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9个玉米自交系,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由此组配的20个杂交种进行配合力分析,并估算其遗传参数。结果表明,Mo17,P138,PHB1M,PH4CV是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表现优良的自交系;筛选出了综3×PHB1M,PH6WC×PHB1M,P138×PHB1M,PH6WC×郑58为高产组合;并得出百粒质量、出籽率、穗粗、每行粒数不宜早代选择,穗长可以进行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2.
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灌浆期棒三叶光合特性差异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唐65/昌7-2和PH6WC/PH4CV这2个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对其灌浆期15 d的棒三叶叶片长、宽、面积、叶绿素含量、主要光合参数及水分利用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个杂交种在叶片长、宽、叶面积以及干质量4个性状上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超亲优势;在叶片长度和宽度2个性状上,2个杂交种的棒三叶相较于其亲本均以宽度优势更为显著,其中又以先玉335穗位叶的超亲优势最大。对叶片干质量与叶片杂种优势比较发现,二者并不全吻合,并且有几个叶片在2个性状上杂种优势表现差异还比较大。仅先玉335穗位叶和穗下叶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具有显著的超亲优势外,其余叶片2种叶绿素含量均不具有超亲优势。对叶绿素a/b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亲本,杂交种的叶绿素a/b变化较小,其中,先玉335的叶绿素a/b以穗位叶较大,在3.0左右,另外两叶均在2.0左右;而唐65/昌7-2以穗上叶具有最大值(3.0左右),其余两叶则相对要小(2.0左右)。先玉335穗上叶的Pn,Tr,Gs这3个参数和唐65/昌7-2穗位叶的Pn表现为超显性表达模式,而先玉335穗位叶胞间CO2浓度存在负向超显性,其余则为加性或者显性表达模式。进一步对棒三叶水分利用效率分析发现,先玉335的穗位叶和穗下叶水分利用效率较2个亲本显著提高,超亲优势分别为48.04%和38.97%,而穗上叶则为-18.40%;唐65/昌7-2则仅有穗下叶水分利用效率具有超亲优势,达到52.12%,而穗位叶和穗上叶分别表现为偏低亲和偏高亲变化。研究结果可为玉米新种质的创制及杂种优势强的新品种培育积累有价值的材料和信息。  相似文献   

3.
以创玉198为材料,授粉后2 d通过去叶处理,研究了棒三叶对夏玉米光合生理特性、籽粒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叶片在植株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其光合强度也不尽相同,棒三叶具有较大叶面积,叶绿素含量高,对玉米光合强度的贡献比其上部叶片及下部叶片分别增加了7.27个百分点、10.91个百分点。棒三叶严重影响玉米籽粒发育和单株干物质的积累,败育籽粒增加,秃尖变长,穗粒数、千粒重、出籽率降低,棒三叶比其上部及下部叶片对产量分别多贡献4.08个百分点、15.79个百分点。棒三叶效应最大,其上部叶片又大于下部叶片。  相似文献   

4.
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方法,以郑58、昌7-2、PH6WC、PH4CV为测验种,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7份新引抗粗缩病材料的穗部性状和产量配合力。结果显示,由7份新引材料穗部性状和产量一般配合力(GCA)综合分析来看,Y7和Y4易组配出高产组合,Y6易组配出稳产组合;从产量特殊配合力(SCA)分析得知,产量SCA效应值较大的组合有Y4×PH4CV、Y7×PH6WC、Y6×PH4CV、Y7×郑58,其产量分别为11.3、11.4、11.2、11.1 t/hm~2,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郑单958和先玉335。综合来看,Y4×PH4CV、Y7×PH6WC、Y6×PH4CV、Y7×郑58等组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亲本自交系及杂交种为试验材料,于2019—2020年对玉米植株地上倒3—5节的折断力、节间长、节间粗及收获时籽粒含水率、破碎率、抗压能力、脱水速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并筛选茎秆强度强、籽粒机收质量好的玉米材料,为适宜机械粒收玉米新种质的培育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自交系E8501和杂交种郑单6122的茎秆折断力较大,自交系郑58、ZC1456和杂交种郑单958折断力较小;自交系郑682和杂交种先玉335的节间较长,自交系郑588和杂交种郑单1002的节间较短;自交系郑P6、PH6WC和杂交种DK517节间较粗,自交系郑682和杂交种郑单6098节间较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亲本自交系E8501、郑7541、郑H71、郑V89M、郑D58M、HCL1645和PH4CV及杂交种郑单6386、郑单6122、DK517、郑单6095、郑单6098、郑单1868和郑单1002的茎秆强度较强。杂交种郑单958的籽粒含水率较高,郑单6122较低;自交系郑H71和杂交种郑单958、郑单1868的籽粒破碎率较高,自交系PH4CV和杂交种DK517的籽粒破碎率较低;自交系PH4CV和杂交种郑单6122的籽...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冀东生态区两个时期选育应用的主要夏玉米自交系的种质基础、农艺、光合、经济性状的比较 ,应用 6× 10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 ,对各个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80年代末 90年代初与 70年代末 80年代初的玉米自交系在光合速率、叶绿素、单株叶面积、生物产量、单株粒重等性状得到了显著改良 ,农艺穗部性状、穗粗、穗行数、收获指数、结实率、空杆率也有部分改良效果 同时 ,单株叶面积、叶向值、叶片保绿度、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等光合及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显著提高 部分经济性状 ,如生物产量、单株产量、穗重、穗长等一般配合力也十分显著 除此之外 ,虽然有些自交系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有所下降或不明显 ,如 :收获指数、雄穗长度 ,但综合起来这些改良和配合力的变化 ,除了对自交系的光合生理 ,农艺、经济等性状有积极作用 ,还对提高自交系产量、增强抗逆性、降低成本有重要作用 研究结果认为 ,冀东生态区的夏玉米育种 ,应当在重视产量、抗病性、抗倒性等传统性状的基础上 ,更加重视光合生理性状的改善和配合力的提高 ,尤其是秃尖度配合力效应值增加 ,更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此外 ,在自交系的种质基础和选育方法要有创新 ,要和光合生理等性状改良综合起来 ,才是冀东夏玉米育种的?  相似文献   

