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付胜昔 《河南农业》2009,(11):30-30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束后,为跟踪监测土壤养分变化动态,合理利用土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长期的科学依据.商丘市在1984年土壤普查的基础上.1993年、2006年对全市主要土种进行了取样化验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和资料,在指导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2005年凌海市列入全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市,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对该市5个土类,11个亚类,22个土属,53个土种进行了取样测试、化验分析。其中在土壤普查原点上采集有代表性的耕层土样2859个,对其养分变化情况进行概查,与1982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进行了对比,据此提出相应的土壤培肥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我市2008年实施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全市稻田土壤取样4000个进行养分检测,根据本项目的检测结果,和一九八零年建阳第二次土壤普查原点的养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看出我市二十多年来的稻田土壤养分变化趋势。一、从检测结果的对比看出,我市二十多年来稻田土壤养分总的趋势是1.土壤钾素有下降的趋势我市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据第二次土普结果含量丰富大于100mg/kg的有170000多亩,占耕地面积的40%;一般  相似文献   

4.
光泽县耕地土壤肥力现状与施肥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泽县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北段,是个传统的农业县。自1981年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以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复种指数的改变,耕地土壤肥力必将发生一定的变化。为了摸清我县耕地土壤的肥力现状及存在问题,2009至2010年,我县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要求,对全县耕地土壤进行取样测试,同时与1981年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分析的结果对比,  相似文献   

5.
杜艳娣 《现代农业》2011,(11):27-27
1980年,朝阳县完成了第二次土壤普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技术资料。特别是对耕地土壤的养分状况进行了一次认真的总结,给出了土种的平均养分状况;时至今日,近25年来.通过农业部耕地地力评价项目,采用科学方法,将耕地土壤的养分状况重新测定,并同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较.本文主要对朝阳县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对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瓮安县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当地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分析1985年土壤普查结果和2006年、2009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土壤养分信息,对瓮安县耕地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我县进行了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通过这次土壤普查,基本上摸清了我县土壤类型,面积和肥力状况,对当时的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三十年过去了,由于受种植制度、气候、施肥方式等因素影响,土壤肥力状况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数据资料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形势,甚至成为致约我县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凉州区耕层土壤主要养分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GIS定位取样测试、ACIGIS软件数据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武威市凉州区土壤养分状况分析评价的结果表明,凉州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6.2 g/kg,变幅为1.02~40.10 g/kg,标准差为5.79,变异系数为35.33。相对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2.1 g/kg,土壤全氮平均增加0.09 g/kg;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为25.4 mg/kg,变幅为15.5~36.4 mg/kg,平均含量增加11.8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加权平均值为177 mg/kg,变幅为155~266 mg/kg,相对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总体表现下降趋势,平均减少7.0 mg/kg。  相似文献   

9.
桂林市水稻土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解桂林市水稻土养分现状,为全市土壤诊断施肥提供科学依据,1998年秋收后,我们对全市稻田进行了取样化验,共采集土壤农化样3536个,经化验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养分状况相比较,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呈上升趋势土壤速效磷无明显变化、速效钾略有下降土壤PH值呈下降趋势.本文对这些化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为今后桂林市稻田培肥地力和合理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析2009—2013年华亭县采集和化验的土壤样品5363个,研究了华亭县土壤耕层养分现状以及1984年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以来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全县农田土壤的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属于中量水平,速效钾含量丰富,全氮含量中等偏上.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结果相比,有效磷、有机质、速效钾、全氮含量分别提高100.00%、51.56%、45.61%、35.57%.  相似文献   

11.
土壤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壤养分的丰缺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自1980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30年以来,全国各地大多以此次普查结果为基础指导农业生产,但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及施肥、耕作管理水平的变化,耕地土壤营养元素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12.
宝坻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重点乡镇土壤肥力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该项目区0.67万hm^2耕地的调查取样,共采集了100个土壤农化样品,进行了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共7项室内化学分析工作,获得了700个土壤养分数据.这些数据与1980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较,反映了我区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20多年来,项目区的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科学施肥水平,引导农民不断地培肥地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增加农民的收益.  相似文献   

13.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束后,为跟踪监测土壤养分变化动态,合理利用土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长期的科学依据,商丘市在1984年土壤普查的基础上,1993年、2006年对全市主要土种进行了取样化验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和资料,在指导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97年在全锦州市范围内土壤普查原点上采集有代表性的耕层土样300个,对其养分变化情况进行了概查,并与1982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进行了对比,据此提出相应的土壤培肥对策.  相似文献   

15.
8种土壤类型之间磷素含量差异较大;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土壤速效磷普遍升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自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吉林省梨树县黑钙土和风沙土有机质和氮、磷、钾的变异特征,以及在2007年实施秸秆全覆盖还田耕作技术后,对两种土壤类型有机质和氮、磷、钾的影响.于2009-2011年在梨树县高家村的黑钙土和付家街村的风沙土上连续3年进行定位取样,测定土壤中的有机质和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结果表明:高家村的黑钙土自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分别增加了0.35%、36.75 mg/kg、47.03 mg/kg、196.42 mg/kg,付家街村的风沙土有机质减少了0.38%,氮、磷、钾分别增加了25.34、41.11、88.23 mg/kg.2009-2011年实施秸秆全覆盖还田耕作技术后,3年间黑钙土和风沙土有机质分别增加了0.25%和0.49%,两种土壤的氮、磷、钾含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7.
祁门县主要类型土壤养分动态分析及施肥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祁门县主要土壤类型进行连续三年的土壤养分定位监测,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变化原因,提出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安吉县土壤元素含量背景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安吉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划分的土壤类型,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别对安吉县主要土壤类型水稻土、红壤、黄壤和岩性土中21种元素背景值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驻马店市土壤耕层养分含量变化状况(见表一)驻马店市于1980-1985年进行了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1995-1996年进行了全市第三次土壤耕层养分普查。这两次普查每次在9县一区取了近万个土样,进行了化验分析。1998年以来,全市陆续设置了13个省、市级耕地土壤肥力监测点,每年9月份取土化验。这三组数据说明了驻马店市20多年来的土壤耕层养分含量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驻马店地区土壤钾素的变化与对策刘登贵彭春喜(驻马店地区土肥站,驻马店463000)张银武(上蔡县土肥站)驻马店1994年全区第三次耕地养分普查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养分比较,有机质基本持平,速效氮、磷略有上升,而速效钾却明显下降。土壤钾素含量大幅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