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拮抗细菌Bacillus subtilis A30对水稻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由杭州郊区水稻叶围分离得到BacilussubtilisA30菌株,平板检测表明它对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Rhizoctoniasolani、Fusariummoniliforme和Magnaporthegrisea等多种水稻病原真菌、病原细菌均有很好的拮抗作用.以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纹枯病为代表进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A30菌株的防病效果分别为58.1%和39.0%.A30菌株的培养去菌液经70%饱和度(NH4)2SO4处理,拮抗物可被(NH4)2SO4沉淀,其拮抗粗提液经Diol150及proRPCHR5/10等色谱柱分离得到两种对X.oryzaepv.oryzae的拮抗峰和两种对R.solani的拮抗峰.  相似文献   

2.
10县市20个田间试验,三种土壤(灰潮土田,潮土田,黄棕壤性水稻土)平均,单施钾水稻增产6.7%-12.4%,单施锌增产7.2%,钾锌配施增产13.3%-16.3%;每公顷用62.25kg钾配合3.3kg锌的增产效果与124.5kg钾相当。表明钾锌配配施有较好的互作效应,尤以在灰潮土田上效果最好。棕红壤性水稻土盆栽试验表明,钾锌配施可增加水稻植株含钾量,钾肥利用率比单施钾提高4.4-14.9个百分  相似文献   

3.
用发育于Q_2和沙页岩上4种土壤,盆栽油菜,按每kg土施用0.3、0.6和0.9gK_2O,以研究KCl对油菜幼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施用K_2O0.3g/kg和0.6g/kg,4种土壤上油菜幼苗鲜、干重均较不施对照增加,但两种旱地土壤的增值小于两种水稻土。随KCl施用量的增加,油菜幼苗地上部N、P、Ca、Mg等元素的含量逐渐下降,但Mn、Cl元素的含量则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选择了由美国环境保护局认定的优先污染物的4种酚作为模拟污染物,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人工施加于盆土的酚类污染物对水稻发育的影响,及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经过一个生长期后的残留特点。结果表明,水稻土中酚浓度在600mg/kg以上时,水稻秧苗不能成活。酚浓度不超过100mg/kg,水稻发育正常。酚浓度为75mg/kg和100mg/kg时,水稻土中硝基酚和五氯酚平均残留率分别为2.2%和3.7%,水稻根  相似文献   

5.
应用选择溶解性的化学提取和幼苗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湖南省几种耕型红壤及其发育而成的水稻土铜的化学形态及其与土壤有效铜的关系,以及红壤旱地改水田后施铜对水稻吸铜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的铜主要以有机态(15.2% )、无定形铁态(11.7% )、晶形铁态(17.2% )和残留态(56.0% )4 种形态存在,其中红壤性水稻土有机态铜(18.7% )和无定形铁态铜(14.6% )明显高于耕型红壤(分别为8.0% 和5.8% ),而晶形铁态铜和残留态铜含量则是后者高于前者.红壤性水稻土有效铜含量显著高于耕型红壤.幼苗试验结果表明,耕型砂岩红壤施铜能明显促进水稻幼苗对铜的吸收,最佳施铜量为 5~10 m g/kg 土.  相似文献   

6.
对广东18个不同类型水稻土的大、中、微量元素进行化验及必要的土壤吸附试验,然后对照临界值初步判别土壤各元素的丰缺状况,提出推荐施肥建议供水稻盆栽试验参考,最后确定不同类型水稻土的养分限制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全部供试土壤缺N,90%缺K,75%缺P,45%缺S及Zn,33%缺Mo,28%缺Mg,17%缺Cu,Mn,B。若不施这些元素,水稻产量(以干物量表示)将减少N38%,K25%,P,S,Zn,M  相似文献   

7.
黔东南州黄壤水稻土磷钾营养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氮肥作肥底,采用磷、钾2因素D-饱和最优设计,在黔东南州不同海拔的黄壤水稻土进行水稻磷钾营养试验,结果表明,黄壤水稻土普遍缺磷,每kg可增产稻谷5.4kg.每hm^2施有机肥1.5万kg、土壤速效钾>100mg/kg时,可不施用化学钾肥;当土壤效钾<80mg/kg时,施化学钾肥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本试验获得了不同肥力水平黄壤水稻土磷、钾最佳施肥方案4套,按此方案实施每hm^2可获得稻谷产量8100  相似文献   

