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得到成本低、包埋率高的大蒜精油微胶囊化产品,以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与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冷冻干燥法对大蒜精油微胶囊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MHI-CAP100∶M麦芽糊精=5∶1,M精油∶M壁材=1∶4,加水量为40%,在此条件下大蒜精油微胶囊包埋率高达93.4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牡丹油微胶囊化技术。[方法]利用β-环糊精、阿拉伯胶和大豆蛋白作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牡丹油的工艺,对牡丹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析。[结果]得到制备牡丹油微胶囊的最优工艺参数∶壁材β-环糊精∶阿拉伯胶∶大豆蛋白的配比3∶1∶2,固形物含量35%,芯壁材配比3∶1,乳化剂添加量0.2%。在此条件下,牡丹油包埋率达到92%。[结论]在此工艺下牡丹油的包埋率高,为牡丹油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牡丹油微胶囊化技术。[方法]利用β-环糊精、阿拉伯胶和大豆蛋白作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牡丹油的工艺,对牡丹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析。[结果]得到制备牡丹油微胶囊的最优工艺参数∶壁材β-环糊精∶阿拉伯胶∶大豆蛋白的配比3∶1∶2,固形物含量35%,芯壁材配比3∶1,乳化剂添加量0.2%。在此条件下,牡丹油包埋率达到92%。[结论]在此工艺下牡丹油的包埋率高,为牡丹油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冷冻干燥法制备蜂胶紫苏微胶囊粉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为壁材,蜂胶与紫苏籽油为芯材,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稳定剂,优化确定乳化液配方,采用冷冻干燥法对原料进行微胶囊包埋.结果表明,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蜂胶紫苏微胶囊粉末的最佳配方为: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比例为1.5 : 1,壁材与芯材比例为2 : 1,固形物浓度15%,稳定剂添加量5 g/L,用此方法得到的微胶囊粉末质地疏松,包埋率达到66.75%.  相似文献   

5.
梁薇薇  王振宇  史锦硕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956-12959
[目的]利用微胶囊技术保护松多酚的有效成分,使松多酚的产品化得以实现.[方法]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红松球果种麟多酚微胶囊.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因素对微胶囊制备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结果]壁、芯比为2.52∶1,乳化剂用量占芯材量的7.64%,总固形物量为1.79%,在该条件下制得的微胶囊包埋率可达93.81%,扫描电镜下观察包埋结果理想.[结论]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松多酚微胶囊工艺方法可行,且包埋率较高,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合成大米增香剂微胶囊的配方优化实验。通过对壁材的组成、乳化剂的用量、固形物的浓度及芯壁比等单因素进行实验,以包埋率为考察指标,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最佳的配方比例。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合成大米增香剂微胶囊的配方为:壁材为1∶4的麦芽糊精和辛烯基琥珀酸淀粉,芯壁比为1∶8,固形物浓度为20%,乳化剂用量为7%。在此最佳配方条件下,对增香剂的包埋率为83%,达到了较好的包埋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究肉桂精油微胶囊制备过程中乳化液稳定性的变化规律,明确关键优化工艺.【方法】以肉桂精油为芯材,以魔芋胶(konjac glucomannan, KGM)及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sodium starch octenyl succinate, SSOS)为壁材,吐温80为乳化剂,乳化液粒径为指标,利用双相乳化法制备肉桂精油微胶囊乳化液,研究芯壁比、乳化剂添加量、固形物含量、壁材比(KGM∶SSOS)对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当芯壁比为1∶3.1、乳化剂添加量为2.1%、固形物含量为3.7%、壁材比为1∶4.5时,肉桂精油微胶囊乳化液稳定性最好,粒径为(22.383±0.042)μm,与预测值基本一致,乳化液颗粒近似于球状,观察有明显的水包油结构.【结论】研究结果能够为进一步拓展复合壁材应用,为肉桂精油微胶囊乳化原料选择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籽油的稳定性,以桃胶-明胶为壁材、紫苏籽油为芯材、转谷氨酰胺酶为固化剂,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紫苏籽油微胶囊,研究了壁材组成、芯壁比、壁材浓度、pH、搅拌速度、乳化速度等因素对微胶囊形成的影响,确定其最佳工艺为:桃胶∶明胶重量比为1∶1,芯壁比为1∶1,壁材浓度为1.25%,pH为4.3,搅拌速度为300r/min,乳化速度12000r/min。通过对所得产品的包埋率、溶解度、贮藏稳定性等指标进行测定评估,结果发现复合凝聚法制备的紫苏籽油微胶囊包埋率达到90%,溶解度达到75%,15d后的过氧化值降低2.6倍,可为紫苏油在食品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刺葡萄籽油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刺葡萄籽油微胶囊,并对其进行显微观察和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刺葡萄籽油微胶囊壁材配方对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阿拉伯胶与变性淀粉质量比、乳化剂用量、芯材与壁材质量比、固形物含量,经正交试验得到其优化值分别为20∶38.5、5%、0.3∶1、25%;刺葡萄籽油微胶囊化工艺参数对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出风温度、进风温度、乳化时间、乳化液温度,经正交试验得到其优化值分别为92 ℃、190 ℃、5 min、60 ℃.在上述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刺葡萄籽油微胶囊化效率在90%以上,微胶囊产品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和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胶囊技术包埋石榴籽油,以包埋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L9(34)优化工艺,获得最佳的微胶囊包埋工艺参数:芯材比例40%,固形物含量50%,包埋温度65℃,均质压力60 MPa,均质次数4次。通过微胶囊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石榴籽油的耐贮藏性,减缓氧化酸败的速度。  相似文献   

