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提高油茶造林成活率,减少造林损失,节约管理成本,采用集中管理的4年生芽苗砧嫁接良种油茶苗进行了大苗移栽造林试验,并以1年生、2年生小苗造林试验作对照。结果表明:大苗移栽的造林成活率可达97%以上,比用1年生、2年生小苗造林的成活率几乎提高了1倍。造林试验结果说明,大苗移栽技术是提高油茶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高温干旱对油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干旱、高温等自然因素对不同林分、不同栽培模式油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油茶物种抗旱性差异显著,在调查的3个物种中,小果油茶的抗旱性最强,普通油茶次之,腾冲油茶的抗旱性最差;不同林龄林分的抗旱性不同,1~2年生新造林分的抗旱能力明显低于3年生或以上林龄的林分,且3~4年生林分抵御夏季高温干旱的能力要强于5~7年生林分;山坡中下部造林、大苗造林、减少新造林套作经营(花生)、科学覆膜管理措施能显著提高新造林的抗旱能力,加强修剪和抚育管理是改善油茶成林和老林抗旱性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今后的油茶生产过程中,应从油茶育种、育苗、造林和栽培管理一系列环节出发,研究形成一整套油茶抗旱栽培的技术体系,才能够真正地提高油茶抗旱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3.
对油茶(Camellia oleifra)优良无性系采穗圃进行密度试验,比较研究了4种造林密度对采穗圃植株生长、穗条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3年生油茶采穗圃的适宜初始密度为9999株/hm2,3年生时单产穗芽量达163.41万个/hm2,对养分和空间利用率最高,综合经营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油茶造林成活率不高的问题,调查了不同油茶苗木类型对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容器苗的造林成活率及造林后幼林长势明显优于裸根苗,以无纺布轻基质苗最好,造林成活率达90.6%。苗龄对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有较大影响,其中以3年生容器杯大苗的造林成活率最高,造林成活率达98.3%。容器杯实生苗的造林成活率及造林后幼林前期生长要优于容器杯嫁接苗,但花芽出现的时间较容器杯嫁接苗要晚。  相似文献   

5.
油茶是我国独有的具有极高营养、健康及经济、社会价值的国宝级特色资源,本试验采用营养钵容器芽苗砧嫁接育苗,通过采用不同品种对比试验,并进行造林生长调查,发现其平均苗高均达到Ⅱ级苗木标准,翌年春季可上山造林。其造林2年生长优势明显,平均株高达0.868m,平均萌发梢数59枝。  相似文献   

6.
杉木无性系造林效果及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12个杉木无性系扦插苗作2片造林对比试验,8年生时无性系间的高生长、胸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高生长9个超过对照,胸径生长4个超过对照。本省12个优良家系无性繁殖造林对比试验,6年生树高间差异显著,高生长7个超过对照。可提供采穗圃或良种选育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给油茶低成本造林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分别以2年生油茶嫁接容器苗和嫁接裸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的栽培方法进行了6 a的造林对比试验,比较了以不同方法栽培的种苗保存率、生长量(树高和冠幅)、产量及投资效益。试验结果表明:油茶栽培保存率的平均值,裸根苗造林新方法与容器苗造林方法的相差2.1%,其差值为1.2%~10.0%;但栽培后第5年的油茶生长量(树高和冠幅),裸根苗造林的油茶树高、冠幅生长量均值比容器苗造林的分别增大了44~86.8、70.4~129.7 cm;栽培第6年的油茶果产量均值,裸根苗造林比容器苗造林的提高了1 960.5 kg;投资效益方面,栽培6 a内,容器苗造林的需要投入6.94元才能收回1.00元的成本,而裸根苗造林的只需投入3.29元就能收回1.00元的成本。综合研究结果分析可知:在生产应用中,裸根苗造林方法比容器苗造林方法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黔阳地区林科所一九七六年,以广西林科所引种软枝油茶与本地的普通油茶作对比试验。从种子处理、育苗、林地选择、造林方式、抚育管理等方面都采用相同的措施。观察结果软枝油茶展叶期比本地品种早20天,秋稍停止生长比本地品种延迟20天左右,小枝长11.3cm,比本地油茶8.62cm,长31%,两者生长情况见表一。  相似文献   

