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讨胚根短截的最优保留长度,采用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分析不同胚根短截处理下苗木生长量及根系发育状况。结果表明:不同胚根短截处理对红锥苗苗高、地径、主根长、须根数和侧根数均影响较大,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而对成苗率影响较小。进行胚根短截处理并保留胚根长度1~2cm的红锥苗苗高、地径、须根数和侧根数分别比其他处理高出9.87%~37.09%、8.82%~40.74%、15.86%~135.86%和27.58%~68.03%。综上所述,进行胚根短截处理并保留胚根长度1~2cm更有利于提高红锥容器苗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增加须根和侧根数量,控制主根长度,为红锥人工林培育提供高质量苗木,该处理措施可作为日后红锥容器苗生产的推荐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天津农业科学》2017,(8):32-36
通过常规定株林木生长因子调查,应用Excel和SAS软件对板栗大树移植后的生长效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花果期和落叶期移植的板栗成活率分别为59.0%,87.1%,两时期移植分别对移植后一年生树高生长和冠幅生长无显著性影响;但移植后3.5年生树龄的生长特性差异较大,其当年的生长因子平均增量分别为树高0.45 m,冠幅0.89 m,枝条粗度9.20 mm,枝条长度0.54 m,最低萌芽高度主要集中在0.75 m以下,末级分枝数明显多于二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极显著地多于截干分枝数;不同地径粗的板栗大树在移植后的冠幅、冠高和分枝状态的生长有差异,当粗细在32 cm以下时地径的植株之间表现无显著差异,而地径大于38 cm时的冠高和冠幅都有显著差异;板栗所留的截干数和长度,对移植后首次萌芽的枝条数有极显著相关性。研究认为:移植时间对板栗成活率影响较大,板栗大树移植应选择板栗落叶后的季节为宜;截干过高,不利于板栗大树在移植后的萌芽和枝条生长。  相似文献   

3.
在34年生秃杉人工林中采用全根挖掘法研究根系,结果表明,秃杉的根系为浅根系,分为主根、一级侧根、二级侧根、三级侧根四种。主根长70~80cm,主根长到一定深度就退化不再向地下生长,生物量占根系的40%~65%;一级侧根发达,有6~8条,分两层,形状为扁椭圆形,长度与冠幅长度相近,在1.0~3.0m之间,生物量占根系的20%~40%;二级侧根发达,数量多,一般在50~150条之间,每根一级侧根会长出8~20条的二级侧根,长度在1m以内,根径在1~3cm之间,形状为扁圆柱状,生物量占根系的8%~15%;三级侧根发达,数量很多,一般在300~1500条之间,每一条二级侧根会长出10~30条的三级侧根,长度在3~20cm之间,根径在0.1~1.0cm之间,生物量占根系的3%~4%。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互助县不同浅山干旱区以不同季节和不同截干方式为试验因素进行了山杏造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秋季造林的成活率、年平均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分别为92.0%、29.04cm、0.22cm,较春季造林高。中度截干的成活率、平均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分别为97.0%、36.5cm、0.270cm,均比其它截干方式高,说明山杏在我县干旱浅山造林中以中度截干在秋季10月份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5.
毛乌素沙地沙柳根系与土壤水分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峰  王文科  刘立  赵贵章  段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050-16052
[目的]分析毛乌素沙地沙柳根系分布特点及土壤水分的关系,进一步确定干旱地区沙柳根系吸水模型。[方法]采用挖掘法对沙柳样地的毛、细和侧根根系分布进行调查研究,使用土壤水分中子仪测量土壤含水率。[结果]沙柳样地毛根根量分布呈现逐渐递减规律,最大值出现在表层20 cm,毛根主要利用表层20 cm以上的土壤水分。细、侧根根量分布呈现先增大后减少规律,最大值出现在100~120 cm土壤深度,细、侧根主要利用100 cm深度上的土壤水分。[结论]沙柳根系生物量总体上逐渐减小,根系分布与土壤水分变化基本符合沙柳吸水规律。  相似文献   

