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试验以盆载3年生新红星/海棠为试材,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了冬季修剪对苹果新根内源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影响。新根中玉米素核苷(ZR)、玉米素(Z)的含量,缓放植株高于短截植株;但ZR/Z的比值,缓放植株低于短截植株。  相似文献   

2.
VA菌根菌对苹果组培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试验以脱毒富士苹果组培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法研究了VA菌根真菌对苹果植株茎叶和根中玉米系(Z)、玉米素核苷(ZR),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等五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处理组培苗生长的各个时期,菌根化苹果植株茎叶和根系内促进生长的GA3含量各埋藏均高于未接种植株,ZR,IAA含量在不同阶段有时高于对照,抑制生长的ABA含量在同一时期内稍高于对照,各处理和各  相似文献   

3.
采用酶联免疫法分析了杂种棉“杂交早”一代及其双亲棉铃发育前期骨源脱落酸和玉米素加玉米素核苷(Z+ZR)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铃期前25天,杂种棉铃中ABA和Z+ZR含量明显高于双新。且与杂种及其双亲子棉增重速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这3种激素对棉铃干质积和铃重优势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苹果新根中的细胞分裂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试验以盆栽3年生新红星/海棠为试材,研究了苹果新根细胞分裂素的提取、纯化和高效形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测定。苹果新根用80%冷甲醇抽提,在pH3.0下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在PHS.0~8.5下用正丁醇萃取,提取滚浓缩后用PH3.0的磷酸缓冲液做溶剂,加PVP振荡吸附,最后用SeP—PakC18简柱进行纯化,以甲醇、水溶剂系统(PH3.5)在SpherisorbC18柱上进行分离,用紫外检测器在265mm波长下检测、鉴定.苹果新根中的CTK种类主要有Z、ZR、diHZ。  相似文献   

5.
应用细胞同步培养技术、高压液相色谱分析(HPLC)和酶偶联免疫法(ELISA)分析了胡萝卜细胞在悬浮培养时生长分裂周期的变化并对内源激动素类物质(玉米素Z-Zeatin、核糖基玉米素ZR-zeatinriboside、二氢玉米素DHZ-dihydrozeatin、核糖二氢玉米素DHZR-dihydrozeatinriboside、异戊烯基核糖基腺嘌呤IP-isopentenyladenine和核糖基异戊烯基腺苷IPR-isopentenyladenineriboside)含量进行定量分析.从用荧光显微技术分析DNA含量变化结果看出,附加有激动素0.1×10-6·L-1的悬浮液中,胡萝卜细胞的分裂周期为8.5h,比不加外源激素的处理短1h.在无外源激素存在的情况下,细胞分裂期中内源细胞分裂素类物质除ZR之外,其余的Z、DHZ、DHZR、IP和IPR的含量在分裂的第6.5h均有一个峰值出现,ZR在第4.5和8.5h有峰值出现.外加细胞分裂素的处理中.Z、iP和iPR整个周期无明显含量变化,DHZ和DHZR在第6.5h出现峰值.ZR在第8.5h时也出现峰值.说明附加细胞激动素可协调Z.iP和iPR的积累,加速利用?  相似文献   

6.
玉米赤霉烯酮与大麻的性别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麻9Connabis sativa L.)发育过程中内源玉米然酮含量发生规律性变化,茎尖内源玉米赤霉烯酮在花原基出现前和花期前出现含量高峰,在达到花期前的真叶内出现ZEN含量高峰。外源玉米赤霉烯酮处理提高大麻的雄株/雌株比例,而6-BA处理高大 麻雄株/雄株比,同时ZEN处理降低性别决定关键时期的CTK含量,首先降低2大麻真叶内的CTK含量,而后降低茎尖内的CTK含量。说明ZEN可能通过降低2细  相似文献   