9.
郑长瑞 《福建林业科技》2013,(3):117-119,127
2010年在德化县山区开展挖掘机水平梯田整地、带状锄草整地和全面劈草整地3种整地方式对油茶造林成活率、生长量、管理成本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整地方式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高低均表现为全面劈草整地>带状锄草整地>挖掘机水平梯田整地;挖掘机水平梯田整地造林可显著促进造林当年油茶的生长,对3年生油茶的生长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挖掘机水平梯田整地造林成本虽会有所增加,与全面劈草整地造林相比,造林成本提高14.5%,但与油茶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冠幅则增加71.8%。认为在交通方便、造林地坡度较小的情况下挖掘机水平梯田整地是一种可行的,效果较好的造林整地方式,可以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广西寒冷地区油茶良种选择及丰产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北部寒冷地区具有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但总体上适合油茶生长。通过引种对比试验,分析制定了桂北地区油茶种植适宜区和优良品系选择标准,并从选择造林地和良种苗木质量、种植以及抚育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油茶丰产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油茶扦插育苗基质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黄心土、椰糠、沼渣进行不同体积比混合作为油茶(Camellia oleifera)扦插苗的育苗基质试验,筛选适宜油茶扦插苗存活及生长的沼渣添加比例。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沼渣比例不同对油茶扦插苗存活、地径、苗高、新梢生长及生物量有显著影响;添加5%-10%的沼渣处理油茶扦插苗存活率与普通黄心土处理差异不显著,但后期幼苗新梢生长和生物量累积明显优于普通黄心土处理。秋季油茶扦插育苗时可在基质中添加5%-10%沼渣。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适宜油橄榄扦插容器苗生长的轻基质,提高油茶果壳废弃物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以泥炭、细沙、珍珠岩和油茶果壳作为试验材料,设置10种基质配方,对油橄榄扦插后容器苗的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轻基质组分对油橄榄扦插苗各生长指标均有较大的影响。根径多集中在0~0.5mm,珍珠岩质量分数35.00%~66.67%有助于增加根系粗度,泥炭中添加油茶果壳能显著增加苗高、地径和根系数量,细沙和珍珠岩能提高扦插苗生根率,根系平均直径与根系数量和根冠比呈显著负相关。综合来看,泥炭和珍珠岩混合基质(体积比3∶2)适宜作为油橄榄扦插育苗基质,油茶果壳作为容器育苗的轻基质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油茶容器苗的生长,提高苗木质量,研究了不同配比基质对油茶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基质培育的油茶容器苗苗高、新梢生长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地径、叶片数量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以P3(黄心土20%,松林表土40%,椰糠20%,秸秆20%)最有利于油茶苗木的生长,苗高、地径、新梢生长量均最大,分别达48.5 cm、0.8 cm和7.70cm。研究为油茶容器苗培育基质的配制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对油茶出苗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沙床催芽方式育苗的油茶种子出苗率高于直接播种,不同育苗方式的出苗率均在第30天时达到高峰;油茶1年生苗木的苗高生长过程方程为y=97.704/(1+18.161e-0.041x);地径生长过程方程为y=1.244/(1+6.186e-0.024x);移苗后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茶苗木的生长和苗木质量有重要的影响,随着密度的降低,各处理苗木的苗高、地径及单株生物量等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密度为36株/m2的油茶苗木生长较差,密度为16株/m2的油茶苗木生长较好,其干物质积累量也较高。研究结果对油茶优质壮苗培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用1年生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实生容器苗作砧木,"岑软3号"油茶优良无性系为接穗,在1月下旬进行铝片和塑料绑带2种嫁接绑扎材料的小苗嫁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铝片和塑料绑带两种嫁接绑扎材料培育油茶小苗嫁接苗,其存活率、苗木生长均无显著差异,且二者所需的总成本基本持平,但应用铝片更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因此,建议在油茶小苗嫁接中使用铝片作为绑扎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嫁接成活率,增加苗木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苗木 培育批量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山茶属砧木种类、存储时间、嫁接时间、种植环境(温室大棚和大田阴 棚,单一基质和混合基质)等不同嫁接处理的杜鹃红山茶嫁接扩繁试验,运用多重比较对嫁接成活率进 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砧木杜鹃红山茶嫁接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油茶(C. oleifera)幼 嫩芽苗和高州油茶(C. gauchowensis)嫁接成活率显著高于攸县油茶(C. yuhsienensis)幼嫩芽苗和广宁红 山茶(C. semiserrata)营养袋苗,高州油茶半木质化的芽苗砧和芽苗根砧嫁接成活率也显著高于油茶和攸 县油茶幼嫩芽苗;同种树种的芽苗根砧和芽苗砧嫁接,5 月和9 月嫁接的成活率影响不显著;随取随用砧 木比存储砧木,砂壤土基质比混合基质(体积比为50% 砂壤土+50% 泥炭土),温室大棚比大田阴棚的嫁 接成活率高。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以高州油茶半木质化芽苗砧为砧木嫁接杜鹃红山茶,种植在室内大棚 的砂壤土基质中,嫁接成活率最高可达90.1%,且砧木利用率提高一倍,节约了砧木资源,可在生产中推 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油茶大规格容器苗质量及其造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宜的容器规格、育苗基质及造林苗木规格,从而为油茶育苗和造林质量的提高提供技术依据,采用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方法,就不同规格的容器与不同类型的基质对容器苗质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采用大规格容器苗的造林效果进行了调查与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以大规格容器和轻基质培育的苗木其生长状况与根系质量均良好;运用3年生容器大苗造林的成活率平均为96.32%,其树高1.74 m、地径34.45 mm、冠幅1.07 m^2,当年挂果率达96.67%。研究结果表明:油茶大容器轻基质育苗和造林具有生产可行性,但相关技术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丰城市高产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丰城市高产油茶发展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在栽培技术上特别提出"两把稻草一棵苗"的做法,较好地解决了油茶栽培中头年栽植成活率低的技术难题。客观反映油茶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皖南地区气候条件下,采用不同的基肥进行蒜头果引种育苗对比试验,以观测不同基肥对蒜头果播种苗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对蒜头果播种苗生长影响明显,并表现出喜钙的特性。生产中应根据不同基肥对蒜头果苗生长的影响及其喜钙特性,采用合理的苗期管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广东省野生油茶母树嫩枝或1 a插穗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基质、激素溶液和浸穗时间对油茶扦插育苗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100%细沙为扦插基质时,生根率、侧根数和侧根长,分别为66.84%、2.88条和2.78 cm,显著大于其它处理(P<0.05);3种激素(IAA、NAA、ABT6)处理中,采用ABT6溶液处理的生根率和侧根长最大,侧根数较多,均显著大于CK (P <0.05);浸穗处理中,25 mg/L ABT6溶液浸泡2h处理的生根率最高,为84.37%,侧根数和侧根长也较多,分别为3.49条和2.31 cm.因此进行油茶秋季扦插繁殖时,插穗宜采用25 mg/L ABT6溶液浸泡2h后,扦插于100%细沙基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