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青藏高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样性在整个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对其多样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受到环境和人为干扰等多方面的影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研究的方法也从传统培养法发展到生化法和分子生物学法。目前青藏高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进展,本文从青藏高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等方面简要地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的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2.
土壤微生物参与了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交换以及信息交流,其中在养分的转化循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微生物的群落种类和活性常用于评价土壤生态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土壤微生物的研究是矿区土壤恢复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科学内涵与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国内外矿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为矿区复垦地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恢复效果评价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包括微生物类群多样性、群落结构多样性以及遗传多样性等。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稳定起重要作用,而且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4.
张颖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683-10684,10758
在森林陆地生态系统中,植被和土壤微生物作为其主要成员,在维持林内养分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促进能量循环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森林植被与土壤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作关系.因此,研究二者的关系能够为森林的保护和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提供依据.从森林植被多样性特征、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植被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角度进行了综述,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对未来的研究目标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农药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微生物是农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的多样性是农业生产赖以生存的基础。本文主要就农药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土壤微生物参与了生态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对于我国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分别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因子和研究方法这三个方面综述草地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在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相关研究的继续深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土壤微生物在养分循环、凋落物分解和植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前人的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在小区或  相似文献   

8.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的质量,是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示因子。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农田影响因素、生态功能方面阐述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并探讨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技术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油污染土壤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微生物作为土壤中最重要的生物类群,若受到石油污染的影响,其群落结构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于土壤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以及评价石油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石油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系统地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技术及其在石油污染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该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资源作为土壤中的关键成员,在物种、遗传、生理以及生态等方面存在着鲜明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既源自于土壤的生态系统环境,同时又对此生态系统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与完善等作用。本文以土壤中的微生物为核心,对其多样性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分析了环境因子影响此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希望可以为土壤微生物的研究工作提供相关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对养分添加的初期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寒草甸为对象,通过N、P、K及其不同养分组合的添加处理,研究养分添加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养分添加改变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中的优势种,除P、K单独添加外,其他养分及其组合添加使草地群落物种丰富度显著减小,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变化不大;N、P及其不同养分组合添加极显著增加群落地上生物量;N、P是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草地生产力的主要限制性养分,人为输入土壤养分将在短期内影响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运用生态服务价值理论,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角度,计算了河北省新乐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2010~2020年,新乐市耕地、园地、林地面积增加,水域和其他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新乐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5.300亿元,将比2009年减少0.945亿元。新乐市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将会对区域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需要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浑太河流域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在不同水生态功能区间的差异性,于2012年春季对浑太河65个采样点进行大型底栖动物和水体理化环境因子的取样调查。结果表明:浑太河流域3个水生态功能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组成比例、指示种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不同水生态功能区环境因子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水生态功能Ⅰ区的驱动因子是海拔、水深、总氮,水生态功能Ⅱ区的驱动因子是高锰酸钾盐指数、盐度,水生态功能Ⅲ区的驱动因子是溶解氧、电导率、盐度;相关性分析显示,水生态功能Ⅰ区海拔、总氮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相关,高锰酸钾盐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相关(P0.05),溶解氧、海拔、总氮与物种丰富度显著相关(P0.05);水生态功能Ⅱ区环境因子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相关性不明显(P0.05),海拔、电导率、盐度、总溶解固体与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相关,海拔与物种丰富度相关(P0.05);水生态功能Ⅲ区环境因子与这些指数相关性不明显(P0.05)。研究表明,浑太河流域不同水生态功能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组成具有空间异质性,环境因子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水生态功能区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宣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13-21216
采用遥感监测反演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选取土壤侵蚀、地形和人类利用水平指标,研究构建尉犁县荒漠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初步评估了2000年尉犁县荒漠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评估发现,尉犁县荒漠生态系统健康情况:健康Ⅰ级区生态类型占尉犁县生态系统面积的3.14%;健康Ⅱ级区生态类型占5.79%;健康Ⅲ级区生态类型占8.10%;健康Ⅳ级区生态类型占4.20%。研究总结得出了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人类干扰是决定荒漠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伍燕南  王跃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50-4652,4811
探讨了苏州生态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将苏州生态城市建设现状与国家生态城市建设标准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根据苏州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基于自然、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构建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采用均方差法确立指标权重,对苏州2004~2008年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定量研究,探寻其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结果表明:苏州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水平整体发展趋势较好,但三大子系统协调度处于中度协调状态,自然子系统面临严峻压力。  相似文献   

16.
自然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传统的社会经济发展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不同时代生态学的发展与进步,为生态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生态建设以协调经济、社会、环境发展为主要对象,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并且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效协同发展”的原则,与“生态安徽”建设的思想和目标是一致的,可纳入生态省建设的总体框架之中。以安徽为例,指出生态建设中尚存在建造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存活率不高和稳定性差、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缺乏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退耕还林中营造的经济林比重过大及缺乏生态补偿机制等问题,提出生态建设必须具备规划、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相应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植物性杀虫剂防治小麦吸浆虫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从防治小麦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施用化学农药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植物性杀虫剂对吸浆虫的防效和对天敌的保护作用三方面研究了植物性杀虫剂在小麦吸浆虫防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小麦吸浆虫防治中,应用植物性杀虫剂,不仅对吸浆虫有较好的防效,而且可减少化学农药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其中,29%净叶宝对吸浆虫的效果较好,对面虫的防效可达77.7%-90.1%。  相似文献   

18.
雨季是剑麻园内杂草生长的高峰期,为了揭示剑麻园雨季杂草的群落多样性规律,找出剑麻园雨季杂草的优势种群,为剑麻园杂草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择在雨季对广东湛江的一个剑麻园进行杂草调查,运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分析杂草的多样性。结果显示:剑麻园的杂草有7科12属12种,主要的杂草为菊科(占比50%)。唇形科、豆科、防已科、海金沙科、蓼科、禾本科都是单属单种出现,每个科占比8.3%。鬼针草(Bidens pilosa)、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和含羞草(Mimosa pudica)是剑麻园雨季杂草中的优势种,重要值分别为36.83%、17.73%、12.29%。鬼针草是最主要的优势种,其盖度达到52.22%。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重要值不大(4.34%),但其危害严重。剑麻园雨季杂草的群落多样性水平较低,各杂草物种均匀交错分布。建议在剑麻田间管理时,应考虑到杂草群落多样性的保护,控制剑麻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防止个别优势种的暴发而对剑麻产生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9.
吴国荣  王微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629-12630,12712
以可持续园林景观所涉及的生态伦理为启示,分析了在高速发达的信息社会,日益严重的生存环境问题以及可持续的生态系统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发展需求。结合日常生活中对园林景观的设计研究,发现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景观设计理论作为根本指针,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符合生态系统的设计原则,科学地解决生命有机体之间、有机体与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科学发展观来促进人、环境和生物体之间的平衡,为人类创造适宜生理、心理的健康园林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20.
香格里拉县典型区段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监测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通过径流小区观测、植被群落调查、土壤理化分析等途径,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纳帕海周边区域的生态修复效果进行监测评价.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缘退化陆生生态系统,通过自然恢复和人为诱导修复,生态系统功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有所改善.根据植被群落结构和进展演替趋势分析,天然次生林的生态功能最好,人工混交林和灌丛次之,荒草丛最差;灌丛的土壤理化效应最佳;天然次生林和灌丛有较好地减少土壤流失的作用.坡耕地是退化最严重的脆弱生态系统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