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的职责明确,机构设置比较完善,有十分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通过与我国风景名胜区在发展概况、管理体制、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缺陷与不足。而研究分析美国国家公园的各个方面,有利于我国风景名胜区进一步的发展与管理,同时也对我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景名胜区做为河南省旅游业的主体和核心,是"旅游立省"的主要支撑,同时也是构建全省绿色基础设施和营造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内有一些风景名胜区虽然发展迅速,但从省里到地方景区总体上还处于管理混乱、体制不顺的阶段.总结了近年来河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和其他省份先进的管理体制模式,客观分析全省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河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具体意见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风景名胜区做为河南省旅游业的主体和核心,是“旅游立省”的主要支撑,同时也是构建全省绿色基础设施和营造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内有一些风景名胜区虽然发展迅速,但从省里到地方景区总体上还处于管理混乱、体制不顺的阶段。总结了近年来河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和其他省份先进的管理体制模式,客观分析全省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河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具体意见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风景名胜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其发展水平与整个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扩张不相适应。制约风景名胜区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风景名胜区的体制复杂、政出多门、利益划分不清导致的管理体制不顺。万佛湖风景名胜区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政府派出型管理体制模式,构建统一的管理机构,采用政企分开的运营体制,并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最终实现景区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当前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现存的问题,同时,就如何完善其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文中根据作者工作经历,对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问题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探讨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建立以垂直分级重点管理、横向分类统一指导、区内分区梯度控制的科学管理模式,为今后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的改善提供支持,促进风景名胜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侯雯娜  胡巍  尤劲  吕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348-1350
从西湖风景名胜区景中村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其特点及典型问题,从人口调控、经营模式、村民素质、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有效增进景中村管理和发展的对策.最后,将国内其他风景名胜区景中村的情况与西湖风景名胜区景中村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其他景区景中村可以借鉴和关注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建立科学、高效、灵活的动态管理体制对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国家层面风景名胜区相关政策文本,提取资源动态管理刚性和柔性方面的评价指标,构建风景名胜区资源动态管理评价指标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麻栗坡老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现有42个资源单体,其中自然资源29个,人文资源13个,通过刚性合规性评估的资源有30个;进入下一轮柔性评估后,资源价值较高的27个,资源管理较为统一的28个,资源聚集性较高的26个,资源可达性较高的26个;最终通过综合评价,综合价值较高,适宜保留的资源26个。研究结果验证了评价指标的可行性、科学性,同时也为风景名胜区实现动态管理、保护与开发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英国国家公园以乡村为主,属于半自然景观。国家公园设立的目标有2个:保护与优化自然美景、野生生物和文化遗产;为公众理解和欣赏特殊品质提供机会。自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讨论国家公园可行性以来,英国在近100年内形成了较为实用且成熟的国家公园管理体系,尤其在处理公园自然性与生产性、公共性与私有性2个矛盾方面有突出表现。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英国国家公园在规模和定位等方面存在相似性,但中国在如何处理风景区内人(居民和游客)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尚存在很多问题,表现为景区内居民与游客人口规模发展过快、居民点和旅游设施建设不当等。对英国国家公园管理体系进行的较全面的介绍和评述,可为解决中国风景名胜区的现状问题提供一些线索与思路。  相似文献   

9.
戴丽云 《吉林农业》2010,(7):181-181
文章从地质公园的定义出发,从理论上对风景名胜区和地质公园的规划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两者在具体规划中的联系和区别,并从规划内容、管理建设等方面探讨我国在风景名胜区和地质公园规划建设中的不足,提出今后对风景名胜区和地质公园的规划管理必须走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地质公园管理运营是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从云南省盐津地质公园管理运营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盐津地质公园规划申报建设期→建设发展期→发展成熟期三阶段递进式发展目标,通过对比分析国外国家公园、国内风景名胜区、国内地质公园管理运营特征,吸取其成功经验,构建了盐津地质公园建设发展的"准政府监管、准政府经营"→"准政府监管、国有企业经营"→"准政府监管,企业经营"三阶段管理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1.
巢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新泽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207-209
阐述规划环境影响的概念、起源、发展以及近年来在我国开展的情况,结合我国风景名胜区的资源及环境特点,论述了开展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并以巢湖风景名胜区为例,对风景名胜区规划环评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识别,确定了主要环境影响识别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巢湖风景名胜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风景名胜区土地管理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我国风景名胜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了风景名胜区土地管理制度变迁,对其进行了评述,并用路径依赖理论对其管理制度的变迁进行解释,得出:我国风景名胜区土地管理制度变迁过程较为复杂,其路径依赖的起点在于对风景名胜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约束性控制,而路径依赖的来源则在于各利益集团对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利益的诉求,并在路径强化的效应下进一步复杂化。我国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了风景名胜区土地管理的复杂性,所存在的问题均需要通过改变路径依赖的来源即协调影响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管理的各种关系来解决。  相似文献   

13.
汪洋  阿秋芳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5):117-122
目前云南省已建立了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11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保护了云南省大部分特有和典型自然景观、重要物种及珍稀动植物,筑牢了生态安全屏障,加快了云南省生态文明和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进程.但也存在自然保护地分散管理,保护地新增进度与管护力度不同步,空间范围交叉重叠,保护地存在保护空缺,自然保护地内人地矛盾等问题.分析了云南省自然保护地建设现状及取得的成效,并从建立高效管理体制,协调人地矛盾,做好资源清查统计,优化整合功能分区,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等方面提出建议,讨论了风景名胜区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分类、保护与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盘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是悠久历史的见证。目前已普查到的古树名木有425棵。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来在盘山风景名胜区对古树名木的管养实践,介绍了古树名木的的管理现状与养护措施,以使古树名木得到更好地保护。  相似文献   

15.
对森林公园的概念、性质、功能、分类等理论问题及森林公园与国外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对基本理论研究的特点进行了思考.同时,对自然保护与公众游乐的关系也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森林公园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对森林公园的概念、性质、分类等理论问题及森林公园与国外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对基本理论研究的特点进行了思考。同时,对自然保护与公众游乐的关系也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林晓  栾春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244-18246
功能分区是公园规划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通过归纳、分析我国部分不同类型的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模式,以及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外的国家公园的功能分区模式作比较,阐述了我国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分区模式,提出进一步细化功能分区的设想,并试图寻求理论依据,以使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更加合理科学和可操作。  相似文献   

18.
九寨沟是位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我国旅游开发比较成功的风景名胜区之一,其 20多年旅游开发、经营与管理的成功经验,很值得全国同类地区的借鉴。本文通过对九寨沟的实地考察,总结出了九寨沟在开发、经营和管理方面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唐学亮 《现代农业科学》2009,(5):142-143,153
从风景名胜区的价值和功能分区出发,分析了中国风景名胜区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并对其保护与利用对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李强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1):1807-1812
[目的]为杨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科学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指标体系,通过对游客调查问卷、环境监测和专家打分的方式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景区生态旅游环境整体水平良好,但景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仍有待提升,才能满足游客对5A级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要求.[建议]应加强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游客参与性强的生态旅游项目;加强对游客生态旅游管理,合理确定和控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做好环境保护项目规划;加强对游客生态旅游知识的教育与引导;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以推动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