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克隆新疆野生橡胶草顺式异戊烯转移酶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和植物体内天然橡胶合成分子机制奠定基础。采用同源克隆法结合RT-PCR技术获得目的基因,测序正确后将该基因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并诱导表达。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927bp,编码308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分子质量为34.9ku,理论等电点为8.74;具有cis-异戊烯基转移酶的5个高度保守区,属于cis-IPPS superfamily蛋白家族;系统进化树表明,橡胶草顺式异戊烯基转移酶与短角蒲公英的亲缘关系最近;经IPTG诱导和SDS-PAGE检测,所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的融合蛋白与预期蛋白相符合。可见,利用RT-PCR技术从橡胶草叶片中克隆得到顺式异戊烯转移酶基因,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使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2.
理莎莎  朱道圩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798-5800
综述了特异性启动子在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转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2-羟基-4-异戊烯氧基查尔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在本文报道两种合成方法,方法一,经过羟基保护、醇醛缩合、水解及异戊烯基取代四步反应;方法二,采用异戊烯基取代、醛酮缩合两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和MS等确证。结果本实验采用第二种合成方法,此方法得到标题化合物产率高、反应时间短、操作简便、收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克隆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异戊烯基转移酶(isopentenyltransferase,IPT)基因家族MdIPTs,分析MdIPT5a的生理功能,为深入研究MdIPTs在苹果细胞分裂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作用和基因的遗传转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富士’苹果为试材,利用RACE和苹果基因组信息克隆MdIPTs;利用洋葱表皮和拟南芥原生质体的瞬时表达研究MdIPT5a的亚细胞定位;通过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W38’烟草(Nicotiana tabacum cv. Wisconsin 38)过量表达MdIPT5a,RT-PCR鉴定转基因烟草。【结果】克隆了10个MdIPTs的cDNA序列,其中7个编码细胞分裂素生物合成主要途径中的腺苷-IPTs,具有N端的保守结构域GxxGxGK[S,T]序列,分别位于苹果第13、16、3、11、13、16、6号染色体上,命名为MdIPT1a、MdIPT1b、MdIPT3a、MdIPT3b、MdIPT5a、MdIPT5b和MdIPT7a,均无内含子,编码284—370个氨基酸。MdIPT5a-GFP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但不定位于质体内。过量表达MdIPT5a的转基因烟草组培苗生根困难、叶片和不定芽增多。【结论】苹果中腺苷-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具有成对高度同源现象,与苹果17条染色体起源于9条始祖染色体的同源起源学说相一致,MdIPT5a具有催化合成细胞分裂素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巫山淫羊藿有效成分的分离和异戊烯基黄酮类成分的抗氧化性。[方法]采用柱层析分离得到各种异戊烯基黄酮类成分,以体外抗氧化体系为模型,DPPH自由基为清除对象,以VC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结果表明,巫山淫羊藿提取液及其中7种异戊烯基黄酮类单体成分对DPPH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中抗氧化作用最强的为去多甲基羟基淫羊藿素,其50%的清除率与VC相当,其次为淫羊藿属苷C,并且这种对自由基清除率的高低与黄酮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结论]该研究为巫山淫羊藿在化妆品、保健品和药品方面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克隆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异戊烯基转移酶(isopentenyltransferase,IPT)基因家族MdIPTs,分析MdIPT5a的生理功能,为深入研究MdIPTs在苹果细胞分裂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作用和基因的遗传转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富士’苹果为试材,利用RACE和苹果基因组信息克隆MdIPTs;利用洋葱表皮和拟南芥原生质体的瞬时表达研究MdIPT5a的亚细胞定位;通过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W38’烟草(Nicotiana tabacum cv.Wisconsin 38)过量表达MdIPT5a,RT-PCR鉴定转基因烟草.[结果]克隆了10个MdIPTs的cDNA 序列,其中7个编码细胞分裂素生物合成主要途径中的腺苷-IPTs,具有N端的保守结构域GxxGxGK[S,T]序列,分别位于苹果第13、16、3、11、13、16、6号染色体上,命名为MdIPT1a、MdIPT1b、MdIPT3a、MdIPT3b、MdIPT5a、MdIPT5b和MdIPT7a,均无内含子,编码284-370个氨基酸.MdIPT5a-GFP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但不定位于质体内.过量表达MdIPT5a的转基因烟草组培苗生根困难、叶片和不定芽增多.[结论]苹果中腺苷-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具有成对高度同源现象,与苹果17条染色体起源于9条始祖染色体的同源起源学说相一致,MdIPT5a具有催化合成细胞分裂素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28和15 ℃ 2种处理对转异戊烯基转移酶(ipt)基因水稻EY105株系7、株系19及EY105(CK)种子进行萌发,并对幼苗进行低温(4 ℃)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常温下转基因水稻发芽势及发芽率高于对照,低温处理使转基因水稻与对照均受到抑制,但转基因水稻种子仍有较高发芽势及发芽率.在常温下,转基因水稻生理指标较CK差异不显著,低温处理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根系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8.