6.
番茄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分布广而深,移植后,因主根被切断,侧根发育,主要根群分布在20~30cm耕层范围内。茎多为半直立,侧枝发芽能力强,在茎节上易发生不定根。根系在定植前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化学控根试剂对沉香容器苗生长的影响,从而改善根系畸形的问题,提高移植成活率.[方法]通过3种化学试剂的不同浓度对沉香当年生苗木进行控根研究.[结果]3种化学试剂均对苗高、地径、主根长度、1级侧根数及其长度影响显著.化学试剂对主根、1级侧根平均长度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效果,同时增加1级侧根数.3种化学试剂对沉香容器苗生长影响主次是CuCO3 、AlCl3、ZnCl2.[结论]综合考虑,添加100 ~ 150 g/L CuCO3既能控制主根长度、1级侧根长度,又能增加侧根数,同时对苗高、地径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红心杉木种子园良种播种苗木苗期生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年生红心杉良种苗木出圃前的苗高、地径分别为40.59cm和0.611cm;平均Ⅰ级侧枝长度、粗度和数量分别为18.42cm、0.225cm和10.4枝;平均根长、Ⅰ级侧根长和Ⅰ级侧根数量分别为29.58cm、13.92cm和5.0根。单株总生物量12.31g,根系生物量2.58g,含水率56.94%。红心杉木种子园良种苗木生长与杉木第2代种子园良种苗木一致。  相似文献   

9.
通过育苗对比试验, 对奥地利黑松Pinus nigra var .austriaca 和油松P .tabulaeformis 1年生苗生长量和生物量进行了调查测定。结果表明, 奥地利黑松1 年生苗地径生长量显著大于油松, 且主、侧根发达, 而油松高生长量显著大于奥地利黑松。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2 个树种的高生长量、径生长量与侧根鲜质量、根系鲜质量呈极显著相关, 并且高生长量与侧根鲜质量、径生长与根系鲜质量关系最为密切。表2 参5  相似文献   

10.
南方红豆杉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南方红豆杉生长缓慢的特性,在福建省明溪县设置了林地套栽和农田设施栽培试验,并结合生产经验,提出其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利用山地种植,选择透光率为55%~60%的Ⅰ、Ⅱ类立地的残次阔叶林和杉木林冠下,或地形隐蔽、东向的山垅旱地,选用苗高25 cm以上、地径0.25 cm以上的1年生优质苗木造林;利用农田进行庇荫设施高产栽培,应选用苗高在15 cm以上、地径0.15 cm以上规格的苗木栽植,适宜栽植密度为30 cm×30 cm,遮阳透光率在50%左右.苗木栽种后须加强幼林抚育、病虫害防治及配比施用N、P、K肥.利用农田设施栽培和山地种植的南方红豆杉药用林,可分别于栽植后第2~3年和第3~4年秋冬季进行枝叶采收、截干采收和全株采收.截干采收的最佳季节为冬季,截干高度15 cm.  相似文献   

