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湿地松、火炬松造林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至6年生时,对湿地松、火炬松造林密度试验的树高、胸径、材积等因子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造林的林分平均高影响不大,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湿地松的胸径生长量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6年生时的火炬松胸径生长量处理间呈现显著差异;对单株材积生长影响不大,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单株材积生长规律与胸径生长规律是一致的;对单位蓄积量影响极大,处理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对营建于赣北地区的火炬松引种家系子代测定林4年生时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火炬松引种家系总体保存情况完好,平均保存率达到了91.11%;火炬松引种家系生长良好,平均树高3.9 m、平均胸径6.6 cm、平均材积0.0072 m3;火炬松引种家系在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性状上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通过ASReml软件估算的火炬松树高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7151±0.1150和0.5054±0.2290,胸径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6820±0.1284和0.4373±0.2124,单株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7189±0.1136和0.4919±0.2224。据BLUP估计的参试火炬松家系性状育种值进行估计和排名,确定12号和13号家系为最优家系,平均树高遗传增益为7.72%,平均胸径遗传增益为10.43%,平均材积遗传增益为26.49%。  相似文献   

3.
对贵阳市花溪区马铃乡不同坡位、坡向3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主要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均值次序为:下坡中坡上坡,不同坡位对树高生长有显著影响,对胸径、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坡向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均值次序为:阳坡阴坡,不同坡向只对胸径生长有显著影响,对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不明显;马尾松人工林在下坡和阳坡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4.
对引进美国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火炬松(P.taeda)的生长状况,与当地马尾松(P.massoni-ana)进行比较分析。4年试验结果表明:在广西北部丘陵地,火炬松生长表现良好,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显著大于马尾松、湿地松;试验所研究10个火炬松家系、1O个湿地松家系生长量,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差异明显;马尾松4年生时,采用种子园种子,轻基质育苗,造林施基肥,生长量与采用母树林种子,黄泥土育苗,不施基肥,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提高了8.6%、19.7%和55.5%。  相似文献   

5.
对 6年生火炬松 4种不同密度 (135 0、16 0 5、1895和 2 5 0 5株·hm-2 )试验林的调查和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密度对 6年生火炬松树高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 ,而对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影响差异显著 ,且随着密度的增大呈递减趋势。对冠幅、生物量和生长曲线的比较分析表明 ,福建省引种火炬松宜适当稀植。并通过对胸径和冠幅间线性关系的回归分析 ,计算出火炬松各径级林分的保留株数  相似文献   

6.
以杉木洋020无性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培育密度和不同施肥种类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8年生杉木洋020无性系林分不同密度对树高性状有显著影响,对胸径和单株材积性状有极显著影响;施用不同种类肥料对树高性状影响不显著,对胸径和单株材积性状有显著影响;密度×不同施肥种类对胸径和单株材积有极显著影响,树高性状差异不显著;林分密度为2 100株/hm^2,施用0.3 kg/株的测土配方专用缓释肥(第4号处理)的胸径、单株材积和和单位面积蓄积量都最高,分别为17.00 cm、0.1371 m^3和287.91m^3/hm^2,预计单位面积出材量为195.78 m^3/hm^2,比总体平均提高22.11%,预计单位面积产值为21.54万元/hm^2,比总体平均增加3.90万元/hm^2。  相似文献   

7.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火炬松、桐棉松和马尾松的幼林生长状况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经营条件下,火炬松、桐棉松和马尾松幼林的树高及材积生长没有显著的差异,但胸径生长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从生长过程来看,3种松树高生长量在幼龄期无明显的差异;而胸径和材积的生长却有一定的规律,表现为火炬松和桐棉松的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在前5 a均大于马尾松,而在前3 a,火炬松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大于桐棉松,3 a后桐棉松胸径和材积生长量超过了火炬松.  相似文献   

8.
造林密度对四川桤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四川桤木为试验材料,在相同立地条件下设置3种不同造林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3年生四川桤木单株平均胸径、树高、材积以及枝下高均有极显著影响,对单位面积蓄积量无显著影响;单株平均胸径、树高及材积生长量随造林密度的加大而减小,枝下高则相反;造林密度适宜(1667彬hm^2)时,其单位面积蓄积量约有增加,单株材积生长量明显加大,利于大径材培育。  相似文献   

9.
对19年生火炬松家系的生长性状和遗传参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胸径、树高和材积等3个主要性状在火炬松家系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家系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具有较高遗传力、受中等或中等以上遗传控制,说明各性状的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所致,有较大的改良潜力。从参试的25个家系中选出5个优良家系,其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22.08 cm、14.25 m、0.2660 m~3,分别比群体平均值高8.72%、11.85%、29.66%,遗传增益分别为5.77%、10.57%、22.18%。  相似文献   