7.
冀东生态区夏玉米自交系的差异遗传改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冀东生态区两个时期选育应用的主要夏玉米自交系的种质基础、农艺、光合、经济性状的比较 ,应用 6× 10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 ,对各个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80年代末 90年代初与 70年代末 80年代初的玉米自交系在光合速率、叶绿素、单株叶面积、生物产量、单株粒重等性状得到了显著改良 ,农艺穗部性状、穗粗、穗行数、收获指数、结实率、空杆率也有部分改良效果 同时 ,单株叶面积、叶向值、叶片保绿度、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等光合及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显著提高 部分经济性状 ,如生物产量、单株产量、穗重、穗长等一般配合力也十分显著 除此之外 ,虽然有些自交系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有所下降或不明显 ,如 :收获指数、雄穗长度 ,但综合起来这些改良和配合力的变化 ,除了对自交系的光合生理 ,农艺、经济等性状有积极作用 ,还对提高自交系产量、增强抗逆性、降低成本有重要作用 研究结果认为 ,冀东生态区的夏玉米育种 ,应当在重视产量、抗病性、抗倒性等传统性状的基础上 ,更加重视光合生理性状的改善和配合力的提高 ,尤其是秃尖度配合力效应值增加 ,更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此外 ,在自交系的种质基础和选育方法要有创新 ,要和光合生理等性状改良综合起来 ,才是冀东夏玉米育种的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不同玉米杂交种亲本在不同磷水平下植株生长和养分吸收特性,以及养分在体内的循环和分配的差异,选取我国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且抗逆性较强的玉米杂交种亲本:郑58/昌7-2(郑单958),PH6WC/PH4CV(先玉335),利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进行了这些玉米磷营养特征的研究,通过供磷和缺磷营养液培养研究缺磷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生长发育,根系形态、活性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玉米苗期光合速率变化,并比较基因型间差异。结果表明,与供磷相比,缺磷亲本的干质量降低,磷增长量降低,根干质量增加,根冠比增加;根长增长,根半径降低,根表面积增加,总吸收面积和比表面积均降低;pH值降低;吸收H2PO4-和耐低磷能力提高,叶面积和光合速率下降。不同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PH4CV具有相对较大的根长和根表面积,较活跃的根系吸收活性,干重增长较大,吸收速率大,叶面积和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低,耐低磷能力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枣麦间作模式下,探讨施氮量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确定枣麦间作模式下合理的施氮量.[方法]在枣麦间作模式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小麦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光合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变化.[结果]在枣麦间作模式下,施氮量处理小麦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光合物质积累及分配显著高于对照,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提高;施氮量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收获穗数和穗粒数,千粒重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产量显著提高.[结论]在枣麦间作模式下,通过合理增施氮肥量,提高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延长叶片光合功能期,增加光合物质累积量的同时,促进光合物质向籽粒分配的比例,通过主攻收获穗数和穗粒数来提高产量,是实现枣麦间作小麦高产的有效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玉米产量构成因子、光合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密切程度,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180份生产上常用玉米自交系光合性状("棒三叶"叶面积、全株叶数)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光合性状与百粒重、株高和穗位等性状的相关性较强,而与穗粗、行数和行粒数等性状的相关性较弱。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全生育期、百粒重、株高和全株叶数对单株粒重的影响较大,对穗长、穗位和棒三叶叶面积的影响次之,对穗粗、行粒数、行数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以迪卡638为试验材料,设置a(5.25万株/hm~2)、b(6.00万/株hm~2)和c(6.75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分别对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叶N含量、光合有效辐射、穗层透光率和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叶绿素相对含量随生育期的推移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迪卡638在3种密度处理下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叶绿素含量最大值出现在c处理的抽雄期,叶N含量与叶绿素相对含量呈正相关。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光合有效辐射和穗层透光率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迪卡638穗长、穗粗、行粒数、千粒重下降,穗行数、出籽率和产量上升,在c处理密度(6.75万株/hm~2)处理下产量达到最大值8 044.6kg/hm~2。[结论]该研究可为玉米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吉林农业科学》2014,(5):43-47
