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深州密桃黑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的研究Ⅱ.侵染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桃树健康和枯死组织普遍带有链格孢,枯死组织带菌率更高。病侵染果实主要在盛花期至盛花后约40d这段时期,侵染主峰在花萎期(4月下旬)。空中孢子捕捉试验证明,当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5月中旬以后),雨后空中孢子迅速增长,此期空中孢子量与侵染高峰有密切关系。密植树、幼树发病较轻、树下部发病较累,6月中旬以后套袋对黑斑病发病痃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人参,西洋参不同生育期的根系活力,发现人参根系活力在6月中旬(开花期)较低,是人参红皮病发病的主要时期,7月上旬(结果期)明显升高,西洋参根系活力在6月中旬(展叶期)较低,7月上旬(开花期)达高峰,随后降低。  相似文献   

3.
百合灰霉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项研究表明:百合灰霉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夏越冬的菌核。3月中旬左右百合芽苞出土展叶时,菌核萌发产生孢子,初次侵染植株引起发病。一般温度15~27℃、RH80%以上的气候条件有利发病;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等情况发病严重。  相似文献   

4.
苹果斑点落叶病的发生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苹果斑点落叶病在甘肃省7个地区30多个县市果园均有分布,以天水、兰州地区部分发生较重。苹果斑点落叶病菌以菌丝在落地叶片,芽鳞等部位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兰州地区分别在7月下旬和10月上旬出现两次病发生孢子分散高峰分别在7月中旬和9月下旬。叶龄,降雨量等与该病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板栗在双受精作用完成,初生胚乳细胞分裂一圈游离核后,不再继续分裂,合子(受精卵)发育所需有机物质未能从胚乳细胞中获得,不能发育成胚,有少数不能形成有效八核胚囊以及幼胚发育中途天折,造成空篷。试验表明,在板栗雌雄蕊原基分化期(4月中旬)、胚珠形成期(5月中旬)和双受精作用前后(6月中、下旬)的三个时期供给外源营养元素,能有效地控制空篷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枣锈病初侵染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测定了外来菌源与发病关系、冬孢子及转主寄主、越冬夏孢子的侵染和发病。自7月1日~9月22日捕捉空中夏孢子、夏孢子的始见期为病害零星发生期。此后,随病情增长,空中夏孢子数上升,表明枣锈病无外来菌源。在越冬后的病叶上刮取的大量夏孢子中,混有少量冬孢子。夏孢子、冬孢子比约为214.55:0.77,冬孢子平均萌发率为27.48%,用与枣林混生的杂草及小灌木上的锈孢子接种于枣叶上,未见发病。因此,至今未发现转主寄生,冬孢子作用不明。在病叶上越冬的夏孢子萌发率0.98%~7.11%,平均萌发率为3.15%。用越冬夏孢子接种大枣可以导致发病。因此初步明确枣锈病无外来首源及转主寄主,冬孢子数量极少,作用不明,其主要的初步侵染源为当地病叶上越冬的夏孢子堆。  相似文献   

7.
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Hartigi)在黑龙江省鸡西地区1年1代。8月中旬以茧内老熟幼虫在枯枝落吉层3-5cm表土层下越冬。翌年6月初开始化蛹,7月中旬为盛期,8月上旬结束。6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7月中旬为盛期,8月中旬结束。成虫于6月下旬产卵,7月中旬为盛期,8月中旬结束,卵期平均6d。卵于7月上旬开始孵化,7月下旬为盛期。幼虫其5龄,雌雄比20:1,该虫6%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田间和室内试验结果,分析了番木瓜环斑病的季节流行动态、蚜虫田间消长规律以及显症和传染动态。在田间自然状态下,有翅蚜的迁入每年出现3个高峰(6月上旬、8月中旬和10月中旬)。在蚜虫迁入后的10~20d,病害的发展也相应出现高峰,病害的发展与蚜虫的迁入量以及温度、湿度、风速等的变化有关。比较3种数学模型对此病流行曲线、显症动态及传染动态的拟合效果,结果前者以Gompertz方程为最佳,后两者以We  相似文献   

9.
云杉落针病发病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隔离接种和定点观察研究,在白龙江林区云杉散斑壳〔Lophodermiumpiceae(Fuckel)V.Hohn〕越冬场所有两种:一是在树上被侵针叶组织内以菌丝体越冬,二是在林地病落叶上以性子器越冬;子囊孢子为侵染源,只有初侵染;2a完成一个侵染循环;以气孔为主要侵入途径;主要靠气流、风、雨传播;病菌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均可释放子囊孢子,释放的高峰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侵染高峰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降雨与子囊孢子关系密切;子囊孢子在空间分布是林缘多、林内少,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7月底8月初,当年针叶出现初期症状,9月上旬以后,症状基本上无变化,病菌进入越冬,翌年3月底至5月中旬为病害症状明显期,病叶全部变为黄褐,逐渐干枯脱落。  相似文献   

