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内蒙古绒山羊4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0个微卫星座位,对内蒙古绒山羊4个种群(阿尔巴斯、二狼山、乌珠穆沁、阿拉善)的176份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内蒙古绒山羊4个群体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4个种群的期望杂合度(He)、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0.735 4~0.783 2、0.623 6~0.639 1、2.57~4.92;阿尔巴斯绒山羊与二狼山绒山羊遗传距离较近;阿拉善绒山羊与乌珠穆沁绒山羊遗传距离则较近.此研究为开展内蒙古绒山羊种质特性研究及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二狼山、阿尔巴斯、辽宁和大青山白绒山羊染色体组型的分析研究,首次证实了内蒙古白绒山羊类型不同,各染色体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特点即染色体形态均为端着丝点,染色体数目均为2n=60;但各染色体之间的相对长度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即绒山羊品种不同,染色体相对长度不同。这一研究结果为今后不同类型绒山羊互相辨别提供了依据,为今后内蒙古绒山羊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二狼山、阿尔巴斯、辽宁和大青山白绒山羊染色体组型的分析研究,首次证实了内蒙古白绒山羊类型不同,各染色体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特点即染色形态均为端着丝点,染色数目均为2n=60,但各染色体之间的相对长度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即绒山羊品种不同,染色体相对长度不同,这一研究结果为今后不同类型绒山羊互相辨别提供了依据,为今后内蒙古绒山羊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许多研究已表明PRLR基因是影响山羊繁殖力的一个候选基因。课题以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为研究对象,利用RT-PCR技术检测PRLR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生殖轴的表达。结果表明,PRLR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下丘脑、垂体、卵巢中均有表达,说明下丘脑、垂体、卵巢是催乳素作用的靶器官,同时也阐明催乳素对内蒙古绒山羊的繁殖力的影响是通过与靶器官受体基因结合来发挥其功能的,为进一步探讨催乳素对内蒙古绒山羊繁殖影响的作用途径及调控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山羊绒生产国,具有绒质好、价格高的特点。原绒产量和贸易占全世界的50%。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关绒山羊的研究进展很大,分析和了解绒山羊群体间的遗传亲缘关系是获得杂种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本实验研究应用RAPD技术,对辽宁绒山羊、辽宁多绒山羊、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羊和杂种多绒山羊(辽宁多绒山羊与库布齐阿尔巴斯绒山羊杂交选育的高代杂交群体)进行基因多态性比较分析,为今后探测控制绒山羊性状的主效基因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应用RAPD技术,对辽宁多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和杂种多绒山羊的22个DNA模板进行了多态性比较和遗传距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状图.36条引物中筛选出11条引物具有多态性扩增片段.得到多态性位点59个,占总位点数的90.77%,分析显示杂种多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7.
利用经体外合成、用地高辛标记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高甘氨酸/酪氨酸角蛋白关联蛋白(HGTKAPs)基因家族9个成员的cR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技术在山羊皮肤组织切片上进行定位,探测HGTKAPs基因家族9个成员在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10月份皮肤毛囊中的表达.结果表明:HGTKAPs在兴盛期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的皮质层均有强...  相似文献   

8.
两种绒山羊线粒体细胞色素b序列分析与系统进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梅  白雪  张巍  高文波  王薇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9):1897-1901
[目的]研究产绒量居全国第一的中国特有种质资源-辽宁新品系绒山羊和产绒质量居全国第一的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系统发生地位。[方法]通过PCR方法,对两种绒山羊16个个体的细胞色素b核苷酸同源区进行序列的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序列全长为1140bp,定义了11种单倍型,单倍型比例为68.75%,说明辽宁新品系绒山羊和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的遗传多态性比较丰富。利用分子钟,计算物种的分歧时间,绒山羊与山羊属其它山羊的分歧的时间大约是0.4万年,山羊属和岩羊属的分歧时间大约是3~6百万年,山羊属与绵羊属的分歧时间大约是4~7百万年。[结论]本试验成功地测定和分析两种绒山羊的细胞色素b序列,为研究绒山羊的分子进化和遗传特性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白绒山羊母羊产羔效应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蒙古白绒山羊产羔数的遗传规律。[方法]对2000-2007年出生的22 721只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的初生重及3 044只母本羊产羔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小二乘方差分析表明,性别、胎次和出生类型对羔羊初生重有显著影响;约束性最大似然法分析表明,胎次、群体和母体效应对产羔数有显著影响。羔羊初生重遗传力单羔为0.16,双羔为0.40,全部为0.17。[结论]该研究为下一步建立内蒙古白绒山羊高繁殖性能品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油气储运》2008,(5):27
阿尔巴斯绒山羊产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鄂托克旗,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而成,因终年放牧在阿尔巴斯山地草场而得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绒山羊群体形态及生态特征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6个绒山羊群体的22项数量指标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并用构造的主成分值进行了系统聚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些绒山羊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对22项数量指标的R型系统聚类结果显示,海拔和年降水量是影响绒山羊分布的重要指标。因此,在绒山羊品种分类中生态因子亦是一个相对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绒山羊的毛囊结构特性与发育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绒山羊业是中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皮肤次级毛囊所产的山羊绒是毛纺工业中最优质的天然纤维原料,也是中国国际贸易份额比重最大的畜产品.绒山羊皮肤次级毛囊是山羊绒纤维的“发源地”,因而绒山羊皮肤毛囊的结构特点、遗传特性、发生发育与周期性变化及调控因素,是了解绒山羊种质特性的基础,也是绒山羊选育研究的基础.笔者在查阅国内外对绒山羊皮肤毛囊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研究结果,综述了中国绒山羊毛囊性状与发育调控研究的现状与进展,以期为指导绒山羊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辽宁绒山羊抑制素A基因遗传变异与双羔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抑制素A基因(Inhibin alpha subunit gene,INHA)作为辽宁绒山羊双羔性状的候选基因,以便为绒山羊育种工作中分子标记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运用测序法寻找辽宁绒山羊INH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筛查到一个新的多态位点-446TC,该位点位于INHA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运用PCR-RFLP法验证并分析该位点在辽宁绒山羊双羔群体和单羔群体间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辽宁绒山羊中双羔和单羔群体中分布A、B两个等位基因,处于中度多态。经χ2检验,样本在该位点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不同基因型在辽宁绒山羊单、双胎群体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4.
