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林业长期以来欠账很多,经济效益低下。解决这些问题,要全面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合理利用保护土地资源,同时,改革资金投放方法,加强资金管理,改变经济政策,利用经济杠杆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再者长期以来,营林生产一直没有进入市场来管理。将营林生产推向市场是必由之路,现在营林生产是林业的重头戏,实现营林生产商品化,是提高林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目前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促进营林生产企业逐步由粗放型经营过渡到集约化经营,笔者就资金时间价值在营林生产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初步寻求到一种简单有效的,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营林生产过程中投入、产出与资金时间价值关系的一般方法。这种方法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现代林业技术经济分析理论在生产中的具体运用。因此,在一定范围内为林业企业进行集约化经营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途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程造林管理方法的兴起,旧的营林投资方式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弊端。由于资金管理年度与营林生产周期不符,长期以来,营林投资普遍延用农业资金管理方法,即按季度下达资金指标,按行政区划平衡分配,当年使用,一次投入。结果是僧多粥少,摊子大,成林甚少、质量低劣。而且只造不抚育,年年造林不成林,投资效益差。近两年,营林项目逐步纳入工程管理轨道,但营林投资方式却没有适时转变,渠道还没有理顺。对此提出以下改进设想: 一、开展营林工程招标投标。招标投标,目的是鼓励竞争,促使设计施工单位改进管理,采用集约化营林技术,增加投入,实现速生丰产,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4.
天有不测风云。这是人们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林木生长周期长,在营林生产阶段,随时都有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可能。而且,时间越长,可能性越大。长期以来,我们却对营林生产风险大这一特点,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分散经营风险,而是将风险主要集中在营林者身上,加重了营林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违背了发展林业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使本来对资金、劳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就很弱的营林业,又增加了一重制约因素。如何分散营林经营风险,使林木遇灾后营林者能够及时得到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5.
营林资金的有偿使用,是深化林业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对营林资金有偿使用的必要性和若干政策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 现行体制下的营林资金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木材销售价中提取的育林基金;二是从国家基建投资中取得的资金;三是从国家财政收入中拨给的林业事业费。营林是发展林  相似文献   

6.
木材价格与营林成本有着密切关系,成本是制定价格的最低经济界限,成本的补偿是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因而改革木材价格不能不先从研究营林成本开始。本文就如何计算和确定营林成本,谈点粗浅看法: 一、营林生产和营林成本的特点 营林生产与其他工农业生产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因此核算营林成本和制定木材价格都必须切实地反映营林生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营林生产资金运行机制对国有林场的长期、持续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在对国有林场资金运行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反映营林生产特点出发,设计了国有林场营林生产资金运行的双重循环机制──市场小循环和财政大循环有机结合,提出了可操作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森工采育企业营林资金是按照企业完成销售收入任务,依据计提林价标准提取资金(育林资金),作为营林生产资金单独列度、单独使用。本文以陕西省龙草坪林业局实行营林资金单列为例,浅议单列的程序、核算方法、单列后的实效前景及对策,旨在解决森工企业营林资金“三无”,即营林资金无专人管、无专项核算、银行无专户以及互挤成本、挪用等问题,从而达到营林资金专款专用,核算清楚、成本确实、花钱见林、计划有章可循的目的。1 营林资金单列前后简况龙草坪林业局前身是陕西省长青林业局的一个主伐林场,后与长青林业局分设,成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来,天山西部林业局的营林生产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企业管理实行了承包责任制,把营林生产与企业职工干部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这样以来,大大调动了企业经营者搞好营林生产的积极性,也巧妙地解决了营林生产经营费不足问题.现在,企业人人关心营林生产,把营林生产放在各项生产的首位.为完成各项营林生产任务,企业经营者积极设法解决营林生产的资金问题,营林生产形势大有起色.  相似文献   

10.
营林资金紧缺是阻碍林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现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林业生产中营林资金紧缺的现状及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森林资源贫乏,林业生产落后,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很不适应,供需矛盾十分尖锐。要从根本上改变林业落后的面貌,必须坚决贯彻以营林为基础,造管并举,造多于伐,采育结合,综合利用的方针。这是多年林业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反映了林业生产客观规律的要求。建国以来,我国在营林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收效不大,造林保存面积只有造林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政府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逐渐增加。为了进一步加强补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资金的配置效率,提出包括建立补偿资金使用的约束机制、改革资金运用管理模式、强化质量成本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陈启云 《绿色科技》2019,(17):217-218,222
指出了伴随我国社会经济不断攀升的是城市加速扩建,从而导致我国森林资源锐减,在此背景下,加速营林生产势在必行。营林建设不仅可以固土防流、净化空气、平衡生态,还可以保障木材市场稳步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建设。阐述了市场诱导下营林生产的意义,分析了营林生产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如苗木生产供应日趋单调、良种选育滞后、森林病虫害多发、造林更新失衡、管理者目光短浅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以期为营林从业者提供相关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阳县为例,分析了当前公益林建设及生态补偿机制面临的与新形势发展不协调、补偿方式与标准不合理、补偿实施与管理不规范、无法充分调动林农营林护林积极性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加强立法、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森林综合保险机制,统筹联网、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公益林管护机制,补充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制定合理的补偿方式和标准,加强监管、强化考核和进一步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等若干对策及建议,以期为完善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如果违背经济规律,就会使林业经济再生产和资源生产得不到完全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文中着重谈了两个方面:一是根治林业危机的关键在于遵循林业资金运转规律,建立林业资金的良性循环:二是塑造与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林业经济运行机制,使林业资金走上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姚顺波 《林业科学》2005,41(6):85-88
证伪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的2个理论假设:具有正外部性的经济活动需获得补偿,森林生态效益(使用价值)即森林生态价值。说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尚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林业补助是政府为鼓励营林生产而对营林活动进行补助的制度设计,其理论基础是利益导向学,即生产要素向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流动。林木补偿是政府为了生态安全限制林木所有权行使对林木所有者造成经济损失的一种弥补措施,其理论依据是法理上的既得权说、特别牺牲说及公平负担说。构建林业补助与林木补偿制度替代现行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适应林业生产发展的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在我国林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营林生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我国的营林生产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阻碍着林业的建设与发展。针对营林生产中的诸多问题,主要从营林生产经营措施、苗圃管理运营机制等多方面对营林生产的对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从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健全苗圃管理运营机制;完善更新造林管理,提高造林成活率,降低生产投入;优化选择造林树种,实施集约生产经营管理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黎芝 《广西林业》2009,(5):49-5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广西区直国有林场也融人了改革的浪潮,经营管理方式出现转变,营林生产同工同酬:即林场工人与农民工的生产单价是一致的,营林生产的主力军由以林场工人为主转变为以农民工为主。林场营林一线职工就业、经济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关系着他们的生活,而且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林场改革的成败。虽然经多年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结合我国民营营林企业的现状和特点,针对目前营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摸索出了适合我国民营营林企业的基本管理控制模式,为我国民营营林企业制定管理控制机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育林基金不是一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而是营林生产单位的育林成本,是维持林业简单再生产的资金来源。它与林业基金在性质、用途、资金来源和补偿方式上完全不同,因此不能将其纳入预算内政府基金进行管理。应逐步取消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育林基金比例分成,将育林基金的使用支配权归还给营林生产单位。育林基金的提取标准应以育林成本为尺度,其使用范围应限制在营林生产阶段。建议将育林基金改称为育林成本,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等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按生产费用管理并进行核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