10.
苹果全爪螨越冬卵发育起点温度为7.6℃,有效积温92.4℃/d,冬卵孵期与金冠苹果花序分离期一致(4月中下旬),该螨田间种群一年有7个消长峰,7月中旬前为种群增长阶段,以后为下降阶段,冬卵始于8月底,11月中旬全部进入越冬,4月下旬,5中旬和8月底9月初为3个药剂防治有效时期,此外,还组建了苹果全爪螨Iwao序贯抽样数学模型和给出春秋季药剂防治的Iwao序贯抽样表和序贯抽样图。  相似文献   

11.
日本甜柿炭疽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在浙江衢县林场日本甜柿苗木和大树上发生了严重的炭疽病。该病使苗木和柿树枝条大量枯死,落花落果严重,影响了苗木和柿果和产量和质量,该病于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发生,一直到果实采收期,病害的发生与气温,湿度,降水量和雨日有关。降水量大,雨日长,发病严重,高温干旱天气不利于病害发生。在病害发生期使用等量式波尔多液100倍液、75%百菌清1000倍液及50%代森锰锌600倍液,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治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引种和栽培试验,对翠雀的叶片数、株高、幅宽、现蕾期、花朵数和结籽数进行观测,了解翠雀的物候期情况。结果表明,翠雀的营养生长期集中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在6月份进入生殖生长,现蕾期集中在6月,盛花期集中在7月,种子于7月下旬成熟,花期从6月上旬到8月上旬超过60 d。加强水肥管理,可延长花期,保证开花质量。翠雀在晋中平原生态适应性强,生长发育良好,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整玉米播期控制粗缩病的发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病毒侵染时玉米植株的生育期关系密切。研究表明 ,普通玉米品种 6叶龄以下为敏感生育期 ,6叶龄以上为非敏感生育期。目前生产上种植的杂交玉米适播期较长 ,如能根据传毒昆媒灰飞虱的消长、传毒规律 ,合理确定玉米播种期 ,使玉米敏感生育期最大限度地避开灰飞虱传毒盛期 ,即可避免或大幅度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危害。江苏盐城地区春玉米在 4月上中旬、夏玉米在 6月中旬播种 ,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轻。因此 ,上述时间是防治玉米粗缩病的安全播种期  相似文献   

14.
呼和浩特市紫丁香盛花期预报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呼和浩特市紫丁香盛花期的预测模型,为其花期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呼和浩特市1965~2007年紫丁香物候观测资料及相应气象资料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紫丁香盛花期预测模型。[结果]通过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紫丁香盛花期的4个气象因子。建立的预测模型为:Y=6.674-0.571X2-1.208X8-0.264X15+0.419X17(Y为盛花期距4月20日天数,X2、X8为2月中旬、4月中旬平均温度,X15、X17为3月中旬、4月上旬日照时数)。用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对1965~2007年紫丁香盛花期进行回测,准确率较高。[结论]影响紫丁香盛花期的主要气象因子是2月中旬4、月中旬平均温度和3月中旬、4月上旬日照时数。所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准确预测呼和浩特市紫丁香的盛花期。  相似文献   

