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国水稻种植每年产生近两亿t二氧化碳当量的稻田甲烷排放。针对稻秸直接还田、稻秸离田进入沼气工程厌氧消化去除产甲烷潜力后沼渣还田(简称“稻秸沼渣还田”)以及稻秸沼渣还田耦合稻田水分管理等3种情景,核算了稻田甲烷减排潜力。结果表明,与稻秸直接还田相比,稻秸沼渣还田不减少稻秸还田对稻田有机质和养分的贡献,但可减少我国南方一年多熟稻田甲烷排放40%以上,可减少北方一年一熟稻田甲烷排放15%以上。稻秸沼渣还田与稻田水分管理耦合,有望在未来实现全国范围内稻田甲烷减半目标。  相似文献   

2.
刊中报     
稻田养蛙蛙养稻稻出养蛙蛙养稻,水稻增产蛙丰收。用稻田养殖美蛙,稻田水温高,含氧、PH值适宜;水稻遮荫,饲料丰富。一般商放养美蛙1500-2000只,收入可达几千元。稻田养殖美蛙的技术要点如下。稻田选择养美蛙稻田要求地势平缓,忌高山夹冲;水源有保障,水质较好;排灌分开,排水方便。一般来说,适合养鱼的稻田都可以用来养殖美蛙。设施建设为了便于管理和防逃,必须进行必要的基本建设。首先要加固田埂。为防大水冲垮田埂,要在田埂靠水的一面铺上石板或水泥板,或撤上石灰用木棒锤紧。田埂要加宽至1米左石。铺上石板的田埂面需挖深…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稻鸭共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作技术是指将雏鸭放人稻田,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达到中耕浑水效果;同时鸭的粪便又可以作为肥料;最后连鸭本身也可以食用。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无公害、安全的大米和鸭肉,所以稻鸭共作技术是一种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稻鸭共作技术与中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将雏鸭放人稻田后,直到水稻的抽穗为止,无论白天和夜晚,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日本流行的稻鸭共作技术始于1991年,日本鹿儿岛市桂川町的有机…  相似文献   

4.
<正>初冬时节,高青县200亩的机械化直播水稻进入收获时节,现场实测亩产达到了662公斤,实现了春稻大丰收,这标志着水稻直播技术在长江以北喜获成功。11月12日,高青黄河岸边山东农凯米业公司的水稻种植基地内呈现出一派丰收的盛景。田地里的春稻已经进入了收获期,金黄色的稻田随风摇曳,稻穗沉甸甸的笑弯了腰。一台收割机在稻田里往返穿梭收获着丰收的果实。  相似文献   

5.
"双抢"大忙时节桂北桔乡大地,一片繁忙景象,处处可见到水稻收割机在田野里穿梭来往,抢收早稻。7月30日上午,笔者在融安县浮石镇浮石村超级稻示范基地看到,在金色的稻田里,一个穿粉红色衣服的年轻女子显得格外扎眼,只见她技术娴熟,操作规范,驾驶收割机穿梭在稻田里,转眼功夫,一块1亩多的稻田就收割完毕。她就是浮石镇丽光农机合作社女机手苏良英。谈起当女机手的经历,苏良  相似文献   

6.
<正>履带式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是在田间行走的过程中完成收割、输送、脱粒、集粮、排草联合作业的。在不同的田间作业条件下,会得到不同的收割效率。稻田的土地状况,田间水稻、杂草和障碍物状况,气候天气状况三个方面构成动态的田间作业条件。一、稻田的不同土地状况对收割效率的影响稻田的土地状况主要有:稻田的土壤坚实度、稻池子(格田)面积大小及稻池子的几何形状三个方面。1.稻田土壤坚实度对收割效率的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稻田株间除草部件工作机理及除草轨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田杂草对秧苗生长有很大影响,特别是稻田中的稗草,稗草与秧苗严重争夺生长资源,且为杂草的主要种类。稻田行间杂草去除机械较为成熟,株间及靠近秧苗附近杂草去除技术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为此,利用秧苗和稗草的生长初期不同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株间除草盘,该部件以稗草为主要去除对象兼顾其它杂草,并对其除草机理与除草轨迹进行研究。该部件采用旋转工作方式,在配套动力的带动下前进,除草盘在旋转的过程中深入泥土,将杂草"挑出"或"打掉",使之根部浮于在水面上或搅动泥土将杂草掩埋,从而完成稻田株间除草作业。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粮农的收益,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稻田+、稻米+"等形式,多渠道提升种稻效益,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是最佳的选择。南粳5050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好的优质食味品种,在稻米评比中多次被评为优质食味稻米,获"江苏省最好吃大米"美誉,是稻田综合种养的首选品种。2015年开始在句容市示范推广南粳5055稻田种养机插绿色高质模式,至2018年应用面积超过1 000 hm2。根据南粳5055稻田种养机插绿色高质示范方表现,结合大面积其它模式推广应用情况,就南粳5055稻鸭共作机插绿色高质模式的栽培技术作进一步小结。  相似文献   

