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在玉米上危害程度有加重趋势的一种病害。每年下旬玉米出苗之时,往往适逢高温高湿天气,非常利于玉米褐斑病的发生。据调查,玉米褐斑病的发病面积有扩大的趋势,如不及时防治,将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玉米生长  相似文献   

2.
玉米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褐斑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较快的一种玉米病害,发生蔓延快,危害严重,在全国各玉米区均有发生,对产量影响很大,其中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为害较重.其症状与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玉米褐斑病是玉米上常见的一种真菌病害,在我国和世界各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石家庄市常年玉米种植400万亩左右,近几年每年玉米褐斑病发生面积150万亩左右。一般发病田病株率20%~30%,严重田块病株率达到.50%060%,对玉米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1发病症状玉米褐斑病是玉米的中后期病害,一般从喇叭口末期开始发病,抽穗至乳熟期为发病高峰:该病主要危害果穗以下的叶鞘和叶片,也可危害茎节和苞叶,  相似文献   

4.
玉米褐斑病是近年来发生的严重危害玉米产量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过去在安阳县玉米上很少发生或者发生很轻,但是近年来该病发生危害连年加重。已成为安阳县玉米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轻者叶片组织发黄干枯,重者整株死亡。对产量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5.
冯兴跃 《河南农业》2011,(12):28-28
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才发现的玉米新病害,在全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危害较重,温暖潮湿区发生较多。  相似文献   

6.
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在玉米上危害程度有加重趋势的一种病害.每年6月中下旬玉米出苗之时往往适逢高温高湿天气,该天气条件非常利于玉米褐斑病的发生.据调查,玉米褐斑病的发病面积有扩大的趋势,如不及时防治,将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品种的更换及耕作的改变,玉米病害的发生和危害呈加强趋势,发生严重的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褐斑病、纹枯病、苗枯病、粗缩病、锈病等,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病毒病,一旦得病产量损失严重,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和种植感病品种而逐年加重,,现已发展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的病害。  相似文献   

8.
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才发现的玉米新病害。在全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危害较重。温暖潮湿区发生较多,有些年份在制种玉米地突然流行,重者可引起毁种,危害玉米和类蜀黍属植物。1.病原属鞭毛菌亚门节壶菌属真菌。是玉米上的一种专性寄生菌,  相似文献   

9.
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才发现的玉米新病害。在全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危害较重。温暖潮湿区发生较多,有些年份在制种玉米地突然流行,重者可引起毁种,危害玉米和类蜀黍属植物。  相似文献   

10.
纹枯病在春、夏、秋玉米上皆可发生,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在15%左右,发病重时果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成为制约玉米增产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而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  相似文献   

11.
<正>一、玉米褐斑病防治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现对玉米褐斑病的发生特点进行描述,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对该病大流行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1、流行原因一是玉米品种多、乱、杂,感病品种多。市场上销售的玉  相似文献   

12.
玉米褐斑病是玉米植株常见的一种真菌病害,发病率及发生面积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本研究主要分析了玉米褐斑病的病害症状、流行特点、发生条件等,根据玉米的生长要求及病原菌生长环境,从而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旨在为降低玉米褐斑病的发生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才发现的玉米新病害。在全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危害较重。温暖潮湿区发生较多,有些年份在制种玉米地突然流行,重者可引起毁种,危害玉米和类蜀黍属植物。  相似文献   

14.
安徽玉米病害田间调查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于2008~2009年,对安徽省玉米病害调查采样,分离培养,鉴定,病毒病害采用提取病叶粗汁液通过电镜观察病毒粒体形态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结果表明,安徽省玉米种植区发生的玉米病害有10几种.主要病害是玉米锈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纹枯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褐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玉米真菌茎腐病、玉米瘤黑粉病等病害.纵观近10年病害发生情况,粗缩病已成为安徽省的主要病害,褐斑病、南方锈病有明显上升趋势,应加强监测与防治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玉米褐斑病是近年来发生的严重危害玉米产量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过去在安阳县玉米上很少发生或者发生很轻,但是近年来该病发生危害连年加重,已成为安阳县玉米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轻者叶片组织发黄千枯,重者整株死亡,对产量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6.
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才发现的玉米新病害,在全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危害较重,温暖潮湿区发生较多。一、病原玉米褐斑病病原属鞭毛菌亚门节壶菌属真菌,是玉米上的一种专性寄生菌,寄生在薄壁细胞内。休眠孢子囊壁厚,近圆形至卵圆形或球形,黄褐色,略扁平,有囊盖。二、症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加上玉米种植品种和气候条件适宜,玉米褐斑病已经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本文介绍了2014年馆陶县玉米褐斑病的发生情况,详细叙述了玉米褐斑病典型症状、发病规律和发生原因,结合实际,提出了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玉米褐斑病是玉米生产中非常常见的病害,在各个玉米种植地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一般集中发生在玉米生长8~10片叶时,由于早年玉米褐斑病发病频率较低,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玉米褐斑病发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影响了玉米产业的正常发展,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需进一步预防.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实施大面积的玉米连年种植,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玉米产品耕作制度以及更换制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导致了玉米病害时有发生,玉米病害的危害呈现出了加重的趋势,发生了十分严重的病害威胁,主要包括玉米丝黑穗病、玉米苗枯病、玉米纹枯病、玉米褐斑病、玉米粗缩病、玉米青枯病、玉米小斑病以及玉米大斑病等等,这些病害对于玉米产量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再加上我国农业水平的提升,玉米危害的发生已经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除此之外,玉米自身生育期间恰巧赶上高温的季节,这一季节中的涝灾以及旱灾频频发生,往往会引起多种的玉米危害发生以及流行,最终导致十分严重的玉米减产现象,为农民造成了十分惨重的经济损失,下面,笔者就对玉米病害防治技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稻曲病早期发病症状表现不明显,农民很容易忽视,从而错过防治的最佳时期,水稻生长后期稻曲病表现明显时盲目用药,不仅防治没有效果还造成稻米品质下降,食用后影响健康.而纹枯病在春、夏、秋玉米上皆可发生,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在15%左右,发病重时果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成为制约玉米增产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而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