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防治赤松毛虫初孵幼虫(亦叫蚁子)是防治赤松毛虫的一个关键时期,过去防治“蚁子”多使用化学药剂,不仅污染环境,使松毛虫产生抗药性,而且由于化学药剂能大量杀伤天敌,也会给害虫大发生造成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25%灭幼脲3号悬浮剂防治马尾松毛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毛虫(Dendrolinus punctatus)是我省森林的主要害虫之一,常规喷施化学农药不仅提高了马尾松毛虫的抗药性,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为了探索在生产实际中使用仿生制剂防治其危害,于2002年使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对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进行了防治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国内有关赤眼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很快,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赤眼蜂可以防治多种农林害虫,特别是防治各种松毛虫的效果尤为显著,应用范围日趋扩大。油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 bilis Butler)是我省主要森林害虫。以往多采用人工扑捉和喷药进行防治。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投资大,用工多,特别是一些农药(如六六六)的长年使用,松毛虫的抗药性增强,并杀伤了大量有益昆虫。因而,经多次防治效果仍不稳定,持效  相似文献   

4.
松毛虫、松干蚧壳虫(简称松干蚧)是我县松树的主要害虫,两虫防治是我县当前林业病虫防治工作中的主要任务。 松毛虫是鳞翅目枯叶蛾科的食叶害虫,我县历史上很早就有。主要危害赤松、黑松和油松。由于该虫繁殖力大,分布广,往往形成大量猖獗,不仅使大片松树枯死,而且也会使树势衰弱,招致次期害虫大量发生。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是松林的主要害虫,利用松毛虫病毒进行生物防治的试验研究工作正在我国各地开展,现将我场马尾松毛虫病毒的初步试验情况整理如下: 一、试验内容 1.室内不同型病毒稀释液对松毛虫的毒杀效果比较;  相似文献   

6.
封山育林对控制松毛虫虫灾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国主要森林害虫之一,它发生面积广,为害严重。全国每年因松毛虫危害,使木材生长量约减少360多万立方米左右。对绿化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也是一个重要威胁。同时,松毛虫毒毛刺激人体发生“松毛虫病”,影响人民  相似文献   

7.
松毛虫是马尾松林的大害虫。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重,是林业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解放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省防治松毛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连续使用各种药剂,数量多,年限长,松毛虫产生抗药性,并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 Butler)是乌兰察布市近几年来新发生危害的虫种,2004年在卓资县仅小面积局部发生,短短五年中,这种害虫发生蔓延迅速,危害严重,现已遍布全市20194公顷落叶松林。为了减轻灾情,控制害虫的危害,全市开展了全面系统的防控工作。在防控中,我们吸取其它地区以往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落叶松毛虫既增强害虫抗药性,又杀伤天敌、污染环境的经验教训,探索出安全、实用、有效的无公害防治方法,作为控制落叶松毛虫危害的治理模式,并从2005年越冬代落叶松毛虫开始,进行了无公害防治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油松毛虫(Dendrolimus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Laticis Tschelweri-kov)、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 Butler)这四种松毛虫,是我国从南到北松树上的主要害虫,目前,马尾松毛虫性外激素的结构已由我国鉴定出来,其成分为顺,反-5.7-十二碳二烯醇及其乙酸酯和丙酸酯,这三种成分的不同比例混合后,以3:5:2的500微克量在林间具有较强的诱蛾活性。为了寻找马尾松毛虫性外激素的其它增效化合物,并对另外三种松毛虫性  相似文献   