8.
用采自江苏省主要水稻土种和少数南方省份的水稻土15个。盆栽试验研究表明:(1)淹水条件下土壤矿物对施入的肥料铵以及土壤氮矿化铵具有一定的固定能力,但不同土壤之间差异很大,其固定量受矿物组成、粘粒含量、石灰性反应等因素影响;(2)大部分被固定的铵在多数土壤上可以重新释放出来被水稻吸收,但能否全部重新释放则与粘土矿物组成有关。被蛭石固定的难以释放,而被水云母、蒙脱石固定的容易释放;(3)被固定铵的释放高峰与水稻吸氮高峰基本一致;(4)在盆栽条件下由矿物固定的按所提供的氮占水稻吸氮总量中的比例,在吸氮高峰期可达1.4%~89.6%。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FeSO4、Fe2(SO4)3、Fe2O3、Fe(NO3)3和Fe-EDTA在巴基斯坦钙积干旱土上对水稻产量和化学组成的影响,进行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每千克土壤施用10和15mgFe后,5种铁源均使水稻植株株高、稻草产量、总分蘖数、有效分蘖和千粒重明显增加.稻谷和稻草中的铁、氮、钾含量显著增加,而磷、铜、锰则减少,不同铁化合物对水稻生长和水稻植物养分含量相对影响次序为Fe-EDTA>Fe2SO4>Fe(NO3)3>Fe2(SO4)3>Fe2O3.  相似文献   

10.
药剂诱导苎麻孤雌生殖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于1994~1995年在江西农业大学进行,采用不同种类、浓度和配方的化学药剂诱导湘苎系列1~5号等13个三麻品种弧雌生殖结实。对不同品种的平均诱导效果,以激动素最佳,二甲亚砜(DMSO)+秋水仙素(Col)混合液次之。从各个不同品种的反应来看,1%DMSO对资源11号、100μg/L激动素对湘苎4号、2%DMSO+0.1%Col对湘苎1号和5号、0.2%DMSO+0.2%Col对湘苎3号分别具有较好诱导单性结实作用。化学药剂的种类、浓度、配方均影响诱导效果。诱导产生的弧雌生殖体多为二倍体。  相似文献   

11.
笋用林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通过对奉新和铜鼓两地笋用林土壤的理化分析,吸附试验及温室盆栽试验,进行了12种养分的系统研究,分析了土壤养分含量特点,初步研究了养分限制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奉新笋用林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亏缺顺序为P,N,K,S,Mg;盆栽不施P,N,K,S,Mg分别减产65.6%,47.7%,18.4%,15.3%,15.1%。铜鼓笋用林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专缺顺序为Ca,P,Mg,N;盆栽不施Ca,P,Mg,N分别减产88.3%,81.2%,42.9%,30%。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抚州地区水稻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抚州地区中潴乌潮沙泥田水稻土样进行了养分状况综合评价,确定限制作物生长的养分因互及最佳施肥技术。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高梁作为指示作物时,土壤中主要缺N,P,K,S,Zn,Ca,盆栽中不施用这些元素相对产量只有45%,68%,79%,72%,70%,87%;水稻作为指示作物时,土壤中主要缺N,P,K,S,Zn,盆栽不施用这些元素相对产量只有42%,79%,58%,74%,9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K肥对水稻的生产有极显的影响,每公顷施59-98kg纯K,比对照增产306-417kg,增产率为4.5%-6.1%,增产显。S肥和Zn肥的试验则表明,在施用先进量N,P,K肥条件下,每公顷施用30kgS肥比不施S肥处理,产量增加153kg,增产率为2.13%;每公顷施用6kg纯Zn比不施Zn肥的处理,产量增加127.5kg,增产率为1.78%;S肥和Zn肥综合施用增产显,增产达372kg/hm^2,增产率达5.19%。  相似文献   

13.
赣南纽荷尔脐橙叶片黄化与营养元素丰缺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赣南产区纽荷尔脐橙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探讨产区纽荷尔脐橙叶片黄化的原因。【方法】2008年对赣南9个县(市、区)78个果园叶片的矿质营养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脐橙叶片P、S、Mo、B含量均处于适宜范围,而N、K含量均高于适宜范围,Fe含量也处于适宜范围或以上,且仅个别果园的叶片Mn含量低于适宜范围;部分果园的叶片Ca、Cu含量低于适宜范围;黄化果园的叶片Mg含量均存在显著缺失,且随着黄化程度的增大,叶片Mg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此外,不仅黄化果园存在Zn缺乏问题,而且正常果园的Zn含量也显著低于适宜范围。【结论】赣南产区黄化果园叶片无N、P、K、S、Fe、Mo、B的缺失,叶片普遍存在的黄化现象也绝非缺Ca、Mn和Cu所致,而主要与Mg、Zn有关。  相似文献   