15.
苹果轮纹病和炭疽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苹果轮纹病和炭疽病均引起苹果烂果 ,本研究发现轮纹病是导致苹果烂果的主要原因。采收期病果中轮纹病占 82 .99%~ 91 .0 8% ,炭疽病占 6.87%~ 9.4 8%。贮藏期病果轮纹病占 78.50 %~ 80 .56%。两病均具有前期侵染、后期发病、潜伏期长的特点。苹果轮纹病菌的侵染初期在 5月 ,侵染盛期在 7~ 8月 ;苹果炭疽病菌的侵染盛期为 6~ 8月。果园内 4~ 9月均有孢子活动。孢子散发初盛期为 5~ 6月 ,盛期在 7~ 8月 ,田间孢子散发盛期与病菌侵染盛期相吻合。果实感病率幼果期至果实膨大期高于成熟期。采收前 3 0d和贮藏 3 5d内为果实发病高峰期。降雨是决定两病当年发病早晚和发生程度的决定性因素。病菌孢子释放、侵染及田间果实发病均与降雨密切相关。温度只影响孢子散发的初始期 ,而对病情发展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佛肚竹枯萎病病原鉴定为:有性阶段为鲜红丛赤壳菌NectriaditissimaTul ,无性阶段为半裸镰孢霉FusariumsemitectumBerk &Rav 病菌平时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在佛肚竹遭受冻害后,借风雨传播,从竹秆基竹节伤口侵入 病害于2月下旬至3月初开始发病,3月上旬~4月中旬霉雨季节为发病高峰期,5月中下旬停止蔓延 冻害是诱导枯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将精制的柞蚕微孢子虫孢子用0.2mol.L-1KOH处理后,接种感染生长状态良好的柞蚕蛹卵巢初代培养细胞,调查其感染增殖规律。接种1h后,孢子的发芽率为53.8%,培养细胞的初期感染率为30%。接种24h后,可观察到裂殖体的数量急速增加,72h达最高峰。接种96h后可观察到短极丝孢子发芽后形成的空孢壳和二次感染体。接种5d后形成成熟孢子,每个细胞平均产100个孢子。在其生活史中,柞蚕微孢子虫呈双核或四偶核,并表现出孢子二型性,具有典型的Nosema属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源A5、源A10的开花习性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为其更好地应用于三系杂交水稻的种子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3~6月在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农场对源A5、源A10、珍汕97A、金23A的开花习性进行观察试验,调查和测量开花历期、单穗逐日开花动态、日开花动态、闭颖开花率、柱头外露率和开颖角度。[结果]在南宁的自然天气条件下,源A5整体开花历期为14d,单穗开花历期为6 d;开花后第2天进入盛花期,占开花数的30.71%;开花时间为08:00~14:00,开花高峰期出现在12:00;闭颖开花率占47.7%,柱头外露率为66.9%,颖壳张开度29.1°。在南宁的自然天气条件下,源A10整体开花历期为14 d,单穗开花历期为6 d;开花后在第2天进入盛花期,占开花数的33.79%;开花时间为08:00~14:00,开花高峰期出现在12:00;闭颖开花率占49.2%,柱头外露率为72.9%,颖壳张开度30.3°。在南宁的自然天气条件下,珍汕A整体开花历期为15 d,金A整体开花历期为17 d,单穗开花历期均为7d;开花盛期均出现在开花后第4天;开花时间分别为09:00~13:00、08:00~14:00,开花高峰期分别为11:30、11:00;闭颖开花率分别占30.2%和35.4%,柱头外露率分别为46.7%和77.3%,颖壳张开度为26.4°和25.6°。[结论]该研究可为新的不育系在生产上大面积杂交制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枯萎病是最近在福建省南平发现的一种新病害。经分离培养、接种试验,鉴定其病原菌有性阶段为鲜红丛赤壳茵(Nectriaditissima),无性阶段为半裸镰孢霉(Fusarium semitectum)。 病菌在PDA加10%麻竹杆煮汁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培养5—7天产生大量梭形的大型分生孢子,未发现厚垣孢子与形成子囊壳。菌丝生长与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最适的相对湿度为96.1%,最适的PH值为5—6。 试验证明,枯萎病菌平时在土壤中营腐生活,在麻竹遭受严重冻害后,病菌借雨水传播,从病竹杆基竹节伤口侵入。病害于3月中旬开始发病,4月中旬霉雨季节为发病高峰期,5月停止蔓延。在前作物蔬菜地的低洼林地发病严重。严重的冻害是诱导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选择阳坡通风林地,选用抗冻品系,加强抚育管理,是防病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大豆开花落花及时空分布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大豆开花、落花全过程,分析不同品种开花、落花特点和规律,为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对6个品种的72株植株逐日(42 d)观察开花、落花及节位。【结果】材料开花过程呈现每天开花数量“少-多-少-极少”的变化规律,可分为初花、盛花、慢花、末花4个阶段:初花期阶段很短(3 d左右),每天开花量4朵以下,阶段开花量5.73朵,占总花量4.09%,开花集中在植株中部节位;盛花阶段每天开花多在5—12朵,持续时间较长(12—18 d),阶段花量108.75朵,占77.60%,开花由中部向上下两端延伸分布,其中以中部最多;慢花阶段每天开花1—5朵,持续时间在品种间有较大差异,阶段花量21.24朵,占15.16%,分布在植株各个节位;末花阶段每天只有部分植株开花,平均不足1朵,直至开花结束,阶段开花4.42朵,零星分布在植株上。初花期3 d后至终花期或终花期后落花普遍发生,落花节位遍及开花的所有节位,落花率为末花阶段(77.96%)>慢花阶段(65.54%)>初花阶段(51.76%)>盛花阶段(36.97%);每天平均落花3—9朵的不正常脱落高峰与该阶段阴雨寡照的气候有关。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最早开花部位为中部,随后向上部、下部扩展,开花3—7 d以后扩展到底部,9—15 d扩展到顶部。无限结荚习性品种最早开花部位是中下部(7—10节位),随后向下部、上部扩展,初花2—3 d后达到最下部,随后向上部扩展,初花24—26 d以后扩展到顶部。【结论】大豆不同开花阶段每天开花数量差异明显,开花节位、持续期有所不同,不同阶段花的脱落率也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