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生育后期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模式春玉米穗位、茎粗、茎基第二节节长和各叶位叶绿素含量均为高量施肥模式大于减量施肥模式。减量施肥模式棒三叶上和棒三叶叶倾角均高于高量施肥模式,而棒三叶下叶倾角反之。叶向值则表现为棒三叶和棒三叶上高量施肥模式均大于减量施肥模式,而棒三叶下叶向值与其相反。吐丝期和乳熟期春玉米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高量施肥模式高于减量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玉米自交系的耐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鹏飞  张媛  蒋锋  张姿丽  陈青春  王晓明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171-3172,3229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5个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在两种种植密度下的表现,利用玉米单株产量耐密系数分析了玉米自交系的耐密性,并对单株产量耐密系数与产量相关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个品种中,PH6WC的单株产量耐密系数最高,达27.35,明显高于其余自交系,耐密系数较高的自交系还有郑58、K12与掖478;产量相关性状与单株产量耐密系数相关性不显著.耐密系数可作为初步评价玉米自交系耐密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玉米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玉米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穗粒数相关系数最大(r=0.81296^**),穗粒数与穗粗和穗长相关极显著,穗粗和穗长与棒三叶面积,单株叶面积相关显著或极,棒三叶面积与株高、穗粒、叶片数相关极显著,但与生育期相关不显著。据此可能会育出生育期较短而单株产量较高的玉米品种,但不易选出株高和穗位均低而单株产量高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叶绿素含量与作物产量呈正相关。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来提高作物产量是作物育种的方向之一。因此,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解析玉米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基础,可为玉米高光效理想株型设计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以538份玉米自交系构成的关联群体为研究对象,在5个环境下,通过对其授粉后5 d的棒三叶(穗位叶、穗上叶、穗下叶)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借助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的558 62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s),利用3种模型(Q、K和Q+K)对叶绿素含量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随后选择最优模型的GWAS结果并结合eQTL(ex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分析对叶绿素含量的自然变异进行解析。结果 5个环境下,棒三叶叶绿素含量均遵从正态分布且叶绿素含量间呈正相关;方差分析表明棒三叶叶绿素含量的环境效应、基因型效应、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此外,穗上叶、穗位叶和穗下叶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力分别为0.66、0.66和0.67。比较3种模型发现K模型对假阳性(I型错误)控制最好,在此模型下共检测到29个与棒三叶叶绿素含量显著关联的SNP(P≤3.99×10-6),涉及到18个位点,共有76个候选基因落在这18个位点内,其中85.5%(65/76)的候选基因具有eQTL,11.8%(9/76)的候选基因与对应表型显著相关(P<0.05),说明这9个基因可能是通过表达量变化来调控表型变异。在这76个基因中,60个候选基因有功能注释,功能涉及到能量代谢、物质输送代谢途径和生物合成调节等过程。此外还发现2个可以在不同环境或不同叶片共定位的位点,其中,共定位位点内的基因GRMZM2G074759编码一种与AAE3高度相似的酰基活化酶,该基因通过提高α-酮戊二酸(ALA)和草酰乙酸含量进而影响氨基酸生物合成,提高籽粒赖氨酸含量,改善玉米品质。此外,ALA的合成会促使叶绿素含量升高,进而提高作物产量,推测该基因为最可能的候选基因。结论 K模型对假阳性的控制效果最好,基于K模型,共检测到18个玉米叶绿素含量显著关联位点,发现多个参与叶绿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鉴定评价56个中晚熟玉米杂交组合的耐旱性.[方法]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以9个自选育中晚熟骨干玉米自交系为母本,6个不同遗传背景的中晚熟骨干自交系为父本,配制54个杂交组合,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对照品种,通过田间直接鉴定法,研究中晚熟玉米不同基因型材料在正常灌溉和干旱胁迫条件下与耐旱性有关的生育、形态、产量等性状差异,鉴定评价不同杂交组合的耐旱性,筛选对玉米耐旱性贡献较大的耐旱性鉴定指标.[结果]干旱敏感型杂交组合的具体表现为植株株高、穗位高降低,穗位叶叶绿素含量下降,雌雄花期间隔增大,雄穗减小,果穗短小,秃尖增大,穗行数和行粒数减少,千粒重和穗粒重降低,最终造成产量下降.参试杂交组合中耐旱性极强的组合为新自8549×ZPL717、新自8717×吉853、新自7425×吉853、先玉335、新自618×郑58、新自7425×PH4CV,耐旱指数分别为1.44、1.44、1.28、1.08、1.08、1.00.[结论]单穗粒重、穗粗、穗位叶叶绿素含量、行粒数、穗长、穗行数、千粒重和品种耐旱性关系密切,可作为耐旱性评价的一级筛选指标.筛选出3个组合的耐旱性优于先玉335,分别是新自8549×ZPL717、新自8717×吉853、新自7425×吉853.  相似文献   

17.