10.
邓鸿荣 《绿色科技》2013,(8):148-149,153
对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12年生火炬松4种不同造林密度(1333、1667、2000、2500株·hm-2)试验林进行了生长调查和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对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差异极显著,呈现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递减的趋势。造林密度1333株·hm-2的平均胸径14.92cm、14cm以上径阶频率0.782、单株材积0.00913m3,表现最佳。造林密度2000株·hm-2的林分蓄积123.36m3·hm-2,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1.
对15年生火炬松半同胞家系的生长和材性性状测定表明:火炬松家系树高、胸径、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纤维素含量、管胞长度与宽度等具有显著的差异;在家系水平上,木材基本密度、纤维素含量、管胞长度与宽度和材积生长相关不明显.遗传力测定表明:家系生长性状与材性性状平均遗传力均较高,达到中等程度以上.对树高生长、胸径生长、木材基本密度、纤维素含量、管胞长度与宽度等性状进行年度相关、早晚期选择研究表明:火炬松家系的生长相关主要由遗传决定;树高从第5年开始,胸径从第4年开始与以后各年的相关系效均在0.7以上,表明以此为最低年龄进行早期选择有较大的可靠性;木材基本密度10年生与其后各年龄级的相关系数值趋于稳定,术材密度最低选择年龄为10年;木材纤维素含量11年生与其后各年龄级的相关系效值趋于稳定,木材纤维素含量的最低选择年龄为11年.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火炬松人工林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省火炬松人工林生长特性以及不同栽培区火炬松的生长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Richards函数是福建省火炬松优势木生长的最佳模型 ;对树高曲线方程而言 ,h=a0 da1 最符合火炬松树高随直径变化的规律。随着栽培区适宜程度的降低 ,火炬松胸径生长量随之降低 ,胸径平均生长量、材积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年龄也随之提早。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火炬松(Pinus taeda)无性系花粉产量的变异,在火炬松1.5代种子园选出20个无性系,每无性系5株,共100株火炬松作为研究材料,调查胸径、树高、冠幅和花粉量,通过对比单株花粉量、单位面积花粉量和单位面积有效花粉量来筛选高花粉产量的无性系.结果表明,单株花粉量与冠幅呈显著正相关(P<0.05),单株花粉量最高的是243无性系,为1302.55 g;单位面积花粉产量最高的是201无性系,为36.70 g/m2;单位面积有效花粉量最高的是243无性系,为34.14 g/m2;花粉活力最大的是298无性系,为100%.火炬松种子园的花粉产量变异主要来源于无性系间,最终筛选出243、201和298无性系3个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4.
火炬松纸浆材优良家系人工林修枝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 a生火炬松优良家系(L—11)示范林进行修枝试验表明:修枝促进了林分生长,修枝3 a后,与对照相比树高生长增加了7.1%~14.1%,胸径生长增加了1.9%~7.4%,单株材积增加了9.98%-29.10%,林分蓄积量增加12.13-26.53 m3/hm2,其中促进林分生长效果最好的处理是修枝强度为50%;修枝降低了火炬松优良家系林木的尖削度,与对照相比,H/D值增加了5.1%~9.5%。  相似文献   

15.
选择了高海拔和低海拔2种立地条件,研究了不同立地对马尾松和湿地松生长和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的湿地松胸径和树高均显著低于低海拔,高海拔地区湿地松平均胸径为7.65cm,平均树高为4.23m;低海拔湿地松平均胸径为10.69cm,平均树高为6.93cm。无论是高海拔地区还是低海拔区上,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均显著大于马尾松,高海拔地区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为1.33g,马尾松为0.41g,低海拔区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为3.96g,马尾松为2.36g;在不同海拔高度上,两树种的产脂量均为低海拔区大于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16.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不同密度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胸径、树高、蓄积、干形等生长指标和松枯梢病的发病情况等健康指标,分析了密度对樟子松人工林生长与健康的影响。综合分析得出:亚湿润干旱区樟子松人工林的造林密度可以控制在1 250~2 500株·hm-2;当樟子松人工林林龄达到21 a时保留密度1 000株·hm-2左右;当林龄31 a时,密度控制为5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天然次生林间伐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平均年龄为23年生、地位指数为14和12的2种立地的马尾松天然次生林中,分别设置固定标准样地,并分别设计5个和6个密度水平,对其抚育间伐4年后的间伐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位指数的林分,其间伐前或间伐后立木径级分布均呈现正态分布的规律;间伐前林分分化强烈,立木径级大小悬殊;间伐后林分最小株距和平均株距较接近,大径级林木比例提高;间伐4年后平均径级左右的立木比例明显增加。间伐4年后,当14地位指数林分的密度大于1 500株/hm2,12地位指数林分的密度大于1 950株/hm2时,其胸径离散度较间伐当年间伐后的反而明显增大;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增长均随保留密度的加大而减小,但单位面积蓄积量增长则在其适宜密度时最大;不同保留密度各处理间平均胸径、单株材积以及单位面积材积增长的差异均达极显著,但树高和比重增长的差异均不显著;间伐各处理的平均胸径、单株材积以及单位面积材积增长均大于对照;14地位指数马尾松林以保留密度为1 500/hm2处理的单位面积材积增长最大,增长30.29%;12地位指数马尾松林以保留密度为1 950/hm2处理的单位面积材积增长最大,增长24.38%。  相似文献   

18.
对11 a生光皮桦不同混交模式造林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种混交模式中,光皮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及高径比、造林保存率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单位面积蓄积生长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以光皮桦×杉木混交林效果最好,其余依次为光皮桦×福建柏、光皮桦×木荷、光皮桦×马尾松。在混交林分总蓄积量上,光皮桦×杉木光皮桦×福建柏光皮桦×马尾松光皮桦×木荷,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福建南屿湿地松种源苗期和14 a生的林分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种源种子千粒重、发芽率、成活率差异大,种源间苗高差异显著,地径差异不显著。14 a生湿地松各种源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种源间有一定差异。湿地松种源1 a生苗高与年降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14 a生树高与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年降雨量和无霜期呈较大的正相关,说明低纬度区引种湿地松,年降雨量大和无霜期长可显著促进其树高生长。14 a生湿地松各种源生长量均超过火炬松和当地马尾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