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LED光源不同光质比对白掌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掌试管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ED光源的蓝光(100%B)、80%R+20%B、70%R+30%B、50%R+50%B、红光(100%R)5种不同光质配比,以普通荧光灯(PGFL)作为对照,探讨不同光质比例对白掌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R+20%B处理下,白掌组培苗的叶长、叶幅、根数、最大根长、根系活力、整株鲜重、地上鲜重和地下鲜重都达到最大值。因此,适合白掌组培苗生长的LED红蓝光的最佳比例为8∶2。  相似文献   

2.
以阔叶空心菜为试材,研究蕹菜芽苗菜对LED 光强和光质的生长响应。结果表明:绿化阶段结束时处理L7000RBW4∶1∶1(光强7 000 lx,红光∶蓝光∶白光为4∶1∶1)的脱壳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光强为7 000 lx 时,3 种光质处理的蕹菜芽苗菜可食部分干质量均显著高于白光对照;光照强度过高显著影响叶绿素的累积,高光强(L11000)下的叶绿素a、叶绿素b 含量及叶绿素总量随红光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同时子叶白化现象越发明显;不同光强条件下,3 种光质处理的抗坏 血酸含量均随着红光比例的增加而降低,而可溶性糖含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L7000RBW4∶1∶1 在本试验条件下表现最佳,是较适宜蕹菜芽苗菜工厂化生产的LED 光源配方。  相似文献   

3.
LED光强和光质对“余干”辣椒幼苗生长和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余干"辣椒幼苗为试材,设置3种光强(50、100、150μmol·m~(-2)·s~(-1))和2种光质(红光和蓝光)的双因素试验,研究了LED不同光强和光质对其生长和形态的影响,为"余干"辣椒工厂化育苗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光质和光强对"余干"辣椒幼苗的生长影响显著,且光强与光质存在交互作用;继续分析单因素光强和光质对"余干"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表明,中强光100μmol·m~(-2)·s~(-1)下幼苗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分枝数和茎间距均显著提高;不同光质处理中,红光显著提高了幼苗的株高、分枝点高、茎间距、叶长、叶宽以及地上鲜重,蓝光显著提高了分枝数,红∶蓝=8∶1复合光下幼苗生物量介于红光与蓝光之间。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更加适合香蕉组培苗生长的光源方案,以“巴西蕉”组培生根苗为试材,研究6种不同LED光质处理对香蕉组培苗的形态、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ED红蓝光组合中,红光∶蓝光=4(4R1B)处理的香蕉组培苗较对照(荧光灯)生长更健壮、根系更发达。在4R1B的基础上添加23%的绿光(8R2B3G)后,单株鲜质量较单纯的红蓝光处理显著提高,有效促进了香蕉组培苗壮苗,且更有利于提高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PIabs、TR0/CS0和ETo/CS0;同时该处理的香蕉组培苗株高最高、叶面积和生物量最大。说明红光∶蓝光∶绿光=8∶2∶3(8R2B3G)处理的香蕉组培苗的PSⅡ光反应能力最强,生长最旺盛,最适合香蕉组培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不同光谱能量分布对菊花试管苗增殖及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欢  徐志刚  崔瑾  谷艾素  郭银生 《园艺学报》2010,37(10):1629-1636
采用发光二极管(LED)调制光质和光量,研究光谱能量分布对菊花离体培养增殖和生根阶段的影响,以荧光灯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红光有助于增加株高、节间长,且有利于生根试管苗可溶性糖、淀粉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蓝光显著提高丛生苗的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和生根试管苗游离氨基酸含量;而红蓝黄复合光不仅有利于丛生苗分化和增殖,也利于促生根组培苗色素形成、生长发育及根系活力。与荧光灯相比,红蓝黄复合光质LED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提高增殖系数,培育壮苗和降低能耗成本。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立红树莓组培苗生长的适宜光质和光强,以红树莓"海尔特兹"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光质和光强处理下红树莓生根组培苗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光质处理中,除R/B(红光∶蓝光=1∶1)处理外,Chl a(叶绿素a)、Chl b(叶绿素b)和Ct(叶绿素总含量)均随着R/B比率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Chl a和Ct均在2R/B(红光∶蓝光=2∶1)处理下呈现最大值,分别为1.344、1.716mg·g~(-1),Chl b则在R/2B(红光∶蓝光=1∶2)处理最高,为0.423mg·g~(-1),Chl a、Chl b和Ct均以10R/B(红光∶蓝光=10∶1)处理最低,分别为0.130、0.033、0.163mg·g~(-1),均显著低于其它光质;Chl a/b(叶绿素a/b)在10R/B、2R/B和R/B处理下较高,分别为3.942、3.709、3.653,呈现阳生植物的特性,而在6R/B(红光∶蓝光=6∶1)、W(白光)、4R/B(红光∶蓝光=4∶1)等处理下较低,分别为2.729、2.730、2.747,呈现阴生植物的特性;在R/2B处理下,红树莓组培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值表现极优,Fv/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值达到0.881,而10R/B处理下,Fv/Fm值降低到0.355,且显著低于其它光质处理;光强处理中,随着光强的增加,Chl a、Chl b和Ct呈现递减的趋势,最大值由1.218、0.503、1.720mg·g~(-1)分别降低到0.907、0.302、1.209mg·g~(-1),均形成显著差异,Chl a/b则表现为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在2 000lx处理达到最大值,为3.042,且3种光强处理差异显著;叶片的Fo(初始荧光)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在2 000lx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为180.000,Fm(最大荧光值)则在1 500lx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为907.000,而叶片的Fv/Fm、Fv/Fo(PSⅡ的潜在活性)、ΦPSⅡ(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Rfd(可变荧光下降比值)则均随着光强的增加呈现递减的趋势,均在1 000lx处理下呈现最大值,分别为0.847、5.573、0.815、4.200。  相似文献   

