叶片和假茎。病部初为梭形褪绿斑,后在表皮下出现圆形或圆形稍凸起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橙黄色粉状物,即夏孢子。病斑四周有黄色晕圈,后病斑连片致全叶黄枯,植株提前枯死。生长后期,在未破裂的夏孢子堆上产出表皮不破裂的黑色冬孢子堆。病菌多以夏孢子在留种葱和越冬青葱及大蒜病组织上越冬。翌年入夏形成多次再侵染,这时正值蒜头形成或膨大期,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