11.
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玫瑰花酱及玫瑰精油,利用正交设计法对搅拌型花卉酸奶生产工艺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搅拌型玫瑰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玫瑰花酱与牛奶的配比为1∶9,蔗糖量5%,菌种接种量3%,43℃发酵6h.  相似文献   

12.
罗汉果籽油微胶囊的乳化配方及其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罗汉果籽油微胶囊的乳化配方及其性质,为制备出高品质的罗汉果籽油微胶囊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罗汉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罗汉果籽油为原料制备微胶囊产品,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罗汉果籽油微胶囊化的乳化配方,并对罗汉果籽油微胶囊产品性质进行分析.[结果]微胶囊化罗汉果籽油的最佳乳化条件为:以阿拉伯胶为主壁材、β-环糊精为填充剂,乳化剂浓度1.06%,壁材比1∶9.8,芯壁比1∶2.71,固形物浓度16.69%.经高温喷雾干燥所得的罗汉果籽油微胶囊产品热稳定性较好,但易吸收水分.[结论]在最佳乳化条件下制得的罗汉果籽油乳状液稳定性可以达到99.4%,经高温喷雾干燥所得的微胶囊产品应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中药黄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以进一步揭示其药理作用,综合利用黄荆的药用价值,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黄荆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黄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共分离到37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28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6.722%。主要包括石竹烯(23.981%),[s-(E,E)]-1-甲基-5-亚甲基-8-(1-甲基乙基)-1,6-环癸二烯(11.727%),1-甲基-4-(1-甲基乙烯基)-环己烯(7.992%),(E)-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环癸三烯(7.651%)等。  相似文献   

14.
以徐蒜815为材料,研究18%氯化胆碱·萘乙酸、水杨酸、茉莉酸甲酯3种激素4个时间段处理对大蒜鳞茎性状、小区产量、POD、S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激素皆能提高大蒜叶片内的POD、SOD活性,抑制CAT活性。3种激素、4个时间段处理,水杨酸与处理时间1组合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大蒜鳞茎高;水杨酸+处理时间2处理的鳞茎盘直径最大;水杨酸与茉莉酸甲酯处理对大蒜横径、大蒜单株产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前期处理效果优于后期处理效果;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在处理时间1的小区产量最高,且2个组合在5%水平上与所有其他组合呈显著差异。说明水杨酸与茉莉酸甲酯在处理时间1对大蒜进行处理增产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烤烟田间施用不适用烟叶高温发酵有机肥对后茬作物大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施用烟草专用复合肥相比,施用该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大蒜的横径、单头重和独蒜率,使独头蒜的单位面积产量和大蒜的总产值分别提高了141.71%和37.27%;施用该有机肥还能显著提高普通蒜的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16.
黄山木兰精油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活体组织法对黄山木兰Magnolia cylindrica精油对植物病原菌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离体抑菌实验表明:在500μL·L^-1下黄山木兰精油对多种真菌有明显的抑制活性,以对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和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rum的抑制率较高,分别为95.23%和93.83%。筛选6种对黄山木兰精油较为敏感的病原真菌进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测定,结果表明。黄山木兰对6种真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147.94~223.73μL·L^-1,其中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活性最强,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活性最弱。番茄活体组织接种实验表明,1000μL·L^-1的黄山木兰精油对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的治疗和保护作用优于500μL·L^-1的精油溶液和100mg·L^-1的三唑酮溶液。黄山木兰精油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表3参15  相似文献   

17.
以瑭溪蜜柚果皮为原料,研究了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对蜜柚精油性质及组分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提取所得蜜柚精油为黄色澄清液体,具有新鲜蜜柚果皮的特征香气,所得精油理化指标相差不大,均具有良好的品质.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对精油进行组分鉴定分析得知:蜜柚果皮精油中的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β-月桂烯、圆柚酮、吉马烯、香叶醇,新鲜果皮精油中柠檬烯含量最高,占总量的52.37%;其次为β-月桂烯,占施26.07%.同时蒸馏萃取法所得精油中圆柚酮的质量分数(8.64%)是蒸馏法的(3.43%)两倍多.  相似文献   

18.
鲶鱼内脏鱼油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鲶鱼内脏中提取鱼油的工艺条件。以鱼油的感官质量和提取率为观察指标,以几种常用有机溶剂为提取剂,以中性蛋白酶为水解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提取溶剂的种类和酶解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提取剂以正己烷-异丙醇(3︰2)最好;提取的工艺条件为:先以中性蛋白酶进行酶解,设定料液比为1︰6,加酶量为1 400 u/g,酶解温度为45℃,酶解时间为2 h;经过滤后,按料液比1︰5加入正己烷-异丙醇(3︰2),振荡萃取25 min。在此条件下,鱼油的提取率为25.3%,产品为淡黄色、澄清透亮的液体;经测定,鱼油的酸价(mg KOH/g)、过氧化值(g/100 g)、碘价(g I2/100 g)分别为3.88、0.067 1、127.4。所以,采用有机溶剂和中性蛋白酶处理相结合对鱼油进行提取,鱼油的感官质量好,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9.
刘瑞珂  杨扬  林鹏程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026-1027,1043
[目的]分析研究光果莸不同器官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光果莸挥发油,通过气质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挥发油的成分分析。[结果]通过计算机检索、保留指数鉴定出光果莸不同器官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别有42(叶)、21(枝)和29种(根)。含量最高的分别是β-蒎烯(32.19%)、古巴烯(21.09%)和反松香芹醇(15.66%)。[结论]光果莸3种不同器官的挥发油在成分构成上比较相似,但在相对含量上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