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除用来满足人们日常所需的食用油外,油菜还可以作饲料、绿肥、生物柴油等多功能用途。近年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与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大幅度地提高了油菜选育效率,加快了油菜产业的育种进程,使得我国油菜育种进入高速稳步发展的状态,对油菜高产、抗逆及高品质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为主要内容,比较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传统育种的优缺点,介绍了常见的分子标记的类型及特点,分别从油菜产量、品质、抗逆育种、适宜生育期、适应机械化收割、油菜观花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品种选育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给油菜育种提供的便利,同时分析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育种方面的局限性,展望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育种上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一步表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育种中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为后续我国油菜高效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优质油菜育种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加拿大率先开展油菜品质育种后,世界优质油菜育种发展迅速。至今,云南省已育出适应本地生态条件种植的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17个,为云南省优质化油菜生产作出了贡献。综述报道云南省优质油菜育种现状、高产优质油菜开发利用前景。今后,云南省将加快优质油菜育种步伐,采用多种育种手段,努力与国际油菜品质育种目标接轨,提高油菜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国油菜品质育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展油菜品质育种工作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从传统方法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育种两方面阐述了我国油菜品质育种工作的成绩和进展状况,包括双低油菜育种、黄籽油菜育种以及和现代生物技术如小孢子培养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分子标记技术、转基因技术相结合的优质油菜品质育种状况,并针对我国油菜品质育种工作的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油菜高光效育种的思路、方法与选育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光效+杂种优势"是提高油菜产量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新时期油菜高产育种的重要内容,针对油菜光合特性复杂,研究难度大,高光效育种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研究现状,在分析油菜光合效率较低、影响产量水平提高、开展油菜高光效育种的难点等基础上,结合多年油菜光合生理研究和高光效育种工作经验,从油菜高光效育种的总体思路、油菜高光效种质的筛选及创建途径、油菜高光效杂交种的选育标准和方法等几个方面对油菜高光效育种进行探讨,以期推动油菜高光效育种研究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SNP芯片在油菜分子育种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肩负着国内植物油供给的重任,所产菜油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的57%以上。近年来,中国面临严重的食用油供给安全问题,国产植物油短缺,进口依赖度达60%以上。我国的油菜产量低、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是制约我国油菜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努力提高我国油菜育种水平是促进油菜产业发展、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的有效途径。新型高通量分子育种技术-SNP育种芯片的开发与利用为快速高效油菜育种带来了生机。在油菜及其基本种的基因组测序、SNP分子标记的开发等方面我国已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我国油菜科技工作者正在致力于引进和建立国内自己的油菜育种SNP芯片,为提高油菜育种效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华中农业大学油菜遗传育种研究室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国内开展油菜遗传改良研究与应用最早、科研实力最雄厚的单位之一。50余年来,先后由刘后利教授、傅廷栋院士带领的油菜遗传与育种研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科技成果,为我国油菜科技及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华中农业大学油菜研究室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育种、饲料油菜、油菜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学等原创性、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概述。  相似文献   

7.
我国油菜育种研究技术和品质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油菜育种研究技术从常规育种发展到生物技术和杂交育种相结合,杂种优势利用从最初的三系法正在逐渐向两系法过渡,最终将实现一系法杂种优势利用。育种目标也从最初的产量育种到双低育种,再到今天的“高效型优质油菜”育种,包括在双低基础上,进一步改良油菜籽的品质,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实现油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操作等,说明我国油菜育种研究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现代生物技术解决了在过去油菜育种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小孢子技术、体细胞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等组织培养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油菜育种及基础性研究。RFLP等分子标记在油菜重要性状的基因定位、起源及分类、辅助育种、杂种优势预测等方面已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油菜基因工程研究发展迅速,抗除草剂、抗虫、抗病、品质、育性等转基因油菜品种已获成功并已在生产上运用。本文综述了组织培养、分子标记和基因工程这三大生物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研究与利用,并对如何在四川省开展生物技术育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油菜高含油量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贵春  杨光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373-5375,5411
近年来,我国油菜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生产上推广的油菜品种含油量普遍偏低,导致产油量不高。育种家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概述了油菜高含油量育种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生物技术和分子育种方法在高含油量育种上的应用进展。单株选择、诱变育种、黄籽育种和品种间杂交是高含油量育种的常用方法,育种家已把多种育种方法结合起来用于育种实践中,并结合生物技术和分子育种技术,选育出了很多高含油量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孙秀 《新农村》2004,(10):23-23
俄罗斯油菜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栽培面积已达20万公顷左右,总产量10多万吨。已先后育成油菜品种300多个,包括甘蓝型、白菜型和芥菜型的冬油菜和春油菜品种。目前油菜育种工作的重点是:双低育种、黄子育种、低纤维育种、抗寒育种、芥菜型油菜芳香油育种等。育种手段以常规育种为主,包括杂交育种、辐射育种。目前主要引进欧美国家的育种组合,并着手开展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