7.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繁育树莓种苗可解决根蘖分株、埋土压条和扦插繁殖,出现生育周期长、苗木质量参差不齐、品种退化、繁殖速度慢等缺点。驯化成活率是组织培养技术能否应用到生产上的关键。高成活率可提高组培苗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本试验研究树莓组培苗的生根方式、苗高度、根系长度、苗叶片数及遮光率对驯化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双季2831根长为0~0.5 cm时将瓶苗移至驯化室开始驯化,长至组培苗株高2~3 cm,根系长度0.5 cm,2片叶时进行移栽;单季1132根长为0~1.0 cm时将瓶苗移至驯化室开始驯化,长至组培苗株高2~3 cm,根系长度0.5~1.0 cm,二三片叶时进行移栽,移栽后遮光率20%~30%。  相似文献   

8.
以‘索尔邦’百合为试材,采用不同倾斜角度的LED侧向照光和顶部照光2种照光方式,结合不同造型曲面反光膜和平面反光膜,研究8种不同组合LED照光方式对百合组培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百合组培及工厂化育苗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8种处理中,LED不同照光方式处理的百合组培苗,其形态和生理指标整体优于对照处理。其中,采用倾斜69.77°侧向照光方式和平面反光膜的处理5更有利于百合组培苗茎叶的生长,其在叶幅、地上鲜质量、地上干质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等方面高于其它处理;而在根系发育方面,采用倾斜79.89°侧向照光方式和曲面反光膜的处理2百合组培苗整体优于其它处理,其根数、根鲜质量、根干质量、根系活力等多个指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因此,采用倾斜69.77°侧向照光方式和平面反光膜的处理5在促进百合组培苗茎叶生长方面效果最佳,采用倾斜79.89°侧向照光方式和曲面反光膜的处理2有利于百合组培苗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9.
以‘索尔邦’百合为试材,采用不同倾斜角度的LED侧向照光和顶部照光2种照光方式,结合不同造型曲面反光膜和平面反光膜,研究8种不同组合LED照光方式对百合组培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百合组培及工厂化育苗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8种处理中,LED不同照光方式处理的百合组培苗,其形态和生理指标整体优于对照处理。其中,采用倾斜69.77°侧向照光方式和平面反光膜的处理5更有利于百合组培苗茎叶的生长,其在叶幅、地上鲜质量、地上干质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等方面高于其它处理;而在根系发育方面,采用倾斜79.89°侧向照光方式和曲面反光膜的处理2百合组培苗整体优于其它处理,其根数、根鲜质量、根干质量、根系活力等多个指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因此,采用倾斜69.77°侧向照光方式和平面反光膜的处理5在促进百合组培苗茎叶生长方面效果最佳,采用倾斜79.89°侧向照光方式和曲面反光膜的处理2有利于百合组培苗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10.
萝卜主要农艺性状与肉质根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雪单一号"萝卜为试材,研究了萝卜主要农艺性状与肉质根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根长、外露长、叶片数、株高与肉质根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根粗、叶片长、叶片宽与肉质根产量之间呈较弱负相关;各个性状对萝卜单株肉质根产量的总效应由大到小依次是株高>根长>外露长>叶片数>叶重>展开度>叶片长>根粗>叶片宽。因此,在选育萝卜品种和制定萝卜高产栽培措施时,应在稳定萝卜根部性状的基础上,提高萝卜叶面积,达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1.
不同嫁接砧木对网纹甜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宜北京京郊设施种植网纹甜瓜的配套砧木品种,以引进野生甜瓜砧木久砧和南瓜砧木银光作为材料,调查了其田间长势、抗病性,测定果实纵径、横径、单果质量和品质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久砧长势不过旺,抗(耐)病性强,不早衰,果型好,对口感纤维的影响小,综合比较久砧表现最佳,可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不同切块魔芋植株生长及其产量特点,以清江花魔芋为材料,对100、150、200 g 3种质量切块的植株生长和产量结果进行调查。试验结果表明,切块质量与植株高度及收获率、单株产量、小区产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切块质量的增加,植株的收获率、繁殖系数及产量随之增加,但球茎膨大系数随之减小;100~200 g切块种植1 a的单个新生球茎质量在198.95~310.19 g,球茎膨大系数为1.55~1.96,繁殖系数为1.79~2.32。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对耧斗菜属植物资源背景的探索还不够全面,繁殖体系的建成已有初步进展,创新育种工作起步较晚,成果较少,对耧斗菜属植物药用成分的定性定量研究已较为完善。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耧斗菜属植物,可在引种驯化、药物开发以及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拓展,为耧斗菜属植物后续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利用番茄摘心后容易再生结果的特点进行三次换头,即用连续摘心换头整枝技术取代单干整枝技术,探索适宜延庆塑料大棚番茄生产的新模式。结果表明,番茄连续摘心换头技术的应用,省工、节本,增产、增效,并达到了越夏长季节栽培种植模式。该模式增加了单株果穗数和单株采果数,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延长了采收期,提高了单产价格和经济效益,并为今后设施果蔬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促进设施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黑点病(melanose)在柑桔上的发生日益严重。代森锰锌是防治该病害的最佳药剂,但是目前市场上代森锰锌产品种类多,质量参差不齐。为明确代森锰锌不同产品对柑桔黑点病的防治效果,在浙江临海开展了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代森锰锌产品对柑桔黑点病防治效果有差异,2016年"蒙特森"的防治效果低于"大生",差异极显著,与护庄差异不显著;2017年,"大生""喷克""山德生"的防治效果较佳,其次为"大一生""森象""美尔-80""络合纯""安德瑞普",再次为恒田化工的产品。  相似文献   