11.
一年生构树苗木构件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构树幼苗期6个构件的生长情况及生物量变化,依据Harper的构件理论,对构树苗期种群构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构树幼苗构件之间及构件与个体之间生物量增长不具同步性;构树苗期各构件生长发育在8~10月份较为活跃,因此,若需培养壮苗,应在该段时期内加强水肥管理。此外,阐明了构树苗期构件的生长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构树,培育及经营其林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同铅污染浓度的土壤作为培养基质(100、300、500、700、1 000 mg/kg),研究了铅胁迫对构树一年生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基质中铅离子浓度增加,构树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随铅浓度的升高呈上升的总趋势,且在试验浓度范围内,这3种酶的活性变化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说明构树对铅离子有较强的耐受性,可作为铅污染地区植被恢复树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菱镁矿粉尘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构树对镁粉尘污染土壤的耐受性.[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室内模拟氧化镁粉尘沉降、人工掺和废矿堆.[结果]当镁粉尘施加量小于10%时,促进构树生长,当土壤镁含量为4.17 g/kg时,构树单株生物量达3.46g,明显大于洁净土壤的生物量(2.81 g);构树对生长土质的要求低,土壤中矿石含量25%时,生物量最大为6.12g,明显比洁净土壤生物量高出3.31 g;施加镁粉尘明显改变了构树生长土壤的理化性质,pH由6.78升到9.48,电导率先增加到651.8 μS/cm后降至375.7 μS/cm,速效磷含量从52.1 mg/kg降至16.9 mg/kg,全镁含量从1.403 g/kg升至9.015 g/kg.[结论]构树对镁具有较强耐受能力,并对生长土质要求低,在不同程度破损土质中均能健康生长,在修复菱镁矿区镁污染土地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以‘凤椒大红袍’花椒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研究IBA浓度、生长调节剂处理时间、扦插基质组成和移栽时间对微型扦插插穗生根率、移栽存活率及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插穗生根率或移栽成活率均存在显著影响。9月采集插条并剪成长5 cm带2~3个芽的插穂,采用珍珠岩∶河沙=1∶1做基质,插穗用0.1‰ IBA处理24 h,28 d后生根率可达100%,平均生根条数为6~8条,来年春季移栽存活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15.
3个构树无性系幼龄材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工培育的3个构树无性系幼龄材为试验材料,对其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并揭示不同构树无性系幼龄材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构树1号木材的纤维长度和长宽比最大,分别为684.95 μm和57.51,构树3号木材的纤维长度和长宽比最小,分别为482.65 μm和34.73;3个构树无性系木材的纤维...  相似文献   

16.
构树叶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涛  王丽  程林  闫春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61-18762
[目的]探索构树叶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作用,为深入开发构树叶资源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抑菌环试验和营养肉汤稀释法对构树叶抑菌效果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构树叶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环直径都大于15mm,乙酸乙酯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都是为25.0 mg/ml,正丁醇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6、6.3 mg/ml。[结论]构树叶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构树叶构件种群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构树叶构件种群生长动态变化及其粗蛋白年变化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叶构件种群的生长过程呈"S"型曲线变化,3月上旬发芽展叶,现叶方式为"爆发型",4~6月生长迅速,同时4月开始慢慢落叶,12月落叶结束;构树叶粗蛋白年变化呈2个高峰,分别在4月和8月时出现,其叶粗蛋白值分别为25.4%和21.2%.在每年4月和8月采集构树叶做饲料,其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移栽基质对金钗石斛试管苗成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文纲  赵致  廖晓康  袁明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411-6412
[目的] 研究4种移栽基质对金钗石斛试管苗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苔藓、锯木屑、树皮、腐殖土为移栽基质,观测移栽试管苗的成活率、株高、茎粗、根数、根长、干重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 移栽30 d的试管苗的成活率在锯木屑中达94.7%,在苔藓和树皮中达90%以上,在腐殖土中为77.7%;其株高在锯木屑中增加0.250 cm,在腐殖土中增加0.080 cm,其茎粗在苔藓中增加0.086 cm。移栽60 d的试管苗的株高在锯木屑中增加0.370 cm;其茎粗在腐殖土中增加0.210 cm,在苔藓中增加0.132 cm,在锯木屑中增加0.086 cm,在树皮中增加0.047 cm;其单株平均根数在苔藓中为5.1条,在腐殖土中为2.7条;其根长在锯木屑、树皮、苔藓和腐殖土中分别为4.6、4.2、3.7和3.5 cm,其全株干重在锯木屑中达16.33 mg,在树皮中为10.60 mg。[结论] 锯木屑是用于金钗石斛种苗生产的最佳移栽基质。  相似文献   

19.
赵林峰  高建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979-8980
文章就构树的生长速率、适应性、抗污染性3个方面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构树生长快,适应性强,能大量抗污滞尘,吸收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城市园林绿化树种,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找提高构树种子发芽率的方法。[方法]以构树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采种时间对构树种子发芽率特性的影响。[结果]8月份采种,种子发芽率最高,达96.3%,为构树采种的最佳时期;7月份采种,种子发芽率居中,发芽率最差的是9月份采种的构树种子,其发芽率仅为53.3%。[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构树种子发芽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