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确二化螟幼虫的龄数及龄期的划分,可为科学防治二化螟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饲养法对二化螟各龄期幼虫的头壳宽度、体长、体质量及体宽进行测定,并根据频次分布图、Dyar定律、Crosby生长法则和回归分析判断二化螟幼虫的龄数以及用于二化螟幼虫分龄的最佳形态指标。结果显示,二化螟幼虫头壳宽度的频次分布呈现出7个明显的集中区域,体长、体质量及体宽的频次分布集中区域不明显;在Crosby指数方面,只有头壳宽度的Crosby指数绝对值<0.1,其余指标均存在Crosby指数绝对值>0.1的现象。由此可见,二化螟幼虫共可分为7龄,而头壳宽度可作为二化螟幼虫分龄的最佳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2.
利用性诱剂监测新疆果树食心害虫的消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蠢蛾是新疆果树的主要害虫.研究利用性诱剂监测这3种食心害虫在南北疆不同果园的消长动态,分析其世代发生规律,为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蠢蛾的害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蠢蛾开展检测预报.[结果]2009年,梨小食心虫和桃小食心虫年在轮台地区和石河子地区一年分别发生5代、4代.苹果蠢蛾在轮台地区一年发生4代,在石河子地区有少量的出现.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果园内,诱集到的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是不同的.[结论]果树混栽的果园内,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苹果蠢蛾的发生程度较严重.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苹果蠢蛾存在着世代重叠现象,化学防治的重点应放在第一代幼虫上.  相似文献   

3.
库尔勒香梨产区果树害虫种类较多,梨小食心虫是其中的一种。根据我站近年来观测调查,发现该虫的为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须引起高度关注,不失时机地加以防治。1梨小食心虫的为害特点梨小食心虫在库尔勒香梨产区一年发生3~4代。主要为害桃树、库尔勒香梨、砀山梨、鸭梨、桃、苹果等。第1~2代幼虫主要为害桃树新梢,为害桃新梢时从前端叶柄基部蛀入向下蛀  相似文献   

4.
在兰州地区梨桃、梨苹果混植果园,利用性信息素系统监测了梨小食心虫的种群发生动态,并调查了梨小食心虫桃寄主的折梢率变化动态及其在不同寄主果树的产卵位置、数量、蛀果率。结果显示,梨小食心虫在兰州地区1 a发生5代,发生期为4月上旬至10月下旬。混植园内梨小食心虫周年发生时序依次为梨、桃、苹果。桃折梢率自5月开始逐渐上升,7月中旬达到极值后开始下降。梨小食心虫不同寄主果实的产卵位置,桃果实以胴部最佳,柄洼次之,萼洼最差;在苹果、梨果实以上胴部最佳,萼洼次之,柄洼最差。建议在兰州地区对梨小食心虫周年进行3次防治,即早春重点防治梨园、5月初重点防治桃园、8月中旬全园喷药。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果树食心虫区域分布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果区的食心虫种类有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苹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桃小食心虫、蛀果蛾、桃蛀螟。苹果、梨、李、杏均是寄主。近些年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苹小食心虫发生量有所上升,蛀果蛾、桃蛀螟成为黑龙江省新的蛀果害虫。苹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蛀果蛾第1~2代成虫高峰期重叠,重点防治这两个时期的幼虫,可大大降低下几代的发生数量。农业防治要加强田间杂草管理,保持地面干净。果园内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和太阳能杀虫灯是较好的物理防治法。药剂防治首选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替代溴氯菊酯、甲氰菊酯、联苯菊。防治食心虫时要注意确定杀虫的最佳时间,及时进行药效试验及检查,喷药需全面均匀,对症下药,用药要适量。  相似文献   

6.
<正>一、危害症状1.桃小食心虫。成虫为灰褐色幼蛾,幼虫桃红色,危害苹果、李子、杏等,每年发生1~2代。第1代成虫一般于6月中下旬羽化,在幼果上产卵,卵孵化为幼虫后钻入幼果为害。8月上中旬第2代羽化。2.李小食心虫与梨小食心虫。成虫是黑褐色幼蛾,幼虫桃红色,危害李子、苹果、梨等,每年发生2代,以茧在土中越冬。第1代成虫6月初羽化,在果实上产卵,约1周便孵化为幼虫,而后钻人果内为害,被害果变红易  相似文献   

7.
摸清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斜纹夜蛾的预测预报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单头饲养,扫描显微镜定期观察的方法,研究斜纹夜蛾取食烟草、白菜、黄瓜、西红柿、南瓜后的头壳宽度、体长、发育历期以及蛹重变化。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幼虫的头壳宽度、体长、幼虫发育历期、蛹历期均有显著差异,其中一、二、三、六龄幼虫头壳宽度差异显著,体长的分布则在2~5龄有显著差异,同时取食南瓜、黄瓜、西红柿的幼虫发育历期较长,而取食白菜、烟草幼虫发育历期较短。  相似文献   