7.
不同浓度的氯化胆碱溶液浸种明显提高了水稻根、芽中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的含量,而对脱落酸(ABA)含量影响甚微;加速了种子内部的物质转化,使种子中的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从而促进了种子萌发,加速了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8.
应用细胞同步培养技术、高压液相色谱分析(HPLC)和酶偶联免疫法(ELISA)分析了胡萝卜细胞在悬浮培养时生长分裂周期的变化并对内源激动素类物质(玉米素Z-Zeatin、核糖基玉米素ZR-zeatinriboside、二氢玉米素DHZ-dihydrozeatin、核糖二氢玉米素DHZR0dihydrozeatinriboside、异戊烯基核糖基腺漂呤IP-isopentenyladenine和核糖  相似文献   

9.
在魔芋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内异戊烯基嘌呤类(iPAs)细胞分裂素含量的上升与不定芽发生中呈正相关,而玉米素类(ZRs)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变化与器官发生无显著关系。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的种类和浓度,影响魔芋愈伤组织细胞内iPAs的生物合成,从而影响魔芋愈伤组织的细胞分化,器官发生和植株再生。魔芋愈伤组织的不定芽姓对培养基中CTK种类有很强的选择性,适宜的分化培养基为MS+NAA0.5mg/1+...  相似文献   

10.
以盆栽一年生新红星/海棠为试材,研究了苹果幼树梢尖内源3-吲哚乙酸(IAA)、赤霉酸(GA3)、脱落酸(ABA)和根系中新根内玉米素(Zeatin)的周年发生动态。苹果幼树梢尖中内源IAA、GA3含量一年中有两次高峰,与春梢和秋梢旺长相对应。ABA的周年变化是在萌芽后含量开始下降,春梢旺长时,ABA含量最低,ABA含量高峰与春梢停长相对应,落叶时有所增加。苹果幼树生长根中Zeatin含量一年中有3次高峰,与一年中3次发根期基本对应。一年中地下部根系Zeatin的3次高峰与地上部梢尖中IAA、GA3两次高峰基本呈交替现象,并与一年中根系生长和枝条生长出现的交替现象呈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苹果新根细胞分裂素的周年形成动态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盆栽三年生辽伏/海棠为试材,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了苹果新根细胞分裂素(CTK)、的周年动态及不同时期施氮后对其含量的影响。苹果新根在一年内有三次CTK含量形成高峰,春季萌芽后CTK开始上升,至盛花期达到高峰:第二次在新根停长以后:秋季根内CTK又有增长,但峰值最小,以春季峰值最高,春夏秋三季施氮后,新根内CTK含量都有升高,于施氮后3~5天达到高峰,持续期约10天,其中尤以夏季施肥对CTK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苹果新根周年发生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盆栽和大田栽培的新红星/西府海棠(MalusMicromalus)为试材,研究了苹果新根的周年发生动态。盆栽1~2年生幼树萌芽后新根发生总量持续增加,只有生长根发生量在6月下旬~8月略有下降。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大田植株的新根发生动态因植株类型而异,双峰和三峰曲线皆有;春季不同类型树体发根差异最大,小年树、弱树发根量在萌芽后缓慢上升,不因春梢的迅速生长而降低,旺长树、大年树在春梢旺长前达到高峰,之后下降形成低谷,丰稳产树此时虽有增长但非常缓慢;春梢停长后各类树体发根均达高峰,并在7~8月份秋梢生长、高温期下降;秋梢停长后出现秋季高峰,但大年超负荷树秋季高峰消失,并影响次年(小年树)春季新根的发生。总之,弱树新根特别是生长根发生量始终最小,旺长树生长根量则显著高于其它树体类型,丰稳产树发生量高而稳定,旺长树受新梢生长、大小年树受果实发育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3.
14.
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植株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温室盆栽条件下对番茄(Lycospersicon esukurentamu)幼苗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mosseae)、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或珠状巨孢囊霉(Gigaspora margarita)10d后定期采样,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各处理番茄植株根和叶片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含量。接种20d G.mosseae处理的番茄根系菌根侵染率高达68.5%,显著高于其他接种处理;供试AM真菌显著增加了番茄植株鲜重、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其根或叶内IAA、GA、ZR和ABA含量均显著高于不接种对照,以G.mosseae处理的根或叶中IAA、GA、ZR和ABA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以2年生中华猕猴桃(A 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的根系为试验材料,通过自然失水和PEG(聚乙二醇)6000处理,研究了失水过程中吸收根和延长根的内源ABA和根系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吸收根的内源ABA浓度及水分胁迫下ABA积累量均高于延长根;失水过程中,延长根根系活力先升后降,而吸收根根系活性则从开始就一直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宿根甘蔗黄化幼苗根系活力及其营养特性,探明宿根甘蔗幼苗黄化与根系吸收矿质元素能力的关系。【方法】在宿根蔗幼苗黄化发生严重的蔗区采集宿根黄化苗、相邻地块宿根正常苗和新植蔗苗的根系样品,测定根系活力及根系N、P、K、Fe、Mn、Cu、Zn、Mg、B、S等营养元素含量。【结果】黄化苗根系活力极显著低于宿根正常苗根系和新植蔗苗根系;黄化苗根系N含量略高于宿根正常苗根系,但低于新植蔗苗根系;黄化苗根系P、K、Fe、Mn、Cu、Zn、Mg、B、S等元素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宿根正常苗根系和新植蔗苗根系,新植蔗苗根系矿质元素含量最高。【结论】宿根蔗黄化苗根系活力微弱,矿质元素含量不足,营养贫乏,不能从土壤吸收矿质元素。  相似文献   