10.
赤松毛虫是云台山林区松林主要害虫之一。由于连续采用单一化学防治方法,造成害虫抗药性明显增强,天敌大量杀死,灾情长期控制不住的被动局面,严重影响了松林的正常生长和污染了森林的环境。因此,从生物防治方面寻求安全、有效、经济的防治方法,达到稳定控制虫灾的效果,已成为松毛虫防治急需解决的课题。 为了探索多角体病毒对赤松毛虫的毒杀效果和扩大应用技术,我们共同协作,开展了室内外毒杀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和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河北省松毛虫危害程度和油松林灌草多样性的相关性调查 ,在对虫害程度和植物喜湿度进行量化的基础上 ,利用多元回归等方法研究了松毛虫害的指示植物。结果表明 ,油松林分郁闭度是影响松毛虫害发生的主要因子 ,林内灌草植物喜湿度对虫害具有指示意义。荆条和中华卷柏的数盖值可作为松毛虫害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千胜防治马尾松毛虫幼虫的方法,采用了不同浓度进行喷洒,300、500、700倍效果均达到82.2%以上,其中500倍液达97.5%,防治效果显著,可适用大面积生产性防治。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静电喷雾机进行了静电喷雾和非静电喷雾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和3%高渗苯氧威乳油防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 Graeser及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幼虫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药剂浓度下,林间防效静电喷雾明显优于常规喷雾;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4 000倍液和3%高渗苯氧威乳油3 000倍液可作为静电喷雾防治马尾松毛虫2~3龄幼虫和杨小舟蛾及杨扇舟蛾2~4龄幼虫的推荐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14.
噻虫啉防治马尾松毛虫和蜀柏毒蛾的林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了静电喷雾与非静电喷雾48%噻虫啉悬浮剂和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防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和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ao林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相同浓度药液,静电喷雾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非静电喷雾的防治效果,药液浓度越低,增效幅度越大;静电喷雾低浓度药液与非静电喷雾高浓度药液能获得同样防治效果,可节省农药30%以上;48%噻虫啉悬浮剂4 000倍液和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2 000倍液可作为静电喷雾防治马尾松毛虫3~4龄幼虫和蜀柏毒蛾4~5龄幼虫的适宜药液浓度。  相似文献   

15.
所述实验的实例为:为明了对安徽江淮林区的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施行白僵菌生物防治的效果,在宣州、凤阳不同的马尾松林地进行了该虫越冬前期(11~12月)和越冬后期(3~4月)施用白僵菌剂的防治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及其与之相关的因素分析,表明在安徽林区因受所处地带性气候的影响,不论在冬季或春季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的效果均不理想。据此,提出相关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方惠兰  童普元 《林业科学》1995,31(3):233-238
1986-1990年的研究得知:松毛虫赤眼蜂在浙江于3月下旬开始活动,10月上旬至11月陆续以蛹在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等虫卵中越冬在林中常年都可见到该蜂的活动,其种群数量出现的高峰期与松毛虫卵期相一致,林中昆虫卵的多少、蜜源植物的有无、温度的高低、是影响松毛虫赤眼蜂林间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增效剂对马尾松毛虫羧酸酯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龙慧  温小遂 《林业科学》1997,33(6):528-533
对江西省十余个县(市)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的测定表明,马尾松毛虫各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的耐药力与羧酸酯酶活性有关;对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耐药力强的种群,其羧酸酯酶活性亦强;应用五种增效剂对马尾松毛虫羧酸酯酶进行处理,SV_1和TPP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SV_1和TPP剂量的增加,羧酸酯酶活性逐步降低;用相同剂量的SV_1和TPP处理马尾松毛虫后,羧酸酯酶均随时间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毛虫暴发年份的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组建自然种群生命表来研究暴发年份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的种群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增殖期,马尾松毛虫的存活率达4.27%,种群趋势指数为7.6;在暴发初期马尾松毛虫的存活率为4.25%,种群趋势指数为4.81,增殖期易引起马尾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剧增。这一结果表明,防治马尾松毛虫的关键时期在增殖期末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长沙县丘陵区马尾松林生态系统进行调查研究,选取生物途径、生境途径以及生态系统功能途径3个诊断途径,采取多途径综合诊断的方法对丘陵区马尾松林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进行诊断,确认其退化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松林生态系统退化程度与马尾松毛虫灾害的关系。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灾害发生程度与生态系统退化程度关系密切。生态系统退化越严重的地区,马尾松毛虫灾害越严重,退化较轻的地区,马尾松毛虫灾害较轻或不发生。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小明 《林业科学》1994,30(1):88-92
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模拟研究马小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北京100875)关键词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平衡点,摸拟马尾松毛虫是我国南方马尾松林的主要害虫,其发生的面积广,造成的损失大。因此,对其种群动态的研究不但具有昆虫种群生态学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害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