14.
应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以GIS平台的ARC/INFO7.0和ARCVIEW3.2等软件为辅助手段对我省具有代表性的公主岭市刘房子村323hm2的耕地取样分析其13种养分值,应用GIS技术绘制各元素的养分分布图。经分析得出:我省主要土壤的限制玉米高产的营养因子顺序已由80年代的氮、磷、锌和钾演变成氮、钾、锌、硫和磷,并提出相应的施肥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常太12个村30片果园土壤肥力和叶片营养分析的结果表明土壤pH 变幅为4.06~4.96,属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平均1.54% ;土壤含N 量平均0.052% ,低于0.050% 的果园占总数的53.5% ;33% 土样P素低于15×10- 6的临界值;56.7% 土壤K素营养不足;Ca、S和Zn 营养充足;所有样品的代换性Mg 和B质量分数分别低于50×10- 6和0.50×10- 6的临界值;枇杷叶片样本的K 和B质量分数偏低,Mg 明显不足;龙眼叶片的N、K和Mg 质量分数偏低;橄榄Mg 和B明显缺乏.据此,提出了土壤培肥、合理施肥和缺素症矫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土壤养分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当前生产条件下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土壤肥力现状,尤其是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以期为冬油菜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4—5月在我国长江流域14个省(市)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采集油菜收获后耕层土壤样品430个,测定土壤基础理化性质(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pH)以及中微量元素(有效钙、镁、硫、铁、锰、铜、锌和硼)含量,参考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以及油菜种植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效硼的分级指标,明确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油菜种植土壤养分现状,并分析了不同区域(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种植制度(水旱轮作油菜和旱地油菜)和产量水平(<2 000 kg·hm -2、2 000—3 000 kg·hm -2和>3 000 kg·hm -2)下油菜种植土壤的养分分布特征。【结果】长江流域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pH、有效钙、有效镁、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和有效硼平均含量分别为25.9 g·kg -1、1.47 g·kg -1、27.5 mg·kg -1、131.1 mg·kg -1、6.04、2 436.1 mg·kg -1、225.7 mg·kg -1、22.6 mg·kg -1、212.3 mg·kg -1、89.7 mg·kg -1、3.84 mg·kg -1、4.03 mg·kg -1和0.45 mg·kg -1。超过2/3田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上;土壤速效磷处于丰富、适宜和缺乏的比例各占1/3;而有63.8%田块土壤速效钾处于缺乏状态。对于土壤中微量元素,土壤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铜含量均处于中等及以上,有效钙和有效锌有8.4%和12.2%处于缺乏状态,而土壤有效镁、有效硫和有效硼处于缺乏的比例则分别为24.2%、36.0%和83.5%。长江流域上、中和下游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土壤养分状况不同,但各区域各养分的分布趋势相同。水旱轮作和旱地油菜种植土壤养分状况存在明显差异,水旱轮作油菜种植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硫、有效铁、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明显高于旱地油菜。不同产量水平下油菜种植土壤养分特征略有不同,高产(>3 000 kg·hm -2)油菜种植田的土壤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镁和有效硼含量明显高于低产(<2 000 kg·hm -2)油菜田。【结论】整体而言,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典型种植区域土壤养分含量呈上升的趋势,但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硼缺乏的比例仍较大,有效镁和有效硫成为潜在的限制因子,因此在当前我国长江流域冬油菜生产中,应重视化肥的合理施用,做到稳施氮肥,增施钾肥和硼肥,局部区域如云南西部、广西北部和湖南南部应适当减少磷肥的投入,而在广西北部、湖南南部和江西北部同时应关注硫肥和镁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道扫描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对四川北部25个产茶县133个茶园土壤中Al、S、P、K等16种无机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着重研究了该地区茶园土壤的无机营养元素背景值特征.结果表明,川北茶区土壤中S、P、K、Ca、Ti元素表现为显著贫化,Sb和Se表现为相对富集,其浓集系数k分别达9.47和5.38,其它Al、Mg、Mn等9种元素与中国土壤含量背景值相当或略低;营养元素背景值因土壤类型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Sb、Zn的背景值在不同类型土壤中差异显著, S、Sb的背景值以砂土中最高,K、Mg、Ca、Se、Ti的背景值以酸性紫色土中最高,Al和Mo的背景值以黄壤中最高,而P、Mn、V、B、Zn、Co、Ni等元素的背景值则以棕壤中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摸清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水稻“颖壳不闭”土壤养分限制因子,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通过化学分析、吸附试验及盆栽试验,以高粱为指示作物,对安徽省江淮之间的肥东县、长丰县和颍上县水稻“颖壳不闭”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三县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主要是肥东为Zn、N、P、K,长丰为Zn、N、K、P,颍上为N、K、P、Zn。江淮之间的水稻“颖壳不闭”的土壤缺素是几种元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SNSA法)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评价。通过设置CK(不施肥)、OPT(N、P、K、Zn)、-N(P、K、Zn)、-P(N、K、Zn)、-K(N、1)、Zn)、 Mg(N、P、K、Mg、Zn)、-Zn(N、P、K)、 2P(N、2P、K、Zn)、 2K(N、P、2K、Zn)、2N 2P 2K(2N、2P、2K、Zn)等10个处理进行田问验证,结果表明:试验地区的土壤养分主要限制因子为N和Zn,且N缺乏程度大于Zn。研究显示采用该方法所获得的推荐施肥结果与田间试验结果完全吻合,证明该方法在杨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评价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摸清新平县烟区土壤的养分状况,指导农户科学施肥.[方法]对烟区土壤进行取样,分析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镁、有效硫、有效硼、有效锰、有效锌含量.[结果]60.1%的土壤偏酸,42.55%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38.01%的土壤碱解氮缺乏,36.11%的土壤缺磷,19.06%的土壤缺钾,36.7%的土壤缺硫,6.38%的土壤缺镁,83.51%的土壤缺硼,17.02%的土壤缺锰,60.11%的土壤缺锌.[结论]要重视土壤酸碱度的调节,增施有机肥,施用中微量元素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