UDP-糖基转移酶在植物体内负责糖基化修饰,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关键作用。以甘蔗品种ROC22为供试材料,提取成熟叶片总RNA并反转录合成cDNA,经PCR扩增获得ShUGT2基因cDNA全长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亚细胞定位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表明:ShUGT2含有1 782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93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与高粱UDP-糖基转移酶同源性达到92.45%。ShUGT2编码蛋白不稳定系数为48.68,疏水性指数-0.338,是一种亲水性蛋白;在20~42个氨基酸的位置,有一个跨膜区;在309~514个氨基酸,存在UDP-糖基转移酶的家族特异保守结构域,属于GT8家族成员,其功能是通过合成木聚糖,调控细胞内半纤维素成分,维持植物的生长发育。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ShUGT2编码蛋白定位于线粒体;在甘蔗的根、茎、叶组织中,ShUGT2基因均有表达,与甘蔗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ShUGT2基因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植物叶片衰老的特性、基因表达及调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植物叶片衰老的特性、机理及分子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ipt)作为外源基因转入各种农作物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衰老进程,并展望了目前植物衰老研究的热点及方向。  相似文献   

10.
根据药用植物滇龙胆转录组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Gr IDI)序列,应用RT-PCR技术从滇龙胆幼叶克隆该基因开放阅读框(ORF),获得Gr IDI1和Gr IDI2两条序列,其Gen Bank登录号分别为KM879183和KM879184。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r IDI1基因ORF长708 bp,编码235氨基酸;Gr IDI1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7.10 ku,理论p I为5.01。该蛋白属于I型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家族成员,可能定位于细胞质。该蛋白无信号肽,为亲水稳定蛋白,主要由α-螺旋(45.53%)和无规则卷曲(39.57%)构成。该蛋白具有其他IDI蛋白的活性位点、金属结合位点和保守结构域(NUDIX羟化酶结构域)。Gr IDI1蛋白与黄龙胆Gl IDI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原核表达结果表明,Gr IDI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3.11ku,与预期大小一致。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表明Gr IDI1基因主要在叶中表达。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文献及NCBI中已收录的植物糖基转移酶(GT, Glucosyltransferase)序列,选取了红景天(Rhodiola sachalinensis)等16种植物的糖基转移酶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别对其组成及理化性质、信号肽和二级结构等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这16种植物糖基转移酶核苷酸序列长度均在1 000 bp到2 000 bp之间,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为Leu、Gly、Val、Ser和Ala等,其中,桉树、北柴胡、滇牡丹、蒺藜苜蓿、毛白杨、七彩虹叶、蔷薇和红景天糖基转移酶属于稳定类蛋白,其余为不稳定类蛋白;16种植物中,只有红景天糖基转移酶序列有信号肽;糖基转移酶蛋白二级结构均由α-螺旋、无规则卷曲、延伸链和β-转角组成,且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要结构。