16.
葡萄生产过程中由于气候或技术原因会产生大量非商品果,目前多以等外果廉价销售或遗弃田间地头,未得到有效利用。为此,以在桂林栽培的夏黑、巨峰和玫瑰香3个鲜食葡萄非商品果为原料,开展了葡萄非商品果酿制蒸馏酒的技术试验。结果表明,3个鲜食葡萄品种非商品果酿制蒸馏酒得率分别为9.7%、11.1%和10.7%,酒体澄清透明、清亮无杂质,无刺激感和异味,具有相应的葡萄品种香。该技术可为葡萄非商品果的回收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荔枝产区的钻蛀性害虫种类进行调查,并对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描述,针对不同害虫提出了科学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发现的荔枝钻蛀性害虫共19种,隶属于3目12科,其中蛀干害虫9种,蛀果害虫10种;主要钻蛀性害虫为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龟背天牛Aristobia testudo(Voet)和荔枝尖细蛾Conopomorpha litchiella Bradley。  相似文献   

18.
在江西赣州、福建永春和广西桂林分别采集纽荷尔脐橙、椪柑(芦柑)和沙糖桔果实样品,比较黄龙病果实与正常果实在果实大小、形状、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维生素C(Vc)和矿质元素含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纽荷尔脐橙和芦柑感病果实的纵径、横径和单果质量均显著低于正常果实,沙糖桔感病果实和正常果实之间这几个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纽荷尔脐橙果实的果形指数显著变小,芦柑和沙糖桔的果形指数则显著变大;各品种感病果实的TSS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果实,但是TA和Vc的变化在不同品种之间的表现不一致。纽荷尔脐橙感病果N、P、K、Ca、Mg、S、Al、Mn、Zn、B元素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果,Na、Cu、Fe元素含量变化不明显;沙糖桔感病果Ca、Al、Mn、Zn、Fe元素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果,Na元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果,其他元素含量变化不明显;芦柑感病果仅Na和Al元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果,其他元素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探讨玉米芯含量不同对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培养料中木质素酶和纤维素酶以及子实体产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设置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分别为10%、30%、50%和70%,在菌丝生长满袋后(菌丝期)和子实体期(第4潮耳出菇期)分别从菌袋的上中下3个部位取培养料混合,测定酶活及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采收子实体统计4潮菇的产量并测定子实体中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在菌丝期,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70%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当玉米芯含量为50%时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漆酶活性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羧甲基纤维素酶在4个配方中活性均较高,其中当玉米芯含量为30%时酶活性最高;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升高,β-1,3-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和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玉米芯含量为50%时酶活性达到最高。在子实体期,除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漆酶外,其余几种酶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活性的变化规律均与菌丝期不同。在菌丝期,随玉米芯含量增加,培养料中的木质素含量逐渐减少,纤维素含量逐渐增加;在子实体期,随玉米芯含量增加,培养料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均先减少后增加,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含量最低。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子实体每袋总单产和总产量均最高;当玉米芯含量为30%时,子实体中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含量最高,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因此培养料中添加玉米芯可以提高与木质素、纤维素降解相关的酶活性,但是不同的酶在不同含量玉米芯的培养料中分泌规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西番莲属植物的抗寒性,筛选抗寒性较强的种类,对经过低温霜冻后的百香果等6种西番莲属植物进行抗寒性调查。结果表明,西番莲属6种植物抗寒性从强到弱依次为蓝冠西番莲、西番莲>百香果>红花西番莲>哥伦比亚热情果>大果西番莲;百香果5个品种(系)抗寒性从强到弱依次为"黑美人">"台农1号">"黄金杂交种1号">"满天星">"芭乐味黄金果",可为百香果抗寒品种选育和栽培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