17.
用LC—6A高效液相色谱仪测试富士二年生苹果苗的三种内源激素。结果表明:受茎沟槽病毒侵染植株GA_3、CTK及IAA,三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均较对照(无毒植株)低。GA_3降低最显著,比无毒植株低111.18%,CTK比无毒株低19.66%,IAA比无毒株低17.69%。  相似文献   

18.
硝态氮影响菊花根系形态结构变化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硝态氮处理下菊花根系外观形态和解剖结构、根系和叶片中硝态氮含量、内源激素水平以及根系硝态氮转运蛋白基因和侧根发育特异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揭示硝态氮对菊花根系发育的影响及其分子基础,为氮素高效利用的菊花分子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菊花扦插生根苗的水培试验,用10 mmol·L~(-1) KNO_3处理(对照为不含N元素的Hogland营养液)后,分别在第0、1、3、7、14、21和28天观察菊花根系外观形态和解剖结构,测定根系和叶片硝态氮(NO3-)、吲哚-3-乙酸(IAA)和细胞分裂素(CTK)含量,克隆菊花根系硝态氮转运蛋白基因CmNRT1.1、CmNRT2.1、CmNAR2.1和侧根发育特异转录因子基因CmANR1的c DNA保守序列片段,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它们在根系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相比,处理的根系总根长、平均直径、总表面积、总体积和根尖数至处理第3天均没有显著差异,但第7天时均显著增加,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增加的幅度增大。显微观察第28天时的根横切面表明,与对照相比,1级根、2级根和3级根的维管束直径和维管束占根横切面的比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处理的根系和叶片的NO_3~-含量分别在处理第7天和第14天时达到高峰(峰值分别为0.45和0.35 mg·g~(-1) FW),之后虽有所回落,但与对照相比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对照的根系和叶片硝态氮含量分别保持在0.17—0.27 mg·g~(-1) FW和0.16—0.22 mg·g~(-1) FW)。处理的根系、叶片的IAA和CTK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根系IAA和CTK含量高峰在第7天出现,叶片的在第14天出现,而对照的IAA和CTK含量无明显变化。处理的根系硝态氮信号感应和低亲和型转运蛋白基因CmNRT1.1的相对表达量高峰出现在第1天(对照也为第1天);高亲和型硝态氮转运蛋白基因CmNRT2.1和二者的互作蛋白基因CmNAR2.1的相对表达量高峰均出现在第3天(对照在第3天稍微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菊花侧根发育基因CmANR1的相对表达量在第7天达到高峰(对照为第14天)。硝态氮处理后这4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表达趋势也相似,都是先升高后降低再保持相对稳定,表明它们均受硝态氮信号诱导。【结论】菊花根系能通过硝态氮转运蛋白基因和侧根发育基因的表达来响应生长介质中的硝态氮信号,进而调控根系构型的改变,来提高菊花根系对硝态氮的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