综合三种不同分析工具对16种植物中糖基转移酶的研究表明,糖基转移酶蛋白特性差别不大,显示糖基转移酶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和稳定性。本文对糖基转移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为研究糖基转移酶酶学特征及三萜皂苷代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AP2作为一类植物转录因子,在花的发育和营养器官的形成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旨在对蔓花生(Arachis duranensis)AP2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分子进化关系等进行详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蔓花生AP2基因家族成员编码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均在细胞核中,有11个成员的理论等电点小于7,推测该家族蛋白多为酸性蛋白,有8个成员存在2个保守结构域;该家族成员均无信号肽;除了Aradu.SE6Q0与Aradu.42K79成员中存在跨膜现象外,其他成员鲜少出现跨膜现象。亲疏水性预测结果表明,蔓花生AP2基因家族编码蛋白的亲疏水性系数均小于0,推测其为亲水蛋白;磷酸化位点主要集中在丝氨酸上;其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研究还得出,蔓花生AP2基因家族编码蛋白的主要保守基序是Motif1、Motif2和Motif4;Motif3、Motif4都含有YRG结构域,Motif5含有RAYD结构域;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也有力地说明了AP2基因家族的进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植物DNA甲基化是与调控基因表达、保护基因组免受逆境胁迫等相关的表观遗传现象,其中关键酶DNA甲基转移酶催化DNA序列维持甲基化和从头甲基化。本研究基于蓖麻全基因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结合转录组数据和RT-PCR半定量表达分析,鉴别出蓖麻DNA甲基转移酶氨基酸序列的结构特征、系统发生和表达形式。结果如下:通过同源序列BLAST从蓖麻基因组数据库中获得8个DNA甲基转移酶基因;系统进化分析将8个蛋白分为4个亚家族:2个MET同源蛋白、2个CMT同源蛋白、3个DRM同源蛋白和1个DNMT2同源蛋白,进一步发现DNA甲基转移酶在系统进化上较为保守,分化发生在单双子叶植物分化之后;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8个DNA甲基转移酶都定位在细胞核中;蛋白结构域比对结果显示8个蛋白的C端催化结构域都有6个保守motif参与甲基化修饰催化功能,表明蛋白具有基本的催化甲基化功能,而N端调节功能域的差异将蛋白分为四类,其中Rc DNMT2缺少N端调节结构域;结合转录组数据和RT-PCR半定量表达分析发现蓖麻DNA甲基转移酶基因(除Rc DRM2外)在发育胚乳中相对其他检测组织高表达,推测是该时期的胚乳低甲基化诱导甲基化基因高表达。该结果有助于全面了解蓖麻DNA甲基转移酶特征及为从表观遗传深入开展蓖麻品种改良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RT-PCR方法从除虫菊花中扩增了菊酰焦磷酸合成酶(CPPase)的全长cDNA序列.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区为1185bp,编码由395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CPPase能定位于叶绿体,具有质体转运肽,还具有异戊烯基转移酶家族成员所特有的2个天冬氨酸富集基序.通过引物两端的酶切位点将CPPase基因定向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Bl 121中.经PCR和酶切鉴定分析,获得了除虫菊CPPase基因的正、反义植物表达载体pBI121-CPSs和pBl 121-CPSas.  相似文献   

15.