选用7个性状优良、茎秆糖含量差异较大的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配置21个组合。通过对21个组合的玉米茎秆糖含量、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测定,分析玉米茎秆糖含量性状与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玉米茎秆糖含量与产量之间存在着不显著的遗传负相关关系,基因型相关系数r_g=-0.3031;环境条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正效应,环境相关系数r_e=0.2370,提高玉米茎秆糖含量可能不会对玉米产量产生负效应;(2)棒三叶面积与玉米茎秆糖含量之间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增加棒三叶面积可以提高玉米茎秆糖含量;(3)穗粗、穗行数、播种-吐丝天数、株高、穗上一叶面积和穗位叶面积6个性状以及部分性状的互作对茎秆糖含量影响较大,偏回归系数均呈极显著水平,它们的复相关系数R=0.8028,达极显著水平。玉米茎秆糖含量可能与许多性状有关,且关系复杂,同时还受到玉米生长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冀东生态区两个时期选育应用的主要夏玉米自交系的种质基础及配合力效应的比较,应用6×10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80年代末90年代初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玉米自交系单株叶面积、叶向值、叶片保绿度、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等光合及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显著提高.部分经济性状,如生物产量、单株产量、穗重、穗长等一般配合力也十分显著.除此之外,虽然有些自交系性状如收获指数、雄穗长度的一般配合力有所下降或不明显,但综合起来这些改良和配合力的变化,除了对杂交种的光合生理,农艺、经济等性状有积极作用,还对提高杂交种产量、增强抗逆性、降低成本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认为,冀东生态区的夏玉米育种,应当在重视产量、抗病性、抗倒性等传统性状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光合生理性状的改善和配合力的提高,尤其是秃尖度配合力效应值增加,更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此外,自交系的种质基础和选育方法要有创新,要和光合生理等性状改良综合起来,才是冀东夏玉米育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近年来,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高温热害不利天气频发重发,已成为威胁玉米生产的重要不利因素。研究并明确高温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雌雄穗及产量的影响,为耐高温玉米品种培育和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郑单958(郑58×昌7-2)、先玉335(PH6WC×PH4CV)、京农科728(京MC01×京2416)和MC812(京B547×京2416)及其亲本自交系为供试材料,花期前后(大喇叭口期-吐丝后7 d)进行高温胁迫处理,研究高温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雌雄穗生长发育、散粉吐丝间隔(ASI)、花粉活性、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1)花期前后高温胁迫导致参试玉米品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穗粒数减少,进而产量降低,且不同品种和自交系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高温胁迫下,郑单958、先玉335、京农科728和MC812的穗粒数降幅分别为22.28%、46.79%、6.13%和8.11%,产量降幅分别为9.50%、50.61%、3.18%和5.00%,其中,京农科728和MC812减产不显著,而郑单958和先玉335显著减产;亲本自交系中,京2416的穗行数、行...  相似文献   

20.
以3份来源于同一基础材料的玉米自交系J216-12642、J216-12622和J216-13FA14为被测系,以1256-1131、3568-2114和PH6WC为测验种,配制成9个杂交组合,对出籽率、百粒重、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产量等7个性状就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份姊妹自交系在产量、穗长和穗粗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穗行数、行粒数、出籽率和百粒重上差异不显著;3个姊妹自交系中,J216-12622是产量一般,但配合力最高、穗部性状表现较好的自交系;组合J216-13FA14×PH6WC具有较强的杂交优势和综合表现。本研究可为选择新自交系、选育出优良玉米新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