8.
一、梨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以幼虫蛀食梨果和桃树新梢。梨桃混栽果园受害严重。第一、二代幼虫主要为害桃梢,第三代开始转向梨果。成虫在4月上中旬羽化,成虫喜糖酒味。防治技术:一是建园时尽量避免桃、李等与梨、苹果混栽,已混栽的,则分别明确防  相似文献   

9.
正摸清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斜纹夜蛾的预测预报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单头饲养,扫描显微镜定期观察的方法,研究斜纹夜蛾取食烟草、白菜、黄瓜、西红柿、南瓜后的头壳宽度、体长、发育历期以及蛹重变化。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幼虫的头壳宽度、体长、幼虫发育历期、蛹历期均有显著差异,其中一、二、三、六龄幼虫头壳宽度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辣木瑙螟幼虫最佳的分龄指标及幼虫虫龄数,为辣木瑙螟预测预报及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实验室对辣木瑙螟幼虫头壳宽、体长和体宽3个外部形态指标进行测量,通过Dyar定律推断其龄数,并通过Crosby指数、Brook指数和回归分析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分龄的合理性.[结果]辣木瑙螟幼虫分为5龄,1~5龄幼虫的头壳宽平均值分别为0.25、0.40、0.63、0.92和1.30 mm,体长平均值分别为2.09、3.69、6.10、10.09和12.93 mm,体宽平均值分别为0.34、0.57、0.94、1.33和1.92 mm.各龄幼虫头壳宽平均值的变异系数和Crosby指数最小,头壳宽与虫龄间的三次和二次线性拟合模型的相关系数最大(R2=0.9999),头壳宽与虫龄间指数拟合模型的相关系数(R2=0.9955)较高,拟合程度均较好.28℃下辣木瑙螟幼虫历期为10~13 d.[结论]辣木瑙螟幼虫分为5龄,头壳宽为辣木瑙螟幼虫虫龄判定的最佳指标,体长和体宽不适合用于辣木瑙螟幼虫虫龄的判定,其行为、体色和刚毛可为虫龄的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寄主植物的区别梨小食心虫除为害仁果类中的梨和苹果外,还为害核果类中的桃、杏、李等;苹果小食心虫主要为害仁果类,以苹果、梨、山楂等受害最重;桃小食心虫为害的果实中,以仁果类中的苹果、梨、山楂等受害最重,核果类受害较轻,枣和酸枣也可受害。二、为害症状的区别梨小食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不同寄主植物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主要代谢物质的影响,选取6种寄主植物(大枣、山楂、梨、桃、苹果、杏)饲喂的桃小食心虫,分别使用过碘酸钠法、硫酸蒽酮比色法和盐酸水解法测定其体内甘油、海藻糖和氨基酸含量;通过定磷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测定Na+-K+-ATP酶和LDH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体内主要代谢物质含量在不同寄主植物间存在差异,取食山楂的桃小食心虫甘油含量最高(12.48μg/mg),取食大枣次之(12.44μg/mg),取食杏的含量最低(10.43μg/mg);海藻糖含量为取食大枣的最高(27.16μg/mg),取食杏的最低(9.86μg/mg);取食6种寄主的桃小食心虫体内均检测到16种氨基酸,取食山楂的桃小食心虫体内天冬氨酸Asp含量高于取食其他5种寄主植物的;超微量Na+-K+-ATP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取食桃的桃小食心虫活性最高(1.31 U/g pro),LDH酶活性以取食杏的最高(42.73 U/g pro)。  相似文献   

13.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是芦笋、番茄、棉花、萝卜、玉米等植物上的重要害虫。明确该虫幼虫的龄数和龄期,可为其预测预报和科学防治提供依据。对甜菜夜蛾幼虫各龄期的头壳宽度、体长和体重进行测量,并根据频次分布图、戴氏定律、Crosby生长法则和回归分析推断和验证甜菜夜蛾幼虫的虫龄数。结果显示,甜菜夜蛾1~5龄幼虫的头壳宽度范围分别为0.21~0.30、0.40~0.49、0.65~0.75、1.05~1.15、1.65~1.80 mm,频次分布呈现出5个明显的集中区域;1~5龄幼虫的体长范围分别为1.0~3.1、2.5~6.5、4.0~10.0、5.0~15.0、11.0~27.0 mm,各龄期体长出现重叠,频次分布集中区域不明显;1~5龄幼虫的体重范围分别为0.025~0.567、0.200~6.000、1.100~15.200、6.200~65.600、32.900~275.200 mg。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甜菜夜蛾幼虫共5龄,幼虫头壳宽度可作为分龄指标,而幼虫体长和体重在各龄期出现较大程度的重叠,不宜作为分龄指标。  相似文献   