9.
稻田养鱼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把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稻鱼共生互利、增产增收、动植物循环的种养方式。笔者在射洪县太乙镇驼柏树村进行了水稻直播、抛秧、大垄双行人工栽培、机插4种播栽方式稻田养鱼比较试验,探寻稻田养鱼最佳效益,为大面积推广稻田养鱼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水稻品种选用川优6203,鱼类选用裸斑鱼,投放规格每尾50 g左右,投放量4 500尾/hm2。抛秧选用每张561孔育  相似文献   

10.
正怀远县自2003年开始应用水稻旱直播技术,目前应用面积已达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90%左右。但是,近几年田间自生稻、稆稻乃至杂草稻逐年增多,不但影响产量,而且对水稻品质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对此,笔者于2020年开展了"不同耕翻深度对直播稻田间自生稻等出苗的抑制作用"试验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机械。动力机械:纽荷兰T140-4和久保田904型轮式拖拉机;耕翻犁:龙丰L-1LYFT-360液压翻转调幅犁;  相似文献   

11.
机插稻大田化学除草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插稻是水稻高产、省工、经济栽培的一条新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机插稻田由于前期水稻群体小、株行间距大、露地面积多,十分有利于杂草的萌发生长,除草难度较大,草害威胁严重。抓好机插稻田的杂草化除工作,成为确保机插稻高产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我们于2003年对机插稻  相似文献   

12.
国家稻鸭共作基地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稻田养鸭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但在现代农业中却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稻鸭共作是稻田养鸭的继承和发展,开辟了水稻、水禽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在生态农业中大有作为。从稻田养鸭发展到稻鸭共作,从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生态农业,显示了传统农业顽强的生命力。传统农业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未来,不仅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盛赞稻田养鸭为:古代中国人民的特别有意义的发现、中国在生物防治技术上的独特贡献(即开发利用脊椎动物作为昆虫的防治力量)、出现于中国的生物防治中最有意义的革新这就是鸭子的应  相似文献   

13.
种养复合--有机生态型稻鸭共作技术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在日本的稻作界,一种全新的技术被广泛应用和迅速推广,这就是稻鸭共作技术。所谓“稻鸭共作”技术是指将雏鸭放入稻田,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最后连鸭本身也可以食用,并具有浓香可口、独特的野鲜风味。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出无公害生态型有机大米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唐海县第六农场,1994年7亩稻田开展放养平菇示范,稻菇双获丰收,种植效益大幅度增加。 通过示范总结的稻田放养平菇技术措施为:选择生  相似文献   

15.
"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审批效能、强化问责力度、坚持廉洁从政。"这是2013年6月21日,宜宾市农业局局长林世全在媒体上关于践行"环境兴市"战略的公开承诺。如今,宜宾市农业局用一系列实际行动,践行着承诺,服务着群众。稻田旁:农机安全检验和作业培训2013年8月16日,在翠屏区李庄镇双溪村一社唐泽明的稻田旁,停着一台  相似文献   

16.
稻田养蟹是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科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稻田土壤、水、生物资源,达到高产、高效、立体开发利用的理想模式,获得稻、蟹双丰收,是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丹阳市积极推进稻田种植制度创新,示范推广了"水稻+N"新型高效种植模式,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进种植业高效规模化、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生态农业、改良土壤和减轻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十分有利。为了促进冬季农业开发、提高种植效益,在珥陵镇祥里村进行了镇稻14号—春甘蓝稻蔬高效种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实行镇稻14号—春甘蓝轮作可以充分发挥水稻、春甘蓝各自生产的优势,实现水稻、春甘蓝双优质高效,为冬季农业开发较为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新技术--稻鸭共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稻鸭共作技术的涵义1.1 稻鸭共作技术的概念 稻鸭共作是利用役用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鸭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刺激、松土,而稻田为鸭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以及充足的水、丰富的食物,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得益彰。最后鸭肉也可以食用。所以,稻鸭共作技术是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稻田养鸭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但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却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稻鸭共作是稻田养鸭的继承和发展,开辟了水稻、水禽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在生态农业中大有作为。从稻田养鸭发展到稻鸭共作,从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生态农业,显示了传统农业顽强的生命力。传统农业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未来,不仅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盛赞稻田养鸭为:古代中国人民的特别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节水灌溉模式条件下稻田地下水补给特征。【方法】采用定地下水埋深的蒸渗仪开展试验,分析节水灌溉干湿循环下稻田地下水补给量变化过程,研究地下水补给对节水灌溉稻田作物需水的贡献及对土壤水分的调节作用。【结果】控制灌溉稻田地下水补给过程频繁,当稻田干湿循环过程中土壤水分降至一定限度时,稻田地下水补给量在复水后(灌水或降雨)1 d内出现峰值,稻季共出现16次峰值。控制灌溉稻田稻季地下水补给量达253.98mm,约占水稻需水量的51.1%。稻田干湿循环中,在稻田地下水补给与土壤水入渗的综合作用下,30 cm深度以下土壤含水率保持稳定,0~30 cm深度土壤含水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节水灌溉干湿循环下稻田地下水补给量显著增加,有效补给了水稻需水。浅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稻田地下水补给过程直接影响水稻根区土壤水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