猕猴桃果实特异表达ipt基因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戊烯基转移酶(ipt)基因是细胞分裂素生物合成关键酶.为保证/ipt基因仅在猕猴桃开花授粉之后的幼果期开始有效表达,作者以pUC119质粒为克隆载体,将猕猴桃果实特异表达的猕猴桃素(Actinidin)因启动子与ipt编码基因连接构建成猕猴桃果实特异表达ipt基因.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ycf1基因家族成员在榛属(Corylus)中的生理功能,利用榛属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库,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榛属ycf1基因家族成员的基因结构、定位和编码蛋白,经过多重序列比对进行进化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榛属叶绿体基因组中的ycf1基因家族成员不含有内含子;TMHMM跨膜区结构分析显示,榛属YCF1蛋白均不含有跨膜区;MEME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榛属YCF1蛋白均含有3个保守结构域。研究结果对解析榛属YCF1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不同强度的磁化弧光等离子体(电流强度为0,0.5,1.0,1.5,2.0,2.5,3.0 A)处理苦参种子,通过分析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株高、根长、侧根数及根系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研究等离子体对苦参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苦参种子通过不同参数的等离子体处理后,苦参幼苗株高、根长、侧根数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均出现了"双峰"现象,其中,在电流强度为2.0 A时3项形态指标均达到最高,分别为7.74,12.16 cm和8条;另一峰则不稳定存在于某一强度下;经处理后苦参根系的干、鲜质量也有显著提高;0.5~2.5 A等离子体处理的种子的发芽势显著高于对照,以电流强度为2.0 A时苦参种子的发芽势最高,比对照增加了66.67%;等离子体处理显著增加了苦参幼苗根系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根系活力,分别在电流强度为2.5,0.5,1.0 A时最大。综合分析表明,2.0 A的磁化弧光等离子体处理对促进苦参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效果最佳;磁化等离子体处理可以打破苦参种子休眠,促进物质转化,加速种子的萌发,增加发芽势,提高根系活力,有利于形成齐苗壮苗。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茶树髓细胞增生蛋白(myelocytomatosisproteins,MYCs)基因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进化关系、蛋白质结构、顺式作用元件进行分析,运用qRT–PCR技术研究MYC基因家族成员在茶树中的表达。结果表明:茶树MYC为不稳定蛋白、亲水蛋白、非分泌蛋白、非跨膜蛋白,均呈酸性;MYC基因家族6个成员都定位于细胞核中;基因家族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均含1个外显子,无内含子,motif分布相似的成员,其三级结构也相似;茶树MYC基因和拟南芥的亲缘关系更近;茶树MYC家族基因启动子均主要含有光信号、茉莉酸甲酯和脱落酸等3个顺式作用元件。qRT–PCR分析显示,MYC家族成员主要在茶树的根和种子中表达,可能在茶树对硒吸收累积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生长调节因子互作因子(GRF-interacting factor,GIF)是植物体内一类转录共激活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中起重要作用。通过系统分析谷子GIF基因家族的组成、各成员的结构以及进化关系,为GIF基因调节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谷子基因组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谷子GIF基因家族的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编码蛋白相似性、二级结构、跨膜区和磷酸化位点预测,通过序列比对进行进化和分类分析。【结果】谷子含有3个GIF基因,均含有4个外显子,分布于第3、8和9号染色体上。编码SiGIF1蛋白和SiGIF2蛋白相似性最高,为72.04%,SiGIF1蛋白和SiGIF3蛋白相似性最低,为37.08%。二级结构分析显示,谷子GIF蛋白无规则卷曲占比最高(41.56%~56.60%),其次为α-螺旋(34.43%~35.50%),再次为β-转角(5.19%~11.69%),β-折叠最低(3.23%~11.26%)。TMHMM跨膜区进行分析显示,谷子GIF蛋白均不含有跨膜区。MEME保守基序分析显示,谷子GIF蛋白均含有保守的SSXT (PF05030)结构域。磷酸化位点预测分析表明谷子GIF蛋白均含有潜在磷酸化位点。【结论】谷子GIF基因家族的基因结构、磷酸化位点预测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将为揭示谷子GIF基因家族在谷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提供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20.
糖基转移酶(Glycosyltransferase, GTs)广泛参与植物次生物质的代谢及生物和非生物胁迫,β-1,4-木糖基转移酶属于糖基转移酶GT43家族成员。为了探究油菜β-1,4-木糖基转移酶对油菜次生物质的代谢和逆境调控,利用5′RACE和3′RACE方法从甘蓝型油菜中扩增获得油菜β-1,4-木糖基转移酶基因 BnIRX14全长cDNA,该cDNA具有1 566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22个氨基酸,分子质量约58.92 ku,由8 315个原子组成,分子式为C2631H4168N742O753S21,具有多个磷酸化位点和糖基化修饰位点,属非分泌性单次跨膜蛋白。结构域分析表明,BnIRX14具有GTs家族保守的DxD保守结构域和UGT糖基转移酶PSPG特征结构域,属于糖基转移酶GT43家族成员。BiFC亚细胞定位初步显示BnIRX14定位于细胞质中,蛋白互作预测表明BnIRX14与各类糖合成和转运蛋白高度互作。结构域预测和互作分析初步表明,BnIRX14属于油菜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