14.
(1)桃小食心虫在青岛一年发生2代,少数1代,室内出现了3次成虫。成虫出现期自6月上旬至9月中旬。幼虫为害盛期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2)桃小食心虫以老熟幼虫在土内越冬,越冬深度以土表下4-9厘米最多;愈靠近树于密度愈大,采果时堆积果实的地方越冬虫密度很大。(3)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在5月开始咬破园茧出土,幼虫出土数量与土壤湿度有密切失系,降雨后土壤湿度高大量出土,幼虫出土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根据降雨情况出土高峯可能提早或推迟。出土幼虫和以后各代老熟幼虫均在土表结纺缍形长茧在内化蛹,然后羽化。(4)桃小食心虫的寄主在青岛有梨,山楂、枣、苹果、桃、花红等,其中以梨被害最重。在苹果单植区亦严重为害苹果。(5)桃小食心虫有天敌寄生蜂一种:Cheloaella SP.寄生率很低。寄生菌数种,其中Beauveriabassina寄生率很高。蚂蚊一种。(6)桃小食心虫的防治必须采用系统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消灭越冬幼虫和蛹是防治中的重要失键之一。消灭越冬幼虫的方法可在幼虫出土盛期在果园地面撒用6、6、6、和D、D、T粉防治.或者幼虫出土盛期雨后10日内复土灭蛹效果亦好;其次尚可在果地休眠期筛土作茧。村上喷雾以D、D、T,E605,石灰烟草水防治效果较好。在卵出现初期和成虫出现盛期各喷雾一次共4次。并随时摘除虫果,和防治堆果地方的脱果幼虫,采用以上综合防治措施,可基本控制使苹果园的果实不受桃小食心虫为害。(7)使用3D00倍E605对桃小食心虫卵的杀份力达100%。(8)D、D、T喷雾后在果面上如不受日光直接照射和雨水冲刷相当稳定,在喷雾后15天损失量甚微。但受80公厘降雨量的冲刷后,在果实上附着药剂完全损失。 (9)D、D、T对于初孵化幼虫的杀份力在药液浓度为0.2-0.25%时在短时内全部幼虫中毒,并能杀死幼虫。在浓度降低的0.05%时只能使50%的幼虫中毒。(10)其他果树防治系统的拟订必要考虑果树的生长特性和栽培地环境。梨园进行防治时底全面开展,在第一代成虫出现盛期前集中在7-8月连续防治4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薛华 《农家科技》2009,(10):18-18
<正>一、发生规律1.梨小食心虫。可为害仁果类和核果类多种果树,如梨、苹果、桃、李等果树的果实和桃、李、樱桃、苹果等果树的嫩梢。在我国中部地区一年发生5代,以老熟幼虫主要在枝干粗皮颖内结茧越冬。翌年3月份开始化蛹,4月份成虫羽化,一般五六月份第一、二代幼虫主要为害  相似文献   

16.
苹果小食心虫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发生,在伊犁地区发病较重,主要危害苹果、梨、桃等。 一、生活习性 苹果小食心虫属鳞翅目昆虫,在伊犁地区1年繁殖2代。以老熟幼虫在苹果树、梨树、桃树的老树皮的裂缝下或树洞内等隐蔽处越冬,越冬代化蛹后第1天即交配产卵,选择向阳处产卵,一般在徒长植物的顶端叶片上产卵较多,下部叶片产卵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梨小食心虫在蟠桃园的发生规律及其习性。[方法]以梨小食心虫为供试材料,观察其在蟠桃园的危害症状、危害部位、发生规律及其习性。[结果]梨小食心虫在石河子地区1年发生4代,越冬代幼虫出蛰期不整齐,造成成虫羽化期不一致,世代重叠现象严重,特别是第2代与第3代、第3代与第4代,各代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梨小食心虫主要以幼虫蛀食为害,因此其防治适期应在卵高峰至幼虫孵化高峰期,也可将防治重点放到第1代幼虫上,可有效降低后3代和越冬虫口基数。应用性诱剂也是防治梨小食心虫的一种有效方法。[结论]该研究为梨小食心虫的科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松沫蝉是同翅目(Homoptera)沫蝉科(Cercopidae)的一种刺吸式害虫,危害多种松树。若虫隐藏在排出的泡沫中,不易直接观察,采用人工饲养观察若虫蜕皮的方法来划分龄期有很大难度。本研究采集松沫蝉若虫957头、成虫116头,测量若虫的头壳宽度,通过头壳宽度的频次分布划分若虫龄数和龄期。结果表明,松沫蝉若虫可分为5龄,1~5龄头壳宽度均值分别为0.60±0.00、0.83±0.01、1.12±0.01、1.61±0.01mm与2.20±0.12mm;不同龄若虫的头壳宽度均值差异显著。Crosby指数支持5龄的划分,生长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头壳宽度与不同龄期极相关。1~5龄若虫龄期值分别为3.55、13.49、9.12、16.22d与18.93d,若虫龄期为61.31d。松沫蝉若虫龄数和龄期的划分,可以为林间快速判断其发育状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桃小食心虫属鳞翅目,果蛀蛾科。简称桃小。主要为害苹果、梨、李子、海棠、山楂、桃等树种。尤其在我省是苹果和梨的严重害虫。 桃小食心虫主要发生规律及习性:桃小食心虫在我省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下上中结圆茧越冬,深度3-10cm,  相似文献   

20.
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小食心虫是梨园中的主要害虫,世代重叠,寄主植物多且有转移寄主习性,严重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防治上须采取综合措施,产卵高峰期和幼虫孵化期是用药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