新疆南疆绒山羊与新疆山羊主要经济性状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新疆南疆绒山羊和新疆山羊在抓绒后体重、产绒量、绒层厚度、绒纤维直径四项指标上的差异,进一步阐明两个品种所具有的品种优势,为绒山羊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实验随机选取264只新疆南疆绒山羊成年母羊和158只新疆山羊成年母羊,分别测定其抓绒后体重、产绒量、绒层厚度、绒纤维直径四项指标,并对其主要绒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新疆南疆绒山羊抓绒后体重、产绒量、绒层厚度均极显著高于新疆山羊(P<0.01),绒纤维直径上,两品种差异不显著(P>0.05).两品种绒纤维直径与绒层厚度、产绒量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关系显著(P<0.05).[结论]南疆绒山羊品种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利用各品种其绒纤维直径与绒层厚度、产绒量的相关关系,一定水平可以用于绒山羊绒纤维直径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毛囊结构及形态发生过程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了解绒山羊毛囊的组织结构及毛囊形态发生变化过程,为研究绒山羊绒毛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制作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胚胎皮肤组织切片,显微镜下观察照相。【结果】绒山羊的毛囊结构同其它动物一样,由毛球、连接组织鞘、外根鞘、内根鞘和毛干几部分组成。在胎龄55~65 d毛囊开始发生形成毛芽;胎龄135 d,大多数初级毛囊和一部分次级毛囊发育基本成熟;次级毛囊是初级毛囊的一个分支。【结论】了解了绒山羊毛囊的结构组成及毛囊从发生到发育成熟的整个形态变化过程,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转K2.9基因绒山羊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体系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制备转毛角蛋白Ⅱ型中间丝K2.9基因的高绒质绒山羊胚胎,为绒山羊优良品种的培育提供一种全新的技术材料。【方法】以含有Neor 基因标记的K2.9 毛囊特异表达载体pcDNA3.1-K转染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转K2.9基因细胞,将获得的转基因阳性细胞与体外成熟的绒山羊卵母细胞进行核移植,并对生产的重构胚进行了体外培养。本文分别进行了激活方法、供体细胞和卵母细胞来源的筛选,且对获得的囊胚进行了PCR鉴定。【结果】(1)Iono+6-D对成年羊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效果好于A23187+6-D,显著提高了胚胎的卵裂率。(2)羔羊孤雌胚的卵裂率显著低于成年羊,但囊胚率差异不显著。(3)来自2只绒山羊胎儿的转基因成纤维细胞对核移植胚的发育没有显著影响,但2号羊的转基因细胞显著提高了融合率。(4)以羔羊卵进行核移植,显著降低了核移植胚的发育率。(5)对获得的囊胚进行PCR鉴定,成功扩增到目的基因。【结论】将K2.9 毛囊特异表达载体pcDNA3.1-K转染的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作为供体细胞,核移植到成年羊卵母细胞中,以Iono+6-D进行激活,首次成功、高效地获得携带K2.9基因的绒山羊囊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和丰县新疆山羊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为育种场的种羊培育及新疆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新疆山羊的细度、含绒率、平均长度、抓绒量的测定,利用SPSS软件分析绒山羊不同年龄、不同生理阶段的主要经济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周岁公羊的细度与含绒率呈负相关,差异极显著(P<0.01);周岁母羊的含绒率与平均长度呈正相关,差异显著(P<0.05),细度与平均长度呈正相关,差异极显著(P<0.01);成年母羊的细度与平均长度呈正相关,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和丰县绒山羊在不同生理阶段的主要经济性状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南疆绒山羊对新疆山羊的杂交改良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疆南疆绒山羊是1998年培育成功的新疆地方绒山羊新品种,南疆绒山羊综合了辽宁绒山羊高产绒量和本地山羊的绒细度好、适应性强的优良特性,适合新疆天山以南的荒漠化地区.试验通过分析南疆绒山羊和本地山羊的杂交后代的主要生产性能表现,对杂交后代的周岁抓绒后体重、周岁羊绒直径以及周岁抓绒量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并用生物统计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以观察其杂交效果.结果显示:利用南疆绒山羊对本地山羊进行杂交改良,杂交后代周岁抓绒后体重较母本提高2.68 kg,增长了15.41;,差异极显著(P<0.01);杂交后代周岁羊绒平均直径小于父本0.4 μm而大于母本0.1 μm,杂交后代能够保持母本性状细度上优势;杂交后代比母本周岁平均抓绒量提高了58.30 g,增加了41.9;,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南疆绒山羊杂交改良本地山羊,对于杂种后代的产绒后体重和产绒量上有显著的效果,且稳定地遗传了本地山羊的绒纤维直径较细的的优良特性,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较好的适应性,因此在阿克苏地区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绒山羊KAP基因与遗传育种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角蛋白关联蛋白(Keratin-assoc iated prote in,KAP)是绒毛的主要结构蛋白之一,它和角蛋白(Keratin)决定了绒毛的基本特性。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KAP遗传多样性与绒山羊经济性状(绒细度、体重)等具有显著相关性。介绍了绒山羊毛囊KAP组成以及基因遗传多态性与绒山羊产绒性状的关系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